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丙烯酸和对苯乙烯磺酸钠共聚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曹丽娜 罗青枝 +2 位作者 肖丽彬 窦海洋 王德松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和对苯乙烯磺酸钠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采用膨胀计法得到共聚反应速率,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对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和对苯乙烯磺酸钠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采用膨胀计法得到共聚反应速率,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对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的提高,共聚反应速率增大。建立了共聚反应动力学关系式,测得共聚反应表观活化能为58.97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对苯乙烯磺酸钠 共聚 聚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和对苯乙烯磺酸钠共聚反应单体竞聚率的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曹丽娜 罗青枝 +2 位作者 肖丽彬 王德松 窦海洋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5-200,共6页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甲基丙烯酸(MAA)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共聚物,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不同单体配比下共聚物的组成,采用KT法及YBR计算法得到单体竞聚率,采用概率法计算了共聚物的链段分布函数。结果表明...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甲基丙烯酸(MAA)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共聚物,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不同单体配比下共聚物的组成,采用KT法及YBR计算法得到单体竞聚率,采用概率法计算了共聚物的链段分布函数。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与对苯乙烯磺酸钠共聚的单体竞聚率分别为0.066 15和2.412。随着单体配比中MAA摩尔分数的增大,共聚物分子链上SSS链段数均长度显著降低,而MAA链段分布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聚率 甲基丙烯酸 对苯乙烯磺酸钠 共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盐对聚甲基丙烯酸己磺酸钠溶液粘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竹生 郭凤枝 +2 位作者 陈慧英 许炳智 汪仁官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2期251-254,共4页
在恒定外加盐浓度下,提出了PSSHMA-水体系,外加盐浓度Cs、分子量Mw与特性粘数[η]s之间的关联式:[η]s=[η]∞+Ae^(-BCn_(s)^(n))是当外加盐浓度趋于零时,聚电解质链伸展效应对[η]的贡献,B、n是常数。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特性粘数 聚电解质 趋于零 关联式 磺酸钠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烷基磺酸酯的抗凝血性能及其膜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慧英 孙丹虹 +4 位作者 许炳智 张国立 冯新德 朱宜 陈淑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1982年第1期1-6,65-66,共8页
报告了甲基丙烯酸己磺酸酯的合成实验步骤。经复钙时间及肝素耐量实验等证明,此聚合物有较好的抗凝血性能,且其抗凝血性和磺酸基与主链的距离有关,而与分子量(从1.3×10~5到14.9×10~5)的关系不大。聚甲基丙烯酸己磺酸钠可形成... 报告了甲基丙烯酸己磺酸酯的合成实验步骤。经复钙时间及肝素耐量实验等证明,此聚合物有较好的抗凝血性能,且其抗凝血性和磺酸基与主链的距离有关,而与分子量(从1.3×10~5到14.9×10~5)的关系不大。聚甲基丙烯酸己磺酸钠可形成一定韧性的膜,用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磺酸钠 活性炭 马丁烯酸 吸附剂 抗凝血性能 大分子化合物 聚合物 扫描电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共聚物的可控合成及其降凝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丁丽芹 冯豪 +2 位作者 郭萧 梁生荣 李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3-600,共8页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为原料,Salen-Ni-Salicylaldehyde配合物/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催化体系,在甲苯溶剂中,通过溶液聚合,在Schlenk装置上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共聚物(PHMA)。采用红外...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为原料,Salen-Ni-Salicylaldehyde配合物/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催化体系,在甲苯溶剂中,通过溶液聚合,在Schlenk装置上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共聚物(PHM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并对其降凝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与甲基丙烯酸十二酯摩尔比为5∶1、助催化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与催化剂(Salen-Ni-Salicylaldehyde)摩尔比为6∶1、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0 h、单体总量与催化剂摩尔比为3600∶1时,催化剂的活性为11.035×104 g/(mol·h)。合成的共聚物(PHMA)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0.864×105~2.532×10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较窄,反应可控。当油品中共聚物(PHMA)加剂质量分数为0.5%时,可将300~350℃柴油馏分和380~400℃润滑油馏分凝点分别降低7~10℃和10~15℃,且共聚物的降凝效果比相应均聚物的共混物降凝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 共聚 可控 降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碱木素与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制备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袁海晨 郭艳玲 +1 位作者 王国房 张冉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1-144,共4页
