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户响应机制下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负荷聚合商用电模型
1
作者 朱虹 孟祥娟 +4 位作者 孙健 傅鹏 吴寅涛 唐昊 方道宏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0-561,共12页
负荷聚合商(load aggregator,LA)建立自身用电模型,能有效掌握自身响应电网的能力。鉴于LA内部用户众多,且用户响应具有随机性,难以建立整体的用电模型。因此,针对包含多类用户的LA,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 负荷聚合商(load aggregator,LA)建立自身用电模型,能有效掌握自身响应电网的能力。鉴于LA内部用户众多,且用户响应具有随机性,难以建立整体的用电模型。因此,针对包含多类用户的LA,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LA用电模型搭建方法。首先,根据LA内部用户的响应特性,将用户按其激励方式分类,并将日前温度、光照强度、各用户的激励价格和用户的负荷基线等用户特征数据进行聚合,生成训练样本。然后,根据聚合后的训练样本对LSTM进行训练,建立LA特征数据与其用电曲线的映射关系。最后,以包含居民、商业楼宇、充电站、医院四类用户的LA为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有效表征LA实施用户需求响应(user demand response,UDR)后的用电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聚合商 用户需求响应 长短期记忆网络 用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电网的高校学生用电模型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郑贵林 柳帅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31-35,127,共6页
基于校园智能电网对学生用电数据进行了挖掘分析,用基于箱形图的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学生的用电习惯和特征,构建了学生用电模型,得到不同温度下学生用电的时间序列特征。对学生的用电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为校园电网的电力调度和管理提供了更... 基于校园智能电网对学生用电数据进行了挖掘分析,用基于箱形图的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学生的用电习惯和特征,构建了学生用电模型,得到不同温度下学生用电的时间序列特征。对学生的用电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为校园电网的电力调度和管理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对电力需求侧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用电模型 箱形图 回归分析 数据挖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尺度住宅建筑日用电负荷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徐杰彦 许雯旸 +3 位作者 褚渊 晋远 康旭源 陈征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39,共11页
面对新时代能源发展形势,有效整合电力用户、电网企业及供应商信息,全面深度分析"源网荷储"特性是推进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举措,模拟建筑用电这一典型负荷已尤为重要。关注区域规模居民用电负荷,提出用电负荷数据预处理分析... 面对新时代能源发展形势,有效整合电力用户、电网企业及供应商信息,全面深度分析"源网荷储"特性是推进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举措,模拟建筑用电这一典型负荷已尤为重要。关注区域规模居民用电负荷,提出用电负荷数据预处理分析方法和区域尺度住宅建筑日用电负荷模拟方法。区域尺度的用电数据在空间规模和时间跨度上均具有高维特征,分析大量数据并再现区域规模用电负荷是其主要难点。为此,提出结合自编码和k近邻算法的数据异常值剔除方法。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聚类分析的区域尺度住宅日用电负荷模型和模型检验方法,以单个住户的日均用电和全年最大日负荷为指标聚类,基于聚类分析结果提出随机用电模型,模拟区域尺度住宅建筑逐户逐日用电负荷。应用华东某重点城市智能电表采集的整年居民用电数据开展研究分析案例,实现区域住宅建筑居民日用电负荷的模拟再现。提出"数据异常值预处理、聚类分析、模型构建和检验"系列研究分析方法,可有效满足能源互联网建设对大量末端用户用电负荷的模拟分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住宅建筑 用电负荷 自编码 聚类 随机用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户用电需求动态模型与供电企业盈亏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曾鸣 宋新明 +3 位作者 许文秀 李晨 薛松 田廓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4-166,共3页
基于智能电网下需求侧响应的完善和智能电能表使用的普及,提出了一种居民峰荷定价的新方法,该方法介绍了当前峰荷定价的发展定位及与其他分时电价的区别,引入电费回扣作为激励措施,并在实施电费回扣的CPP机制下,构建了用户用电需求动态... 基于智能电网下需求侧响应的完善和智能电能表使用的普及,提出了一种居民峰荷定价的新方法,该方法介绍了当前峰荷定价的发展定位及与其他分时电价的区别,引入电费回扣作为激励措施,并在实施电费回扣的CPP机制下,构建了用户用电需求动态模型和供电企业盈亏模型,推导出电费回扣价格的最优值。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费回扣 峰荷定价 用户用电需求动态模型 供电企业盈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高斯pLSA协同过滤的用电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粤钳 姚红玉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9-932,937,共5页
现有的电力负荷预测算法在中长期预测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究其原因,是因为影响复杂非线性系统输出的变元过多,难以用解析的方法对其进行描述.本文提出利用概率潜在语义分析使历史随机数据呈现出各种有规律的示象(aspect),结合对内... 现有的电力负荷预测算法在中长期预测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究其原因,是因为影响复杂非线性系统输出的变元过多,难以用解析的方法对其进行描述.本文提出利用概率潜在语义分析使历史随机数据呈现出各种有规律的示象(aspect),结合对内容的协同过滤技术去建立用电量预测模型,从而利用统计学习的方法避开了对影响系统输出的隐含变元的寻找与刻画.采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算法相比于神经网络和灰色预测在准确度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潜在语义分析 协同过滤 示象模型 用电量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校正优化的智能小区需求响应调度策略 被引量:27
6
作者 陆俊 彭文昊 +2 位作者 朱炎平 祁兵 崔高颖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70-2377,共8页
针对复杂智能用电环境配电网侧波动最小优化目标下的智能用电小区多用户日负荷需求响应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校正优化的智能用电小区用电需求响应调度策略。首先综合考虑智能家居的基本负荷、可调度负荷、电动汽车负荷和储能装置... 针对复杂智能用电环境配电网侧波动最小优化目标下的智能用电小区多用户日负荷需求响应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校正优化的智能用电小区用电需求响应调度策略。首先综合考虑智能家居的基本负荷、可调度负荷、电动汽车负荷和储能装置负荷等约束条件,建立了计及罚系数的多用户智能用电调度模型;然后为求解该模型,提出基于粒子校正的混合粒子群算法,通过解决用户负荷分配最优求解中偏离约束问题,实现优化调度的效果;最后进行算例仿真实验,经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所提策略对包含多种新型用能负荷的用户需求响应调度有着良好的负荷平抑配电网波动效果,能较好地实现配电网削峰填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响应 智能用电模型 粒子校正 调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扩展性标记语言的校验及修正系统
7
