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汉语和韩国语的“两”和“双”的用法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金廷恩
机构
上海市政通路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2-43,共2页
文摘
汉语和韩国语的“两”和“双”的用法比较金廷恩汉语里有些同既有相通的一面,又有不相通的一面,一个外国人在说话中使用它们时,常常感到困惑。比如"两"和"双"的用法就是一例。人们可以说"双方""双手并举""双脚着地""双百方针",也可以说"两方""两手并举...
关键词
韩国语
“两”
汉语
“双”
接头词
量词
区别词
意义和用法
重量单位
用法比较
分类号
H136.1
[语言文字—汉语]
题名 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义特征及其用法比较
被引量:51
2
作者
房玉清
机构
北京语言学院二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4-20,共7页
文摘
动态(aspects)虽然跟时间有关,但并不从属于“时”(tenses)的范畴,而是一个独立的语法范畴。它主要表示动作的进程和状态的变化,说明动作和状态在某一时间内的种种情况。 表示动态的基本概念有两个:持续性和间断性。在语法上,前者称为“进行”,后者称为“开始”或“完成”。动作、状态的进程和变化基本上如下图: 开始→进行→完成 …………………… 时点 时段 时点 “进行”是跟时段相联系的,过程有长有短,而且有不同的状态:有的处在动动之中,如“跑、飞、追、冲”等;有的处在重复之中,如“嚼、敲、抖、摇”等;有的处在持续之中,如“站、停、睡、穿”等。总之,“进行”不是一个完整的动作,它是一个或长或短、状态不同的过程,而“开始”是“进行”的起点,“完成”是“进行”的终点。 动词可以分为两类:“点”上的动词和“线”上的动词。前者如“到、懂、发现、拒绝、来、去、死、忘"等,这些动作在任何时点上都是完整动作,它们的起点和终点很接近,有的甚至是重合的,所以称为瞬间动词或结束性动词。后者如“穿、睡、停、休息、研究、站、住、坐”等,这些动作的起点和终点有明显的距离,并且从动作实现到完结有一个过程,它们在某一时点上实现并不意味着完结。例如:
关键词
共现
“着”
用法比较
“过”
动态助词“了”
语义特征
“在”
“正在”
北京烤鸭
持续性动词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题名 so与as表示相似或相同的用法比较
3
作者
吕铁雄
机构
浙江省绍兴鲁迅中学
出处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年第4期59-61,共3页
文摘
有人把Our eating habits have changed,as has our way of life(SB 1B,p.3)译成“我们的饮食习惯已经改变了,因为生活方式改变了”;有人把As with hiking,you should always think about your safety and wear good clothes when you go rafting(SB 1A,pp.17—18)句中的as with解释成as it’s the same with。笔者觉得,上述翻译与解释均值得商榷。在英语中,有许多表示相似或相同关系的句型,现就此作个归纳。
关键词
HAS
用法比较
相似
with
SO
SHOULD
THINK
about
HAVE
饮食习惯
分类号
G633.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rather和quite的特殊用法
4
作者
李增林
机构
河北省涞源县第一中学
出处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0,共1页
文摘
rather/quite和形容词一起修饰名词的用法比较常见。例如:
It is a rather hot day/rather a hot day.今天相当热。
关键词
RATHER
QUITE
用法比较
HOT
形容词
分类号
G633.412
[文化科学—教育学]
H314.2
[语言文字—英语]
题名 not only…but also…的用法探微
5
作者
王平
机构
广东省肇庆学院外语系
出处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年第7期69-71,共3页
文摘
not only…but also…是英语中较为常见的一个关联词组,由于它的用法比较复杂,本文拟对其用法以及使用时应注意的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
用法比较
ONLY
ALSO
not
BUT
词组
英语
分类号
G633.412
[文化科学—教育学]
H314
[语言文字—英语]
题名 部份德语介词的用法区别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锦裕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50-157,共8页
文摘
介词在德语中不是主要词类,但是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借助介词可以细致地表达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些复杂的关系通过它就能清楚明确地表达出来。单义的德语介词不多,大多数是多义的,而近义的和同义的又有其细微差别,有些用法比较灵活。所以,介词在德语中是较难掌握的词类之一。本文就一些较常见的近义或同义的介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进行探讨。
关键词
介词词组
用法比较
德语
含义
谓语动词
物质名词
表示方法
动名词
区别
火车站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题名 引文标点符号的规范化用法浅探
7
作者
李忠东
机构
青岛市徐州路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4-28,共5页
文摘
