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栖霞山
1
作者 苏游 《农家致富》 2024年第18期64-64,共1页
景点介绍栖霞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东北太平门外22公里处,濒临长江,青峰逶迤,属于宁镇山脉的一部分。全山作东西走向,自南而北可分为三条:最南为景致岗;中间为千佛岩;北面为黑石挡、平山头及三茅峰。其中以三茅峰又名凤翔峰最高,为栖霞... 景点介绍栖霞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东北太平门外22公里处,濒临长江,青峰逶迤,属于宁镇山脉的一部分。全山作东西走向,自南而北可分为三条:最南为景致岗;中间为千佛岩;北面为黑石挡、平山头及三茅峰。其中以三茅峰又名凤翔峰最高,为栖霞山的主峰,海拔286米,卓立天外,雄镇群峰。凤翔峰之东北山坡,形如卧龙,名为龙山;其西南之山坡,状若伏虎,名曰虎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佛岩 景点介绍 三茅 江苏省南京市 宁镇 栖霞 凤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Cs法估算宁镇山脉地区黄棕壤侵蚀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小雷 杨浩 +3 位作者 赵其国 刘晓海 林加加 桑利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6,共5页
宁镇山脉地区的土壤主要是由下蜀黄土母质发育形成的黄棕壤,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植被覆盖坡坏严重,致使该地区长期以来遭受强烈的土壤侵蚀作用。137Cs示踪法是目前运用较多的一种有用工具,在国内外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估算中长期(50余年... 宁镇山脉地区的土壤主要是由下蜀黄土母质发育形成的黄棕壤,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植被覆盖坡坏严重,致使该地区长期以来遭受强烈的土壤侵蚀作用。137Cs示踪法是目前运用较多的一种有用工具,在国内外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估算中长期(50余年)以来的土壤侵蚀量。该研究采集了江苏省句容市某一小流域的土壤样品,利用137Cs技术首次确定了该地区土壤中的137Cs背景值为1820 Bq/m2。并结合相关的非耕作土和耕作土的侵蚀模型,对该流域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该地区非耕作土壤侵蚀速率的大小依次为:次生林地>稀疏马尾松林>稀疏灌木林>荒草地,耕作土壤侵蚀速率的大小依次为:菜地>旱地>水田。非耕作土的侵蚀强度多为轻度侵蚀,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耕作土的侵蚀强度为中度和强度侵蚀,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可以减轻土壤侵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镇 黄棕壤 ^137CS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附近宁镇山脉下石炭统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中强 张海春 李建国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6年第5期38-46,共9页
本文从南京附近宁镇山脉的下石炭统中识别出7种沉积相,并在高骊山组中识别出5个底栖生态群落。据沉积相和群落生态分析,本文对该区早石炭世层序地层进行了分析,识别出5个沉积层序,并恢复了南京地区早石炭世海平面变化特征。这一... 本文从南京附近宁镇山脉的下石炭统中识别出7种沉积相,并在高骊山组中识别出5个底栖生态群落。据沉积相和群落生态分析,本文对该区早石炭世层序地层进行了分析,识别出5个沉积层序,并恢复了南京地区早石炭世海平面变化特征。这一时期该地区的海平面变化特征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并不完全一致,其原因在于该区当时特殊的古地理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宁镇 下石炭世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对宁镇山脉乡土树种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谢春平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8-153,共6页
