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诺拉韦在体外/体内抗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特点的研究
1
作者 冯茜莉 王进千 +3 位作者 杨宣叶 胡欣妍 丁玉林 马晓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8-485,共8页
目的分析莫诺拉韦在体内和体外对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效果。方法检测莫诺拉韦对流感病毒H1N1 PR8毒株在体外和体内的抗病毒能力。以人源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作为PR8感染的体外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 目的分析莫诺拉韦在体内和体外对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效果。方法检测莫诺拉韦对流感病毒H1N1 PR8毒株在体外和体内的抗病毒能力。以人源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作为PR8感染的体外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印迹试验(WB)、噬斑的方法,分析莫诺拉韦体外对病毒复制、蛋白合成及病毒颗粒形成方面的抗病毒效果。以PR8滴鼻感染C57BL/6雌性小鼠为体内感染模型,分别从病毒载量、病理变化及免疫组化方面,对对照组、给药组、接毒组和接毒-给药组进行检测,以评估莫诺拉韦的抗病毒能力。结果体外试验结果显示,莫诺拉韦对流感病毒的复制、蛋白合成及病毒颗粒形成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均P>0.05)。小鼠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与单纯感染H1N1小鼠相比,接受莫诺拉韦治疗的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明显下降,病理变化程度较轻,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核蛋白(NP)抗原信号明显减弱,干扰素(IFN)-α、白细胞介素(IL)-4和IL-6在肺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均P<0.01)。结论作为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前体物,莫诺拉韦无法在体外培养的肺源细胞中发挥抗病毒活力,但可以在宿主体内转化为活性形式,显著降低H1N1流感病毒在肺增殖的能力,进而减轻病毒对肺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诺拉韦 流行性感冒 病毒 感染模 病理变化 h1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表清里方干预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小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一川 姚睿祺 +2 位作者 明雨 晁燕 张洪春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91-2097,共7页
目的:探讨解表清里方对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小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36只7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及解表清里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6只。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滴鼻,其余组... 目的:探讨解表清里方对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小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36只7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及解表清里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6只。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滴鼻,其余组小鼠给予甲型流感病毒液于左侧鼻孔滴鼻,每只50μL。造模2 h后,西药组给予0.037 5 g/(kg·d)磷酸奥司他韦灌胃;解表清里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给予6.05 g/(kg·d)、3.02 g/(kg·d)、1.51 g/(kg·d)解表清里方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0.2 mL灌胃,均1次/d,连续5 d。对比各组肺指数、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肺组织病理变化,肺组织中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肺悬液中病毒基因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mRNA表达,肺组织中PI3K、AKT、GSK-3β蛋白表达。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中药高剂量组能降低小鼠肺指数(P<0.05),其他组别能降低肺指数、升高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表清里方高、中剂量组能减轻小鼠肺部病变程度,西药组、解表清里方高、中剂量组能降低小鼠肺组织中M、NS2病毒基因复制水平(P<0.01或P<0.05);西药组和解表清里方高剂量组能降低小鼠肺组织中mTOR表达水平;西药组、解表清里方高剂量和中剂量组均能显著下调PI3K、AKT和GSK-3β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P<0.01或P<0.05)解表清里方低剂量组在各个方面与模型组相差不显著。结论:解表清里方甲型H1N1流感小鼠有抗病毒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PI3K、AKT、GSK-3β、mTOR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表清里方 h1n1流行性感冒 小鼠 病毒 雷帕霉素靶蛋白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酶激酶3β信号通路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干止咳胶囊体内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贺 秦文艳 +4 位作者 葛兴森 吴怡 范英兰 武晓琳 李国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内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结合MTT法考察射干止咳胶囊体外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采用小鼠滴鼻法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模型,观察射干止... 目的初步探讨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内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结合MTT法考察射干止咳胶囊体外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采用小鼠滴鼻法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模型,观察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内抗病毒作用。结果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显示,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最高抑制率为11.86%,提示在攻毒剂量为100TCID_(50)的条件下,射干止咳胶囊在体外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小鼠滴鼻感染5LD_(50)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射干止咳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死亡率分别为30%、10%、30%,死亡保护率达50%、70%、50%,平均生存天数分别为13 d、14 d、13 d,说明各给药组对攻毒小鼠具有较好的死亡保护作用。结论射干止咳胶囊体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不显著,但射干止咳胶囊各剂量组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攻毒致小鼠死亡却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止咳胶囊 病毒 h1n1流感病毒 体内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流感病毒H1N1型灭活病毒标准物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丽 乐丽欢 +6 位作者 杨雪 王炤坤 李兰英 闻艳丽 陶晴 胡轶红 刘刚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299,共6页
