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3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根本立场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共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党执政兴国最大的底气,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推动国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党执政兴国最大的底气,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应始终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做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人民权益的维护者。本文首先围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以人为本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审计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外在现实需求和自身能力供给视角,系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的生成基础、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以期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思想内涵 生成基础 价值意蕴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逻辑
2
作者 孙成武 盛莉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价值功能分别服务于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是两种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但两者又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具有高度的历史和现实的内在统一性。在生成逻辑上,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在价值逻辑上,二者都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内容,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价值取向;在发展逻辑上,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引领和推动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王峰明同志同我们的分歧 被引量:2
3
作者 荣兆梓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4,共14页
文章讨论公有资本概念的学理依据问题。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践基础上,其资本概念具有价值增殖性与阶级剥削性不可分割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增殖包含了私有制经济的价值增殖和公有制经济的价值... 文章讨论公有资本概念的学理依据问题。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践基础上,其资本概念具有价值增殖性与阶级剥削性不可分割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增殖包含了私有制经济的价值增殖和公有制经济的价值增殖两部分。公有制经济的价值增殖与阶级剥削相分离,这是公有资本概念的事实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有资本都是马克思所未曾预见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的创造。公有资本概念的引入要求政治经济学的“术语革命”,一个包含了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在内的资本一般概念必须重新定义。公有资本形态在改革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探索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理论依据之一。改革中的国有企业不仅在商品市场出售全部产品,而且要通过市场获取所有的生产要素;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在“国家辛迪加”的行政指挥链上下移权力,到通过产权改革建立国有股份公司的不同阶段。这些都与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的创新,以及公有资本概念的导入和深化直接相关。在以上一系列理论问题上,王峰明同志同笔者都存在重大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 公有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审中国社会主义过渡的“苏联经验”问题——以阅读史为视角
4
作者 刘雨亭 《中共党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30,共20页
在设想、开启和总结社会主义过渡的各个历史时刻,中共都曾参照“苏联经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阅读史脉络。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前后,中共阅读《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将苏联社会主义过渡历程作为参照系,根据实践条件不断调整新民主主义... 在设想、开启和总结社会主义过渡的各个历史时刻,中共都曾参照“苏联经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阅读史脉络。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前后,中共阅读《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将苏联社会主义过渡历程作为参照系,根据实践条件不断调整新民主主义理论。国民经济恢复以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重新考量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和条件,通过《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得到理论印证,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实践中,中共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廓清目标模式,逐步形成中国社会主义过渡理论。这一过程虽有波折,却不断接近斯大林关于新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主义 计划经济 优先发展重工业 “苏联经验” 阅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成机理与重要着力点 被引量:3
5
作者 时家贤 孙涛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共12页
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其构建逻辑要求充分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现实中,全面建成... 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其构建逻辑要求充分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现实中,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面临着障碍与挑战,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完善有效的市场机制,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健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配套体系;提升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建设;加快建成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规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式现代化 政府与市场 数字经济 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逻辑 被引量:1
6
作者 姬超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100,160,共1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前的改革相比,当前阶段的改革更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发生了变化。不能将全面深化改革理解为仅仅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前的改革相比,当前阶段的改革更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发生了变化。不能将全面深化改革理解为仅仅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是西方市场经济的渐进实现版本。新时代,面对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重在克服增量改革的局限性和过度市场化的风险,通过优化存量带动增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原则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政府与市场力量的相互增强;在改革面向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为全球市场竞争、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健康有序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在改革的具体着力点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要重点着眼于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协同联动机制和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深化改革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及其现实启示
7
作者 王淼 李玉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0,311,共12页
列宁成功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非凡的魄力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为开启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在理论上,列宁全面论述了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理念及建设规律,系统阐明了... 列宁成功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非凡的魄力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为开启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在理论上,列宁全面论述了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理念及建设规律,系统阐明了苏俄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在实践中,列宁积极领导苏俄人民实现工业、农业以及包括电气化在内的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努力发展现代化经济,谱写了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列宁关于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对于我们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苏俄 社会主义 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想象数字化:论当代西方“传播/数字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与实践路径
