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线学习的主用户仿冒攻击策略
1
作者 盛响 王少尉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7,共6页
在认知无线网络中,次用户通过频谱感知来学习频谱环境,从而接入那些没有被主用户占用的频谱空隙。事实上,多种恶意攻击的存在会影响次用户频谱感知的可靠性。只有深入研究恶意攻击策略,才能确保认知无线网络的安全。基于此,研究了一种... 在认知无线网络中,次用户通过频谱感知来学习频谱环境,从而接入那些没有被主用户占用的频谱空隙。事实上,多种恶意攻击的存在会影响次用户频谱感知的可靠性。只有深入研究恶意攻击策略,才能确保认知无线网络的安全。基于此,研究了一种认知无线网络中的欺骗性干扰策略,即主用户仿冒攻击策略,该攻击策略通过在信道上传输伪造的主用户信号来降低次用户频谱感知的性能。具体来说,将攻击策略问题建模为在线学习问题,并提出基于汤普森采样的攻击策略以实现在探索不确定信道和利用高性能信道间的权衡。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攻击策略相比,提出的攻击策略能更好地通过在线学习优化攻击决策以与作者互动适应非平稳的认知无线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在线学习 用户仿冒攻击 频谱感知 汤普森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指纹匹配的无线认知网络仿冒主用户攻击检测 被引量:11
2
作者 逄德明 胡罡 徐明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33,69,共7页
频谱感知是无线认知网络有效工作的基础,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频谱检测的效率,对于如何保证在不可信的网络环境中实现安全可靠的频谱感知还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针对频谱感知过程中存在的一种典型攻击行为—仿冒主用户攻击,提出了一... 频谱感知是无线认知网络有效工作的基础,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频谱检测的效率,对于如何保证在不可信的网络环境中实现安全可靠的频谱感知还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针对频谱感知过程中存在的一种典型攻击行为—仿冒主用户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指纹匹配的检测方案。认知用户利用自身的位置分布特征,使用能量检测生成主用户的能量指纹,以此作为节点的身份标识,分析不同用户对频谱资源的使用方式,最终实现对仿冒行为的检测。理论分析以及模拟测试表明,该方案在误检概率较低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检测仿冒攻击行为,提高频谱感知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认知网络 无线网络安全 用户仿冒攻击 能量指纹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认知无线电仿冒主用户攻击的防御方案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圣泓 龙敏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7,共7页
针对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存在的仿冒主用户攻击问题,提出一种采用Hash链的防御方案。在主用户-主用户基站的通信阶段,通过自主更新Hash密钥对接收信号进行验证。而在主用户基站-认知用户的通信阶段,采用Hash链逆序发放的方法验证接收信号... 针对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存在的仿冒主用户攻击问题,提出一种采用Hash链的防御方案。在主用户-主用户基站的通信阶段,通过自主更新Hash密钥对接收信号进行验证。而在主用户基站-认知用户的通信阶段,采用Hash链逆序发放的方法验证接收信号。利用Hash函数不可逆、防伪造的特点,提高方案的安全性,同时由于Hash链自主更新Hash值,无需在本地数据库预存大量数据,简化验证过程,减少系统开销,保证方案的高效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防御认知用户网络中出现的仿冒主用户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网络安全 仿冒用户攻击 HASH链 认知无线电 频谱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辅助节点的安全协作频谱感知 被引量:2
4
作者 曹龙 赵杭生 +2 位作者 鲍丽娜 张建照 赵小龙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23-127,139,共6页
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恶意用户会占用授权频段,模仿主用户的信号特征发送信号,导致其他认知用户误认为主用户存在。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辅助节点的安全感知机制,在网络中部署若干辅助节点,利用链路特征和加密机制对主用户的活动情况... 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恶意用户会占用授权频段,模仿主用户的信号特征发送信号,导致其他认知用户误认为主用户存在。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辅助节点的安全感知机制,在网络中部署若干辅助节点,利用链路特征和加密机制对主用户的活动情况进行识别。设计适用于该机制的融合判决算法,不对授权网络做任何形式的改动即能有效识别恶意用户,并在融合时采用信任节点的感知数据,从而提高融合结果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与K秩、And和Or算法相比,在恶意环境下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网络 协作频谱感知 用户仿冒攻击 辅助节点 链路特征 检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两个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匿名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薛锋 汪定 +1 位作者 曹品军 李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424-3428,3436,共6页
针对设计安全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下匿名认证协议的问题,基于广泛接受的攻击者能力假设,采用基于场景的攻击技术,对新近提出的两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下的双因子匿名身份认证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指出刘聪等提出的协议(刘聪,高峰... 针对设计安全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下匿名认证协议的问题,基于广泛接受的攻击者能力假设,采用基于场景的攻击技术,对新近提出的两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下的双因子匿名身份认证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指出刘聪等提出的协议(刘聪,高峰修,马传贵,等.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具有匿名性的用户认证协议.计算机工程,2012,38(22):99-103)无法实现所声称的抗离线口令猜测攻击,且在协议可用性方面存在根本性设计缺陷;指出闫丽丽等提出的协议(闫丽丽,张仕斌,昌燕.一种传感器网络用户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3,34(10):2342-2344)不能抵抗用户仿冒攻击和离线口令猜测攻击,且无法实现用户不可追踪性。结果表明,这两个匿名身份认证协议都存在严重安全缺陷,不适于在实际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证 双因子协议 匿名性 离线口令猜测攻击 用户仿冒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