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改性水性聚氨酯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飞龙 项尚林 +2 位作者 陆春华 赵石林 许仲梓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5-48,共4页
采用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MBFA-12)等原料合成了含氟水性聚氨酯乳液(WPU-F),考察了MBFA-12的用量对WPU-F乳液的粒径与黏度,WPU-F胶膜的吸水率、接触角、附着力... 采用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MBFA-12)等原料合成了含氟水性聚氨酯乳液(WPU-F),考察了MBFA-12的用量对WPU-F乳液的粒径与黏度,WPU-F胶膜的吸水率、接触角、附着力、硬度、拉伸强度、热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用MBFA-12改性水性聚氨酯,在提高水性聚氨酯胶膜的拉伸强度、附着力、热力学性能的同时,由于侧链上密集的—CF3作用,接触角从70.7(°)增加到107.6(°),胶膜吸水率从61.3%降到15%以下,大大提高了聚氨酯的耐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 甲基丙烯酸十二 改性 耐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接枝蚕丝纤维的结构 被引量:8
2
作者 周春晓 陈国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58,62,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氨基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接枝蚕丝纤维的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接枝改性前后蚕丝结构和性能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含氟化合物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已接枝到蚕丝上,且接... 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氨基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接枝蚕丝纤维的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接枝改性前后蚕丝结构和性能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含氟化合物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已接枝到蚕丝上,且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蚕丝纤维大分子无定形区的酪氨酸(TYR)、精氨酸(ARG)、谷氨酸(GLU)等的反应性基团上,反映出纤维的结晶区未破坏,当接枝率较高时,纤维有一定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 蚕丝 甲基丙烯酸十二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含氟杂化丙烯酸树脂分散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袁东明 李玉 +2 位作者 程佳男 吕世强 张延强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5,31,共8页
将不饱和脂肪酸、丙烯酸与环氧树脂酯化合成环氧酯预聚体,通过半连续自由基聚合工艺,将环氧酯预聚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及乙烯基单体共聚,合成水性含氟杂化丙烯酸树脂。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能谱仪(EDS)、热重分析仪(TGA)... 将不饱和脂肪酸、丙烯酸与环氧树脂酯化合成环氧酯预聚体,通过半连续自由基聚合工艺,将环氧酯预聚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及乙烯基单体共聚,合成水性含氟杂化丙烯酸树脂。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能谱仪(EDS)、热重分析仪(TGA)、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接触角测量仪及激光粒度仪等对分散体和胶膜进行表征。系统研究了酯化温度、环氧酯用量、DFMA及引发剂用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探究了树脂交联固化机理。结果表明:DFMA可与乙烯基单体共聚生成含氟丙烯酸树脂;当DFMA单体用量为9%时,树脂分散体粒径小于125 nm,且分布均匀,贮存稳定性良好,胶膜的水接触角达到96.5°,附着力0级,热失质量10%的温度超过336℃;同时胶膜耐水性、耐酸性和耐碱性得到显著提高,有效改善了常规水性丙烯酸树脂分散体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树脂 耐水性 自由基聚合 甲基丙烯酸十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建军 王小君 +3 位作者 吴庆云 张建安 吴明元 瞿贤超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61,共7页
首先制备了聚氨酯(PU)种子乳液,再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丙烯酸酯为单体,通过单体滴加法和单体预乳化法两种不同的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FPUA复合乳胶膜的表面结构进行表... 首先制备了聚氨酯(PU)种子乳液,再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丙烯酸酯为单体,通过单体滴加法和单体预乳化法两种不同的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FPUA复合乳胶膜的表面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激光粒径仪对FPUA复合乳液的粒子形态进行分析,探讨了引发剂种类对FPUA复合乳胶膜耐水性的影响、氟含量对FPUA复合乳胶膜与水接触角的影响和在不同制备工艺条件下含氟单体对FPUA复合乳液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氟单体成功接入了大分子链中;与单体滴加法相比,单体预乳化法制备的FPUA复合乳液的聚合稳定性更好,粒径更小、分布更均匀;与水溶性引发剂相比,采用油溶性引发剂制得的FPUA复合乳胶膜的吸水率更低;含氟单体的引入增大了FPUA复合乳胶膜与水的接触角。对两种聚合工艺的成核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化聚丙烯酸 复合乳液 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十二 单体滴加法 单体预乳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广美 陈萍 +1 位作者 曹阳 黄毅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63-1266,共4页