以人工培养真实病毒为原料,研制了一种甲型流感病毒H1N1型灭活病毒标准物质。该标准物质经化学灭活及灭活效果验证后,联合多家实验室采用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对拷贝数浓度进行定值,对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及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结... 以人工培养真实病毒为原料,研制了一种甲型流感病毒H1N1型灭活病毒标准物质。该标准物质经化学灭活及灭活效果验证后,联合多家实验室采用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对拷贝数浓度进行定值,对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及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该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在-80~-70℃保存条件下稳定保存5个月,标准物质最终定值结果为(1384.5±249.3)copies/μL(k=2)。该标准物质可为H1N1型甲型流感病毒检测的全过程提供计量溯源和质量控制支撑,有助于提升相关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计量学 流感病毒 h1n1 灭活病毒 标准物质 数字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安婧 张晓曙 +1 位作者 梁雪枫 李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特征,评价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甲流)裂解疫苗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甘肃省接种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后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特征,评价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甲流)裂解疫苗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甘肃省接种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后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应用Poisson分布检验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①AEFI报告总发生率为36.28/10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3/10万;②女性AEFI报告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5岁以下儿童AEFI报告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学生AEFI报告发生率较其他人群高(P<0.01);③AEFI多发生在接种后1 d之内,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结论接种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后,发生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严重反应发生率较低。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安全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安全性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长宁区小学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庞红 胡嘉 《中国健康教育》 2012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目的了解小学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甲流)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为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上海市长宁区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1752名小学生家长进行甲流疫苗相关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1752名学生中,甲流疫苗接种率为42... 目的了解小学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甲流)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为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上海市长宁区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1752名小学生家长进行甲流疫苗相关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1752名学生中,甲流疫苗接种率为42.18%,接种过季节性流行性感冒(季流)疫苗、未接种过季流疫苗、不清楚是否接种过季流疫苗的学生甲流疫苗接种率分别为48.89%、38.44%和45.11%(P<0.05)。甲流疫苗未种原因主要为家长不了解疫苗(43.04%)和认为孩子有禁忌证不能接种(32.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学生甲流疫苗接种与其年龄(OR=0.924)、健康状况(OR=2.350)、以前是否接种过季流疫苗(OR=1.446)、母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OR=0.366,高中OR=0.694)和是否想了解更多的流感疫苗知识(OR=0.734)有关。结论在进行疫苗大规模人群接种前,应遵循"健康教育先行"的原则,充分利用主流媒体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增加大众对疫苗的认可程度,才能提高疫苗的接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 小学生 预防接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喘祖帕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感染致小鼠肺炎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明惠 米尔扎提·麦麦提 +5 位作者 郝梦 赵璐 季志红 周利润 傅紫盈 马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54-3159,共6页
