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养殖尾水中NH_(4)^(+)-N去除技术的机理与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伟华 王艳艳 +3 位作者 苏少卿 邱浩杰 王凯 张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总结了海水养殖尾水中NH_(4)^(+)-N的来源及特点,NH_(4)^(+)-N去除技术的机理与功能微生物、工艺应用及其微生物分布等,重点对海水养殖尾水中NH_(4)^(+)-N去除技术的机理与工艺应用进行了阐述。好氧氨氧化微生物主要包括氨氧化细菌(AOB... 总结了海水养殖尾水中NH_(4)^(+)-N的来源及特点,NH_(4)^(+)-N去除技术的机理与功能微生物、工艺应用及其微生物分布等,重点对海水养殖尾水中NH_(4)^(+)-N去除技术的机理与工艺应用进行了阐述。好氧氨氧化微生物主要包括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及全程硝化菌(comammox),厌氧氨氧化微生物主要包括厌氧氨氧化细菌(AnAOB)。基于好氧氨氧化微生物原理去除NH_(4)^(+)-N的主要工艺技术包括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曝气生物滤池(BAF)、人工湿地和生态塘等;基于厌氧氨氧化菌处理海水养殖尾水的主要工艺技术有厌氧流化床、厌氧固定床等。指出工艺应用与微生物种群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不足。富集氨氧化微生物从而实现经济高效脱氮是未来工艺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尾 ^nh_(4)^(+)-n去除 氨氧化微生物 生物膜法 生态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水温对生物修复污染水源除NH_4^+-N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肖羽堂 许建华 吴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1-205,共5页
采用弹性填料微孔曝气生物修复方法净化受污染的某饮用水源 ,探讨了天然水体环境温度变化对生物除NH+ 4 N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体环境温度对生物修复工艺除NH+ 4 N作用影响很大。水温越高 ,生物修复工艺除NH+ 4 N效果越好。... 采用弹性填料微孔曝气生物修复方法净化受污染的某饮用水源 ,探讨了天然水体环境温度变化对生物除NH+ 4 N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体环境温度对生物修复工艺除NH+ 4 N作用影响很大。水温越高 ,生物修复工艺除NH+ 4 N效果越好。在较低水环境温度下 ,水温变化对生物修复工艺除NH+ 4 N作用效果影响最大 ;在日常水体温度下 ,水温变化对生物修复工艺除NH+ 4 N作用效果影响最小 ;在水体温度较高的条件下 ,水温变化对生物修复工艺除NH+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nh4^+-n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中NH_4^+-N在地下水系统中迁移转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隋淑梅 吴祥云 海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6-210,共5页
采用某垃圾填埋场附近土样及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动态吸附试验、土柱试验,分析NH+4-N在地下水系统中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建立考虑吸附项和降解项的水流方程、溶质方程耦合数学模型,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对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NH+4-N在... 采用某垃圾填埋场附近土样及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动态吸附试验、土柱试验,分析NH+4-N在地下水系统中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建立考虑吸附项和降解项的水流方程、溶质方程耦合数学模型,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对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NH+4-N在地下水系统第1 a、3 a、5 a、10 a、15 a的时空运移转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填埋作业第1 a时NH+4-N在地下水系统中即迅速发生了对流、弥散、吸附、硝化等一系列作用,最大质量浓度从900mg/L迅速降低至11.4 mg/L;填埋作业第3 a时地下水系统因溶解氧消耗殆尽而处于厌氧还原环境,反硝化作用占主导地位,NH+4-N的最大质量浓度上升至24.5 mg/L;填埋作业第5 a时,再次上升为25.7mg/L,此后直至填埋作业第15 a,最大质量浓度一直维持在25.8mg/L,处于平衡状态。填埋场下游监测点(x=650 m,y=470 m)的实测数据与相应时间模拟结果基本相符,表明该数值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nh4^+-n 吸附解吸 生物降解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南矶山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土壤对NH_4^+-N吸附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弓晓峰 张静 +1 位作者 张振辉 周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9-181,共3页
