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午战后“国民”概念的救亡图存意蕴
1
作者 李金飞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9-125,共7页
甲午战后至清朝灭亡的这段时间里,“国民”概念迅速流播,成为不同群体、阶层均在使用的动员话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救亡图存意蕴。其在运用“国民”概念之时,注重阐释国民与国家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通过揭示国民对国家存亡的决定性影响... 甲午战后至清朝灭亡的这段时间里,“国民”概念迅速流播,成为不同群体、阶层均在使用的动员话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救亡图存意蕴。其在运用“国民”概念之时,注重阐释国民与国家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通过揭示国民对国家存亡的决定性影响来增进国民的国家认同。“国民”概念极力突出“四万万”人全部觉醒对于救亡图存目标实现的极端重要性,注重宣传国民觉醒后会强大,醒来的迫切性与艰难性以及应该怎样实现觉醒等。“国民”概念的救亡意蕴还体现为对全体国民同种同族共同体身份的建构,以族群意识来强化国民之间的团结、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从而凝聚起救亡图存的人心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甲午战争 国民 国家 民族 社会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争中的张謇与通海团防——侧重其与江南防御体系的关系
2
作者 崔岷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3,共11页
对张謇个人而言,甲午战争期间的筹办通海团防经历不亚于一场意志的洗礼。办团过程中遭遇的经费无从筹集、民众消极应对和部分官绅的牵掣,证明张謇获悉将承担办团使命时写下的“事无可为,义不容谢”并非高调表态,而是反映出他建立在军事... 对张謇个人而言,甲午战争期间的筹办通海团防经历不亚于一场意志的洗礼。办团过程中遭遇的经费无从筹集、民众消极应对和部分官绅的牵掣,证明张謇获悉将承担办团使命时写下的“事无可为,义不容谢”并非高调表态,而是反映出他建立在军事经验基础上的务实态度和决意率众抵御侵略的责任感。这一务实态度和责任感推动着张謇在困境中砥砺前行,并促使其从一位普通乡绅开始向通海地区地方领袖转变。由于江南对于关内外清军作战全局的重要性,地处由海入江门户的通海地区的团防筹办对于日渐紧迫的江南防御便具有了不可忽视的意义。透过战争爆发后日益严峻的日军南下威胁和兵力、军饷、枪械均明显短缺的防御困境以及通海地区特殊的地形和民情,不难看出通海团防在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所构建的江南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张之洞 通海团防 江南防御体系 甲午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争前后王韬对日认识的变与不变
3
作者 胡天舒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4,共7页
王韬作为第一代改良思想家,其对日认识的真知灼见迄今仍令人叹为观止。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王韬的日本观既有时代性的变化,又有主体性的固守,他总是能够具有超强的预见能力。明治初期,他有过对日本施行近代化维新政策的赞赏;甲午战争... 王韬作为第一代改良思想家,其对日认识的真知灼见迄今仍令人叹为观止。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王韬的日本观既有时代性的变化,又有主体性的固守,他总是能够具有超强的预见能力。明治初期,他有过对日本施行近代化维新政策的赞赏;甲午战争前,在日本考察期间,他也曾对日本盲目学习西方的举动表示不可取;甲午战争后,他还预言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灾难性后果。王韬对民族、国家和国际危局抱有强烈的关心,在其落拓不羁的外表下,始终怀揣着可贵的政治品质——对国家的关怀和对民族的期望。王韬日本观的变化过程是对日本时局的锐意观察与精准预测,在日期间虽因家庭不幸及仕途不畅有自我放纵的表现,但是其家国情怀自始至终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王韬 《扶桑游记》 日本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时从军日记的甲午战争书写——以佐川和辅《日清战争从军记》为中心
4
作者 王明兵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7,共9页
扩充史料或再读史料是继续推进和突破现有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一个较为踏实和可靠的研究路向。尽管甲午战争相关的日记类文献存量较少,且公开有限,但其深具“个体生命体验”的独特视角,可在一定程度上增益或弥补基于官方档案“主流叙述”... 扩充史料或再读史料是继续推进和突破现有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一个较为踏实和可靠的研究路向。尽管甲午战争相关的日记类文献存量较少,且公开有限,但其深具“个体生命体验”的独特视角,可在一定程度上增益或弥补基于官方档案“主流叙述”的不足。本文通过对一个普通参战士兵佐川和辅所撰写的《日清战争从军记》的个案解读及由此衍生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希冀对“甲午战争史像”愈加具体、生动、丰富和立体地呈现有所小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佐川和辅 战时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鸿章和甲午战争前后的铁路建设──兼论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的新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余明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64-69,共6页
