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补偿制度的体系构建
1
作者 李冰强 杨越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99,共8页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实施的关键在于协调行政管制公权力与承包经营私权利之间的利益冲突。法治领域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效平衡,迫切需要构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补偿制度。比较法视野下,管制性征收、土地发展权和公共地役权作为适度...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实施的关键在于协调行政管制公权力与承包经营私权利之间的利益冲突。法治领域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效平衡,迫切需要构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补偿制度。比较法视野下,管制性征收、土地发展权和公共地役权作为适度限制土地使用权的三种制度方案,均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归属,却能使他人土地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管制性征收主要关注行政管制对私权利的限制程度,重点解决是否需要补偿的问题;土地发展权是在认可管制正当性的基础上,借助市场化手段分配增值利益,重点解决利益分配方式的问题,两种制度在规范设计层面,难以适配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补偿制度的构建需要。公共地役权基于“限制补偿一体性”的制度架构,契合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补偿制度的法权构造。在我国《耕地保护法》立法进程中,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应当构建以公共地役权为纽带的限制补偿制度,并通过明确补偿主体、确定补偿对象、明确补偿范围、稳定资金来源、创新补偿方式等,保障粮食生产利益,筑牢粮食安全法治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 非粮化 管制性征收 土地发展权 公共地役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的形成逻辑与适用路径
2
作者 夏沁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7,共12页
从形成逻辑来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实质上是管控理念、管控对象和管控手段更加精细化的结果。这决定了所涉法规政策的多元化,以及相关调整规则和适用规范的复杂化、碎片化以及分散化,亟须通过体系化整合来解决“谁来管控”“管控什... 从形成逻辑来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实质上是管控理念、管控对象和管控手段更加精细化的结果。这决定了所涉法规政策的多元化,以及相关调整规则和适用规范的复杂化、碎片化以及分散化,亟须通过体系化整合来解决“谁来管控”“管控什么”“如何管控”的问题。在主体层面,应当明确耕地管理公权力机关、耕地所有权人以及耕地使用权人三类基本主体,形成权责分明、协同共治的管控机制;在内容层面,应当从耕地利用优先序和种植作物优先序两个维度,系统把握种植用途管控制度的核心内容,并将其统一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之中;在措施层面,应当综合运用法律责任、自治性救济和补贴奖励等差异化手段,构建管制、管理、管护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从而在规范层面实现对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的具体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 土地用途管 粮食安全保障 耕地保护 农村土地承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时空正义视阈下的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兼评《粮食安全保障法》第13条及第66 条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蕊 苏嵘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1,共10页
研究目的:释明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时空正义逻辑,并从管控客体、主体及手段三个维度完善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具体制度构造,以期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具体办法的有效制定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文本分析、规范解释、归纳演绎。研究结果:(1)... 研究目的:释明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时空正义逻辑,并从管控客体、主体及手段三个维度完善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具体制度构造,以期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具体办法的有效制定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文本分析、规范解释、归纳演绎。研究结果:(1)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现行规范显见客体行为设置笼统、主体义务配置不清以及手段实施规范不明问题,前述问题的本源在于不区分具体时空的刚性管控;(2)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应遵循时空正义的基础逻辑,构建分时、分区、分类的弹性管控框架,并实现“权力—权利”“义务—权利”核心规范的时空平衡。研究结论:有必要澄清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时空正义逻辑,并据此分级划定管控客体行为、动态配置管控主体义务、适度限制责任后果以及多维弥合权利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正义 耕地种植用途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远海空间布局方法与空间用途管控-以粤东外海为例
4
作者 王秋璐 王江涛 +2 位作者 吴佩 杨潇 程永鑫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06-314,共9页
探究深远海空间布局管控方法对推动海洋空间优化配置,释放“蓝色潜力”,缓解中国近岸海域资源、生态环境和空间利用等多重压力,推动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面向多要素、多维度、长时序的深远海空间格局解析,构建基于多源... 探究深远海空间布局管控方法对推动海洋空间优化配置,释放“蓝色潜力”,缓解中国近岸海域资源、生态环境和空间利用等多重压力,推动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面向多要素、多维度、长时序的深远海空间格局解析,构建基于多源数据空间化的识别方法,以粤东外海为实证对象布局“三类空间”,并挖掘各类用海活动的时空特征,建立空间用途管控规则。结果表明:1)深远海空间可划分为保护、保留和利用空间,分别对应维护安全的保护功能、保留功能和开发利用功能;2)粤东外海保护空间占比达到46%,高于保留空间(43%)和利用空间(11%),生态保护、自由航行、矿产勘探等用途优先于其他开发利用活动;3)以时间尺度和垂直深度表征用海活动特征,结合可移动性和空间占用范围,分析用海活动的时空轨迹与冲突关系,提出以合理利用空间资源,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的空间准入规则。研究结果对于深远海空间规划的理论研究与方法构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也可为推动中国空间利用、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远海空间 空间布局 空间识别 用途管控 用海活动 时空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现实困境、法理反思与制度设计——以利益平衡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0