湿地土壤能有效地对营养物质滤过截留,是氮素和磷素的储藏库,能减轻水体由于氮素和磷素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通过土壤样品的吸附试验,研究了位于鄱阳湖南部的南矶山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土壤对NH+4-N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NH+... 湿地土壤能有效地对营养物质滤过截留,是氮素和磷素的储藏库,能减轻水体由于氮素和磷素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通过土壤样品的吸附试验,研究了位于鄱阳湖南部的南矶山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土壤对NH+4-N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NH+4-N的吸附符合Langmuir、Freundlich、Temkin方程,最大吸附量为222.22mg·kg-1土,吸附常数为0.5294,最大缓冲容量(MBC)为117.65mg·kg-1土。其较强的吸附能力,使它在稳定整个鄱阳湖生态系统中发挥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它储存的营养物质也将为湿地中生物群落所利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影响突出。因此,加强保护湿地土壤对鄱阳湖生态系统的稳定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nh4^+-n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水中NH_4^+和HPO_4^(2-)浓度异常:一种潜在的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新指标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涛 蒋少涌 +4 位作者 杨竞红 葛璐 凌洪飞 吴能友 陈道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60,共6页
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与研究中地球化学方法发挥了重大作用。利用海洋沉积物孔隙水中各种离子含量和同位素异常可以有效示踪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 其中Cl-浓度异常、SO42-浓度梯度和氧同位素组成异常已成为指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灵... 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与研究中地球化学方法发挥了重大作用。利用海洋沉积物孔隙水中各种离子含量和同位素异常可以有效示踪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 其中Cl-浓度异常、SO42-浓度梯度和氧同位素组成异常已成为指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灵敏示踪剂。通过对比有和没有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海域浅表层沉积物中孔隙水的NH4+和HPO42-含量, 发现有天然气水合物区的孔隙水中NH4+和HPO42-浓度明显偏高, 且存在与SO42-类似的浓度梯度曲线, 认为孔隙水中NH4+和HPO42-浓度异常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地球化学示踪剂, 指示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 探讨了引起孔隙水中NH +和HPO 2-浓度异常的可能机理及精确测定这些离子含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合物 ^nh4^+ ^HPO4^2- 孔隙 海洋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4^+-N部分代替NO_3^--N对番茄生育中后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董园园 董彩霞 +2 位作者 卢颖林 缪辰 沈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1-266,共6页
采用砂培实验研究NH4+-N部分代替NO3--N对番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硝处理(100%NO3-)相比较,增铵处理(NH4+∶NO3-=25%∶75%)下番茄鲜果重显著提高;同时叶片内NO3--N含量随增铵而显著降低,叶片与果实内NH4+-N含量及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 采用砂培实验研究NH4+-N部分代替NO3--N对番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硝处理(100%NO3-)相比较,增铵处理(NH4+∶NO3-=25%∶75%)下番茄鲜果重显著提高;同时叶片内NO3--N含量随增铵而显著降低,叶片与果实内NH4+-N含量及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增铵而升高;增铵条件抑制了叶片和果实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提高了叶片和果实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活性及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但对果实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影响不大。上述结果表明,NH4+-N部分代替NO3--N可增加番茄产量,提高集约化基地的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n ^NO3^-- N 番茄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绿球藻去除NH_4^+-N、PO_4^(3-)-P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梁晶晶 蒋霞敏 +2 位作者 江茂旺 张泽凌 韩庆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3-1040,共8页