科学合理地选用乡土树对城市绿化建设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筛选出适宜南京地区的城市绿化树种,在文献查阅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宁镇山脉分布的41种乡土树种的美学价值、抗逆性、生态价值和生物学特性中的17项指标进行评分。采用... 科学合理地选用乡土树对城市绿化建设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筛选出适宜南京地区的城市绿化树种,在文献查阅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宁镇山脉分布的41种乡土树种的美学价值、抗逆性、生态价值和生物学特性中的17项指标进行评分。采用主成分分析值构建乡土树种的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各树种的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1)根据综合评价值,宁镇山脉乡土树种可划分为4类,其中Ⅰ类乡土树种表现最佳,Ⅱ类乡土树种开发的潜力较大,Ⅲ类和Ⅳ类乡土树种不宜作为城市绿化树种使用。2)综合评价值较高的Ⅰ类树种为全缘叶栾树(4.796)、珊瑚朴(4.472)、黄连木(4.273)、杜梨(4.053)、五角槭(4.025)、乌桕(4.024)和三角枫(4.005);Ⅱ类树种中榔榆(3.975)、朴树(3.970)和枫香树(3.929)也具有较好的表现;表现最差的是Ⅳ类中的米槠(2.534)、宝华玉兰(2.520)、黄檀(2.500)和小叶青冈(2.365)。结论:应优先选择Ⅰ类和Ⅱ类乡土树种作为城市绿化建设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树种 主成分分析法 宁镇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镇山脉五通组、高郦山组的剩磁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邹乐君 沈晓华 +2 位作者 沈忠悦 朱建丽 方大钧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6期619-623,共5页
通过岩石磁学、磁清洗和剩磁组分分离 ,结合野外地质实际 ,对宁镇山脉湖山地区晚泥盆世五通组、早石炭世高郦山组岩石作了剩磁分析与剩磁年代的探讨 ,确定了三组磁组分 :特征剩磁、印支期和燕山期重磁化组分 .从古地磁偏角数据 ,确认了... 通过岩石磁学、磁清洗和剩磁组分分离 ,结合野外地质实际 ,对宁镇山脉湖山地区晚泥盆世五通组、早石炭世高郦山组岩石作了剩磁分析与剩磁年代的探讨 ,确定了三组磁组分 :特征剩磁、印支期和燕山期重磁化组分 .从古地磁偏角数据 ,确认了古生代局部旋转运动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剩磁分析 岩石磁学 宁镇 高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镇山脉汤—仑推覆体前锋带构造型式及形成机制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杜国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9-64,共6页
推覆体前锋带是推覆体的重要组成,其变形特点既反映了推覆体发展过程中的推覆动力的作用和应力消失,又反映了受外缘抗阻的相互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受到国内外构造学家的关注。推覆体前锋带的变形构造在组成上既有推覆系的组成,又有逆... 推覆体前锋带是推覆体的重要组成,其变形特点既反映了推覆体发展过程中的推覆动力的作用和应力消失,又反映了受外缘抗阻的相互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受到国内外构造学家的关注。推覆体前锋带的变形构造在组成上既有推覆系的组成,又有逆推覆方向上前锋-外缘带的被动变形构造组成,形成了推覆体受阻状态下的复合变形构造。发育在宁镇山脉的汤—仑推覆体前锋带上的变形构造存在五种型式:岩层的大幅度旋转与密集的叠瓦系;反冲构造;具捩断层性质的横向及斜向断层;平卧褶曲的翘起和具优选剪切方位的膝折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锋带 构造型式 形成机制 宁镇 汤仑推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镇山脉寒武系的划分和对比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天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96-403,共8页