8
作者 连水兴 柴云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共10页
全球互联网的普及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传统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转型,而且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物质性基础。英国左翼传播学者克里斯蒂安·福克斯在此背景下提出“传播/数字社会主义”的替代方案,该方案立足于当代传... 全球互联网的普及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传统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转型,而且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物质性基础。英国左翼传播学者克里斯蒂安·福克斯在此背景下提出“传播/数字社会主义”的替代方案,该方案立足于当代传播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互联网平台的去资本化改造,以及数字技术的社会主义运用等实践,旨在超越全球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进而释放其被资本主义利润逻辑与剥削框架所束缚、压制乃至异化的潜能,并最终在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上为重构数字化时代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与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传播社会主义 数字社会主义 互联网平台 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问题》
9
作者 单连春 许振煜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然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然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多维度的伦理秩序重构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以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强数字经济时代的伦理规范,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命题与实践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伦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的逻辑向度
10
作者 贾立勤 张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1,共4页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探析其主体指向、价值取向和方法走向等逻辑向度,对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探析其主体指向、价值取向和方法走向等逻辑向度,对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主体向度看,解决“跟着中国共产党干”的指向问题;从价值向度来看,解决“为人民而干”的立场问题和根本遵循;从方法向度来看,解决“苦干实干巧干”的实践举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逻辑向度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批判的历史意识和阶级意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敬东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177,共12页
历史意识和阶级意识是《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两个基本维度。现实个人的社会物质生产实践和无产阶级反抗现存统治的社会运动,构成《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从观念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意识和阶级意识是《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两个基本维度。现实个人的社会物质生产实践和无产阶级反抗现存统治的社会运动,构成《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从观念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前提和基础。《德意志意识形态》站在现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向共产主义演变的历史制高点上,不仅揭示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拒斥现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试图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历史的理论本质,而且批判了它代表德国小资产者反对无产阶级通过社会革命实现劳动自由和社会解放的阶级本质。《德意志意识形态》“真正的社会主义”批判的历史意识和阶级意识,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真正的社会主义 历史意识 阶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
12
作者 李楠 李雨霏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0,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机理,可以围绕理论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三个方面展开。在理论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机理,可以围绕理论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三个方面展开。在理论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价值根基;“第二个结合”的方法论创新构建起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机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形成了传统资源创新发展的科学范式。在价值意蕴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道之行”的天下理想与共产主义信仰形成精神共鸣,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了共同理想根基;“实事求是”的实践智慧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深度融合,夯实了价值观培育的哲学基础;“协和万邦”的文明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价值贯通,拓展了全球治理的文明视野。在实践路径方面: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思想阵地;激活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重塑文化主体性;创新传统治理智慧转化机制,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守正—创新—致用”的逻辑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涵养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
13
作者 刘艺琴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经验,解读中国成功之密码,不仅是回答世界之问,也是今后更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王立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 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经验,解读中国成功之密码,不仅是回答世界之问,也是今后更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王立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第1版)一书,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历史过程,以及三次研究高潮,重点展示了近十年来的系列研究成果,分历史篇、理论篇、方法篇、实践篇四部分进行了专题探究,并对学科的体系建设、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专题探究 研究高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出版社 王立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4
作者 李梦云 余其安 《中共党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9,共10页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其中“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之一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先决条件是坚持文化主体性,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牢牢守住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文化根...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其中“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之一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先决条件是坚持文化主体性,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牢牢守住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文化根基、精神命脉。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要义及推进路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忆天 朱浚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现实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其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肯定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现实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其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肯定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作用,为深化认识和把握其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提供了崭新坐标。从核心要义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彰显了其独特价值优势、目标优势和调控优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落脚点在资本增殖不同,人民立场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价值之“高”的首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目标之“高”的核心内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手段之“高”的基础内容。从价值意蕴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适配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举措。激活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生动力,是以增强内功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策略,是以塑造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环境的重要思路。从推进路径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顶层制度设计和基层实践,有效兼顾新生产力和旧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协同融合落实法治思维和德治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探索