为了探究固定化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去除污水中NH_4^+-N、PO_4^(3-)-P的效果,采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技术进行实验。开展了固定化藻球大小、藻细胞包埋密度、藻球投放质量及充气培养条件对NH_4^+-N、PO_4^(3-)-P去除效果... 为了探究固定化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去除污水中NH_4^+-N、PO_4^(3-)-P的效果,采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技术进行实验。开展了固定化藻球大小、藻细胞包埋密度、藻球投放质量及充气培养条件对NH_4^+-N、PO_4^(3-)-P去除效果的单因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球大小、藻细胞包埋密度、藻球投放质量和充气培养条件对NH_4^+-N、PO_4^(3-)-P的去除效果影响显著(P<0.05)。藻球直径3.5 mm时生长速率(K)值最大(0.332±0.002),同时NH_4^+-N、PO_4^(3-)-P去除率效果最佳,分别为(75.08±3.83)%和(80.80±3.81)%;藻细胞包埋密度100×10~4 cells/ball时K值最大(0.330±0.033),而NH_4^+-N、PO_4^(3-)-P去除率则以藻细胞包埋密度300×10~4 cells/ball组为佳,分别达(87.20±0.43)%和(82.58±1.72)%,但考虑单位藻细胞去除率,包埋密度以100×10~4 cells/ball为宜;随着藻球用量的增加K值下降,10g/L组K值最大(0.301±0.02)、50 g/L组K值最小(0.193±0.01),投放量30和50 g/L时NH_4^+-N去除率较高分别为(84.12±0.78)%和(84.63±0.45)%,30 g/L组PO_4^(3-)-P去除率最高达(77.13±1.43)%。综合考虑,藻球投放量选用30g/L为宜;充气条件培养K值、NH_4^+-N和PO_4^(3-)-P去除率显著(P<0.05)高于不充气,K值分别为(0.306±0.006)和(0.177±0.010);NH_4^+-N去除率分别为(85.93±0.45)%和(49.32±0.45)%;PO_4^(3-)-P去除率分别为(66.66±5.00)%和(46.29±2.12)%。研究优化了微绿球藻固定化条件:固定化微绿球藻应进行充气培养,藻球规格3.5 mm、藻细胞包埋密度100×10~4 cells/ball、藻球投放量3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绿球藻 固定化 ^nh4^+-n ^PO4^3-P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3^--N/NH4^+-N配比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于铁峰 刘晓静 +1 位作者 郝凤 范俊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2-110,共9页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室外防雨网室内,采用盆栽营养液砂培,在最佳氮素供应水平210mg/L基础上,研究NO_3^--N和NH_4^+-N混合的7种配比(1/7、1/3、3/5、5/5、5/3、3/1、7/1)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结...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室外防雨网室内,采用盆栽营养液砂培,在最佳氮素供应水平210mg/L基础上,研究NO_3^--N和NH_4^+-N混合的7种配比(1/7、1/3、3/5、5/5、5/3、3/1、7/1)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NO_3^--N/NH_4^+-N=5/3处理的粗蛋白(CP)、蛋白总量(TP)、可消化干物质(DDM)及干物质采食量(DMI)总体上都显著高于其他配比处理(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均显著低于其他配比处理(P<0.05),5/3处理有利于紫花苜蓿营养积累;从微量元素营养角度分析,以NH_4^+-N为主的混合态氮更有利于铁(Fe)、锰(Mn)和钼(Mo)的积累,且最适配比分别为NO_3^--N/NH_4^+-N=1/3、1/7和3/5,而以NO_3^--N为主的混合态氮则有利于锌(Zn)的积累,且最适配比为NO_3^--N/NH_4^+-N=3/1;用相对饲用价值(RFV)法评定,5/3处理RFV值显著高于其他配比处理(P<0.05),且各处理RFV均大于100,对照美国紫花苜蓿草产品的分级标准,其品质均达到2级以上水平,其中5/3和7/1处理紫花苜蓿的品质达1级水平。说明紫花苜蓿生长环境中速效氮以NO_3^--N为主,且比例接近NO_3^--N/NH_4^+-N=5/3时,最有利于紫花苜蓿优良营养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n ^NO3^--n 配比 紫花苜蓿 营养品质 相对饲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3^--N/NH_4^+-N配比对小白菜生长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靳亚忠 何淑平 +2 位作者 廉华 马光恕 宫宏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4-7,共4页
利用NO3--N/NH4+-N不同配比的营养液对11个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O3--N/NH4+-N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生长和的硝酸盐含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品种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5.0∶5.0(B)处理条件下... 利用NO3--N/NH4+-N不同配比的营养液对11个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O3--N/NH4+-N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生长和的硝酸盐含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品种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5.0∶5.0(B)处理条件下,各品种小白菜表现良好;供试的小白菜品种的硝酸盐积累量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表明适当地配施铵态氮较纯硝态氮营养液培养小白菜能获得较低的硝酸盐积累量,但不影响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硝酸盐 生长 ^NO3^--n/nh4^+-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耐铵性植物幼苗离体根对NO_3^--N和NH_4^+-N选择吸收速率及叶片NRA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宪泽 王晓云 冯炘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1期47-52,共6页
