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LR2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白浪 郑艳华 梁伟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7-891,共5页
背景 Toll样受体2(TLR2)在移植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阻断TLR2对心脏和肾脏移植物的保护作用已有研究报道,但TLR2是否具有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尚未证实.目的 观察TLR2单克隆抗体对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 背景 Toll样受体2(TLR2)在移植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阻断TLR2对心脏和肾脏移植物的保护作用已有研究报道,但TLR2是否具有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尚未证实.目的 观察TLR2单克隆抗体对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情况的影响.方法 取24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作为受体,12只SPF级SD大鼠作为供体,体质量均为180~220 g.采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方法在Wistar大鼠右眼实施穿透角膜移植术,制备大鼠角膜移植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眼分为单纯模型组和TLR2单克隆抗体组,TLR2单克隆抗体组分别于术后0、2、4、6、8d球结膜下注射TLR2单克隆抗体15 μg/30μl,单纯模型组大鼠同法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每日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角膜植片水肿程度、透明度和新生血管形成情况,参照Holland等的评分标准对排斥反应指数(RI)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第9天、第15天收集各组3只大鼠角膜组织,另取3只正常Wistar大鼠眼球作为正常对照,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各组取6只大鼠用于生存分析观察.结果 术后1~4 d,裂隙灯显微镜下2个组角膜均轻度水肿,术后9~14d,单纯模型组大鼠角膜植片布满新生血管,可见植片水肿、混浊,而TLR2单克隆抗体组大鼠植片至术后第15天开始混浊.术后5、9、15d,单纯模型组大鼠RI评分均明显高于TLR2单克隆抗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83、4.954、13.506,均P<0.05);TLR2单克隆抗体组角膜植存活时间为15.5d,95%可信区间(CI)为14.9~16.1,单纯模型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9.5d,95% CI为8.7~10.3,2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728,P=0.001).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单纯模型组大鼠角膜基质层水肿明显,角膜组织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管腔形成,而在TLR2单克隆抗体组中仅见少量炎性细胞和新生血管.结论 TLR2单克隆抗体能减轻角膜移植术后的炎症反应,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2 单克隆抗体/用法和用量 穿透角膜移植/病理 植片排斥/病理 植片存活 /药物作用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和给药频次的低浓度阿托品短期使用对儿童眼部安全性的影响
2
作者 贺美男 弭宝月 +4 位作者 祝颖 刘琳 张子瑜 杜蓓 魏瑞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4-482,共9页
目的评估不同浓度和给药频次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短期使用对儿童眼部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方法,连续纳入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近视或近视前期儿童72例72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评估不同浓度和给药频次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短期使用对儿童眼部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方法,连续纳入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近视或近视前期儿童72例72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0.01%阿托品组、0.02%阿托品组和0.04%阿托品组,每组24例24眼。对所有受试者采用自动电脑验光仪行电脑验光,采用综合验光仪测量主觉验光,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采用推进法测量调节幅度(AMP),采用瞳孔仪测量瞳孔直径,采用标准对数近视力表测量33 cm处的近视力,采用Keratograph 5M行泪液评估并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各组受试眼分别双眼点1滴0.01%、0.02%、0.04%阿托品滴眼液后每10 min测量1次瞳孔直径,至3次瞳孔直径不再变化时,测量各组眼部参数记录为单次用药后数据。各组受试者分别使用对应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每晚1次,用药后1周测量眼部参数;随后0.01%阿托品组及0.02%阿托品组用药频率改为每日早晚各1次,0.04%阿托品组保持每晚1次,1周后测量眼部参数。均选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组用药前后瞳孔直径、AMP及其他眼部参数变化。结果0.01%阿托品组、0.02%阿托品组和0.04%阿托品组用药前瞳孔直径分别为(5.59±0.48)、(5.35±0.76)、(5.65±0.43)mm,单次用药后瞳孔直径分别为(7.00±0.68)、(7.17±0.58)和(8.40±1.71)mm,连续用药后1周分别为(6.67±0.62)、(6.56±0.65)和(7.60±0.69)mm,连续用药后2周分别为(6.96±0.49)、(7.04±0.53)和(7.60±0.36)mm,3个组用药前后不同时间点瞳孔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9.430,P<0.001,F时间=156.620,P<0.001)。0.01%阿托品组、0.02%阿托品组和0.04%阿托品组用药前AMP分别为(12.94±3.02)、(13.25±2.81)和(13.42±2.60)D,单次用药后分别为(11.62±2.61)、(11.53±2.06)和(9.64±1.93)D,连续用药后1周分别为(11.14±2.61)、(11.33±2.33)和(8.30±1.18)D,用药后2周分别为(9.99±1.81)、(8.72±1.25)和(8.76±2.12)D,3个组间AMP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2.800,P=0.063),用药后不同时间点AMP均较用药前降低,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61.400,P<0.001)。各组受试者等效球镜度、眼压、近视力、眼轴长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和OSDI问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30、0.630、1.420、0.580、0.140、0.120、0.340、0.142,均P>0.05)。用药前后不同时间点等效球镜度、眼压、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OSDI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2.560、4.730、4.720、5.220、3.720,均P<0.05)。结论不同浓度阿托品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瞳孔散大及AMP下降,且浓度越高越严重,同时,增加阿托品给药频次,瞳孔散大及AMP下降程度也会加重,但并未发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用法和用量 瞳孔直径 调节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