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用例驱动的需求关注点分离的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韩晓英 虞慧群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2498-2501,共4页
用例驱动技术从行为者的角度建立用例,旨在减少软件开发的复杂度.然而,由于OO技术的不足,不同用例之间存在关注点的横切与缠结,从而使得软件开发更加复杂.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例驱动的方法——UCD/Theme方法.该方法利用面向方面技术实现关... 用例驱动技术从行为者的角度建立用例,旨在减少软件开发的复杂度.然而,由于OO技术的不足,不同用例之间存在关注点的横切与缠结,从而使得软件开发更加复杂.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例驱动的方法——UCD/Theme方法.该方法利用面向方面技术实现关注点在需求阶段的分离.ATM案例分析展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方面 THEME 用例驱动 关注点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例驱动的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丽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45,共4页
本文给出了一种用例驱动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其要点是:(1)在分析阶段,采用用例驱动方法,从Model-View-Con-troller(MVC)的角度理解用户需求,建立MVC分析模型;(2)通过分析当前主流MVC开发环境,抽象出Model和View两者之间交互的一般实... 本文给出了一种用例驱动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其要点是:(1)在分析阶段,采用用例驱动方法,从Model-View-Con-troller(MVC)的角度理解用户需求,建立MVC分析模型;(2)通过分析当前主流MVC开发环境,抽象出Model和View两者之间交互的一般实现模式,据此抽象的实现细节对WC分析模型进行细化,完成从MVC分析到MVC设计和实现的无缝过渡。本文最后还介绍了该方法在实例“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中的运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应用系统 用例驱动 软件工程 领域建模 信息管理系统 停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用例驱动UML模型中获取用例切片
3
作者 易福华 罗燕京 +2 位作者 王悠 姜海森 田伟华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6年第z2期27-30,共4页
当前,面向方面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同时面向对象技术也在深入应用.一种既支持用例驱动的对象建模也支持用例驱动的方面建模,并能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有效转换的方法也变得更为迫切.用例切片是用例驱动AOSA的重要分析对象.本文主要研究如何... 当前,面向方面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同时面向对象技术也在深入应用.一种既支持用例驱动的对象建模也支持用例驱动的方面建模,并能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有效转换的方法也变得更为迫切.用例切片是用例驱动AOSA的重要分析对象.本文主要研究如何从用例驱动UML模型中获取用例切片元素,构建用例切片和非用例特定切片,从而支持方面和对象"双视角"的用例驱动软件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例驱动 UML模型 AOP 用例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需求获取形式化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邹盛荣 彭昱静 +4 位作者 郭忠伟 刘春秋 周塔 卫丽 顾爱华 《现代电子技术》 2009年第12期45-48,共4页
软件需求获取是软件建模和分析的基础,传统的软件需求建模方法主要有2个重大的缺陷:一是非形式化的需求描述常导致需求的歧义性和不一致性,因而难以确认和验证;二是易变性。针对此问题,结合实例提出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的... 软件需求获取是软件建模和分析的基础,传统的软件需求建模方法主要有2个重大的缺陷:一是非形式化的需求描述常导致需求的歧义性和不一致性,因而难以确认和验证;二是易变性。针对此问题,结合实例提出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的用例驱动获取软件需求,并将得来的需求用形式化B方法的机器来表示需求,实现了软件需求的形式化。实践证明,用例驱动的软件需求获取可以有效地获取正确、合理的软件需求,加上用形式化B方法的需求描述,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两大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获取 UML 用例驱动 B方法 形式化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MDA的交互式需求获取方法及辅助工具 被引量:3
5
作者 鱼滨 张琛 郝克刚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73-276,共4页
为支持MDA的开发模式,本文提出了表格驱动的交互式需求获取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支持工具。该方法通过填写参与者表、非功能性需求表、用例卡、CRC卡以及用户反馈表来得到用户需求,为建立计算独立模型CIM和平台独立模型PIM提供足够的信息。
关键词 模型驱动架构 用例驱动 需求获取 计算独立模型 平台独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UP的生产准备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6
作者 李立清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44-147,共4页
统一软件过程(RUP)是一种用例驱动的,以架构为中心的,采用迭代增量方式开发的软件工程化过程,应用统一建模语言(UML)进行可视化建模,为面向对象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在分析RUP过程的基础上,结合过程裁剪的原则和方法,在实际... 统一软件过程(RUP)是一种用例驱动的,以架构为中心的,采用迭代增量方式开发的软件工程化过程,应用统一建模语言(UML)进行可视化建模,为面向对象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在分析RUP过程的基础上,结合过程裁剪的原则和方法,在实际项目中进行了系统分析、设计及建模过程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软件过程 统一建模语言 模型 用例驱动 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过程与统一软件开发过程研究
7
作者 黄全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1期66-68,85,共4页
论文介绍了软件过程与软件建模技术的发展历史,讨论了软件过程、建模语言和统一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重点讨论了软件构架、用例驱动、迭代与增量等技术的内涵。尽快掌握并适应这种新方法,开发与之配套的软件环境与工具是当... 论文介绍了软件过程与软件建模技术的发展历史,讨论了软件过程、建模语言和统一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重点讨论了软件构架、用例驱动、迭代与增量等技术的内涵。尽快掌握并适应这种新方法,开发与之配套的软件环境与工具是当务之急,这对于软件产业和软件工程学科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软件过程 统一建模语言 构架 用例驱动 迭代与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UML的面向方面模块动态特性编织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韩晓英 虞慧群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4-399,共6页
在面向方面软件开发Theme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用例驱动技术,其中用例技术实现软件模块化,面向方面技术封装横切关注点,从而形成一种用例驱动的面向方面软件开发(UCD/Theme)方法。通过分析面向方面模块的动态特性在编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冲突... 在面向方面软件开发Theme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用例驱动技术,其中用例技术实现软件模块化,面向方面技术封装横切关注点,从而形成一种用例驱动的面向方面软件开发(UCD/Theme)方法。通过分析面向方面模块的动态特性在编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冲突,提出了一种扩展UML的面向方面模块动态特性编织时的冲突解决方法。通过ATM案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方面 用例驱动 UCD/Theme 编织 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ss hierarchical test case gene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expanded EMDPN model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军义 龚红仿 +2 位作者 胡积平 邹北骥 孙家广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6期717-721,共5页
A new model of event and message driven Petri network(EMDP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class interaction for messages passing between two objects was extended. Using EMDPN interaction graph, a class hierarchical ... A new model of event and message driven Petri network(EMDP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class interaction for messages passing between two objects was extended. Using EMDPN interaction graph, a class hierarchical test-case generation algorithm with cooperated paths (copaths) was proposed, which can be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resulting from the class inheritance mechanism encountered in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testing such as oracle, message transfer errors, and unreachable statement. Finally, the testing sufficiency was analyzed with the ordered sequence testing criterion(OSC).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est cases stemmed from newly proposed automatic algorithm of copaths generation satisfies synchronization message sequences testing criteria, therefore the proposed new algorithm of copaths generation has a good coverage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 testing test case generation event and message driven Petri network cooperation pat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