目的探讨寒喘祖帕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感染小鼠肺炎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菲组(27.5 mg/kg)、连花清瘟颗粒组(3.3 g/kg)和寒喘祖帕低、中、高剂量组(0.38、0.76、1.52 g/kg)。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均采... 目的探讨寒喘祖帕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感染小鼠肺炎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菲组(27.5 mg/kg)、连花清瘟颗粒组(3.3 g/kg)和寒喘祖帕低、中、高剂量组(0.38、0.76、1.52 g/kg)。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均采用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病毒液经滴鼻感染建立肺炎模型。各组连续给予相应药物4 d,取样。测定小鼠体质量、肺指数及抑制率、流感病毒载量、14 d内小鼠死亡率、生存时间;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IL-6、IL-10、IFN-γ、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结果寒喘祖帕颗粒中、高剂量组可降低感染后小鼠肺指数,其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24.01%、32.63%;可降低死亡率,其死亡保护率分别为44.44%、50%。寒喘祖帕低、中、高剂量组均可降低小鼠肺组织中IL-6、IL-10、TNF-α、IFN-γ水平,改善小鼠肺部病变,延长平均存活天数,生命延长率分别为17.84%、24.32%、19.46%。结论寒喘祖帕颗粒可改善流感病毒H1N1/PR8株感染致小鼠肺炎症状,可降低死亡率、延长平均存活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喘祖帕颗粒 流感病毒h1n1/PR8株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玉香 汪杨 +1 位作者 高玉伟 王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98-1100,共3页
目的:了解甲型H1 N1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及传播规律,加强对流感大流行的防控。方法:收集2009年10~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发热门诊中具有流感症状患者的临床样品(鼻咽拭子和血清),采用血凝抑制法、巢式 RT-PCR技术检测具有流感... 目的:了解甲型H1 N1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及传播规律,加强对流感大流行的防控。方法:收集2009年10~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发热门诊中具有流感症状患者的临床样品(鼻咽拭子和血清),采用血凝抑制法、巢式 RT-PCR技术检测具有流感症状患者血清标本中的特异性抗体、咽拭子中的甲型H1N1 RNA 等指标。结果:结果56份流感患者的咽拭子经核酸检测,甲型流感NP和M的阳性率分别为37.5%和27.8%,而甲型H1N1的阳性率仅为3.6%。通过血凝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应的血清标本中,能特异性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红细胞凝集的样品为27份,抗体均大于1∶320,其中8份样品抗体效价大于1∶5120。恢复期的血清效价与急性期相比有显著的抗体差异,甲型H1 N1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48.2%,明显高于核酸的检测。结论:核酸检测可在感染早期(排毒期)进行检测,而血清学的抗体检测多用在感染中后期(抗体产生)检测,两者联合可提高甲型H1 N1流感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 h1n1特异性抗体 h1n1流感病毒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北京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婷婷 朱汝南 +11 位作者 钱渊 孙宇 王芳 邓洁 曲东 李颖 任晓旭 沙莉 袁艺 王菲 李杰 张宝元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了解2009至2010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除流感病毒外的其他几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设计并建立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A/B亚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型,腺病毒(ADV)和人博卡... 目的了解2009至2010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除流感病毒外的其他几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设计并建立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A/B亚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型,腺病毒(ADV)和人博卡病毒(HBoV)在内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阴性的咽拭子标本进行上述呼吸道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新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最低可检测的目标基因含量为10~300拷贝数,未见与其他非目标病毒的交叉反应。本研究共检测标本849份,病毒检测总阳性率为39.0%(331份),5岁以下占87.6%(290/331份)。各病毒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RSV-A亚型1.4%(12份),RSV-B亚型8.4%(71份),PIV-1型8.2%(70份),PIV-2型0.5%(4份),PIV-3型3.9%(33份),ADV13.9%(118份),HBoV2.7%(23份)。RSV检出以B亚型为主(85.5%),流行高峰在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PIV检出以PIV-1型及PIV-3型为主,PIV-1型的流行高峰在2009年7月至2009年10月,PIV-2型及PIV-3型的流行高峰在2009年6~9月。ADV病毒在研究期间均有较高检出率(平均为13.9%),HBoV的流行高峰在2009年9~12月。结论除流感病毒外,ADV、RSV-B及PIV可能也是2009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比较以往的资料可见各病原在2009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的流行季节性及检出率基本未受到新型流感病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9h1n1流感 儿童 北京 急性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毒 多重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五十一)——美国孕妇患2009年流感大流行甲型H1N1病毒病
10
作者 周淑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194-2194,共1页
背景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早期数据提示孕妇住院和死亡风险增加。目的对美国孕妇患2009年甲型H1N1流感严重度与早期抗病毒治疗的关联做描述。设计、设施和病人对呈报给美国CDC孕妇患2009甲型H1N1流感数据进行分析,症状发作时间为200... 背景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早期数据提示孕妇住院和死亡风险增加。目的对美国孕妇患2009年甲型H1N1流感严重度与早期抗病毒治疗的关联做描述。设计、设施和病人对呈报给美国CDC孕妇患2009甲型H1N1流感数据进行分析,症状发作时间为2009年4—12月。主要结果测量因2009年甲型H1N1流感,孕妇患病严重度(住院、收入ICU和死亡)。根据抗病毒治疗时间和症状发作时所处妊娠期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 2009年 美国CDC 论文摘要 流感大流行 WOnCA 孕妇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枝莲总黄酮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赵铁华 邓淑华 +1 位作者 杨鹤松 崔晓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7-148,共2页
