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桃花源记并诗》的“志怪”笔法与“田园”意象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振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2,共4页
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既有真实而浓郁的田园风情,又弥漫着一种虚无飘渺的神怪色彩,既有志怪故事的叙事特征,又有文人诗的补充和点缀,作为六朝文人志怪书的集大成之作与其他田园诗相映生辉,诠释着诗人"任真"、"自然&qu...
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既有真实而浓郁的田园风情,又弥漫着一种虚无飘渺的神怪色彩,既有志怪故事的叙事特征,又有文人诗的补充和点缀,作为六朝文人志怪书的集大成之作与其他田园诗相映生辉,诠释着诗人"任真"、"自然"的生活现实和生命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怪笔法
田园意象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乡村空间景观表征的原型追溯及旅游效应成因分析——以纪实类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为例
2
作者
安传艳
杨戎煜
+1 位作者
翟洲燕
邱丽苹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7,共13页
影像对乡村空间景观的呈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与实践行为。文章以《向往的生活》为例,研究了纪实类综艺节目中乡村空间景观表征、文化原型及其实践效应产生的成因,得到两方面的研究结论。1)乡村纪实类综艺节目借助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安逸...
影像对乡村空间景观的呈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与实践行为。文章以《向往的生活》为例,研究了纪实类综艺节目中乡村空间景观表征、文化原型及其实践效应产生的成因,得到两方面的研究结论。1)乡村纪实类综艺节目借助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安逸闲适的生活方式、淳朴友善的社会关系,呈现世外桃源般的田园意象。这种空间景观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基耦的现代反映。山野草木、庭院民居、农耕种植、悠闲生活等客观事物及其符号系统,成为现代人认知乡村的“种维”和文化原型。2)节目呈现的乡村空间意象在群体中有着共同的心理认知锚点及共识性的编码、解码规则与意义系统,故能激起观众共鸣,并引发其旅游实践行为的产生。但田园意象是精英主义者站在他者视角对乡村空间的理想化表达,会在旅游者的具身实践中被逐步消解,无法保障旅游地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关注媒介具有的话语权力属性,使其回归现实生活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
乡村旅游
空间的表征
田园意象
乡村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桃花源记并诗》的“志怪”笔法与“田园”意象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振云
机构
山东经济学院文学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2,共4页
文摘
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既有真实而浓郁的田园风情,又弥漫着一种虚无飘渺的神怪色彩,既有志怪故事的叙事特征,又有文人诗的补充和点缀,作为六朝文人志怪书的集大成之作与其他田园诗相映生辉,诠释着诗人"任真"、"自然"的生活现实和生命境界。
关键词
志怪笔法
田园意象
自然
Keywords
the mystery-recording(zhiguai) style
the image of the pastoral landscapes
naturalness
分类号
I26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村空间景观表征的原型追溯及旅游效应成因分析——以纪实类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为例
2
作者
安传艳
杨戎煜
翟洲燕
邱丽苹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国机金刚石(河南)有限公司
出处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7,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传统村落社会空间重构的空间话语及权力机制研究”(42471248)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年度规划项目“河南传统村落空间话语建构及其对村落社会重构的影响机制研究”(2023BSH012)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就业育人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前置研究”(2024SJGLX1082)共同资助。
文摘
影像对乡村空间景观的呈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与实践行为。文章以《向往的生活》为例,研究了纪实类综艺节目中乡村空间景观表征、文化原型及其实践效应产生的成因,得到两方面的研究结论。1)乡村纪实类综艺节目借助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安逸闲适的生活方式、淳朴友善的社会关系,呈现世外桃源般的田园意象。这种空间景观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基耦的现代反映。山野草木、庭院民居、农耕种植、悠闲生活等客观事物及其符号系统,成为现代人认知乡村的“种维”和文化原型。2)节目呈现的乡村空间意象在群体中有着共同的心理认知锚点及共识性的编码、解码规则与意义系统,故能激起观众共鸣,并引发其旅游实践行为的产生。但田园意象是精英主义者站在他者视角对乡村空间的理想化表达,会在旅游者的具身实践中被逐步消解,无法保障旅游地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关注媒介具有的话语权力属性,使其回归现实生活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影像
乡村旅游
空间的表征
田园意象
乡村景观
Keywords
images
rural tourism
the representation of space
pastoral imagery
rural landscapes
分类号
F59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桃花源记并诗》的“志怪”笔法与“田园”意象
张振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乡村空间景观表征的原型追溯及旅游效应成因分析——以纪实类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为例
安传艳
杨戎煜
翟洲燕
邱丽苹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