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土壤肥料长期定位田间试验意义和作用的思考
1
作者
阿尔祖古丽·阿卜力孜
努尔买买提·阿不林林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16期175-177,共3页
农业发展对我国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我国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对各种农业研究工作支持力度较大。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进行控制,土壤肥力同样会对作物生长质量造成影响,这就要求相关单...
农业发展对我国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我国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对各种农业研究工作支持力度较大。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进行控制,土壤肥力同样会对作物生长质量造成影响,这就要求相关单位开展土壤肥料长期定位田间试验,最大限度地保障土地肥力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基于此,本文研究中将针对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田间试验实际作用进行分析说明,并对土壤肥料长期定位田间试验对作物种植的指导价值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长期
定位
田间
试验
作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78
2
作者
吴婕
朱钟麟
+1 位作者
郑家国
姜心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92-195,共4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讨了秸秆覆盖对川中丘陵区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CK1相比,秸秆覆盖可使土壤总孔晾度增加2.88%~5.76%,土壤容重降低1.86%~3.73%,并且各生育期...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讨了秸秆覆盖对川中丘陵区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CK1相比,秸秆覆盖可使土壤总孔晾度增加2.88%~5.76%,土壤容重降低1.86%~3.73%,并且各生育期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比对照高,并且秸秆覆盖还田对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具有较大作用,改善了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同时秸秆覆盖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得到明显提高,从而培肥地力。试验表明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作物增产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土壤理化性质
产量
田间定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壤养分淋失的影响因子
被引量:
61
3
作者
孙波
王兴祥
张桃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利用排水采集器结合系列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土壤类型、利用方式、耕作和施肥对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土壤养分的淋失的影响。旱地红壤养分的淋失主要集中在施肥后的雨季(4—6月),土壤孔隙状况和土壤水分状况共同影响了土壤中养分淋溶过程...
利用排水采集器结合系列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土壤类型、利用方式、耕作和施肥对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土壤养分的淋失的影响。旱地红壤养分的淋失主要集中在施肥后的雨季(4—6月),土壤孔隙状况和土壤水分状况共同影响了土壤中养分淋溶过程。红壤中氮钾养分宜于淋失,磷素由于强烈的固定作用淋失量很小。作物吸收影响了养分的淋失,与荒地和草地相比,旱地花生减少了土壤表层N的淋失总量,旱地花生和茶树减少了表层土壤中K的淋失;但与水田相比,旱地红壤中养分的淋失量较高。免耕覆盖处理中由于作物秸秆中养分的分解,N、K的淋失比例高于常规耕作。在150kg·hm-2的范围内,氮的淋失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也增加,但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后氮素的淋失量降低,这与猪粪的风干处理过程以及N∶P∶K比例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养分淋失现象
影响因子
排水采集器
田间定位试验
施肥
免耕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秸秆和生物炭还田对棕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31
4
作者
高鸣慧
李娜
+3 位作者
彭靖
陈坤
高天一
韩晓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78-1986,共9页
【目的】比较长期秸秆和生物炭还田后土壤团聚体的变化与差异,旨在探索棕壤适宜的改良方法。【方法】在辽宁沈阳棕壤上连续进行了6年的田间定位微区试验,种植制度为玉米连作,试验共设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NPK)、单施生物炭(B...