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barbataD.Don)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等功效,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有效成分。本文报道了我们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制备的半枝莲总黄酮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药效实验结果。
关键词 半枝莲 黄酮类 病毒 流感病毒h1n1 FM-1 毒株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进化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谢佳新 殷建华 +5 位作者 李淑华 鹿文英 韩一芳 韩磊 张宏伟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A)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与世界各地不同年代分离的A/H1N1代表株HA基因的进化关系。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A/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以及以往流行的人、猪和禽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参考序...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A)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与世界各地不同年代分离的A/H1N1代表株HA基因的进化关系。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A/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以及以往流行的人、猪和禽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参考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别比较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北美地区、欧洲地区、亚洲地区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结果:不同时期人A/H1N1亚型流感病毒代表株H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1976~2007年北美地区分离的7株人A/H1N1亚型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欧洲和亚洲地区的同源性较低。不同种属间A/H1N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1998和2007年北美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化关系较近,与欧洲及亚洲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及A/H1N1禽流感病毒进化关系较远。氨基酸比对结果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要抗原位点与北美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相近,与欧洲和亚洲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及人类流感病毒疫苗株相比变化较大。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可能是北美地区甲型H1N1猪流感病毒长期进化并与该地区人A/H1N1流感病毒部分基因片段重排的结果,对人H1N1甲型流感病毒疫苗可能并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 血凝素基因 进化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进化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苏彤 李淑华 +4 位作者 常文军 刘世建 鹿文英 韩一芳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进化及NA基因编码蛋白抗原性、酶活性位点、糖基化位点变异情况。方法:从NCBI基因库检索获得43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甲型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进化及NA基因编码蛋白抗原性、酶活性位点、糖基化位点变异情况。方法:从NCBI基因库检索获得43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甲型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禽H5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同源性达到85%,潜在抗原位点氨基酸分布相同;所有毒株的酶活性中心位点高度保守,但糖基化位点有变异。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A基因可能来源于禽H5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 进化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殷建华 谢佳新 +4 位作者 韩磊 鹿文英 韩一芳 张宏伟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7-640,共4页
目的:分析2009年流行的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全序列的基因重组现象。方法:从NCBI基因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全基因组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对8条基因序... 目的:分析2009年流行的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全序列的基因重组现象。方法:从NCBI基因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全基因组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对8条基因序列进行拼接和比对,分析2009年爆发株与历史流行株序列间的同源性;同时采用Simplot3.5.1软件分析新型流感病毒A/H1N1基因重组现象。结果:2009年3月以来爆发的新型A/H1N1病毒株聚合酶B1(polymerase B1,PB1)基因来自于人H3N2,其同源性为93.7%;聚合酶B2(polymerase B2,PB2)和聚合酶A(polymerase A,PA)与禽H5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89.0%、89.9%;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和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与北美地区猪H1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91.7%、93.1%和93.1%;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和基质蛋白(matrixprotein,MP)与欧洲地区猪H1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90.5%、95.5%。全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2009年新型A/H1N1病毒与北美地区猪H1N1病毒同源性最高,为83.9%。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是人H3N2、北美地区猪H1N1、欧洲地区猪H1N1、禽H5N1的基因重排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 病毒基因组 遗传重排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及首例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谢剑锋 沈晓娜 +11 位作者 王美爱 张拥军 吴冰珊 陈炜 王金章 修文琼 朱莉莉 杨式芹 陈端 翁育伟 郑奎城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45-748,809,共5页
