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9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规支化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卢爱青 龚海丹 +2 位作者 任强 张开勇 蒋必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4-1037,共4页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CuBr/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二乙烯基苯(DVB)为支化单体,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90℃下进行了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合反应,研究了不同单体组成对反应的影响。用...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CuBr/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二乙烯基苯(DVB)为支化单体,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90℃下进行了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合反应,研究了不同单体组成对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多角激光散射仪(MALLS)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表现出活性聚合特征,Mw,MALLS>3.9×105;Mw,MALLS/Mw,GPC>1,说明反应生成了St与MMA的无规支化共聚物;;当St与MMA摩尔比为3:1时,共聚物中St单元的含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规支化共聚物 ATRP 乙烯基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散体系中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梯度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彬 张兆斌 +2 位作者 万小龙 胡春圃 应圣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70-1173,共4页
以 2 -溴代异丁酸乙酯 ( EBi B)为引发剂 ,Cu Br/Cu Br2 /1 ,1 0 -邻二氮菲 ( phen)为复合催化剂 ,十二烷基磺酸钠 ( SLS)为乳化剂 ,考察了水分散体系中苯乙烯 ( 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的可控性和相对反应活... 以 2 -溴代异丁酸乙酯 ( EBi B)为引发剂 ,Cu Br/Cu Br2 /1 ,1 0 -邻二氮菲 ( phen)为复合催化剂 ,十二烷基磺酸钠 ( SLS)为乳化剂 ,考察了水分散体系中苯乙烯 ( 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的可控性和相对反应活性 .在此基础上 ,通过反应进料法在水分散体系中进行了 St和 MMA的梯度共聚合 ,反应表现出“活性”聚合的特征 ,即所得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随着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分子量分布较窄 ( Mw/Mn<1 .5 0 ) .用 1 H NMR跟踪分析了聚合反应过程中共聚物微观组成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共聚物链中 MMA链节的累积含量和瞬时含量都随着共聚物相对链长的增加而增加 ,即随着聚合物相对链长的增加共聚物的微观组成从 St链节占主导地位逐渐变化为以 MMA链节占主导地位 ,表明确实形成了 St和MMA的梯度或渐变共聚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水分散体系 梯度共聚物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春刚 张邦华 +3 位作者 宋谋道 周庆业 黎明 何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879-1883,共5页
采用阴离子聚合技术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两嵌段共聚物(PS-b-PMMA).采用GPC、FTIR、NMR(1HNMR、13CNMR和固体NMR)和DMA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高分子量、窄分布、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两嵌段共聚物.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聚合法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微球 被引量:13
4
作者 陆馨 辛忠 杨海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0-315,共6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微米级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研究了分散介质组成、单体组成、引发剂浓度、分散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聚合...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微米级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研究了分散介质组成、单体组成、引发剂浓度、分散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聚合产物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分散聚合 共聚物微球 分散聚合法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分布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雅琼 许文林 鲁萍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27-529,共3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 ,研究了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极性溶剂中分散聚合的工艺条件对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表明 ,通过控制工艺条件 ,可以制得粒径均匀的共聚物微球。
关键词 窄分布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 微球 制备 分散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与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三元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颜志森 钱庆荣 +1 位作者 陈庆华 章文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25-328,共4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将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 (DBTM )与苯乙烯 (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本体三元共聚反应 ,探讨了共聚反应条件 .用液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热重分析对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动态热... 以过氧化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将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 (DBTM )与苯乙烯 (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本体三元共聚反应 ,探讨了共聚反应条件 .用液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热重分析对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动态热流变性实验结果表明 ,在含锡量相同的情况下 ,共聚物对PVC的热稳定效果优于DBTM ,可以作为多功能化的PVC热稳定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物 合成 表征 PVC热稳定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及对铸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赫文秀 张永强 +2 位作者 索全伶 简丽 贺文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7-99,共3页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两种不同分子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共聚物。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产品为无规共聚物,对可发处理后的共聚物的铸模性能进行测定,并研究了单体残留量对共聚物分子量和结构以及分子量对铸模性...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两种不同分子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共聚物。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产品为无规共聚物,对可发处理后的共聚物的铸模性能进行测定,并研究了单体残留量对共聚物分子量和结构以及分子量对铸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单体残留量增加,PSMMA共聚物的分子量减小;(2)同一种PSMMA共聚物珠粒,单体残留量不同,其结构也不同;(3)PSMMA共聚物的分子量愈大,发泡剂含量愈高,发泡倍率愈大,成型密度愈小,相应的发气量和灼烧后的残留量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共聚物 合成 铸模性能 悬浮聚合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己二酸二甘醇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生物降解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吉丽 张会良 +1 位作者 高歌 董丽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58,共7页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对聚乳酸(PLA)进行增韧改性,增韧后的PLA再与增塑剂聚己二酸二甘醇酯(PDEGA)熔融共混挤出并吹膜。