本文依照岩石地层单位的含义,对宁镇山脉寒武系地层作了进一步研究,并与扬子区寒武系一些典型剖面进行了对比。对前人的划分方案作了修订和补充,将本区寒武系分为:下寒武统小仑山组(新名),幕府山组和迈皋桥组,下中寒武统炮台山组,中上... 本文依照岩石地层单位的含义,对宁镇山脉寒武系地层作了进一步研究,并与扬子区寒武系一些典型剖面进行了对比。对前人的划分方案作了修订和补充,将本区寒武系分为:下寒武统小仑山组(新名),幕府山组和迈皋桥组,下中寒武统炮台山组,中上寒武统观音台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 地层 划分 对比 宁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栖霞山“试茶亭白乳泉”题刻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陶德臣 《中国茶叶》 2014年第9期39-41,共3页
南京栖霞山距市区20余公里,属栖霞区管辖,为宁镇山脉西段北支,周围约20公里,面积近4平方公里.栖霞山呈现“三山夹两涧”的地理特征:东峰形似卧龙,故名龙山,西峰状如伏虎,因称虎山,中峰秀挺,傲视诸山.中峰与东峰间是中峰涧,中峰与西峰... 南京栖霞山距市区20余公里,属栖霞区管辖,为宁镇山脉西段北支,周围约20公里,面积近4平方公里.栖霞山呈现“三山夹两涧”的地理特征:东峰形似卧龙,故名龙山,西峰状如伏虎,因称虎山,中峰秀挺,傲视诸山.中峰与东峰间是中峰涧,中峰与西峰间为桃花涧.中峰之巅是海拔286米的凤翔峰,一名最高峰,峰上有三茅宫,因此又名三茅峰.舍利石塔、千佛崖石窟、明征君碑、栖霞寺为栖霞山佛门胜地四大瑰宝.此山产茶历史悠久,茶圣陆羽曾到此考察茶事,留下了采茶试茶的足迹.后人为纪念陆羽造亭题刻“试茶亭白乳泉”.人们对这一题刻的产生时间看法不一.本人多年来也有疑问,经过再次实地考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 茶亭 南京 宁镇 地理特征 产生时间 中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镇山脉蕨类植物资源调查与区系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朱晓宇 赵楚 田如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7-723,共7页
在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宁镇山脉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分布区类型及生态类型进行了分析,并与邻近的7个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宁镇山脉共有蕨类植物28科47属109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及蹄盖蕨科,... 在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宁镇山脉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分布区类型及生态类型进行了分析,并与邻近的7个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宁镇山脉共有蕨类植物28科47属109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及蹄盖蕨科,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及复叶耳蕨属,并有14种中国特有蕨类植物。(2)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科、属为主,以东亚分布种为主,表明宁镇山脉蕨类植物区系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3)与邻近7个山区蕨类植物区系科、属、种相似性系数的比较表明,宁镇山脉与河南鸡公山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浙江凤阳山和江西武夷山。(4)宁镇山脉蕨类植物可划分为湿生、石生及土生3种类型,其中石生类型有31种,湿生类型有8种,土生类型有7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镇 蕨类植物 区系组成 分布区类型 生态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镇山脉孔山地区栖霞组底部之新观察
10
作者 王德文 程广芬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5年第C00期169-169,共1页
本文论述的地层,系1961年在宁镇山脉之首次发现。我们将其划分为“独立”的地层小单元,其理论根据是:①地层中所含生物群独具特色,有Schwagerina tschernyschewi化石带;②沉积建造别具一格,以粉砂质页岩或石灰质页岩为主,并夹有... 本文论述的地层,系1961年在宁镇山脉之首次发现。我们将其划分为“独立”的地层小单元,其理论根据是:①地层中所含生物群独具特色,有Schwagerina tschernyschewi化石带;②沉积建造别具一格,以粉砂质页岩或石灰质页岩为主,并夹有灰岩层或透镜体,与其上覆、下伏地层均迥乎不同;③与下伏地层船山群之间,具有一明显的侵蚀面,与上覆栖霞组灰岩段之间为连续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镇 地区 地层学 连续沉积 栖霞组 地形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镇山脉中段(龙潭——下蜀)北缘地区构造分析