铁路是近代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李鸿章在甲午战前对修建铁路的认识不断深化是基于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日益显露的认识。李鸿章把“海有铁舰、陆有铁路”视为求富求强的主要途径。甲午战前,在李鸿章的一再倡议下,清政府修建了... 铁路是近代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李鸿章在甲午战前对修建铁路的认识不断深化是基于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日益显露的认识。李鸿章把“海有铁舰、陆有铁路”视为求富求强的主要途径。甲午战前,在李鸿章的一再倡议下,清政府修建了名青铁路,津沽铁路、关东铁路、台湾铁路。甲午战后,铁路的作用日显重要,李鸿章兴修铁路的愿望更为迫切,并提出通过修路发展经济,建议提高关税、筹借外债、征集商段解决修路经费问题。在李鸿章的密切关注下,甲午战后,铁路修建成为清政府的一项“实政”。由此,并针对史学界存在的“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的观点,作者从各个方面进行考察论证,提出洋务运动并未因甲午之战失败而彻底破产,相反,因受甲午战争的刺激,获得更为广泛的发展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前 甲午战后 张之洞 铁路建设 中国铁路 修建铁路 甲午战前 洋务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后“四万万”话语的救亡意蕴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金飞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7,共9页
甲午战后,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四万万”话语迅速且广泛地传播开来,成为救亡群体反思败亡致因与政治理想表达时较为常用的概念。该话语在促进中华民族走向觉醒时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救亡群体使用“四万万”思考甲午一役乃至整个中外之战... 甲午战后,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四万万”话语迅速且广泛地传播开来,成为救亡群体反思败亡致因与政治理想表达时较为常用的概念。该话语在促进中华民族走向觉醒时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救亡群体使用“四万万”思考甲午一役乃至整个中外之战的败因、性质以及中国如何御外等问题;其次,救亡群体对“四万万”代表的国民全体进行了思想与身体上的检讨,从而揭露出国民的诸多旧有属性;再次,“四万万”概念还在现代国家建构中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四万万”与“国家”之间形成了互相决定的关系,“四万万”在国家中的“主人”角色成为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最后,“四万万”还与这一时期兴起的民族主义相结合,被用以形容“种族”“中华民族”等概念。这些关于“四万万”话语的认知与运用也标志着该话语的意蕴基本定型。总之,甲午战后,在救亡群体的话语表达中,“四万万”与战争、国民、国家、民族等密切相关,成为审视这一时期救亡图存下中华民族走向觉醒时应当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中华民族 救亡群体 四万万 国家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后50年间留日学生的日本观及其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喜所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108,共8页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开始将日本视为最佳学习榜样。中国留日生的日本观反映出他们对日本的印象从总体上讲是很好的。当时日本是欧美新思想传入中国的一座带有中介意义的“桥”,而留日生则充当了真正的架桥铺路人。
关键词 留日生 日本观 日本留学生 留日学生 甲午战后 郁达夫 甲午战争 中国留学生 《东游日记》 文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洋海军将领素质与甲午海战 被引量:2
8
作者 方英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1-34,共4页
北洋海军将领素质与甲午海战方英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究其原因除力量对比悬殊,武器装备落后等等因素外.北洋海军将领素质也是导致其覆灭的原因之一。本文拟从这一角度作一探讨。一19世纪60年代中期,清政府开始筹建沿... 北洋海军将领素质与甲午海战方英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究其原因除力量对比悬殊,武器装备落后等等因素外.北洋海军将领素质也是导致其覆灭的原因之一。本文拟从这一角度作一探讨。一19世纪60年代中期,清政府开始筹建沿海水师。日本出兵侵略台湾事件,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海军 李鸿章 丁汝昌 北洋舰队 甲午中日战争 将领 福州船政学堂 甲午海战 指挥系统 清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视角 新的成果——读《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 被引量:1
9
作者 苏双碧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 书评 国际法 甲午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车维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14-119,共6页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大国,日本的迅速崛起,被人们视为“奇迹”。然而,在探求这一事实背后成因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忽略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即今天的日本是昨天日本历史的延续,战前的日本即已具备了资本主义工...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大国,日本的迅速崛起,被人们视为“奇迹”。然而,在探求这一事实背后成因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忽略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即今天的日本是昨天日本历史的延续,战前的日本即已具备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否则,战后日本经济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日本经济 日本银行 铁矿石 日本政府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甲午战争前 产业结构 工业部门 资本主义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海战理论及其对甲午海战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皮明勇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8-32,共5页