【目的】比较长期秸秆和生物炭还田后土壤团聚体的变化与差异,旨在探索棕壤适宜的改良方法。【方法】在辽宁沈阳棕壤上连续进行了6年的田间定位微区试验,种植制度为玉米连作,试验共设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NPK)、单施生物炭(B)、生物炭与氮磷钾配施(BNPK)、单施秸秆(S)、秸秆与氮磷钾配施(SNPK)。在玉米收获后,采集0—20和20—40 cm两土层土壤样品,采用Yoder湿筛法进行了团聚体分级和测定。【结果】与NPK相比,BNPK和SNPK处理显著提高了0—20和20—40 cm土层> 1 mm、1~0.5mm和0.25~0.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占比,降低了0.25~0.053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占比,SNPK处理提高大团聚体含量占比的效果显著高于BNPK。与NPK处理相比,BNPK和SNPK处理显著增加了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R(0.25)),即增加了团聚体的稳定性,SNPK处理的团聚体MWD和GMD值又显著高于BNPK,R(0.25)值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0—20 cm土层)。随团聚体粒级减小,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之减少,以> 1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增加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BNPK处理对0—20 cm土层0.25~0.053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影响最显著,有机碳含量增加了44.57%。【结论】长期秸秆和生物炭还田能够改变土壤团聚体的分布,有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和土壤结构改善,可提高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增加作物产量;秸秆直接还田提高团聚体稳定性的效果优于生物炭还田,生物炭还田提高团聚体有机碳的效果方面优于秸秆直接还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秸秆
生物炭
田间定位试验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双季稻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变化关系(摘要)
5
作者
杨秀霞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145-145,共1页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①不施肥(cK);②施用常量化学N、P肥(NP);③施用常量化学N、K肥(NK);④施用常量化学N、P、KHP,(NPK);
关键词
土壤肥力
施肥制度
双季稻
产量
田间定位试验
摘要
施肥方式
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化肥有机肥配施提高了苹果品质及产量
6
作者
杨朴丽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第11期62-63,共2页
据《园艺学报》2013年第11期《化肥有机肥配施对苹果叶片养分、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作者赵佐平等)报道,通过连续5年(2005--2009年)田间定位试验,比较只施磷钾化肥(PK)、只施氮磷钾化肥(NPK)、施等量氮磷钾养分有机肥(M)、NP...
据《园艺学报》2013年第11期《化肥有机肥配施对苹果叶片养分、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作者赵佐平等)报道,通过连续5年(2005--2009年)田间定位试验,比较只施磷钾化肥(PK)、只施氮磷钾化肥(NPK)、施等量氮磷钾养分有机肥(M)、NPK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化肥有机肥氮各占一半,NPKM)对苹果树叶片养分含量、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化肥
苹果品质
果实产量
有机肥
配施
叶片养分含量
田间定位试验
配合施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肥料长期定位田间试验意义和作用的思考
1
作者
阿尔祖古丽·阿卜力孜
努尔买买提·阿不林林
机构
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鲁克沁镇人民政府
出处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16期175-177,共3页
文摘
农业发展对我国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我国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对各种农业研究工作支持力度较大。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进行控制,土壤肥力同样会对作物生长质量造成影响,这就要求相关单位开展土壤肥料长期定位田间试验,最大限度地保障土地肥力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基于此,本文研究中将针对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田间试验实际作用进行分析说明,并对土壤肥料长期定位田间试验对作物种植的指导价值进行阐述。
关键词
土壤肥力
长期
定位
田间
试验
作物生长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78
2
作者
吴婕
朱钟麟
郑家国
姜心禄
机构
农业部长江上游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四川省农科院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92-195,共4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稻田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与土壤肥力变化研究(04NG020-015)"
国家863节水农业项目(2002AA224266)
国家粮食丰产工程(2004BA520A14C15)
文摘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讨了秸秆覆盖对川中丘陵区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CK1相比,秸秆覆盖可使土壤总孔晾度增加2.88%~5.76%,土壤容重降低1.86%~3.73%,并且各生育期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比对照高,并且秸秆覆盖还田对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具有较大作用,改善了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同时秸秆覆盖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得到明显提高,从而培肥地力。试验表明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作物增产效果越明显。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土壤理化性质
产量
田间定位试验
Keywords
straw mulching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yield
分类号
S151.9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壤养分淋失的影响因子
被引量:
61
3
作者
孙波
王兴祥
张桃林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基金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413)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文摘