16
作者 张兴祥 何元茜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福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形成地和实践地。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习近平在福建工作长达17年半,这一时期正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也是国内对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关系讨论最为热烈、争议最大的时期。... 福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形成地和实践地。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习近平在福建工作长达17年半,这一时期正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也是国内对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关系讨论最为热烈、争议最大的时期。习近平结合在福建工作的实践经验,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敢于亮明“定见”,发表系列文章并出版《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思考》一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展开深入的理论探索,其核心命题在于解答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这些论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文献,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思想资源。重温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探索,目的是发掘其内蕴的思想伟力,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的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核心命题 理论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新质生产力--商品形式历史视域的考察
17
作者 许光伟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唯物史观的生产力不是“作为生产要素的生产力”,而是“作为生产力的生产力”和“作为生产方式的生产力”,这导致了在发展动力上,生产方式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可见,生产力不是超历史的,作为唯物史观的规定和范畴,其指向物... 唯物史观的生产力不是“作为生产要素的生产力”,而是“作为生产力的生产力”和“作为生产方式的生产力”,这导致了在发展动力上,生产方式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可见,生产力不是超历史的,作为唯物史观的规定和范畴,其指向物统治原理及其历史超越的行动性。与经济的社会形态在规定性上内在呼应的商品形式的生产力具有二重结构功能,即新质功能和镜像功能。镜像针对新质而言,好像是“复仇的客体”和“狡猾的道具”,是使用价值的返魅;新质与镜像,一者是进步的正面作用,一者是带有过度魅惑性的夸张或消极的反面作用。然则,新质生产力对数字生产力不是简单地包括,而是扬弃地纳入,旨在走出物统治,创生新质劳动方式。在新时代实践中,必须把生产力革命视为新质生产力的行动真理,其主体内涵据之而得到明晰,与人民主体意志而非资本意志时代结盟。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知”“行”之路从中得到支持:在数字经济领域,需要切实加强党对民营经济的领导,坚持“去数字(雇佣)劳动”;相应地在解决“数字”与“金融”矛盾的新时代中坚持“去数字(符码)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质生产力 商品形式 物统治 主体 实体 镜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开展研究型审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方法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汉文 曹强 +1 位作者 贺东航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要求审计机关做实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和“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模型,具有定位精准、宏微结合、顶天...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要求审计机关做实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和“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模型,具有定位精准、宏微结合、顶天立地、切中本质的特征。该理论模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包含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等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具体表现在:坚持人民至上,审计工作要关注和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守正创新,“守”审计政治属性与经济监督主责主业之正,“创”审计政治功能、宏观管理职能与工作方式之新;坚持系统观念,用全面系统的视野、普遍联系的观点、统筹规划的方法和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与解决审计问题;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审计方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审计工作要敏于发现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由此本文得出结论,研究型审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审计领域的深刻贯彻与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审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方法论 审计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看待马克思资本观与社会主义现实的关系?——再评所谓的“公有资本论”
19
作者 王峰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3,共21页
不能把价值增殖与价值(或货币)的单纯量的增加混为一谈。二者虽然都表现为价值量的增多,但一方面,价值增殖基于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目的。因此,不能把资本的增殖性和剥削性分割开来。另一方面,无论在个体... 不能把价值增殖与价值(或货币)的单纯量的增加混为一谈。二者虽然都表现为价值量的增多,但一方面,价值增殖基于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目的。因此,不能把资本的增殖性和剥削性分割开来。另一方面,无论在个体私有经济还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由于不存在剥削关系,所以既不存在价值增殖,更不存在仅仅具有增殖性而不具有剥削性的所谓公有资本,尽管存在着价值(或货币)的单纯量的增加。社会主义需要利用商品生产、市场经济和资本关系发展生产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商品、市场和资本可以内生于公有制经济。由此造成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层面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的并存和基于市场机制的竞争,而非“制度”层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和资本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同样,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旨在吸收和借鉴资本的文明面,发挥其在发展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而非把公有制经济变性为资本经济,把公有制经济不同形式中作为货币的货币变性为作为资本的货币,产生所谓的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只有立足于马克思的资本观,才能真正看清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进程并有效应对各种困难、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有资本 私有资本 马克思资本观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理探析
20
作者 徐国民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放在了全面深化改革“七个聚焦”之首位,充分彰显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显著优势与重要地位。从...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放在了全面深化改革“七个聚焦”之首位,充分彰显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显著优势与重要地位。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又体现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所有制关系的调整、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等,其核心问题是构建一套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将社会主义的价值主张融入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进一步完善健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历史考察 学理基础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