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MG的男子旋转推铅球运动员单支撑阶段肌肉用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孙有平 隋新梅 +2 位作者 钱风雷 李延军 戴伟民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50,共7页
采用遥测肌电测试并结合影像解析,对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张竣旋转推铅球单支撑阶段的主要用力肌肉及其用力顺序、用力范围和主要用力肌肉之间的协调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张竣单支撑阶段主要发力肌肉是左腿起支撑作用... 采用遥测肌电测试并结合影像解析,对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张竣旋转推铅球单支撑阶段的主要用力肌肉及其用力顺序、用力范围和主要用力肌肉之间的协调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张竣单支撑阶段主要发力肌肉是左腿起支撑作用的肌肉(左腿股外侧肌和左腿腓肠肌)和维持身体姿势的肌肉(右侧背阔肌和右腿股二头肌);主要发力肌肉的用力顺序(左腿腓肠肌内侧→左腿股外侧肌→右腿股二头肌→右侧背阔肌中部)是按照由下往上、由左至右进行的;张竣单支撑阶段主要肌肉的用力范围(即肌肉横跨关节的角度变化值):肩髋夹角为26.3°~52.1°、左髋角为116.7°~168.7°、左腿膝关节角度为120.7°~156.3°、右膝角为79.2°~172.7°、右髋角为112.5°~143.5°;张竣在单支撑阶段右腿肌肉用力的协调性不好,主动肌(右腿股内侧肌)发力时,拮抗肌(右腿股二头肌)没有适时放松,影响了其肌肉做功的整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旋转推铅球 男子 单支撑 肌肉用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环节肌肉用力特征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述芝 吴瑛 李玉章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1-65,共5页
通过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揭示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环节肌肉用力特征。结果显示:在起跳环节中,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是起跳腿的主要用力肌肉;在起跳腿即将着地前,所测肌肉均有较明显的预激活现象;... 通过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揭示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环节肌肉用力特征。结果显示:在起跳环节中,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是起跳腿的主要用力肌肉;在起跳腿即将着地前,所测肌肉均有较明显的预激活现象;着地后,肌肉用力的激活顺序依次为胫骨前肌、股二头肌与股内侧肌、股外侧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内侧头、股直肌、臀大肌;肌肉用力的失活顺序依次为胫骨前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臀大肌、腓肠肌、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肌肉用力持续时间长短依次为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内侧头和股内侧肌、臀大肌、股直肌、胫骨前肌。起跳腿拮抗肌共同收缩的特征为:缓冲阶段踝关节拮抗肌共同收缩最强烈,而在蹬伸阶段膝关节拮抗肌共同收缩最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男子跳远运动员 起跳环节 缓冲 蹬伸 表面肌电 肌肉 用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冰上直道专项肌肉用力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黄达武 刘露 +2 位作者 吴瑛 陈月亮 马勇占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63,共7页
目的:探讨两名优秀速滑运动员专项肌肉用力特征差异。方法:采用视频和表面肌电同步采集两名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冰上专项过程支撑腿肌电参数,从主要做功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和肌肉激活顺序3个角度研究其冰上专项肌肉用力特征。结果:两名... 目的:探讨两名优秀速滑运动员专项肌肉用力特征差异。方法:采用视频和表面肌电同步采集两名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冰上专项过程支撑腿肌电参数,从主要做功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和肌肉激活顺序3个角度研究其冰上专项肌肉用力特征。结果:两名运动员的主要做功肌群相似,胫骨前肌和股四头肌是支撑滑跑阶段的主要用力肌群;两名运动员各肌群肌电在屈伸间展现了较一致的变化趋势,体现了专项过程的肌电变化特征——胫骨前肌屈过程激活更大,股四头肌伸过程激活更大;两名运动员动作技术稳定,各肌肉的激活顺序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胫骨前肌最先激活,然后是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最先灭活,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腓肠肌在离冰时刻灭活。结论:专项训练实践中应针对主要用力肌群及其专项做功方式进行训练,以提高力量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张X应加强蹬冰后期技术改进及腓肠肌力量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滑冰 肌肉用力特征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水平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摆动技术的肌肉用力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杰 吴瑛 康文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51,共6页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像同步测试方法,揭示我国部分高水平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摆动技术的肌肉用力特征。