目的分离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析福建省首例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和遗传特征,为研究病毒进化、致病性、流行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DCK细胞和Real-time PCR法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其8个基因片段,测定核... 目的分离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析福建省首例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和遗传特征,为研究病毒进化、致病性、流行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DCK细胞和Real-time PCR法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其8个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软件拼接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重要基因位点,利用GENBANK中相关序列对首例病毒分离株A/Fujian/01/2009(H1N1)进行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从82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标本中分离出50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第一代分离阳性率60.98%。在福建省首次获得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及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序列分析证明:该毒株与2009年大流行株高度同源,其基因组存在四源重组现象;氨基酸位点分析其对达菲药物敏感,对金刚烷胺类药物耐药;相对于猪流感代表株A/Swine/Iowa/15/1930(H1N1)存在6个HA抗原决定簇位点变异。结论MD-CK细胞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高敏感性;福建省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分离病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相对于以往古典型猪流感代表株出现了HA蛋白抗原性漂移;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 病毒分离 全基因组序列 序列分析 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79
16
作者 韩一芳 张宏伟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0-612,共3页
自2009年3月墨西哥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来,截至2009年5月29日已有53个国家和地区正式报告15510例确诊病例,2009年4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4级提升到5级,并且还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引发此次疫情... 自2009年3月墨西哥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来,截至2009年5月29日已有53个国家和地区正式报告15510例确诊病例,2009年4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4级提升到5级,并且还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引发此次疫情的病原体是一种之前从未在人和猪身上出现过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新病毒对奥司他韦(达菲)和扎那米韦较敏感,但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具有抗药性。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经由人-人形式传播。甲型流感在潜伏期内有传播能力,因此必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严格检疫;民众应做到勤洗手,咳嗽、喷嚏、吐痰时使用纸巾掩住口鼻等预防措施以减少传播机会。公共场所良好的通风条件、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状况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 流行病学 综合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干预措施效果的数学模拟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田木 刘如春 +3 位作者 张锡兴 黄渊秀 杨洋 胡国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5-210,共6页
目的采用基于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动力学模型,模拟常用干预措施对控制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效果。方法根据甲型H1N1流感疾病特征,建立易感者-潜伏期-显性/隐性感染者-移出者(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asymptomatic-removed,SE... 目的采用基于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动力学模型,模拟常用干预措施对控制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效果。方法根据甲型H1N1流感疾病特征,建立易感者-潜伏期-显性/隐性感染者-移出者(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asymptomatic-removed,SEIAR)模型。在SEIAR模型基础上,依次构建包括隔离、治疗患者、疫苗接种等措施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的数学模型。采用长沙市实际疫情数据、暴发疫情数据、血清学调查数据、以及相关文献估算相关参数。采用软件Matlab7.1和Berkeley Madonna8.3.18实施模拟,采用累计罹患率(total attack rate,TAR)和累计感染率(total infection rate,TIR)指标评估干预效果。结果甲型H1N1流感的平均潜伏期为2.1天,平均病程为5.3天,隐性感染比例为41.54%,重症病例比例为3.11%,病死率为0.33%。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基本再生数为1.81,无干预情况下流行导致的全人口TIR为73.98%、TAR为43.25%。每日隔离0.66%的患者和每日疫苗接种0.1%易感者能将TAR分别降低至29.70%和23.82%。隔离力度和疫苗接种力度越大,TAR越小。针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措施能将TAR降低至29.77%。综合干预措施效果的优劣顺序依次为:"隔离+治疗患者+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治疗患者"、"隔离+疫苗接种"、"隔离+治疗患者"。结论 SEIAR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流感流行的特点,流感流行时"隔离+治疗患者+疫苗接种"的综合干预措施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 h1n1流感 流行 隔离 病毒药物 疫苗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多重RT-PCR快速筛查A型、B型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 被引量:9