11
作者 王桥先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5年第C00期193-193,共1页
工作区可划分为:棋盘格式构造和弧形构造,二种构造体系。
关键词 宁镇 地区构造 褶皱发育 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蛇类新纪录——东亚腹链蛇
12
作者 叶琳 朱文启 +3 位作者 章铁睿 虞磊 高国富 包浩然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6-221,共6页
2022年7—9月,在江苏省宁镇山脉的南京汤山(32°3’59’’N,119°1’2’’E;海拔179 m)和句容市宝华山(32°7’40’’N,119°5’33’’E;海拔288 m)共采集到蛇类标本5号。通过形态学比对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确认标本均为... 2022年7—9月,在江苏省宁镇山脉的南京汤山(32°3’59’’N,119°1’2’’E;海拔179 m)和句容市宝华山(32°7’40’’N,119°5’33’’E;海拔288 m)共采集到蛇类标本5号。通过形态学比对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确认标本均为水游蛇科(Natricidae)东亚腹链蛇属(Hebius)东亚腹链蛇[H.vibakari(Boie,1826)],为江苏省蛇类分布新纪录,也是本种在长江以南地区的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腹链蛇 新分布纪录 系统发生分析 江苏省 宁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鎮山脉古生代碳酸盐地层中燧石結核的成因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邦棟 《地质学报》 1965年第3期254-265,共12页
在宁镇山脉及其相邻地区古生代的碳酸盐地层中,燧石结核分布相当广泛。它是由二氧化硅组成的矿物聚积体,其矿物组分主要是石英-石髓的组合,蛋白石含量很少,可含有一定量的碳酸盐组分,随着时代由老至新其中二氧化硅的结晶程度不一,呈显... 在宁镇山脉及其相邻地区古生代的碳酸盐地层中,燧石结核分布相当广泛。它是由二氧化硅组成的矿物聚积体,其矿物组分主要是石英-石髓的组合,蛋白石含量很少,可含有一定量的碳酸盐组分,随着时代由老至新其中二氧化硅的结晶程度不一,呈显微粒状及不等粒状结构。它的颜色或深或浅,浅色者为灰白色、红褐色、灰褐色等主要产于白云岩中,深色者为灰黑色或黑色,产于石灰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碳酸盐地层 宁镇 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宁镇山脉中石炭纪黄龙灰岩下部白云岩的几个问题
14
作者 夏邦栋 《地质论评》 1959年第5期212-215,243,共5页
大家都知道,在宁镇山脉一带自寒武奥陶纪起,几乎从整个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地层都发育得相当完全。自李捷、朱森等对本区进行了相当全面、详细的地质研究和分层工作以后,多少年来这里一直被看作是地层剖面的一个标准地区。
关键词 黄龙灰岩 石炭纪 白云岩 宁镇 地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镇山脉古生代地层的新认识
15
作者 潘江 《地质学报》 1956年第1期1-23,共23页
一.绪论 宁镇山脉位扬子沉积区的东段(图1),其研究历史,已近百年。早期在此做过“工作”的是一些帝国主义的所谓地质学者如李希霍芬(Richthofen)等。中国人正式研究本區的地質始於二十世纪初葉;在地层方面,最有貢献的学者是李四光、朱... 一.绪论 宁镇山脉位扬子沉积区的东段(图1),其研究历史,已近百年。早期在此做过“工作”的是一些帝国主义的所谓地质学者如李希霍芬(Richthofen)等。中国人正式研究本區的地質始於二十世纪初葉;在地层方面,最有貢献的学者是李四光、朱森、李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希霍芬 宁镇 古生代地层 地质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镇山脉高骊山段腕足类化石的发现
16
作者 张俭 蒋斯善 《地质论评》 1966年第1期72-74,共3页
高骊山段一名最早见于李四光、朱森的“南京龙潭地质指南”(1932)一书中,但在李毓尧等著的“宁镇山脉地质志”(1935)一书中才有详细的描述,并在高骊山、龙潭、赤燕山等地采得植物化石及瓣鳃类化石碎片。