5
作者 郑庆宇 吴昭军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40,共9页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法律政策内在冲突,探究其法理基础并提出制度设计方案。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演绎推理法。研究结果:当前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存在着执行效果与政策目标的偏离、不同立法导向下规范价值的冲突、公权限...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法律政策内在冲突,探究其法理基础并提出制度设计方案。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演绎推理法。研究结果:当前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存在着执行效果与政策目标的偏离、不同立法导向下规范价值的冲突、公权限制与私权保护之间的矛盾。利益平衡理论可作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法理依据,其蕴含的系统治理观可有效填补其他理论供给不足的问题,实现多元价值平衡。研究结论:在利益平衡理论下,应改变单纯公法管制思路,引入契约等私法理念,增强管制弹性,平衡公权管控刚性与私法经营自主权;协调耕地的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与经济效益功能,遵循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分类分区设定不同的管控强度;根据管制强度建立多元补偿机制,对被管制者予以公平合理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 经营自主权 利益平衡理论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被引量:3
6
作者 周自军 于子坤 +4 位作者 高阳 王慧颖 于兆国 翁崇鹏 任意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3年第2期16-20,共5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部分地区开始出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影响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本文从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系统阐述了当前我国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了我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部分地区开始出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影响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本文从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系统阐述了当前我国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了我国耕地保护与用途管控的主要措施,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耕地“非农化” 耕地“非粮化” 种植用途管控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十五五”:大食物观理念下的耕地用途管制政策优化
7
作者 张丽娟 林文声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4,共9页
随着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践行“大食物观”理念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势在必行。但是,逐渐强化的耕地用途管制政策难以完全适配大食物观发展理念。在实践措施上,耕地用途管制与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实践路径不相契合;在实践过程... 随着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践行“大食物观”理念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势在必行。但是,逐渐强化的耕地用途管制政策难以完全适配大食物观发展理念。在实践措施上,耕地用途管制与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实践路径不相契合;在实践过程中,耕地用途管制的政策执行与大食物观内涵不匹配;在实践结果上,耕地用途管制下的食物生产供给与大食物观背景下的消费需求不适配。据此,“十五五”时期应当贯彻落实占补平衡新机制和“以补定占”新要求,优化耕地利用弹性调控机制,构建耕地种植的分区分类管理机制,完善设施农业用地规划和管理措施,提高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建立食物供需结构的动态统计监测体系和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耕地用途管 占补平衡 进出平衡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市九原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构建与应用
8
作者 赵丽君 聂云霞 +3 位作者 卢俊艳 刘楠 程喆 余娜 《中国果业信息》 2025年第7期127-129,共3页
为了提升耕地资源管理精度与农业生产效能,以包头市九原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土壤、气象、遥感等多源信息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技术体系,设置48项核心评价指标,部署100组传感终端与20座气象站,单日采集数据量超过52万条,遥感影像年总量达... 为了提升耕地资源管理精度与农业生产效能,以包头市九原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土壤、气象、遥感等多源信息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技术体系,设置48项核心评价指标,部署100组传感终端与20座气象站,单日采集数据量超过52万条,遥感影像年总量达680幅。分析认为,监测结果可有效支撑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用途功能分区与生态退化修复,构建起“数据驱动—模型决策—动态管控”的全流程闭环结构,实现2.635万公顷耕地的精准分类管理,为区域农业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遥感反演 用途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空间的系统化构建和差异化管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程茂吉 陶修华 张彦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3,共6页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有效的生态系统是建立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目前各省已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城市总体规划改革试点城市划定的生态空间,在技术思路上存在生态系统...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有效的生态系统是建立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目前各省已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城市总体规划改革试点城市划定的生态空间,在技术思路上存在生态系统思想体现不足、难以承担生态底线作用的问题。因此,要在详实生态资源调查评估的基础上,依据生态安全格局分析,从维护生态系统安全和质量的角度出发,明确需要保护的生态空间布局,并根据生态功能重要性和敏感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生态空间进行差异化用途管控,细化生态保护红线具体管控要求,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系统 用途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城镇化地区生态空间管控思路探索——以环泉州湾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京 林曼妮 《风景园林》 2019年第S01期36-40,共5页