晚清海战理论及其对甲午海战的影响皮明勇在检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败亡的原因时,我认为对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作战指导得失的研究,有必要把它与战前中国海军的战略战术理论情况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一、甲午战前所引进的西方海军战略... 晚清海战理论及其对甲午海战的影响皮明勇在检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败亡的原因时,我认为对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作战指导得失的研究,有必要把它与战前中国海军的战略战术理论情况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一、甲午战前所引进的西方海军战略战役理论19世纪70年代后,江南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舰队 甲午海战 黄海海战 北洋海军 海军战略 海军战术 《防海新论》 甲午战争前 丁汝昌 甲午战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甲午战后国人公司意识的觉醒
12
作者 李玉 熊秋良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3-108,共6页
论甲午战后国人公司意识的觉醒李玉熊秋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腐败的清政府被迫同“蕞尔小国”日本签订了屈辱卖国的《马关条约》。从此,外国列强纷纷对华输出资本,开矿设厂,侵权夺利。巨大的民族灾难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 论甲午战后国人公司意识的觉醒李玉熊秋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腐败的清政府被迫同“蕞尔小国”日本签订了屈辱卖国的《马关条约》。从此,外国列强纷纷对华输出资本,开矿设厂,侵权夺利。巨大的民族灾难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我意识的觉醒,于是,一个“实业救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意识 中国近代 甲午战后 清政府 “官督商办” 《光绪朝东华录》 工业史 甲午战争 郑观应 启新洋灰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脱亚入欧”与甲午中日战争
13
作者 刘学照 侯颖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120-125,137,共7页
一百年前结束的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日两国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格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以往多从日本明治政府的大陆政策的视角进行论析。我们认为,宜在此基础上拓宽思路,即将这次战争的起因和结果,放到明治维... 一百年前结束的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日两国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格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以往多从日本明治政府的大陆政策的视角进行论析。我们认为,宜在此基础上拓宽思路,即将这次战争的起因和结果,放到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化进程的“脱亚入欧”的历史走向中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亚入欧 日本 甲午中日战争 历史走向 欧美列强 甲午战后 维新 明治政府 “脱亚论” “大陆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三大变化
14
作者 岑红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95-99,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甲午战后 梁启超 知识阶层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中体西用” 康有为 甲午惨败 政治意识 戊戌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沧桑溯甲午 千般风云连淮系──甲午战争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
15
作者 董丛林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1-53,共3页
百年沧桑溯甲午千般风云连淮系──甲午战争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董丛林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甲午战争,迄今已历百年。今非昔比,世界沧桑。特别是当年战败罹难深重的中国,国家地位和社会面貌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百年沧桑溯甲午千般风云连淮系──甲午战争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董丛林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甲午战争,迄今已历百年。今非昔比,世界沧桑。特别是当年战败罹难深重的中国,国家地位和社会面貌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然而,那场战争的历史蕴涵,并没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李鸿章 国际学术讨论会 百年沧桑 一百周年 丁汝昌 北洋水师 北洋海军 国防发展战略 甲午战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海战中两个问题之我见
16
作者 史滇生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2-36,共5页
甲午海战中两个问题之我见史滇生以往的甲午海战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笔者认为,还有一些问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在此仅就其中的两个问题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求教于各位方家。一、如何评价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时期抗御日本侵略... 甲午海战中两个问题之我见史滇生以往的甲午海战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笔者认为,还有一些问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在此仅就其中的两个问题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求教于各位方家。一、如何评价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时期抗御日本侵略的作用经过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海军 清政府 甲午战争 甲午海战 日本海军 两个问题 日本侵略 消极防御 中国海军 海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甲午战争前后湖南的“新” 与“旧”
