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MS的渠井结合灌区适宜渠井用水比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武弘族 魏晓妹 +1 位作者 降亚楠 王蕾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40,65,共5页
为实现泾惠渠灌区地下水多年动态平衡,确定适宜的灌溉渠井用水比例,运用GMS中MODFLOW模块建立了月尺度的地下水数值模型;结合灌区地下水位年内变化特征、各灌季农灌用水情况和"丰蓄枯补,渠井结合"的原则,对3种代表年分别设置... 为实现泾惠渠灌区地下水多年动态平衡,确定适宜的灌溉渠井用水比例,运用GMS中MODFLOW模块建立了月尺度的地下水数值模型;结合灌区地下水位年内变化特征、各灌季农灌用水情况和"丰蓄枯补,渠井结合"的原则,对3种代表年分别设置3种灌季渠井用水方案,并进行模拟比较。结果表明,平水年冬、春、夏灌季和全年渠井用水比例分别为2.1、1.8、0.7、1.36时,能使地下水位大致稳定且实际中较为可行;丰水年冬、春、夏灌季和全年渠井用水比例分别为2.3、2.0、1.1、1.64时,地下水能得到补充;枯水年冬、春、夏灌季和全年渠井用水比例分别为1.8、1.9、0.6、1.14时,地下水位下降较少。灌区的夏灌渠井用水比例对全年渠井用水比例影响最大,应尽可能提高夏灌渠井用水比例,实现地下水位的稳定或小幅上升。研究结果为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水位恢复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井结合灌区 地下水位 渠井用水比例 GMS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下水均衡的灌区合理渠井用水比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建承 魏晓妹 邓康婕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0-266,共7页
基于地下水均衡模型,分析了陕西泾惠渠灌区不同频率典型年的地下水均衡状况,结果表明降水入渗补给、渠系渗漏及田间灌溉入渗补给、井灌回归补给是灌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占总补给量的82.89%~85.99%;而人工开采是灌区地下水的... 基于地下水均衡模型,分析了陕西泾惠渠灌区不同频率典型年的地下水均衡状况,结果表明降水入渗补给、渠系渗漏及田间灌溉入渗补给、井灌回归补给是灌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占总补给量的82.89%~85.99%;而人工开采是灌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农灌地下水开采量、人畜和工业用水开采量占总排泄量的69.7%-72.86%.以2010年为现状基准年,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结合灌区发展规划,设置了4种不同的灌区发展情景模式,运用所建立的地下水均衡模型计算了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地下水位埋深,其变化范围为0-0.07m;以地下水位变幅最小为准则,得出了不同频率典型年合理的渠井用水比例范围为1.49~1.53,从而为灌区地下水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井用水比例 渠井结合 地下水均衡 情景模式 泾惠渠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户灌溉用水模型的渠井结合灌区渠井用水比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芬芳 王芊予 +2 位作者 段亦多 降亚楠 潘嘉培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7-54,60,共9页
为应对变化环境下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挑战,确定渠井结合灌区适宜的渠井用水比例,实现渠井结合灌区地下水多年动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在典型渠井结合灌区——陕西省宝鸡峡灌区进行了大量田间调... 为应对变化环境下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挑战,确定渠井结合灌区适宜的渠井用水比例,实现渠井结合灌区地下水多年动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在典型渠井结合灌区——陕西省宝鸡峡灌区进行了大量田间调查,获取了作物种植类型、产量和种植成本,灌溉水源选择、灌溉用水量等基础数据,并将观察到的农户灌溉行为概念化和程序化,将农户灌溉用水行为与作物根区水文过程进行耦合,开发了一个具有物理机制的农户灌溉用水模型,模拟了不同渠井灌溉用水比例对地下水位动态、作物产量和农户生计的影响。模型在典型区域应用的纳什效率系数为0.58,表明模型可以用来模拟渠井结合灌区的地下水位。结果表明:若要维持灌区地下水位稳定和地下水采补平衡,塬上灌区丰、平、枯水年的渠井用水比例应分别为2∶98、28∶72、30∶70,塬下丰、平、枯水年的渠井用水比例应为全井灌(0)、28∶72、29∶71。考虑丰蓄枯补原则,丰水年塬上灌区和塬下灌区的渠井用水比例分别为10∶90和17∶83时,地下水位可上升2 m;枯水年塬上灌区和塬下灌区的渠井用水比例分别为21∶79和13∶87时,地下水位可下降2 m。仅改变渠井用水比例时作物产量不变,且井灌比例增加时亩均净收入略有下降。开发的农户灌溉用水模型可以用来模拟渠井结合灌区的农户灌溉用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并可以量化渠井用水比例对地下水位、作物产量和农户生计的影响,可以确定不同水平年塬上、塬下灌区适宜的渠井用水比例,为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高效安全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井用水比例 地下水位 农户灌溉用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渠灌区地下地表水耦合模拟及用水配置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骁磊 田军仓 朱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1-66,70,共7页
针对宁夏惠农区渠井用水比例失调,导致地下水越过适宜埋深造成次生盐渍化的问题。选择惠农区李岗村为试验区,在概化试验区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采用双重节点方式对地表水地下水模型进行耦合,在每个时间段对两者进行联... 针对宁夏惠农区渠井用水比例失调,导致地下水越过适宜埋深造成次生盐渍化的问题。选择惠农区李岗村为试验区,在概化试验区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采用双重节点方式对地表水地下水模型进行耦合,在每个时间段对两者进行联立同时求解,通过HydroGeoSphere进行模型的计算求解,率定和验证模型中的水文地质参数。并通过建立的模拟模型,适时调整用水比例,得到在生态安全埋深下,渠井用水最优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表水 耦合模拟模型 HydroGeoSphere 渠井用水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调控水-农业-生态的干旱区多水源优化配置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兴宇 粟晓玲 +4 位作者 胡雪雪 褚江东 贾丹妮 吴海江 张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干旱区农业发展往往以挤占生态用水和超采地下水为代价,考虑水-农业-生态互馈关系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平衡利益冲突。该研究以地下水均衡、经济效益和生态用水满足度为调控目标,构建基于水-农业-生态协同调控的多水源优化配置模型,... 