以黄瓜、番茄、小麦、水稻和莴苣5种植物为材料,研究了幼苗离体根在1~5mmol/LNH4NO3吸收液中选择吸收NO-3—N及NH+4—N的速率。黄瓜、番茄选择吸收NO-3_N较NH+4-N多;水稻、莴苣选择吸收NH+... 以黄瓜、番茄、小麦、水稻和莴苣5种植物为材料,研究了幼苗离体根在1~5mmol/LNH4NO3吸收液中选择吸收NO-3—N及NH+4—N的速率。黄瓜、番茄选择吸收NO-3_N较NH+4-N多;水稻、莴苣选择吸收NH+4—N较NO-3—N多;小麦对两种N源选择吸收性不强,在0.05和0.1mol/LKNO3底物诱导下,黄瓜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明显高于水稻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吸收能力及还原能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NO3^--n ^nh4^+-n 吸收速率 硝酸还原酶 N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3^--N/NH_4^+-N配比对小白菜硝酸盐积累及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淑平 靳亚忠 +3 位作者 张涛 廉华 马光恕 高金凤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期125-127,共3页
利用NO3--N∶NH4+-N为10.0∶0(A),5.0∶5.0(B)和2.5∶7.5(C)0∶10(D)四种配比的营养液对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O3--N/NH4+-N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及其品质等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 利用NO3--N∶NH4+-N为10.0∶0(A),5.0∶5.0(B)和2.5∶7.5(C)0∶10(D)四种配比的营养液对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O3--N/NH4+-N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及其品质等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品种间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供试小白菜品种叶绿素SPAD值随着培养液中铵态氮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供试的小白菜品种的硝酸盐积累量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而Vc、可溶相糖的含量增加,表明适当地配施铵态氮较纯硝态氮营养液培养小白菜能获得较低的硝酸盐积累量和良好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硝酸盐 品质 ^NO3^- ^-n/nh4^+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4^(+)-N:NO_(3)^(-)-N对马铃薯品种‘冀张薯12’生长及糖类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亚南 李雅楠 +1 位作者 蒙美莲 贺学勤 《中国马铃薯》 2021年第2期148-155,共8页
将马铃薯品种‘冀张薯12’种植在填充了蛭石与珍珠岩(v:v=5:1)的套盆中,采用不同比例的NH4^(+)-N:NO_(3)^(-)-N(3:7、4:6、5:5、6:4和7:3)进行浇灌,通过研究不同时间马铃薯生长及糖类含量的变化,筛选合适比例用于马铃薯生产,明确氮素形... 将马铃薯品种‘冀张薯12’种植在填充了蛭石与珍珠岩(v:v=5:1)的套盆中,采用不同比例的NH4^(+)-N:NO_(3)^(-)-N(3:7、4:6、5:5、6:4和7:3)进行浇灌,通过研究不同时间马铃薯生长及糖类含量的变化,筛选合适比例用于马铃薯生产,明确氮素形态的作用,为今后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同一时期随NH4^(+)-N:NO_(3)^(-)-N比例增加,马铃薯株高、株幅和叶片数增加,叶片中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积累增多,7:3时均最大;同一时期随NH4^(+)-N:NO_(3)^(-)-N比例降低,匍匐茎数量增加,块茎膨大提前,内部葡萄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提高,3:7时均最高;随植株生长,所有处理下叶片中糖类含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块茎中糖类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NH4^(+)-N和NO_(3)^(-)-N分别促进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比值为3:7时对块茎形成及其内部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积累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nh4^(+)-n:NO_(3)^(-)-n 糖含量 块茎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宝枫籽壳生物质炭性质及对NH_4^+-N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孟康 李小英 +1 位作者 李新宇 白雪 《南方农业》 2019年第5期129-131,138,共4页