关键词 腕足类化石 宁镇 地质志 高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镇山脉孔山地区栖霞组底部之新观察
17
作者 王德文 程广芬 《地质论评》 1963年第3期111-115,共5页
一、引言 1961年秋,山东地质学院教学实习队在南京城东约28公里之孔山地区下二迭统栖霞组底部,发现了一套碎屑沉积岩层,与上复栖霞组灰岩段之关系甚为密切。这套碎屑岩层主要由深灰色粉砂岩组成,岩性较软,易成缓坡,常为第四系所掩盖而... 一、引言 1961年秋,山东地质学院教学实习队在南京城东约28公里之孔山地区下二迭统栖霞组底部,发现了一套碎屑沉积岩层,与上复栖霞组灰岩段之关系甚为密切。这套碎屑岩层主要由深灰色粉砂岩组成,岩性较软,易成缓坡,常为第四系所掩盖而不易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 宁镇 碎屑沉积岩层 栖霞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家浜文化的分布和分期 被引量:1
18
作者 耿曙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04-108,96,共6页
关于马家浜文化的分布范围及其分期,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本文试就马家浜文化的分布和分期问题作一些探讨。一、马家浜文化的分布目前,关于马家浜文化的分布,众说纷纭,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马家浜... 关于马家浜文化的分布范围及其分期,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本文试就马家浜文化的分布和分期问题作一些探讨。一、马家浜文化的分布目前,关于马家浜文化的分布,众说纷纭,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马家浜文化与江北刘林、花厅类型同属于青莲岗文化同期的南北不同类型;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家浜文化包涵了长江下游江南地区所有这一阶段的新石器文化(包括宁镇山脉地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家浜文化只包涵了太湖流域这一阶段的新石器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浜文化 文化层 宁镇 生产工具 新石器文化 江南地区 青莲岗文化 分期问题 长江下游 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六朝时期葬地的选择和排葬情况
19
作者 李蔚然 《江苏社会科学》 1980年第13期23-26,共4页
一、墓地选择南京地区六朝时期的墓葬,绝大部分位于土山丘陵的半麓,墓的方向东西南北皆有,主要是根据葬地的形势而定,但其中又以向南向东的居多,造成这种依山下葬的原因,当由以下两方面的情况所决定。1、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宁镇山脉的丘... 一、墓地选择南京地区六朝时期的墓葬,绝大部分位于土山丘陵的半麓,墓的方向东西南北皆有,主要是根据葬地的形势而定,但其中又以向南向东的居多,造成这种依山下葬的原因,当由以下两方面的情况所决定。1、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宁镇山脉的丘陵地带,因雨量较多,土地卑湿,掩埋土中的木制葬具易于朽烂,在可能的情况下,葬地多选择较高亢的地方,前代使用木椁的埋葬方法,这时已不多见,则往以砖砌墓室所代。在防水与防潮湿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区 六朝时期 墓葬 文物保管委员会 选择 南京市 长江下游 宁镇 地理形势 统治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更新改造技术研究及推广
20
作者 言燕华 刘亮 毛霏 《农业装备技术》 2008年第1期61-62,共2页
润州区位于镇江西区,南接茅山山脉,西连宁镇山脉,地貌为丘陵岗地,历史上就是茶叶主产区。全区现有茶园面积222hm^2,以五洲山茶场、五峰茶场、彭公山茶场、蒋乔茶场、润州区茶叶良种场、南山茶林研究所为主要单位,茶叶品牌共9个,... 润州区位于镇江西区,南接茅山山脉,西连宁镇山脉,地貌为丘陵岗地,历史上就是茶叶主产区。全区现有茶园面积222hm^2,以五洲山茶场、五峰茶场、彭公山茶场、蒋乔茶场、润州区茶叶良种场、南山茶林研究所为主要单位,茶叶品牌共9个,分别为:五洲、惊春灵芽、彭公、五峰迎春、星纪、润州、丹茗、南山滴翠、林隐。地方名茶有金山翠芽、惊春灵芽、五峰迎春、三山香茗、南山滴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改造技术 宁镇 丘陵岗地 茶园面积 翠芽 茶场 主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