将PDEGA的质量分数固定为8%,改变PLA和MBS的比例,探讨了不同含量的MBS对PLA/PDEGA/MBS薄膜...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对聚乳酸(PLA)进行增韧改性,增韧后的PLA再与增塑剂聚己二酸二甘醇酯(PDEGA)熔融共混挤出并吹膜。将PDEGA的质量分数固定为8%,改变PLA和MBS的比例,探讨了不同含量的MBS对PLA/PDEGA/MBS薄膜力学性能、光学性能、流变性能以及结晶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薄膜撕裂断面形态,用偏光显微镜观察PLA的结晶形貌。结果表明,加入PDEGA后,薄膜的Tg下降了近8℃,Tcc下降了约17℃;随着MBS的不断加入,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分别在25MPa和120kN/m以上,PLA薄膜的断裂伸长率由PLA的3.5%提高到薄膜的40%以上,薄膜的模量、黏度都有所增加;随着MBS含量的增加,PLA球晶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球晶数量增加,球晶尺寸明显变小,但PLA的结晶类型没有改变;薄膜保持了良好的透明性和降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聚己二酸二甘醇酯 吹塑薄膜 增韧 生物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对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刁建志 巴信武 +1 位作者 王素娟 丁海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7,共4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温度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熔体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PP g (St co MMA) ( 80 / 2 0 / 6)共混物中加入 1份HBP时 ,就可以很好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使共混物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 ,同时使熔体表观黏度达到较小值。该共混物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增强了PP/PVC/PP g (St co MMA)的界面粘结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酰胺-酯) 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基聚合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志华 谢富强 +1 位作者 夏柏如 付志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17-1619,共3页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二硫醇(EDT)为链转移剂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得到了含有残余巯基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大分子链转移剂(HS-PMMA),继而以HS-PMMA作为大分子链转移剂进行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采用普通自由基聚合方...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二硫醇(EDT)为链转移剂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得到了含有残余巯基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大分子链转移剂(HS-PMMA),继而以HS-PMMA作为大分子链转移剂进行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采用普通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结构可以设计的嵌段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普通自由基聚合 多官能团链转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月欣 龙敬伟 +1 位作者 刘盘阁 张留成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9,共2页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 N 环己基马来酰亚胺 -苯乙烯三元共聚体系中苯乙烯用量对共聚物的透光性、黄色度、耐热性、物理机械性能及加工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影响产品透光性的前提下 ,St的加入可明显降低产品的黄色度 ;适量的St...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 N 环己基马来酰亚胺 -苯乙烯三元共聚体系中苯乙烯用量对共聚物的透光性、黄色度、耐热性、物理机械性能及加工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影响产品透光性的前提下 ,St的加入可明显降低产品的黄色度 ;适量的St可提高共聚物的耐热性并改善共聚物的力学性能。苯乙烯的用量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N 环己基马来酰亚胺总质量的 15 %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 苯乙烯 共聚物 透光性 耐热性 机械性能 PMMA 有机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聚合法制备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晓峰 张德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18,共3页
先制备出粒径均匀、形态一致的乳胶粒 ,采用后处理过程得到大量带有微孔的颗粒 ,并对共聚物进行测试分析。
关键词 乳液聚合法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 微孔粒子 纳米材料 增韧剂 填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与酚醛树脂共混体系相形态控制研究
13
作者 李求进 张世杰 +1 位作者 樊晓华 焦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864-2866,共3页
用溶液浇铸膜法制备一系列不同比例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酚醛树脂共混物,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表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酚醛树脂共混体系由于氢键作用存在相容窗口... 用溶液浇铸膜法制备一系列不同比例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酚醛树脂共混物,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表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酚醛树脂共混体系由于氢键作用存在相容窗口,在其相容窗口内可以通过改变共聚物的共聚比或共混比来控制相形态结构,获得预期的纳米形态结构;在相容窗口中,共混物存在分散的颗粒,它源于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分凝结构,共混物中PS含量的增加会增加分子链间的分凝结构,致使分散颗粒出现,当分凝程度越来越大时,最终会导致共混体系进入相分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氢键 相容性 分凝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基引发的高转化率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的交叉分级
14
作者 叶锦镛 骆德莘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7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用自由基引发的高转化率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在25.0±0.1℃的丙酮-乙腈、一氯代正丁烷-环己烷中进行交叉分级,测定了所得到的35个级分的化学组成和分子量。从实验结果可知,Stockmayer理论对低转化率共聚物及高转化率的MS共... 用自由基引发的高转化率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在25.0±0.1℃的丙酮-乙腈、一氯代正丁烷-环己烷中进行交叉分级,测定了所得到的35个级分的化学组成和分子量。从实验结果可知,Stockmayer理论对低转化率共聚物及高转化率的MS共聚物的化学组成分布的计算都适用,计算所得分布与交叉分级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共聚物 氯代正丁烷 甲基丙烯酸甲酯 自由基引发 高转化率 环己烷 交叉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助ATRP法合成星型多臂氯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被引量:5
15
作者 迟继波 姚军善 +2 位作者 李洋 雷良才 李海英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34,共7页