结果表明:短跑途中跑摆动技术的肌电特征表现为明显的时序性,肌肉间的收缩具有高度协调性。折叠前摆阶段,摆动腿屈髋肌的主要电位...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像同步测试方法,揭示我国部分高水平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摆动技术的肌肉用力特征。结果表明:短跑途中跑摆动技术的肌电特征表现为明显的时序性,肌肉间的收缩具有高度协调性。折叠前摆阶段,摆动腿屈髋肌的主要电位活动是在摆动初期:运动员足蹬离地面至(另一腿)垂直支撑时刻前;垂直支撑时刻后,摆动腿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的活动明显,活动时间较长;下压着地阶段,其工作性质由被动拉长转为向心收缩使髋关节伸,同时还作用于膝关节使膝关节屈,神经肌肉活动的机制十分复杂。在专项力量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结合摆动腿髋关节屈伸肌群的发力特点,优选专项力量训练的手段,提高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短跑运动员 短跑途中跑 摆动技术 肌肉用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速滑运动员王北星专项肌肉用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达武 陈月亮 +1 位作者 马勇占 刘露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64,72,共10页
目的:研究优秀速滑运动员专项肌肉用力特征。方法:采用视频和表面肌电同步采集王北星冰上专项过程支撑腿肌电参数,从直道与弯道、左脚与右脚以及屈和伸三个角度研究其冰上专项肌肉用力特征。结果:1)胫骨前肌和股前群肌是主要做功肌群,... 目的:研究优秀速滑运动员专项肌肉用力特征。方法:采用视频和表面肌电同步采集王北星冰上专项过程支撑腿肌电参数,从直道与弯道、左脚与右脚以及屈和伸三个角度研究其冰上专项肌肉用力特征。结果:1)胫骨前肌和股前群肌是主要做功肌群,胫骨前肌的屈过程激活程度更大,而股前群肌是蹬伸过程的激活程度更大;胫骨前肌着冰前就处于持续发力状态,蹬冰时灭活,股前群肌着冰前出现预激活,离冰时灭活;2)腓肠肌、半腱肌和股二头肌在直弯道和左右腿间没有稳定的表现,但总体趋势是屈过程股二头肌可能成为重要做功肌群,伸过程腓肠肌可能成为重要做功肌群;3)不论直道还是弯道,左右腿肌肉用力特征都存在一定差异,主要的趋势是右腿对股直肌的动员更多;不论左腿还是右腿,直弯道间肌肉用力都存在一定差异,主要的趋势是弯道对股后群肌动员得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滑冰 王北星 肌肉用力特征 RMS IEM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技武术套路中搬脚朝天蹬直立平衡动作下肢肌肉用力特征的表面肌电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崔景辉 张红雷 付丽敏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技术,对竞技武术套路中搬脚朝天蹬直立平衡动作的下肢肌肉用力特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所测五名女子运动员的下肢六部位肌肉(胫骨前肌、臀中肌、臀大肌、腓肠肌、股二头肌和股直肌)的放电大小顺序和...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技术,对竞技武术套路中搬脚朝天蹬直立平衡动作的下肢肌肉用力特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所测五名女子运动员的下肢六部位肌肉(胫骨前肌、臀中肌、臀大肌、腓肠肌、股二头肌和股直肌)的放电大小顺序和先后顺序相似,即胫骨前肌最先放电且放电量最大、其次是臀中肌和臀大肌几乎同时放电,而后依次是腓肠肌、股二头肌和股直肌。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运动员的运动级别越高,其各部位肌肉的总积分肌电值却越低。武英级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在股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臀中肌上的均方根振幅(RMS)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二级运动员相比,武英级运动员在完成该动作时肌肉间的配合更协调,总体更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武术 搬脚朝天蹬平衡 表面肌电 用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女子铁饼优秀运动员投掷技术肌肉用力的iEMG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董海军 苏明理 王琨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1-106,共6页
通过运用MEGAWIN 12导肌电测试仪,对现阶段我国3名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的整个投掷技术过程中左右对称的8块肌肉进行了生物电测试,结果发现,孙太凤下肢肌肉力量好,腰腹肌力量差;宋爱民整个肌肉力量小,特别是腰腹肌力量,但肌肉积分速率较快... 通过运用MEGAWIN 12导肌电测试仪,对现阶段我国3名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的整个投掷技术过程中左右对称的8块肌肉进行了生物电测试,结果发现,孙太凤下肢肌肉力量好,腰腹肌力量差;宋爱民整个肌肉力量小,特别是腰腹肌力量,但肌肉积分速率较快,肌肉之间的协同用力程度高;李艳凤肌肉力量大,放电速率慢,各块肌肉之间的协同用力程度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 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 投掷技术 肌肉用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动作运动学与肌电的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琛 刘述芝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68,共6页
选取以快速力量为代表的跳远起跳技术动作作为研究动作,利用先进的运动生物力学设备进行同步实验,获取运动员起跳过程中的运动学和肌电学指标参数,运用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理论进行分析,以探讨起跳动作神经肌肉工作的专项特征,将有助于推... 选取以快速力量为代表的跳远起跳技术动作作为研究动作,利用先进的运动生物力学设备进行同步实验,获取运动员起跳过程中的运动学和肌电学指标参数,运用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理论进行分析,以探讨起跳动作神经肌肉工作的专项特征,将有助于推动跳远专项力量训练由粗犷型向集约型的转化,提高运动训练过程的科学化水平,为我国竞技体育训练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远 起跳动作 专项力量 肌肉用力特征 运动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滑跑与陆上模拟肌电特征及其对训练的启示 被引量:6