采用可反应乳化剂,合成稳定的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乳液。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成膜后的共聚物组成和结构,结果显示随着混合单体中含氟丙烯酸酯质量分数的提高,共聚产物中氟含量也提高。X射线光... 采用可反应乳化剂,合成稳定的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乳液。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成膜后的共聚物组成和结构,结果显示随着混合单体中含氟丙烯酸酯质量分数的提高,共聚产物中氟含量也提高。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乳胶膜表面含氟量随含氟丙烯酸酯单体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在单体中的质量分数超过20%,其量的继续增加不能引起乳胶膜表面氟含量的明显增大。乳胶膜表面水接触角的测定结果也具有同样的变化规律。含氟侧链在乳胶膜表面的富集,使得含少量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就可提供织物良好的抗水抗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十二 共聚物乳液 接触角 抗水抗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改性环氧涂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月欣 王善兴 +3 位作者 张倩 李景红 黄婷 郝文王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6-119,共4页
采用半连续滴加的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甲酯(DFMA-SA-MMA)三元共聚物,并将其加入到环氧涂料中,制备了具有极高疏水性能的环氧涂层。考察了含氟丙烯酸酯无规共聚物的加入量对涂层的接触角和表... 采用半连续滴加的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甲酯(DFMA-SA-MMA)三元共聚物,并将其加入到环氧涂料中,制备了具有极高疏水性能的环氧涂层。考察了含氟丙烯酸酯无规共聚物的加入量对涂层的接触角和表面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加入显著降低了涂层的表面能,接触角明显增大,当共聚物的用量为环氧涂料的10%时,表面能达到4.56 mN/m,接触角为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十二 丙烯酸十八 环氧涂层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固化水性含氟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倪晓婷 张力 陈黄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4,共5页
以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丙烯酸、马来酸酐为原料,通过"接枝反应-开环反应-酯化反应"三步合成光固化水性含氟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热重法(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激光粒度分布仪等技术对光... 以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丙烯酸、马来酸酐为原料,通过"接枝反应-开环反应-酯化反应"三步合成光固化水性含氟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热重法(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激光粒度分布仪等技术对光固化水性含氟树脂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含氟单体使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热稳定性增强,玻璃化转变温度明显降低,接触角增大;当n(环氧树脂)∶n(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4∶1时,光固化水性含氟树脂的综合性能最佳:乳液平均粒径为2.3μm,固化膜附着力为1级,硬度为6 H,耐冲击性12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 UV固化 丙烯酸 马来酸酐 甲基丙烯酸十二 双酚A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丽红 宋剑斌 +1 位作者 李燃 杨文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8-203,共6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内酯二元醇(PCL)、2,2-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为原料合成聚酯型水性聚氨酯。通过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MBFA-12))的引入,制备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含氟水性聚氨酯(WPU-F)。研究了MB...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内酯二元醇(PCL)、2,2-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为原料合成聚酯型水性聚氨酯。通过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MBFA-12))的引入,制备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含氟水性聚氨酯(WPU-F)。研究了MBFA-12含量对WPU-F涂膜的乳液粒径、粘度、耐水性能、硬度、附着力以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单体MBFA-12的加入,明显提高了涂膜的耐水性能。当氟单体含量为40%时,涂膜的接触角从未改性的60.5°提高到113.0°,吸水率也从未改性的60.20%降低至1.54%。但由于在反应过程中MBFA-12本身容易自聚产生一些低聚物,对WPU涂膜的硬度和耐磨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 甲基丙烯酸十二 接触角 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连续细乳液聚合制备含氟乳胶粒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震乾 何剑虹 +2 位作者 吉祥 王佩 孔立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24-1228,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单独作为助稳定剂进行苯乙烯半连续细乳液聚合,并对其最终乳液成膜表面进行疏水性能研究。