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丙二酰CoA羧基转移酶对泰乐星合成的影响
1
作者 戚薇 王建玲 +2 位作者 张晓静 路福平 杜连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9-21,共3页
对不同碳源条件下泰乐星发酵过程中甲基丙二酰CoA羧基转移酶的活力进行了测定。发现发酵过程中甲基丙二酰CoA羧基转移酶的比活力与泰乐星形成速率有关,即该酶的活力高,泰乐星的形成速率大,说明甲基丙二酰CoA羧基转移酶是泰... 对不同碳源条件下泰乐星发酵过程中甲基丙二酰CoA羧基转移酶的活力进行了测定。发现发酵过程中甲基丙二酰CoA羧基转移酶的比活力与泰乐星形成速率有关,即该酶的活力高,泰乐星的形成速率大,说明甲基丙二酰CoA羧基转移酶是泰乐星合成中的一种关键酶。另外,菜籽油为碳源条件下测得的甲基丙二酰CoA羧基转移酶的活力比淀粉为碳源条件下该酶的活力高,此结果从酶活水平分析了菜籽油为碳源可提高泰乐星产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乐星 甲基丙二酰coa羧基转移酶 比活力 合成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对红霉素生物合成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杜雯 陈长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80-1284,共5页
研究了红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糖代谢相关的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果糖激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以及合成红霉内酯环前体甲基丙二酰CoA相关的酶:甲基丙二酰CoA异构酶和甲基丙二酰CoA羧基转移酶的时序变化,并测定了过程... 研究了红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糖代谢相关的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果糖激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以及合成红霉内酯环前体甲基丙二酰CoA相关的酶:甲基丙二酰CoA异构酶和甲基丙二酰CoA羧基转移酶的时序变化,并测定了过程中有机酸的含量变化。实验表明:Co2+能大幅提高红霉素效价。这可能与Co2+能明显提高甲基丙二酰CoA异构酶与甲基丙二酰CoA羧基转移酶的比活,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糖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糖代谢 甲基丙二酰coa异构酶 甲基丙二酰coa羧基转移酶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油在红霉素发酵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沈兆兵 陈国豪 陈长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57-660,共4页
红色糖多孢菌D在15L发酵罐的基础培养基和发酵过程中补加豆油,当基础培养基中豆油量加倍时,效价提高43.1%;发酵过程补加豆油罐的红霉素效价、生产强度和Yp/s比不补豆油的分别提高了69.7%、69.6%和63.8%。通过实验测定发现,发酵过程补加... 红色糖多孢菌D在15L发酵罐的基础培养基和发酵过程中补加豆油,当基础培养基中豆油量加倍时,效价提高43.1%;发酵过程补加豆油罐的红霉素效价、生产强度和Yp/s比不补豆油的分别提高了69.7%、69.6%和63.8%。通过实验测定发现,发酵过程补加豆油后,异柠檬酸脱氢酶、甲基丙二酰CoA异构酶的比活以及α-酮戊二酸的量均高于不补加豆油时的值,而琥珀酸的量低于不补加豆油时的值。推测豆油经过红色糖多孢菌代谢后进入红霉素合成的一条可能途径:豆油经过代谢后进入TCA循环,并强化了TCA循环的通量,产生了大量α-酮戊二酸,再生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在甲基丙二酰CoA异构酶的作用下生成甲基丙二酰CoA作为红霉素合成的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 红色糖多孢菌 红霉素发酵 Α-酮戊 甲基丙二酰coa 琥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氨酸对必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江维 王永红 +2 位作者 庄英萍 郝玉有 储炬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9,共7页
在必特螺旋霉素基因工程链霉菌WSJ~1—195发酵生产必特螺旋霉素的摇瓶实验中,发酵36h时向合成培养基中添加0.5g/L的缬氨酸对必特螺旋霉素效价和组分的影响最为显著。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缬氨酸后,菌体在发酵48~60h糖耗加快,达到1... 在必特螺旋霉素基因工程链霉菌WSJ~1—195发酵生产必特螺旋霉素的摇瓶实验中,发酵36h时向合成培养基中添加0.5g/L的缬氨酸对必特螺旋霉素效价和组分的影响最为显著。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缬氨酸后,菌体在发酵48~60h糖耗加快,达到1g/(L·h),发酵液中丙酸和丁酸浓度先增后降,而发酵液中丙酮酸在胞内积累,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在48h和60h时分别增加20%和95%。由于糖耗加快,更多碳流可以通过甲基丙二酰CoA转羧基酶途径(MCT途径)将缬氨酸分解生成的丙酰CoA和丁酰CoA转化为内酯环合成所需要的直接三碳前体,最终效价比对照高出45.3%。添加缬氨酸后,由于大环合成增多,侧链前体的供应无法满足内酯环增加的需求,导致酰化组分含量总体下降,其中总异戊酰组分降低23%,乙酰螺旋霉素Ⅲ降低30.8%,丙酰螺旋霉素Ⅱ降低33%,丙酰螺旋霉素Ⅲ降低48.8%。同时缬氨酸代谢生成的丁酸也有可能会影响异戊酰基转移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特螺旋霉素 缬氨酸 酮酸羧化酶 甲基丙二酰c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