利用排水采集器结合系列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土壤类型、利用方式、耕作和施肥对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土壤养分的淋失的影响。旱地红壤养分的淋失主要集中在施肥后的雨季(4—6月),土壤孔隙状况和土壤水分状况共同影响了土壤中养分淋溶过程。红壤中氮钾养分宜于淋失,磷素由于强烈的固定作用淋失量很小。作物吸收影响了养分的淋失,与荒地和草地相比,旱地花生减少了土壤表层N的淋失总量,旱地花生和茶树减少了表层土壤中K的淋失;但与水田相比,旱地红壤中养分的淋失量较高。免耕覆盖处理中由于作物秸秆中养分的分解,N、K的淋失比例高于常规耕作。在150kg·hm-2的范围内,氮的淋失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也增加,但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后氮素的淋失量降低,这与猪粪的风干处理过程以及N∶P∶K比例的变化有关。
关键词
红壤
养分淋失现象
影响因子
排水采集器
田间定位试验
施肥
免耕覆盖
Keywords
red soil
upland
nutrient
leaching
influencing factor
分类号
S155.25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1.9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秸秆和生物炭还田对棕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31
4
作者
高鸣慧
李娜
彭靖
陈坤
高天一
韩晓日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东北玉米营养与施肥科学观测实验站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78-1986,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D030030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0700)。
文摘
【目的】比较长期秸秆和生物炭还田后土壤团聚体的变化与差异,旨在探索棕壤适宜的改良方法。【方法】在辽宁沈阳棕壤上连续进行了6年的田间定位微区试验,种植制度为玉米连作,试验共设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NPK)、单施生物炭(B)、生物炭与氮磷钾配施(BNPK)、单施秸秆(S)、秸秆与氮磷钾配施(SNPK)。在玉米收获后,采集0—20和20—40 cm两土层土壤样品,采用Yoder湿筛法进行了团聚体分级和测定。【结果】与NPK相比,BNPK和SNPK处理显著提高了0—20和20—40 cm土层> 1 mm、1~0.5mm和0.25~0.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占比,降低了0.25~0.053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占比,SNPK处理提高大团聚体含量占比的效果显著高于BNPK。与NPK处理相比,BNPK和SNPK处理显著增加了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R(0.25)),即增加了团聚体的稳定性,SNPK处理的团聚体MWD和GMD值又显著高于BNPK,R(0.25)值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0—20 cm土层)。随团聚体粒级减小,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之减少,以> 1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增加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BNPK处理对0—20 cm土层0.25~0.053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影响最显著,有机碳含量增加了44.57%。【结论】长期秸秆和生物炭还田能够改变土壤团聚体的分布,有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和土壤结构改善,可提高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增加作物产量;秸秆直接还田提高团聚体稳定性的效果优于生物炭还田,生物炭还田提高团聚体有机碳的效果方面优于秸秆直接还田。
关键词
棕壤
秸秆
生物炭
田间定位试验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Keywords
brown soil
straw
biochar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
soil aggregates
organic carbon
分类号
S152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双季稻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变化关系(摘要)
5
作者
杨秀霞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145-145,共1页
文摘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①不施肥(cK);②施用常量化学N、P肥(NP);③施用常量化学N、K肥(NK);④施用常量化学N、P、KHP,(NPK);
关键词
土壤肥力
施肥制度
双季稻
产量
田间定位试验
摘要
施肥方式
化学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化肥有机肥配施提高了苹果品质及产量
6
作者
杨朴丽
出处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第11期62-63,共2页
文摘
据《园艺学报》2013年第11期《化肥有机肥配施对苹果叶片养分、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作者赵佐平等)报道,通过连续5年(2005--2009年)田间定位试验,比较只施磷钾化肥(PK)、只施氮磷钾化肥(NPK)、施等量氮磷钾养分有机肥(M)、NPK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化肥有机肥氮各占一半,NPKM)对苹果树叶片养分含量、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
氮磷钾化肥
苹果品质
果实产量
有机肥
配施
叶片养分含量
田间定位试验
配合施用
分类号
S661.1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土壤肥料长期定位田间试验意义和作用的思考
阿尔祖古丽·阿卜力孜
努尔买买提·阿不林林
《农村科学实验》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吴婕
朱钟麟
郑家国
姜心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
17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红壤养分淋失的影响因子
孙波
王兴祥
张桃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6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秸秆和生物炭还田对棕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高鸣慧
李娜
彭靖
陈坤
高天一
韩晓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双季稻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变化关系(摘要)
杨秀霞
《中国稻米》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化肥有机肥配施提高了苹果品质及产量
杨朴丽
《中国果业信息》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