作者 周昊 黄炜果 +4 位作者 刘洋 刘俊勇 沈晓东 田昊 朱鑫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24-1427,共4页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前提是拥有规范化与标准化的智能用电信息模型,以实现信息在多种系统及平台中进行无缝互动。目前用电信息标准化模型研究方面,由于不同机构不同厂商在对模型标准化理解上...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前提是拥有规范化与标准化的智能用电信息模型,以实现信息在多种系统及平台中进行无缝互动。目前用电信息标准化模型研究方面,由于不同机构不同厂商在对模型标准化理解上的不同,不同系统中对信息的描述产生了异构,严重阻碍了系统间信息数据无缝交流的能力,违背了用电信息标准化模型的设计初衷。为改变标准化模型应用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扩展性标记语言校验方式的智能用电信息校验系统,并设计了逻辑算法,以实现对不同模型的转换、信息的校验及信息的智能纠错等深层次功能。实验结果证明,本系统具有良好的数据适应性与工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电信息模型 互操作 模型转换 智能纠错 高速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simulation of hydrodynamic model of drum level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8
作者 曹晓华 曹小玲 +1 位作者 蒋绍坚 苏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7年第6期814-819,共6页
In order to build the model of the drum level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based on the method of modularization modeling, the hydrodynamic model of drum level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was developed, and dynamic simulati... In order to build the model of the drum level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based on the method of modularization modeling, the hydrodynamic model of drum level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was developed, and dynamic simulation researches we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drum level and drum length have functional relations with period of drum level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When the drum level decreases or drum length increases, the period of drum level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increases, density of liquid and number of sub-module division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period of drum level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by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theory of liquid’s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in cuboid container, and the 3D graphics of drum level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was also obtained. The model can dynamically reflect the rules of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of water in the container exac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dynamic model model of wave action and sloshing drum level combined cycle heat recover steam generator (HRSG) natural frequency/period analytical s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reasonable finished state of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s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建慧 冯东明 +1 位作者 李爱群 袁辉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09-219,共11页
A systematic and generic procedu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asonable finished state of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s is proposed, the realization of which is mainly through adjustment of the hanger tensions. ... A systematic and generic procedu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asonable finished state of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s is proposed, the realization of which is mainly through adjustment of the hanger tensions. The initial hanger tensions are first obtained through an iterative analysis by combining the girder-tower-only finite element(FE) model with the analytical program for shape finding of the spatial cable system. These initial hanger tensions, together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able coordinates and internal forces, are then included into the FE model of the total bridge system, the nonlinear analysis of which involves the optimization technique. Calculations are repeated until 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converges to the most optimal hanger tensions(i.e. the desired reasonable finished bridge state). The "temperature rigid arm" is introduced to offset the unavoidable initial deformations of the girder and tower, which are due to the huge axial forces originated from the main cable. Moreover, by changing the stiffness coefficient K in the girder-tower-only FE model, the stiffness proportion of the main girder, the tower or the cable subsystem in the whole structural system c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intention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xamined and demonstrated by one simple tutorial example and one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reasonable finished bridge stat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inite element nonlinear re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