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设定现状分析
1
作者 吴佩林 梁晶 +1 位作者 苗艳青 田东华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9,共6页
目的:分析全国城乡居民“两病”患者的门诊用药保障政策设定现状,为深化“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获取普通门诊统筹、“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两病”专项)和门诊“慢特病”有关起付线、政策范围内报销... 目的:分析全国城乡居民“两病”患者的门诊用药保障政策设定现状,为深化“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获取普通门诊统筹、“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两病”专项)和门诊“慢特病”有关起付线、政策范围内报销比和封顶线的基本情况,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在334个统筹区中,同时设定了三项政策的统筹区有253个,占全部统筹区的75.75%。分地区看,普通门诊统筹和“两病”专项的报销比在东中西部间有显著差异(P<0.001),西部明显高于东中部,门诊“慢特病”的报销比在东中西部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普通门诊统筹的起付线在东中西部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病”专项和门诊“慢特病”的起付线在东中西部有显著差异(P<0.05),三项政策的封顶线在东中西部间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全国城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已经实现了应保尽保,但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区域间均等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建议加强数据信息反馈,推进医保省级统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门诊用药保障 政策设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药品集采对儿童用药供应保障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宋菲 陈昊 +1 位作者 王晨舟 张研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4,19,共6页
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推动新型供求关系和竞争关系,促进药品按值论价;而小剂量、研发不足、基础薄弱的儿童药不符合集采主渠道的治理逻辑,导致儿童药中选较少,带来“劣币驱逐良币”风险,同时,儿童药研发存在同质化、边缘化风险,集采与... 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推动新型供求关系和竞争关系,促进药品按值论价;而小剂量、研发不足、基础薄弱的儿童药不符合集采主渠道的治理逻辑,导致儿童药中选较少,带来“劣币驱逐良币”风险,同时,儿童药研发存在同质化、边缘化风险,集采与儿童药发展需求导向错位。儿童用药保障应兼顾有药可用、药物可负担、发展适宜性儿童专用药的多重目标,包容其他价格机制与多元药品选择的存在,如推动儿童专用药单独分组竞争,完善儿童药定价机制,扩大集采儿童药选择范围,从而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儿童用药供应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儿童专用药 儿童用药供应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病寻医找药多功能智慧化药学服务平台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博欣 雷明 +1 位作者 陈孝 李亦蕾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1-894,共4页
目的加强罕见病患者合理用药管理,提高用药综合保障水平,以解决罕见病用药痛点问题。方法借助移动信息化技术,开发广东短缺药品咨询平台应用程序,并建立罕见病患者智慧化多功能的药学信息服务。结果作为中国首个整合省级罕见病医药资源... 目的加强罕见病患者合理用药管理,提高用药综合保障水平,以解决罕见病用药痛点问题。方法借助移动信息化技术,开发广东短缺药品咨询平台应用程序,并建立罕见病患者智慧化多功能的药学信息服务。结果作为中国首个整合省级罕见病医药资源的大数据平台,通过建立完善、专业的罕见病移动式药学服务体系,创新性实现线上线下“医+药+患”三方闭环。结论该药学服务平台为罕见病患者搭建起寻医找药的桥梁,助力健康中国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药学服务 智慧化平台 用药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罕见病药品可及性的机制设计与模式选择——对设立“中华罕见病种子基金”的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郑秉文 李辰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114,共15页
在罕见病群体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中,用药支付困境始终是最难以解决且无法回避的难题。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国内罕见病用药保障政策及实践,认为当前中国多层次多主体的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雏形已开始显现。然而,在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财务压力... 在罕见病群体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中,用药支付困境始终是最难以解决且无法回避的难题。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国内罕见病用药保障政策及实践,认为当前中国多层次多主体的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雏形已开始显现。然而,在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财务压力和待遇清单制度的双重约束下,多项地方罕见病超待遇保障项目面临清理,罕见病用药保障受到冲击,急需在国家层面重组资源和重建替代性机制。基于此,笔者提出设立“中华罕见病种子基金”(以下简称“种子基金”)的构想,详细阐释其筹资原理,指出种子基金初始资本的本质是“制度套利”的红利,可被视为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第一层次的延伸,是多方共付的杠杆和平台。根据当前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和罕见病药品保障现状,测算出种子基金规模。结果表明,种子基金不仅能覆盖当前登记患者的全部年用药费用67亿元,而且仍有结余。笔者认为,种子基金提供的罕见病用药保障能力可完全满足罕见病患者的未来需要,且随着资金规模的扩大,种子基金的社会功能可逐渐扩展,成为践行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标杆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罕见病种子基金 罕见病 医保支付方式 用药保障机制 医疗保险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