以对氯甲基苯乙烯(CMS)作为活性单体,CuCl/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120℃下,通过改变n(CuCl)∶n(CMS)配比,合成具有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对氯甲基苯乙烯(h-PCMS),分别考察了催化剂与单体的配比、... 以对氯甲基苯乙烯(CMS)作为活性单体,CuCl/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120℃下,通过改变n(CuCl)∶n(CMS)配比,合成具有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对氯甲基苯乙烯(h-PCMS),分别考察了催化剂与单体的配比、溶剂极性、用量等因素对所合成的hPCMS的组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和转化率的影响。再分别以具有不同支化度的h-PCMS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制得以超支化大分子h-PCMS为核,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臂的星型多臂共聚物h-PCMS-b-PMMA。借助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技术对所制得的聚合物进行表征。本研究的特点是运用先核后臂的方法来合成具有精确分子结构参数的星型多臂共聚物,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提供了物质依据,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合成具有复杂但结构可控的多元共聚物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超支化聚对氯甲基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星型多臂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氯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春红 张爱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8-301,共4页
通过偶氮二异丁氰(AIBN)引发苯乙烯(St)与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共聚,合成了二元共聚物P(St-co-CMS),在氯化亚铜/四甲基乙二胺(CuC l/TMEDA)催化下,以此二元共聚物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成... 通过偶氮二异丁氰(AIBN)引发苯乙烯(St)与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共聚,合成了二元共聚物P(St-co-CMS),在氯化亚铜/四甲基乙二胺(CuC l/TMEDA)催化下,以此二元共聚物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成功地合成了结构明晰的以聚苯乙烯为主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支链的接枝共聚物P(S-g-MMA)。大分子引发剂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得到了确认,并测定了接枝共聚物的平均支链数目、平均支链长度、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接枝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支链数目及长度可控,接枝效率高达9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接枝共聚物 苯乙烯 对氯甲基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共混一步法制备具有优异水氧阻隔性能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量子点扩散板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博文 段宇豪 +3 位作者 葛伟新 朱家铭 熊英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128,共7页
为了同时增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SMMA)的光扩散性能和水氧阻隔性能,首次将阻隔性能优异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作为光扩散粒子,通过简单的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EVOH含量的SMMA/EVOH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光率... 为了同时增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SMMA)的光扩散性能和水氧阻隔性能,首次将阻隔性能优异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作为光扩散粒子,通过简单的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EVOH含量的SMMA/EVOH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光率雾度仪、气体渗透仪、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等详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光扩散性能、水氧阻隔性能、力学性能以及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EVOH与SMMA不完全相容,质量分数40%以下的EVOH在SMMA体系中以球形分散相形式存在,可将雾度从纯SMMA的0.3%提高至80%以上,起到光散射粒子的作用,透光率依然保持在60%以上;随着EVOH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水氧阻隔性能逐渐提高。将量子点加入阻隔扩散板中,能够有效延长量子点的荧光寿命,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乙烯-乙烯共聚物 荧光寿命 水氧阻隔性能 量子点扩散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宝山 白福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92,共4页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混物(PC/MBS),研究了温度和MBS含量对PC/MBS共混物主要流变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MBS能有效改善PC的加工性能。共混物表观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MBS质量分数低于...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混物(PC/MBS),研究了温度和MBS含量对PC/MBS共混物主要流变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MBS能有效改善PC的加工性能。共混物表观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MBS质量分数低于15%时,随着MBS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表观黏度和粘流活化能降低,同时非牛顿指数增加。MBS质量分数为15%时,共混体系流变性能最好。继续增加MBS含量,流变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19
作者 吕金龙 曾舒 +3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杨康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68,共6页
为了实现聚乙烯薄膜具备高透光性、高雾度和低光泽等性能特征,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对聚乙烯(PE)进行改性,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消光膜。同时,通过对SBR/PE共混物薄膜的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了SBR对PE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 为了实现聚乙烯薄膜具备高透光性、高雾度和低光泽等性能特征,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对聚乙烯(PE)进行改性,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消光膜。同时,通过对SBR/PE共混物薄膜的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了SBR对PE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光电雾度仪和光泽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随着SBR含量的增加,PE消光膜的雾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则相应降低。当SBR质量分数超过15%时,PE薄膜的雾度超过60%,透光率大于88%,光泽度低于10 GU,展现出优异的消光特性。万能拉力试验机的测试结果表明,PE消光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随SBR质量分数的增加趋于一致,显示出良好的纵/横向力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BR对PE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显示,SBR/PE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随着SBR质量分数的增加,PE的结晶度逐渐降低。毛细管流变仪测试结果表明,SBR能够有效提高PE的加工性能。综上所述,SBR改性PE制备的消光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乙烯 消光膜 共混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20
作者 陈汉佳 祝亚非 +1 位作者 张艺 许家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8-642,共5页
以顺酐为“桥连剂”,通过顺酐与端羟基(PMMA)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探索了反应规律,并用IR、NMR、TGA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随着PMMA含量及侧链P... 以顺酐为“桥连剂”,通过顺酐与端羟基(PMMA)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探索了反应规律,并用IR、NMR、TGA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随着PMMA含量及侧链PMMA长度的增加而下降,接枝共聚物具有良好耐热性和择优表面迁移特性,适合于作为聚丙烯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共聚物 表面改性 顺酐化聚丁二烯 端羟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ATR-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