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病原菌对Strobilurin类杀菌剂抗药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0
1
作者
贾俊超
马琳
+2 位作者
范志金
夏倩
刘秀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9,共9页
结合strobilurin类杀菌剂作用机制的特点,通过室内和田间研究的结果总结了病原菌对该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主导机制。Strobilurin类杀菌剂主要结合于病原菌细胞色素bc1复合物中细胞色素b部分的Qo位点,而细胞色素b由突变率很高的线粒体...
结合strobilurin类杀菌剂作用机制的特点,通过室内和田间研究的结果总结了病原菌对该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主导机制。Strobilurin类杀菌剂主要结合于病原菌细胞色素bc1复合物中细胞色素b部分的Qo位点,而细胞色素b由突变率很高的线粒体基因组编码,所以病原菌很容易因该基因的突变而导致抗药性发生。至今已至少有14种寄主植物上的25种病原菌在田间表现出了对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抗药性。抗药性产生的主要机理是病原菌细胞色素b的氨基酸残基发生了单点取代。田间抗性菌株的主要取代位点是G143A、F129L和G143R。一些非靶标生物细胞色素b的143位为丙氨酸,这可能是strobilurin类杀菌剂对其表现安全性的原因之一。由于锈病病菌Pucciniaspp.中内含子剪切位点恰好出现在编码G143的GGT之后,G143A的突变会导致突变菌株的死亡,因而它们在田间不会表现出抗药性。此外,Qo抑制剂阻断电子传递后会导致胞内活性氧(ROS)的增加,而ROS可以诱导细胞交替氧化酶(AOX)的表达,进而启动线粒体的旁路氧化途径,使病原菌表现出抗药性。因此,病原菌氨基酸残基的单点取代和交替氧化途径是导致病原菌对strobilurin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主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BILURIN类杀菌剂
抗药性
机理
田间抗药性
交替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设施蔬菜灰霉病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抗性检测
被引量:
66
2
作者
张传清
张雅
+2 位作者
魏方林
刘少颖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45-249,共5页
为了明确设施蔬菜灰霉病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的抗药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2005~2006年采自浙江、江苏、山东和辽宁4省的144个菌株对6种常用防治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对百菌清已经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频率...
为了明确设施蔬菜灰霉病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的抗药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2005~2006年采自浙江、江苏、山东和辽宁4省的144个菌株对6种常用防治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对百菌清已经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频率为5.56%,其对多菌灵的抗性非常严重,总的抗性频率为43.05%,高抗(HR)频率为27.08%;乙霉威的EC50值在0.137~728.9μg/mL之间,平均为40.06μg/mL。其中多菌灵-乙霉威双抗频率为36.1l%,且首次检测到了两种新的双抗类型。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在生产上已经应用近20年,但灰霉病菌对异菌脲和腐霉利只有频率为20%左右的低水平抗性,没有检测到高抗菌株;苯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虽然只应用几年时间,但已经产生了抗性,其抗性菌株频率为4.16%。研究表明,设施蔬菜灰霉病菌对常用的6种防治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灰霉病菌
杀菌剂
抗药性
检测
田间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噻呋酰胺对水稻立枯丝核菌群体的活性变化及其对稻田天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唯伟
沈国强
+4 位作者
金磊
何杰
张传清
朱国念
刘亚慧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1-616,共6页
分别从未使用过噻呋酰胺及使用噻呋酰胺3年以上的浙江省稻田采集分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通过监测、分析病原菌群体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变化,研究了立枯丝核菌对噻呋酰胺的抗药性风险;并以戊唑醇、井冈霉素等纹枯病防治常用药...