为解决近年来元宝枫产业化产生的大量果壳废弃物,以元宝枫籽壳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炭化温度下粉末炭的得率、元素组成、微观结构、NH_4^+-N吸附能力。结果显示,随着烧制温度增加,生物质炭的得率减少,炭中碳含量逐渐增加,C/N比值升高;400... 为解决近年来元宝枫产业化产生的大量果壳废弃物,以元宝枫籽壳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炭化温度下粉末炭的得率、元素组成、微观结构、NH_4^+-N吸附能力。结果显示,随着烧制温度增加,生物质炭的得率减少,炭中碳含量逐渐增加,C/N比值升高;400℃温度下烧制的生物质炭孔槽结构密集,500℃热解的生物质炭表面褶皱丰富;400℃下烧制的元宝枫籽壳生物质炭对NH_4^+-N吸附能力最高,吸附值最高达到0.188 mg·g^(-1)。元宝枫籽壳生物质炭的开发可为农林废弃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比表面积 孔径 元素分析 ^nh4^+-n吸附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光沸石与人工海水中NH_4^+的交换能力
14
作者 单红云 李晓冬 周颖 《渔业现代化》 2006年第3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nh4^+ 丝光沸石 交换能力 人工海 nh3-n去除 工厂化养殖 后续处理 再生利用 养殖体系 生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青稞农田氨挥发和土壤NH4^+-N含量的影响
15
作者 李雪 《西藏农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1-15,共5页
为探明不同播期对青稞农田氨挥发、土壤氨态氮变化特性和对生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置早播(4月12日)和晚播(4月25日)2个处理,分析氨挥发和土壤氨态氮含量特性、二者的相关性及对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早播的氨挥发积累... 为探明不同播期对青稞农田氨挥发、土壤氨态氮变化特性和对生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置早播(4月12日)和晚播(4月25日)2个处理,分析氨挥发和土壤氨态氮含量特性、二者的相关性及对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早播的氨挥发积累量<晚播,影响氨挥发的施肥时期主要为基肥期表现为挥发峰值高、挥发周期长、挥发积累量占比高;不同播期土壤NH4^+-N含量的峰值均出现基肥期,且晚播>早播;土壤NH4^+-N含量与氨挥发极显著正相关;早播有利于青稞形成高株,但不同播期对青稞生物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建议河谷农区根据环境条件适时早播,降低氨挥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氨挥发 ^土壤nh4^+-n含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生物净化滤柱同步降低COD_(Mn)并去除NH^(+)-N、Mn^(2+)的启动过程研究
16
作者 梁雄伟 程修文 +1 位作者 于少鹏 孟博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5-270,共6页
采用生物净化滤柱降低微污染水源水中的COD_(Mn)并去除NH-N、Mn^(2+),考察净化启动过程中以及沿程的CODMn、P(NH_(4)^(+)-N)、p(Mn^(2+))变化.结果表明,在71d时,出水中的CODMnp(NH_(4)^(+)-N)、p(Mn^(2+))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采用生物净化滤柱降低微污染水源水中的COD_(Mn)并去除NH-N、Mn^(2+),考察净化启动过程中以及沿程的CODMn、P(NH_(4)^(+)-N)、p(Mn^(2+))变化.结果表明,在71d时,出水中的CODMnp(NH_(4)^(+)-N)、p(Mn^(2+))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并且COD_(Mn)最先达标,生物除锰效果受到NH_(4)^(+)-N氧化过程中产生的NO,-N的影响.净化的沿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净化启动的进行,CODMm的降低率和NHt-N的去除率逐渐提高,稳定阶段CODMn、NH_(4)^(+)-N主要在0~0.4m段去除.净化启动初期Mn的去除主要依靠锰砂的吸附,当吸附饱和后,出水处p(Mn^(2+))逐渐升高;当NO,-N被全部氧化后,Mn的去除率快速提高;稳定阶段,Mn^(2+)主要在0~0.4m段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_(Mn) ^nh_(4)^(+)-n ^Mn^(2+) 生物净化滤柱 微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4+-N和低浓度MC-LR对梭鱼草叶片谷胱甘肽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国元 陈颖 +2 位作者 白铭贤 李振东 游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63-1970,共8页
以挺水景观植物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NH4^+-N下低质量浓度微囊藻毒素-LR(MC-LR)对梭鱼草叶片谷胱甘肽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质量浓度(1μg/L、10μg/L、30μg/L... 以挺水景观植物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NH4^+-N下低质量浓度微囊藻毒素-LR(MC-LR)对梭鱼草叶片谷胱甘肽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质量浓度(1μg/L、10μg/L、30μg/L)范围内,MC-LR对梭鱼草叶片谷胱甘肽系统具有显著影响,尤其以30μg/L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暴露8 d时,叶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都显著增加;而暴露20 d时,MC-LR对叶片谷胱甘肽系统表现出抑制效应,GSH质量比、GSH/GSSG比值及GST、GPX、GR活性都显著下降,叶片中MC-LR质量比增加,导致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系统被破坏。而在试验设置的NH4^+-N质量浓度(1 mg/L、3 mg/L、6 mg/L)范围内,NH4^+-N质量浓度升高对梭鱼草抵御MC-LR胁迫有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NH4^+-N质量浓度升高能够提高并维持梭鱼草叶片谷胱甘肽系统各相关酶类活性,有助于GSH质量比及GSH/GSSG比值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低浓度MC-LR在暴露一定时间后仍然会对梭鱼草产生胁迫影响,而富营养化水体中较高浓度的NH4^+-N对于梭鱼草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nh4^+-n MC-LR 梭鱼草 谷胱甘肽系统 室内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稻田绿肥固氮量及绿肥还田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8