17
作者 易嘉健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75-81,109,共8页
在近代湖南历史发展的进程中,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湖南社会“新”与“旧”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战前,湖南在政治上绝大多数人的观念是守旧的,经济上仍是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文化上依然是封建正统思想占主导地位,军事上湘... 在近代湖南历史发展的进程中,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湖南社会“新”与“旧”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战前,湖南在政治上绝大多数人的观念是守旧的,经济上仍是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文化上依然是封建正统思想占主导地位,军事上湘军的兴起使湖南成为旧制度的“卫道士”。同时,湖南不仅把自己禁锢在传统的守旧氛围中,而且对外来的西方文化进行顽强的反抗和排斥。因此,湖南被认为是全国最保守、风气最不开化的一省,连西方人也把湖南看作是全中国最顽固最保守的地方,是保守主义的大本营。战后,湖南在短短的数年里,政治上“扫千载之秕政弊风”~①,倡西学,开民智,育人才,伸民权;经济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办近代工矿企业;文化思想上鞭苔封建旧文化,倡导西学新文化,大办学堂、学会,改革书院,创立报刊,“开四万万人之聪明才智”~②;军事上用西法训练军队,培训军宫,用先进的枪弹装备军队。湖南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正如梁启超所说:“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③。战后湖南一反守旧传统,开风气,大力传播新思想,倡西学,吸收外来文化,由出了名的守旧中心,一跃而变为全国维新变法最先进的一省,使湖南以崭新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前 湖南人 湖南社会 梁启超 甲午战前 甲午战后 “新”与“旧” 新式学堂 谭嗣同 曾国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重大转折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秀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29-133,共5页
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重大转折张秀兰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成为东北亚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点。甲午战前,英国和俄国的矛盾是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 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重大转折张秀兰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成为东北亚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点。甲午战前,英国和俄国的矛盾是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甲午战后,日本和俄国的矛盾日益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 中日甲午战争 近代东北 中国东北 东北亚地区 日本 西方资本主义 俄国 黑龙江流域 甲午战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前夕朝鲜海上对外贸易初探(1884-1893) 被引量:4
19
作者 毛立坤 张金苹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46,共11页
甲午前夕朝鲜对外贸易发生重大转型,进出口商品结构次第翻新,海上对日贸易取代陆上边境对华贸易成为其对外贸易的新主流。受不同贸易主导因素的影响,仁川、釜山、元山三口岸的具体贸易情形同中有异,支配朝鲜贸易活动的中日两国商人也各... 甲午前夕朝鲜对外贸易发生重大转型,进出口商品结构次第翻新,海上对日贸易取代陆上边境对华贸易成为其对外贸易的新主流。受不同贸易主导因素的影响,仁川、釜山、元山三口岸的具体贸易情形同中有异,支配朝鲜贸易活动的中日两国商人也各有优劣势。虽然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贸易的扩大,但对外贸易仍使朝鲜体验到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朝日贸易的互补性急剧增强是促使日本决心发动甲午战争进而吞并朝鲜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前夕 朝鲜 对外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宣怀与甲午战争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国斌 《学海》 1998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甲午战争中,盛宣怀是一位幕后关键性的人物,他身兼津海关道、轮船招商局督办、中国电报局总办和“总理后路转运”四个要职,力赞戎机,筹运饷械,成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得力助手,在战争期间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以往的历史论... 甲午战争中,盛宣怀是一位幕后关键性的人物,他身兼津海关道、轮船招商局督办、中国电报局总办和“总理后路转运”四个要职,力赞戎机,筹运饷械,成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得力助手,在战争期间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以往的历史论著则很少提及此事,或有意回避。本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宣怀 李鸿章 清政府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 战争期间 中国电报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 北洋大臣 电报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