18
作者 莫秋华 杨翠兰 +7 位作者 林继灿 谭华 涂承宁 叶立青 刘志明 杜坚 孙虹 杨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45-1547,共3页
目的建立能同时筛查A型、B型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多重RT-PCR技术。方法针对A型流感病毒的M基因、B型流感病毒的NS基因设计通用扩增引物,针对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采用一步法建立多重RT-PCR反应体系。... 目的建立能同时筛查A型、B型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多重RT-PCR技术。方法针对A型流感病毒的M基因、B型流感病毒的NS基因设计通用扩增引物,针对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采用一步法建立多重RT-PCR反应体系。通过盲法实验与实时荧光RT-PCR进行比对来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并应用于临床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多重RT-PCR产物,结果显示目的扩增片段条带清晰明亮,没有非特异性产物出现,可见该方法扩增效率高,特异性强。50份样本的盲法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结论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能通过一次实验快速、准确地同时筛检A型、B型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项成本低廉、对流感的疫情监测和早期诊断具有实用价值的筛检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RT-PCR A流感病毒 B流感病毒 h1n1流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质蛋白及核蛋白基因进化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韩一芳 谢佳新 +5 位作者 殷建华 李淑华 张宏伟 韩磊 鹿文英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2-627,共6页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基质蛋白(M)及核蛋白(NP)基因的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147条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及NP基因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对M基因和N...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基质蛋白(M)及核蛋白(NP)基因的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147条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及NP基因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对M基因和NP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同时采用EpiInfo软件分析1918~2009年人H1N1病毒的M基因和NP基因序列进化距离的线性趋势。采用MEGA4.0软件对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不同地区的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NP基因同源性高,但与历史上流行的H1N1流感病毒M基因、NP基因差异较大,且M基因进化距离随分离年限变化的趋势性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trend=0.001)。2009年新型甲型A/H1N1流感病毒M2蛋白与1918~2008年人A/H1N1病毒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在第11、43、54、57、77、78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改变;与猪、禽A/H1N1的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仅在第43、77位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A/H1N1流感病毒NP基因片段较以往流行的人H1N1流感病毒NP基因发生了改变;M2蛋白位于胞外编码区的第11位氨基酸、位于TM结构域的第43位氨基酸突变可能导致了新型甲型A/H1N1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类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 M基因 nP基因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聚合酶编码基因进化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韩磊 殷建华 +5 位作者 谢佳新 李淑华 韩一芳 鹿文英 苏彤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聚合酶PA、PB1和PB2编码基因的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流感病毒基因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行株的PA、PB1和PB2聚合酶编码基因序列以及人、猪和禽流感病毒相应的参考序列,采用Molecular ...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聚合酶PA、PB1和PB2编码基因的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流感病毒基因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行株的PA、PB1和PB2聚合酶编码基因序列以及人、猪和禽流感病毒相应的参考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比对和修剪此次流行株的代表序列及所有参考株序列并构建系统树,再比对和修剪此次流行株的代表序列及人A/H1N1病毒各年代(1918~2008年)参考序列并构建系统树,同时比对此次流行株的代表序列及人A/H1N1各年代(1918~2008年)参考序列编码PB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结果:不同地区分离的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聚合酶PA、PB1和PB2编码基因均具有高度同源性,并聚集在一个独特的进化支上,与猪流感病毒对应基因接近。三者均与2005年美国爱荷华州分离的人A/H1N1病毒基因(A/Iowa/CEID23/2005/H1N1)具有高度的相似性。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5年美国爱荷华州流行的H1N1(DQ889682)病毒PB2蛋白第627位氨基酸与禽类流感病毒相同,均为谷氨酸,而与其他人A/H1N1(1918~2008年)病毒的赖氨酸不同。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聚合酶基因可能来源于2005年美国爱荷华州分离的人A/H1N1病毒,禽流感病毒可能参与了聚合酶基因的重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进化 聚合酶基因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