0.最完整类型的引文标点符号,包括引首标点、引内标点和引尾标点三个部分。引首标点即引文前边的标点,通常是逗号(,)、冒号(:)或破析号(——),用来提示、引出引文。引内标点出现在引文里边的,照用原文标点。引尾标点即引文末尾的标点,一般是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或省略号(……),用来结束引文。这三者是互相联系、有机结合的,从标点的选择到标点的位置,都应纳入特定的规范。 引文标点符号的用法比较复杂、活泛,轻易不好掌握。在此,我们运用正反比较法,将自己的意见条陈如下。
关键词
尾标
标点符号
引文
浅探
加引号
用法比较
非规范化
引首
三大政策
内标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题名 冠词的一些特殊用法
8
作者
张昕
机构
安徽省合肥市第
出处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11期58-61,共4页
文摘
在英语中,冠词主要用来修饰名词和代词,但用法比较复杂,属于比较难掌握的词类之一,而且也是高考、中考的必考内容。在初、高中阶段,除了要掌握冠词的一些比较常见的用法之外,一些特殊的用法也须加以注意。现将这些比较常见的特殊用法小结如下。
关键词
用法比较
冠词
高中阶段
英语
代词
高考
中考
分类号
G633.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容易混淆的同音词(四)
9
作者
施旗
机构
北京广播学院语文部
出处
《新疆新闻界》
1996年第3期40-41,共2页
文摘
恳·肯 “恳”和“肯”音同,词义有明显差别,但容易用混。报刊上有肯求、诚肯、勤勤肯肯的用法,这都是把两个词用混淆了,造成用词错误。 必须辨清这两个词的词义,才可以避免混用。“恳”表示真诚、诚恳的意思。例如,诚恳、勤恳、恳切、恳求、恳请、恳谈等,这些词里面的“恳”都不能写成“肯”。“肯”表示的意思是乐意不乐意,承认不承认的意思。例如,肯去、不肯去,肯接受、
关键词
同音词
“煞”
用词错误
词义
两种用法
用法比较
助动词
“画”
习惯用法
图书馆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题名 “介词+V—ing”结构作时间状语
10
作者
王阳
机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
出处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7-78,80,共3页
文摘
英语中时间状语有诸多表达方式,其中“介词+V-ing”结构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介词+V-ing”作时间状语的用法比较复杂,因此不易掌握。常用于这类结构的介词有on、up—on、in、before、after、since等。由这些介词构成的“介词+V-ing”结构在作时间状语时,其意义与用法不尽相同。
关键词
时间状语
介词
结构
ING
BEFORE
用法比较
after
SINCE
分类号
G633.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电教教材中应使用通用的电视波段符号
11
作者
金林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电教教材
符号
电视波
通用
电视信号
电化教育学
电视频道
波段
用法比较
出版社
分类号
G432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题名 文言文词语教学初探
12
作者
戴思源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122-125,共4页
文摘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课的难点之一。要学好文言文,提高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词语是关键。搞好词语教学,对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都是大有帮助的。文言词语分两类,一类是实词,一类是虚词。两类的词语中,实词数量大,大约占整个常用文言的90%,而且用法比较复杂、灵活。
关键词
文言文词语
词语教学
用法比较
文言词语
语言文字
关键词语
名词活用
现代汉语
比较 辨析
古代汉语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题名 问题征答答案选登(一九八二年第六期)
13
出处
《汉语学习》
1983年第2期61-62,共2页
文摘
第一题 现代汉语中,“是”的用法比较复杂。它在语法上,一般是判断动词,常和名词等组合,构成判断词组,但有时表“对、正确”义;有时表加重语气,有时表坚定、肯定……。在这些不同用法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用在判断句中,或者表示一种判定语气。原题的十个例子里,①表示事物之间的等同关系;②③表示事物的类属关系;④表示事物的存在,类似“有”;
关键词
判断动词
判断词
用法比较
类属关系
等同关系
判断句
走社会主义道路
定语
同用
老虎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题名 英语插入语的话语功能
14
作者
朱建民
机构
甘肃省通渭县寺子中学
出处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79,共3页
文摘
插入语是句子中明显的话语标志,其用法比较复杂,正确掌握其语义功能,有利于提高英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插入语经常表示要说的话和已经说过的话之间的关系。插入语的作用相当微妙,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插入语会使文章连贯、流畅、脉络清晰。相反,忽视对插入语的运用往往会导致文章生硬、呆板、不自然。在阅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插入语,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往往会导致理解上的偏差。
关键词
话语功能
插入语
英语
用法比较
语义功能
表达能力
理解能力
文章
分类号
G633.41
[文化科学—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