干旱区农业发展往往以挤占生态用水和超采地下水为代价,考虑水-农业-生态互馈关系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平衡利益冲突。该研究以地下水均衡、经济效益和生态用水满足度为调控目标,构建基于水-农业-生态协同调控的多水源优化配置模型,并推求协调发展度计算式,提出了结合NSGA-Ⅱ算法和协调发展度的协同优化算法,分析石羊河流域水、农业和生态之间的权衡和协同关系,确定水-农业-生态协同提升下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以及适宜的农业和生态用水比例。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六河子系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经济效益可提升1.9%,实现地下水正均衡0.59亿m^(3);全流域农业和生态用水比例为90%∶10%,渠井用水比为67%∶33%。平水年保障蔡旗来水为3.48亿m^(3)/a时,能够以牺牲中游1.6%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用水满足度和地下水均衡量分别较基准情景提升4.8%和18.6%。研究为协同调控复杂的水-农业-生态关系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可为干旱区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优化 生态 水-农业-生态 协调发展度 协同调控 用水比例 石羊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渠结合灌区节水灌溉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7
6
作者 周维博 李佩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73-475,共3页
井渠结合具有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率和调控地下水双重作用。探讨了对井渠结合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灌区适宜的渠井用水比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节水与养水。
关键词 井渠结合灌区 节水灌溉 水分利用率 渠井用水比例 用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与水资源的相关分析与实证研究——以淮安市为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爱军 胡永法 《水利经济》 2007年第2期8-11,共4页
以经济相对落后的地级市—淮安市为例,运用回归分析理论研究产业结构与三大产业各自用水所占比例之间的关系。对产业及其用水比例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因果关系检验,建立并比较不同的拟合方程,动态分析产业构成与用水比例的关系... 以经济相对落后的地级市—淮安市为例,运用回归分析理论研究产业结构与三大产业各自用水所占比例之间的关系。对产业及其用水比例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因果关系检验,建立并比较不同的拟合方程,动态分析产业构成与用水比例的关系,建立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或误差修正模型,确定用水比例与产业比例的量化关系,分析产值构成的变化所引起的用水比例变化,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用水比例 回归分析 误差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丽莉 马细霞 +1 位作者 路振广 孟春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68,共5页
在分析总结近几年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调控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的调控技术方案: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井渠用水比例调整,并建立引黄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定量分析其引、用、耗水关系及地... 在分析总结近几年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调控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的调控技术方案: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井渠用水比例调整,并建立引黄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定量分析其引、用、耗水关系及地下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人民胜利渠灌区通过采用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井渠灌水比例调整,从节水、经济、生态等方面均可以达到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高效利用 调控技术 作物种植结构 井渠用水比例 人民胜利渠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优化模型的渠井结合灌区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芊予 胡天林 +2 位作者 芮松楠 褚梦乔 降亚楠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38,共9页
为协调渠井结合灌区灌溉经济效益、灌溉用水效率、作物缺水、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渠系配水公平度5个目标,确定各作物合理的灌溉用水量与适宜的渠井用水比例。采用基于Python开发的MODFLOW模块FloPy构建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采... 为协调渠井结合灌区灌溉经济效益、灌溉用水效率、作物缺水、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渠系配水公平度5个目标,确定各作物合理的灌溉用水量与适宜的渠井用水比例。采用基于Python开发的MODFLOW模块FloPy构建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优化框架Pymoo中的NSGA-Ⅲ算法构建了紧密耦合的灌区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模拟优化模型,获得了一个假想渠井结合灌区的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结果表明:与57个非劣解集的平均值相比,经济效益最优方案,经济效益高1.10%;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方案中地下水平均累计降深低4.52%;作物缺水量最小方案中缺水量低14.25%;配水公平度最高方案中公平度高32.84%;用水效率最高的方案中用水效率高19.72%;采用博尔达计数规则优选出的最优方案中,经济效益高0.14%,地下水平均累计降深低4.49%,缺水量低0.15%,用水效率高16.90%,但用水公平度低52.2%。基于模拟优化模型通过调整渠井用水比例和灌溉水量来进行渠井结合灌区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并采用博尔达计数规则确定最优配置方案,可为灌区地表水地下水可持续安全高效利用,地下水取水总量和地下水水位双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 Pymoo 渠井用水比例 配水公平度 NSGA-Ⅲ 紧密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