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甲午战后“国民”概念的救亡图存意蕴 |
李金飞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甲午战争中的张謇与通海团防——侧重其与江南防御体系的关系 |
崔岷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甲午战争前后王韬对日认识的变与不变 |
胡天舒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4
|
战时从军日记的甲午战争书写——以佐川和辅《日清战争从军记》为中心 |
王明兵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5
|
李鸿章和甲午战争前后的铁路建设──兼论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的新发展 |
余明侠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1
|
|
|
6
|
甲午战后“四万万”话语的救亡意蕴 |
李金飞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7
|
甲午战后50年间留日学生的日本观及其影响 |
李喜所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1
|
|
|
8
|
北洋海军将领素质与甲午海战 |
方英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1994 |
2
|
|
|
9
|
新的视角 新的成果——读《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 |
苏双碧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
10
|
甲午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
车维汉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
11
|
晚清海战理论及其对甲午海战的影响 |
皮明勇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1995 |
5
|
|
|
12
|
论甲午战后国人公司意识的觉醒 |
李玉
熊秋良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
13
|
日本的“脱亚入欧”与甲午中日战争 |
刘学照
侯颖方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0 |
|
|
14
|
论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三大变化 |
岑红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5 |
0 |
|
|
15
|
百年沧桑溯甲午 千般风云连淮系──甲午战争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 |
董丛林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
16
|
甲午海战中两个问题之我见 |
史滇生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
17
|
论甲午战争前后湖南的“新” 与“旧” |
易嘉健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
18
|
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重大转折 |
张秀兰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4
|
|
|
19
|
甲午前夕朝鲜海上对外贸易初探(1884-1893) |
毛立坤
张金苹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
20
|
盛宣怀与甲午战争 |
张国斌
|
《学海》
|
199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