分别从未使用过噻呋酰胺及使用噻呋酰胺3年以上的浙江省稻田采集分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通过监测、分析病原菌群体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变化,研究了立枯丝核菌对噻呋酰胺的抗药性风险;并以戊唑醇、井冈霉素等纹枯病防治常用药剂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噻呋酰胺油悬浮剂(OD)对稻田天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省未接触过噻呋酰胺的立枯丝核菌群体(n=164)的EC50值分布在0.008~0.135 mg/L之间,且呈近似正态单峰曲线,平均EC50值为(0.073±0.005) mg/L,可作为立枯丝核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基线,用于后续田间抗药性监测。接触过噻呋酰胺3年以上的立枯丝核菌群体(n=130)的EC50值分布在0.009~0.126 mg/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69±0.080) mg/L,未观察到明显的敏感性下降。对稻田天敌群落影响的田间试验表明,采用12%噻呋酰胺油OD处理7 d后,绍兴稻田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CK),而其他时间和地点均与CK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采用噻呋酰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抗药性风险低,对稻田天敌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呋酰胺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敏感性基线
田间抗药性
天敌群落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病原菌对Strobilurin类杀菌剂抗药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0
1
作者
贾俊超
马琳
范志金
夏倩
刘秀峰
机构
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7206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3CB114402)
+1 种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07JCYBJC01200)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07ZCGHHZ01400)
文摘
结合strobilurin类杀菌剂作用机制的特点,通过室内和田间研究的结果总结了病原菌对该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主导机制。Strobilurin类杀菌剂主要结合于病原菌细胞色素bc1复合物中细胞色素b部分的Qo位点,而细胞色素b由突变率很高的线粒体基因组编码,所以病原菌很容易因该基因的突变而导致抗药性发生。至今已至少有14种寄主植物上的25种病原菌在田间表现出了对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抗药性。抗药性产生的主要机理是病原菌细胞色素b的氨基酸残基发生了单点取代。田间抗性菌株的主要取代位点是G143A、F129L和G143R。一些非靶标生物细胞色素b的143位为丙氨酸,这可能是strobilurin类杀菌剂对其表现安全性的原因之一。由于锈病病菌Pucciniaspp.中内含子剪切位点恰好出现在编码G143的GGT之后,G143A的突变会导致突变菌株的死亡,因而它们在田间不会表现出抗药性。此外,Qo抑制剂阻断电子传递后会导致胞内活性氧(ROS)的增加,而ROS可以诱导细胞交替氧化酶(AOX)的表达,进而启动线粒体的旁路氧化途径,使病原菌表现出抗药性。因此,病原菌氨基酸残基的单点取代和交替氧化途径是导致病原菌对strobilurin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主导机制。
关键词
STROBILURIN类杀菌剂
抗药性
机理
田间抗药性
交替氧化酶
Keywords
strobilurin fungicides
resistance mechanism
field resistance
alternative oxidase
分类号
S481.1 [农业科学—农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设施蔬菜灰霉病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抗性检测
被引量:
66
2
作者
张传清
张雅
魏方林
刘少颖
朱国念
机构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45-249,共5页
基金
第38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5038641)资助
文摘
为了明确设施蔬菜灰霉病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的抗药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2005~2006年采自浙江、江苏、山东和辽宁4省的144个菌株对6种常用防治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对百菌清已经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频率为5.56%,其对多菌灵的抗性非常严重,总的抗性频率为43.05%,高抗(HR)频率为27.08%;乙霉威的EC50值在0.137~728.9μg/mL之间,平均为40.06μg/mL。其中多菌灵-乙霉威双抗频率为36.1l%,且首次检测到了两种新的双抗类型。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在生产上已经应用近20年,但灰霉病菌对异菌脲和腐霉利只有频率为20%左右的低水平抗性,没有检测到高抗菌株;苯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虽然只应用几年时间,但已经产生了抗性,其抗性菌株频率为4.16%。研究表明,设施蔬菜灰霉病菌对常用的6种防治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关键词
设施蔬菜
灰霉病菌
杀菌剂
抗药性
检测
田间抗药性
Keywords
protected vegetables
Botryotinia fuckeliana
fungicide
resistance detection
field resistance
分类号
S481.4 [农业科学—农药学]
S482.2 [农业科学—农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噻呋酰胺对水稻立枯丝核菌群体的活性变化及其对稻田天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唯伟
沈国强
金磊
何杰
张传清
朱国念
刘亚慧
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
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1-616,共6页
基金
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减药增绿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15C02019).
文摘
分别从未使用过噻呋酰胺及使用噻呋酰胺3年以上的浙江省稻田采集分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通过监测、分析病原菌群体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变化,研究了立枯丝核菌对噻呋酰胺的抗药性风险;并以戊唑醇、井冈霉素等纹枯病防治常用药剂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噻呋酰胺油悬浮剂(OD)对稻田天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省未接触过噻呋酰胺的立枯丝核菌群体(n=164)的EC50值分布在0.008~0.135 mg/L之间,且呈近似正态单峰曲线,平均EC50值为(0.073±0.005) mg/L,可作为立枯丝核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基线,用于后续田间抗药性监测。接触过噻呋酰胺3年以上的立枯丝核菌群体(n=130)的EC50值分布在0.009~0.126 mg/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69±0.080) mg/L,未观察到明显的敏感性下降。对稻田天敌群落影响的田间试验表明,采用12%噻呋酰胺油OD处理7 d后,绍兴稻田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CK),而其他时间和地点均与CK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采用噻呋酰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抗药性风险低,对稻田天敌安全性高。
关键词
噻呋酰胺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敏感性基线
田间抗药性
天敌群落
安全性
Keywords
thifluzamide
rice sheath blight
Rhizoctonia solani
sensitivity baseline
field resistance
community of natural enemies
safety
分类号
S481.4 [农业科学—农药学]
TQ450.26 [化学工程—农药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病原菌对Strobilurin类杀菌剂抗药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贾俊超
马琳
范志金
夏倩
刘秀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
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设施蔬菜灰霉病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抗性检测
张传清
张雅
魏方林
刘少颖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6
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噻呋酰胺对水稻立枯丝核菌群体的活性变化及其对稻田天敌群落的影响
张唯伟
沈国强
金磊
何杰
张传清
朱国念
刘亚慧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