以自制的木质素磺酸钠(LA)为基体,过硫酸钾(K2S2O8)为引发剂,与甲基丙烯酸(MAA)进行聚合制备甲基丙烯酸接枝木质素磺酸钠的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对磺化碱木素与磺化碱木素MAA接枝共聚物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了合成条件对水... 以自制的木质素磺酸钠(LA)为基体,过硫酸钾(K2S2O8)为引发剂,与甲基丙烯酸(MAA)进行聚合制备甲基丙烯酸接枝木质素磺酸钠的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对磺化碱木素与磺化碱木素MAA接枝共聚物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了合成条件对水煤浆分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的最佳方案为温度75℃,m(MAA)︰m(LA)︰m(H2O)=1︰3︰150,K2S2O8的质量分数为4%(相对于LA)。将该分散剂用于神华煤成浆试验,证明了该分散剂具有较好的分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磺酸钠 甲基丙烯酸 接枝共聚物 水煤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及苯乙烯微乳体系的相行为及微乳聚合 被引量:9
7
作者 薛美玲 于永良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86-990,共5页
对MMA(MMA/MA/SDS/H2 O)、MA(MA/SDS/n butanol/H2 O)、St(St/MMA/SDS/H2 O) 3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无助表面活性剂醇的 2个体系 (MMA、St) ,仅在相图中富表面活性剂角有一面积很小的单相微乳区 ,而有醇体系 (MA) ,单相区面积扩大 ... 对MMA(MMA/MA/SDS/H2 O)、MA(MA/SDS/n butanol/H2 O)、St(St/MMA/SDS/H2 O) 3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无助表面活性剂醇的 2个体系 (MMA、St) ,仅在相图中富表面活性剂角有一面积很小的单相微乳区 ,而有醇体系 (MA) ,单相区面积扩大 ;运用电导、粘度表征了MA体系单相区微乳液的类型 ,可划分为结构不同的油包水微乳区 (W /O)、双连续微乳区和水包油微乳区 (O/W ) ;对各体系进行了微乳光聚合 ;采用TEM、SEM研究了多孔聚合物的孔结构与母体微乳液结构间的关系。St体系聚合只能得到微胶乳 ,另 2个体系 ,依母体微乳液结构不同 ,聚合后得到从胶乳到不同孔结构的聚合物材料 ;O/W微乳液聚合后得到半透明或不透明胶乳 ,W /O微乳液聚合后得到闭孔聚合物材料 ,双连续区聚合后呈现孔道和聚合物双连续的形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十二烷基磺酸钠 相行为 微乳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S修饰的PEGDA载电凝胶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8
作者 马廷廷 张漫 +3 位作者 朱佳妮 王卫卫 刘杰 谈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1-563,共3页
在PEGDA前体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甲基丙烯酸磺酸钠(SMAS)小分子,制备出携带不同电量的新型载电凝胶。检测细胞在凝胶表面的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SMAS浓度的增加,凝胶表面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成骨分化能力不断增强。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磺酸钠(smas) 载电凝胶 负电荷 生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A/SAS共聚物陶瓷粉体分散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光华 来智超 +1 位作者 周小丰 李慧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5-158,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MAA)和烯丙基磺酸钠(SAS)为单体,制得MAA/SAS共聚物。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共聚物分散性的影响,通过FT-IR、GPC及TGA-DSC等手段对共聚物的结构、热稳定性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并对最佳条件下制得的共聚物... 以甲基丙烯酸(MAA)和烯丙基磺酸钠(SAS)为单体,制得MAA/SAS共聚物。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共聚物分散性的影响,通过FT-IR、GPC及TGA-DSC等手段对共聚物的结构、热稳定性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并对最佳条件下制得的共聚物分散剂在陶瓷氧化铝浆料中进行分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共聚物加入量为0.5%时,分散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丙烯磺酸钠 共聚物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聚合物分散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光华 来智超 +1 位作者 周小丰 李慧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0-183,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和丙烯磺酸钠为单体、过硫酸铵溶液为引发剂合成聚合物分散剂(PMS)。最佳合成条件:单体总质量为60g,甲基丙烯酸和丙烯磺酸钠的摩尔比为3.0,过硫酸铵溶液加入量为12g,亚硫酸氢钠加入量为1g,反应温度为75℃。对最佳条件下制得... 以甲基丙烯酸和丙烯磺酸钠为单体、过硫酸铵溶液为引发剂合成聚合物分散剂(PMS)。最佳合成条件:单体总质量为60g,甲基丙烯酸和丙烯磺酸钠的摩尔比为3.0,过硫酸铵溶液加入量为12g,亚硫酸氢钠加入量为1g,反应温度为75℃。对最佳条件下制得的PMS进行应用实验,当100g陶瓷氧化铝粉末中PMS加入量为0.5g时,浆料的黏度较小,分散效果良好。PMS属于非晶态聚合物,热稳定性良好,相对分子质量为2 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丙烯磺酸钠 聚合物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继新 王海玥 +1 位作者 赵远 张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7-90,共4页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氨基甲酰马来酸(NCMA)、聚乙二醇单烯丙基醚(APEG)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聚合单体,合成N-氨基甲酰马来酸-甲基丙烯磺酸钠-聚乙二醇单烯丙基醚(SP)。