按照国家规划体制改革的要求,应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自然生态空间作为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探索生态空间的管控思路,可以为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国土空间... 按照国家规划体制改革的要求,应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自然生态空间作为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探索生态空间的管控思路,可以为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积累经验.以环泉州湾地区为例,总结高度城镇化地区生态空间的管控目标、管控内容,将泉州市生态空间划分为5类用途区,对5类用途区存在的7类建设项目进行准入标准制定,以及对允许进入的项目开发建设强度进行指标要求,在生态空间用途精细化管控上形成一定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空间 用途管控 项目准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制度应对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贤静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56,共9页
国土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国土空间表现为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自然资源要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致力于实现国土空间要素综合管理和综合利用,经济、社会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 国土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国土空间表现为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自然资源要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致力于实现国土空间要素综合管理和综合利用,经济、社会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这三个基本目标。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基础,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体系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制度、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制度和国土空间修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空间规划 用途管控 空间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存量建设用地再利用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辉 李长风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100,共6页
当前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速已显著放缓,用地的供给结构出现明显调整。在产业结构升级、居民生活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加快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的再利用意义重大。但当前城市存量建设用地再利用存在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存量用地盘活的配套机... 当前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速已显著放缓,用地的供给结构出现明显调整。在产业结构升级、居民生活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加快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的再利用意义重大。但当前城市存量建设用地再利用存在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存量用地盘活的配套机制及政策欠缺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以城市更新工作统筹存量建设用地再利用,在区域、城市层面建立相关配套机制,发挥政府的平台作用,并将存量建设用地指标管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制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存量建设用地 城市更新 城镇开发边界 用途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天然林保护事业扬帆起航
13
《林业与生态》 2021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2020年12月31日,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南省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旨在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全面保护、系统恢复、用途管控、权责明确的天然林... 2020年12月31日,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南省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旨在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全面保护、系统恢复、用途管控、权责明确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奠定良好生态基础。湖南天然林保护事业即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 中共湖南省委 扬帆起航 权责明确 实施方案 大力实施 发展新阶段 用途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讯
14
《绿色中国》 2021年第13期6-7,共2页
声音: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守... 声音: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守攻产业转型就是好,从试营业以来,我们的俄餐项目备受游客欢迎。要是跟过去相比,那可是天壤之别。那时候起早贪黑上山砍树,两头不见日头。现在不伐木了,发展绿色产业照样挣钱,而且还比过去增收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绿色产业 碳中和 生态系统 产业转型 国土空间规划 碳汇能力 用途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