考察了不同DFM用量作为助稳定剂对苯乙烯细乳液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初始单体液滴粒径和数目、最终乳胶粒子粒径...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单独作为助稳定剂进行苯乙烯半连续细乳液聚合,并对其最终乳液成膜表面进行疏水性能研究。考察了不同DFM用量作为助稳定剂对苯乙烯细乳液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初始单体液滴粒径和数目、最终乳胶粒子粒径和数目的影响及成核机理研究;并采用含氟混合单体的细乳液组分进行半连续细乳液聚合。结果表明:细乳液聚合中,当DFM用量在15%(wt)时,最终乳胶粒子数目和初始液体数目比值为1.03,说明细乳液聚合以单体液滴成核为主体。在半连续聚合中,在苯乙烯94.0%转化率滴加细乳液组分产生次生粒子的比例仅为0.05;对其乳胶粒子成膜表面进行研究,发现水接触角可达113±2°。半连续细乳液聚合有效降低DFM用量,成膜表面疏水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十二 细乳液聚合 助稳定剂 疏水性 半连续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引发含氟单体在LDPE薄膜表面的接枝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褚国红 张书香 李辉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2,共3页
研究紫外光引发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在LDPE薄膜表面的接枝改性。考察辐照时间和距离,光敏剂浓度、紫外光强度对接枝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接枝前后的薄膜表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FHMA可以通过紫外... 研究紫外光引发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在LDPE薄膜表面的接枝改性。考察辐照时间和距离,光敏剂浓度、紫外光强度对接枝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接枝前后的薄膜表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FHMA可以通过紫外引发接枝到LDPE等薄膜表面;并对接枝后薄膜的润湿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接枝含氟单体后薄膜表面能降低、润湿性减弱、接触角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十二 LDPE 紫外引发 润湿性 接枝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辉光放电液相沉积装置在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11
作者 蒋晓梅 芮延年 +2 位作者 陈国强 王红卫 陈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8-101,共4页
用高频高压电源、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及惰性气体氦(He)产生大气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超声喷嘴喷射雾状液滴直接送入等离子体区域,喷洒在处理物表面上,进行等离子体接枝聚合。应用这套装置对PE纤维进行处理,选择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C1... 用高频高压电源、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及惰性气体氦(He)产生大气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超声喷嘴喷射雾状液滴直接送入等离子体区域,喷洒在处理物表面上,进行等离子体接枝聚合。应用这套装置对PE纤维进行处理,选择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C11H8F12O2)作为液相单体,对不同处理参数下PE纤维表面的接触角和接枝率变化进行了规律性和原理分析,用IR、SEM和EDS分析了处理前后PE纤维表面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PE纤维表面成功引入了疏水性基团,提高了其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辉光放电液相沉积 甲基丙烯酸十二(dfma) 接枝率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EMA在超临界CO_2中的聚合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敏 卓虎 +1 位作者 侯丽华 张书香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6,共4页
以超临界CO2为反应介质进行了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的聚合,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聚合的影响,并且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MBFA-12)为共聚单体与TFEMA共聚合,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与聚合物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 以超临界CO2为反应介质进行了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的聚合,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聚合的影响,并且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MBFA-12)为共聚单体与TFEMA共聚合,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与聚合物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都是影响TFEMA均聚合的因素;引入MBFA-12共聚单体可以改善聚合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性,从而可使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由22 316增加到39 98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由1.93降至1.49,同时使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共聚物膜的表面性能随着共聚物中MBFA-12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十二 聚合 超临界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