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规划用水管控及水量预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孙晋炜 杨金鹏 +1 位作者 祁兴会 王萍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37,共12页
为加强用水统计综合关联分析,梳理用水总量管控、年度用水计划管理、取水许可审批三者的衔接关系,开展区域用水管控与取水许可批复动态更新及预警研究。围绕北京水资源精细化管理问题,通过对主要用水相关要素的分析,提出分地类用水强度... 为加强用水统计综合关联分析,梳理用水总量管控、年度用水计划管理、取水许可审批三者的衔接关系,开展区域用水管控与取水许可批复动态更新及预警研究。围绕北京水资源精细化管理问题,通过对主要用水相关要素的分析,提出分地类用水强度的管控建议。基于分地类用水强度,提出规划用水总量管控下沉方法和预警思路,将规划用水数据和规划用地挂钩,建立街区(区域)规划用水总量开发强度管控方案。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域地表水可供水量保障许可水量程度为0.04~1.08;区域地下水可开采量保障许可水量程度为0.67~1.68。并以城市副中心为例进行了街区(区域)规划用水总量开发强度评价,提出了分级用水管控预警措施。研究表明:通过建立街区规划用水总量开发强度管控和区域取水许可分区总量控制等措施,可为建立"自上而下,由下到上"的双向互动模式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规划用水管控 取水许可 预警研究 用水强度分析 地下水 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华安地灌区远程“测控一体”阀门系统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施兰霞 黄可谈 李林龙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23年第6期67-69,共3页
针对金华市安地灌区下游东干渠金东片涵管直通农渠、缺少计量和启闭设施、用水管控能力不强等问题,设计了一款集精准阀门控制、精确流量计量、太阳能直流驱动和无线通信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测控一体阀门系统,由安装在渠道涵管口出水端的电... 针对金华市安地灌区下游东干渠金东片涵管直通农渠、缺少计量和启闭设施、用水管控能力不强等问题,设计了一款集精准阀门控制、精确流量计量、太阳能直流驱动和无线通信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测控一体阀门系统,由安装在渠道涵管口出水端的电动球阀、电磁流量计、控制终端和运行于调度中心的监控系统组成,并在安地灌区东干渠金东片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测控一体”阀门监控系统通过平台进行远程阀门控制和调节,实现灌溉用水合理输送、节制与分配,解决了过去人工操作不够精准、放水调度不够及时、渠管员工作强度过大等渠道末端用水管控问题,提升了灌溉配水的快速响应能力、精确性和节水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一体 渠道阀门 用水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配管理的北京市多水源水量联合调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芬 王萍 +2 位作者 黄大英 游进军 马真臻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6,共7页
针对北京市复杂供水系统多水源联合调配与管理,依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规划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控下,充分考虑水行政主管部门调配管理目标与约束,绘制了基于水源-工程-单位(水管系统)-用户的多维嵌套北京市供水... 针对北京市复杂供水系统多水源联合调配与管理,依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规划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控下,充分考虑水行政主管部门调配管理目标与约束,绘制了基于水源-工程-单位(水管系统)-用户的多维嵌套北京市供水网络拓扑结构,建立了北京市多水源联合调度模拟模型,实现了用水管控、水源配置、水量调度统筹的多水源联合调度。计算结果表明:2019年全市用水管控39.6亿m 3,考虑输水损失和干流补水后,由本地新水供水20.3亿m 3,利用再生水11.5亿m 3,调用南水北调水9.7亿m 3;在现状工程条件下,为满足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和城区重点区域河湖基本生态需求,可充分调配南水北调水约9~10亿m 3;通过加大调水可进一步恢复本地水源储备和改善河湖生态环境。研究成果可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日常水量调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水源联合调度 水量损失 南水北调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网络拓扑结构 供水安全 用水管控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庐江南灌区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华锋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23年第6期55-57,共3页
为了提高江南灌区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确保灌区水利工程运行安全且长久充分发挥效益,结合灌区工程建设与管理实际,研发桐庐江南灌区数字化平台。该数字化平台主要应用系统、信息数据中心、应用支撑体系以及计算机及网络平台系统。应用... 为了提高江南灌区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确保灌区水利工程运行安全且长久充分发挥效益,结合灌区工程建设与管理实际,研发桐庐江南灌区数字化平台。该数字化平台主要应用系统、信息数据中心、应用支撑体系以及计算机及网络平台系统。应用系统包括灌区场景分析大屏建设、灌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移动看板的建设,开发新建应用,深度集成已建应用。信息数据中心包括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共享交换、数据服务以及大数据分析。应用支撑体系建设包括五统一服务的接入、智慧灌区“模型库”建设以及业务支撑组件的建设。计算机及网络平台系统主要为政务云资源的部署。基础及配套工程包括灌区水量、水质、视频、渡槽安全监测、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智慧调度中心的建设。数字化平台从灌区的需水、用水、放水、节水管理需求出发,进一步推动江南灌区的主要业务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基本实现以信息化的手段支撑灌区的需求研判、用水管控、配水调度、防汛抗旱、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数字化平台 信息化 模型库 用水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