9
作者 吴胡宁 崔性赫 陈月亮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5-120,162,共7页
目的:通过对优秀速滑运动员冰上弯道滑跑和陆上模拟训练肌肉用力特征的对比研究,为提高陆上训练的专项性提供科技支撑。方法:以奥运冠军张虹为研究对象,采用视频与肌电同步技术采集冰上与陆上肌电参数,从做功的主要肌群、肌肉激活强度... 目的:通过对优秀速滑运动员冰上弯道滑跑和陆上模拟训练肌肉用力特征的对比研究,为提高陆上训练的专项性提供科技支撑。方法:以奥运冠军张虹为研究对象,采用视频与肌电同步技术采集冰上与陆上肌电参数,从做功的主要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和肌肉激活顺序3个方面,对弯道滑跑肌肉用力特征及陆上模拟训练的专项性进行分析。结果:张虹胫骨前肌和股前肌群是冰上支撑阶段的主要做功肌群;胫骨前肌自收腿起至着冰止,处于持续发力状态,蹬冰时灭活;股前肌群着冰前处于激活状态,收腿阶段灭活;胫骨前肌激活程度屈过程大于伸过程,股前肌群激活程度伸过程大于屈过程;陆上模拟肌肉用力特征与专项有一定差异,但对股前肌群有较好的训练作用。结论:冰陆间肌电的差异是由于支撑条件与方式不同引起的,根据专项技术的特殊需求,对训练器材进行适当改造和对训练细节进行完善,可进一步加强训练的专项化程度,提高训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滑冰 张虹 肌肉用力特征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滑冰陆上专项技术模仿练习的专项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新宝 黄达武 陈月亮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87,共6页
为研究速滑陆地模仿练习的专项性,采用视频和表面肌电同步采集了王北星冰上专项和陆地模仿下肢支撑腿肌电参数,从主要做功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和肌肉激活顺序三个角度研究冰上专项肌肉用力特征及陆地模仿练习的专项性。结果显示:冰上下... 为研究速滑陆地模仿练习的专项性,采用视频和表面肌电同步采集了王北星冰上专项和陆地模仿下肢支撑腿肌电参数,从主要做功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和肌肉激活顺序三个角度研究冰上专项肌肉用力特征及陆地模仿练习的专项性。结果显示:冰上下肢专项肌肉用力特征是:胫骨前肌和股前群肌是主要做功肌群,胫骨前肌的屈过程激活程度更大,而股前群肌是蹬伸过程的激活程度更大,着冰前胫骨前肌就处于持续发力状态,蹬冰时灭活,着冰前股前群肌出现预激活,离冰时灭活。陆上滑跑模仿练习在主要做功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屈伸间变化及肌肉激活顺序上与专项相似,具有较高的专项练习价值。但在肌肉激活强度、胫骨前肌做功时程和腓肠肌动员方面明显不足。建议:将来运动员在陆上进行此项练习时应在动作速度、非稳定支撑、着地前的足背屈和蹬伸末期伸踝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滑冰 陆上模仿 肌肉用力特征 表面肌电 王北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in early diagnosis of magnetic memory signal 被引量:2
11
作者 冷建成 徐敏强 张嘉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549-553,共5页
In order to eliminate noise interference of metal magnetic memory signal in early diagnosis of stress concentration zones and metal defects,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magnetic field gra... In order to eliminate noise interference of metal magnetic memory signal in early diagnosis of stress concentration zones and metal defects,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magnetic field gradient characteristic was proposed. A compressive force periodically acting upon a casing pipe led to appreciable deformation, and magnetic signals were measured by a magnetic indicator TSC-1M-4. The raw magnetic memory signal was first decomposed into different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and a residue, and the magnetic field gradient distribution of the subsequent reconstructed signal was obta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dient around 350 mm represents the maximum value ignoring the marginal effect, and there i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al maximum field gradient and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zone. The wavelet transform associated with envelop analysis also exhibits this gradient characteristic, indicating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ffective for early identifying critical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magnetic memory noise interference early diagnosis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agnetic field gradient stress concentration ZONES envelop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