通过FT-IR和1 H-NMR谱图对SP结构进行表征。以净浆流动...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氨基甲酰马来酸(NCMA)、聚乙二醇单烯丙基醚(APEG)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聚合单体,合成N-氨基甲酰马来酸-甲基丙烯磺酸钠-聚乙二醇单烯丙基醚(SP)。通过FT-IR和1 H-NMR谱图对SP结构进行表征。以净浆流动度为指标,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SMAS/APEG物质的量比和NCMA/APEG物质的量比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SMAS/APEG物质的量比1.2、NCMA/APEG物质的量比1.0、引发剂用量0.4%(质量分数)和反应温度50℃。以最佳反应条件制备的SP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和分散效果,掺量为0.2%(质量分数)时,减水率达25.7%,净浆流动度达31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氨基甲酰马来酸 甲基丙烯酸磺酸钠 聚羧酸系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步辐照接枝制备亲水性荷负电纳滤膜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绪芝 平郑骅 +1 位作者 李本刚 郭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3-136,共4页
通过在聚醚砜(PES-C)微孔膜表面紫外分步辐照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苯乙烯磺酸钠(SSS)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亲水性荷负电纳滤膜。通过测定膜的纯水通量和对不同盐溶液的表观截留率的变化,系统研究了制备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 通过在聚醚砜(PES-C)微孔膜表面紫外分步辐照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苯乙烯磺酸钠(SSS)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亲水性荷负电纳滤膜。通过测定膜的纯水通量和对不同盐溶液的表观截留率的变化,系统研究了制备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成的纳滤膜对高价阴离子盐溶液Na2SO4的表观截留率和渗透通量都较高,如HEMA先辐照接枝120s、SSS再继续接枝15min制得的膜对Na2SO4截留率大于95%,而渗透通量则高达19.02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辐照接枝 酚酞基聚醚砜 荷电纳滤膜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苯乙烯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型两性减水剂的合成与作用机理的研究
13
作者 李继新 王海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9-1032,1036,共5页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氨基甲酰马来酸(NCMA)、聚乙二醇单烯丙基醚(APEG)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聚合单体,合成N-氨基甲酰马来酸-甲基丙烯磺酸钠-聚乙二醇单烯丙基醚(SP)。通过FTIR和1H NMR谱图对SP结构进行表征。以净浆流动度...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氨基甲酰马来酸(NCMA)、聚乙二醇单烯丙基醚(APEG)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聚合单体,合成N-氨基甲酰马来酸-甲基丙烯磺酸钠-聚乙二醇单烯丙基醚(SP)。通过FTIR和1H NMR谱图对SP结构进行表征。以净浆流动度为指标,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SMAS/APEG摩尔比和NCMA/APEG摩尔比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并以净浆流动度、Zeta电位和吸附量为指标,探讨了酰胺型聚羧酸系减水剂与水泥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SMAS/APEG摩尔比1.2,NCMA/APEG摩尔比1.0,引发剂用量0.4%(质量分数)和反应温度为50℃;其分散机理主要是由于减水剂分子中的阴阳离子基团与水泥颗粒表面形成物理吸附,使水泥颗粒之间产生了立体斥力而产生分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氨基甲酰马来酸 甲基丙烯酸磺酸钠 ZETA电位 作用机理 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马来酸酐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与表征
14
作者 李继新 王海玥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30-1535,共6页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H)、自制N-聚乙二醇单甲醚-N'-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MPNCM)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聚合单体,合成N-聚乙二醇单甲醚-N'-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磺酸钠-马来酸酐共聚物(SP)。通过FI-IR...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H)、自制N-聚乙二醇单甲醚-N'-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MPNCM)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聚合单体,合成N-聚乙二醇单甲醚-N'-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磺酸钠-马来酸酐共聚物(SP)。通过FI-IR和1H-NMR谱图对SP结构进行表征。以净浆流动度为指标,考察了投料方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MAH/SMAS摩尔比和MPNCM/SMAS摩尔比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MPNCM/SMAS摩尔比为1.2,MAH/SMAS摩尔比5.0,并将0.15wt%APS和MPNCM、SMAS缓慢滴加到的MAH水溶液,控制反应温度为60℃。以最佳反应条件制备的SP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和分散效果,掺量为0.2wt%时,减水率达26.6%,净浆流动度达28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甲基丙烯酸磺酸钠 N-聚乙二醇单甲醚-N'-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 聚羧酸系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