18
作者 袁嫚嫚 刘勤 +2 位作者 张少磊 陈武荣 禹洪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7-803,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利用15N自然丰度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冬季绿肥的固氮量,以及绿肥还田后配施氮肥对水稻产量、稻田土壤供氮能力及土壤氮素淋失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和蚕豆当季分别能固定氮约32.8和68.8 kg km-2进入稻田生... 通过田间试验,利用15N自然丰度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冬季绿肥的固氮量,以及绿肥还田后配施氮肥对水稻产量、稻田土壤供氮能力及土壤氮素淋失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和蚕豆当季分别能固定氮约32.8和68.8 kg km-2进入稻田生态系统以培肥土壤和供下季水稻利用。蚕豆秸秆还田后基本能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氮,紫云英和蚕豆还田施氮120 kg km-2时,既可保证水稻较高产量,又节约当季化学氮肥45%~55%。紫云英和蚕豆还田不施氮肥处理,整个生长期耕层土壤溶液NH+4-N、NO-3-N和TN浓度均低于配施氮肥的处理;蚕豆还田处理土壤溶液TN浓度高于紫云英还田处理。随氮肥用量增加,NH+4-N、NO-3-N和TN浓度有增加趋势,不同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绿肥-水稻轮作,紫云英和蚕豆还田土壤氮素淋溶显著降低。配施氮肥增加了土壤氮的淋失量,尤其施氮300 kg km-2处理,土壤淋溶液NH+4-N、TN浓度显著高于施氮0~240 kg km-2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固氮量 稻产量 ^nh4^+-n、NO3^--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湿沉降向太湖水生生态系统输送氮的初步估算 被引量:68
19
作者 宋玉芝 秦伯强 +2 位作者 杨龙元 胡维平 罗潋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6-230,共5页
测定和分析了2002年7月至2003年6月太湖周边地区太湖站、拖山岛、东山站、无锡、苏州、湖州、常州等7个站点大气降水化学组成,计算了水气界面TN、NH4+-N、NO3--N、T1N、TON的湿沉降率。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TN浓度变化范围为2.06±0.... 测定和分析了2002年7月至2003年6月太湖周边地区太湖站、拖山岛、东山站、无锡、苏州、湖州、常州等7个站点大气降水化学组成,计算了水气界面TN、NH4+-N、NO3--N、T1N、TON的湿沉降率。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TN浓度变化范围为2.06±0.30(常州)-3.71±0.43(拖山岛),太湖流域大气降水已呈富营养化水质的特征;大气降水TN、NH4+-N、NO3--N、TIN、TON的年均湿沉降率分别为2806.75kg/km2、1458.81kg/km2、631.67kg/km2、2090.48kg/km2和716.28kg/km2;每年由湿沉降直接进入太湖水体的TN约为6562.2t,NH4+-N为3410.7t,NO3--N为1476.8t,TIN为4887.5t,TON为1674.7t;TN占入湖河道年输入污染物总量的13.6%.大气湿沉降中,TIN对TN的贡献比较大,平均约占TN的78.78%.TIN的湿沉降率具有季节性分布,夏季高,春季次之,冬秋季低。这种现象无疑对太湖水体的蓝藻爆发和富营养化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大气污染 湿沉降 富营养化 大气湿沉降 太湖流域 生生态系统 ^nh4^+-n 估算 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菌固定化去除污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20
作者 邢丽贞 张向阳 +1 位作者 张波 张彦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34,74,共3页
用褐藻酸钙分别固定小球藻、细菌以及菌藻可用于人工污水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菌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优于固定化细菌和固定化藻类;在污水中添加葡萄糖的条件下,菌藻固定化胶球在44h时对NH+4-N和PO43--P分别达到100%和89.8%的去除... 用褐藻酸钙分别固定小球藻、细菌以及菌藻可用于人工污水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菌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优于固定化细菌和固定化藻类;在污水中添加葡萄糖的条件下,菌藻固定化胶球在44h时对NH+4-N和PO43--P分别达到100%和89.8%的去除率。并且还发现,在氮磷比为5∶1的条件下,菌藻固定化胶球对氮和磷的去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理 菌藻固定化 ^nh4^+-n ^PO4^3-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