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意识的涌现看隐喻的形成——以“舌头是火”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单文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136,共4页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究隐喻的形成机制,无论是互动理论还是映射理论,都是对隐喻形成所作的一种解释,但它们似乎都不能够从根本解释隐喻的形成机制。而将心智哲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究隐喻的形成机制,无论是互动理论还是映射理论,都是对隐喻形成所作的一种解释,但它们似乎都不能够从根本解释隐喻的形成机制。而将心智哲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学研究,可以为隐喻形成机制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认知主体首先从客观世界获得感知,继而在感知基础上经过反思获得丰富的感受,并通过格式塔转换形成一个从原初意识到反思意识的涌现,原来外部世界的事件也被裁剪为切合语境表征的用例事件,从而最终表现为一个隐喻的句子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意向性 意识涌现 用例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补旁格范式”为什么可能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盛桓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496,共12页
"主动补旁格范式"是非正则主语范畴的一个小类。尽管专门对主动补旁格范式机理的研究不多见,但对非正则主语范畴已有不少描写性研究,指出其主语施事特征弱化、虚化、异化,许多句子主语具有"非人称"特征,造成句法行... "主动补旁格范式"是非正则主语范畴的一个小类。尽管专门对主动补旁格范式机理的研究不多见,但对非正则主语范畴已有不少描写性研究,指出其主语施事特征弱化、虚化、异化,许多句子主语具有"非人称"特征,造成句法行为异常。许多研究对这些结构上的特征用"语用因素"来作出解释,认为这是以语用为主导的现象,占优势的语用关系弱化了句法——语义关系,但揭示该范式形成过程机理的研究阙如。研究发现,要弄清楚旁格范式——主动补旁格范式也包括在内——的形成,弄清楚旁格主语为什么可能是一个关键。本研究希望以这类非正则主语句为例,从心智哲学视角出发,用动态的意识活动过程进行分析,解释这类旁格句的非正则主语为什么可能、又是如何实现的,用抽象的心智层面共性来解释该类范式的构成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补”旁格范式 动态意识活动 意象 意向性 用例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古体诗词英译的意识双重结构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盛桓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8-114,共7页
翻译过程中翻译主体的思维要经历一个构建意识双重结构的过程,这双重结构就是:使翻译得以发生的本体结构和使翻译工作得以展开和完成的摹状结构。这就是有篇章翻译工作特点的翻译"意识双重结构理论模型"。从汉语古体诗词的英... 翻译过程中翻译主体的思维要经历一个构建意识双重结构的过程,这双重结构就是:使翻译得以发生的本体结构和使翻译工作得以展开和完成的摹状结构。这就是有篇章翻译工作特点的翻译"意识双重结构理论模型"。从汉语古体诗词的英译来说,透过这双重结构可以基本完成翻译的过程,但译文可能还有点粗糙、不完善,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加工,首先是不失原意,然后是尽可能符合原诗的风格。如果说从事件发展为用例事件需要主体的意向性作主导,那么对用例事件作深加工则更需要主体的意向性发挥更细致、深层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双重结构 翻译 事件用例事件:从感觉到感受 从原初意识到反思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心智视角看内隐教学与外显教学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恬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6-70,共5页
Tomasello提出"意图解读"和"句型认定"作为两种一般性的认知能力能够促进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不断加深和熟练化的过程,语法教学和学习最重要就是把握这两个方面。意图解读主要是基于内隐教学,而句型... Tomasello提出"意图解读"和"句型认定"作为两种一般性的认知能力能够促进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不断加深和熟练化的过程,语法教学和学习最重要就是把握这两个方面。意图解读主要是基于内隐教学,而句型认定则可以通过外显教学将其中的语法规则讲出来,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并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加深,使之熟练。本文借用心智哲学研究中的相关概念,对内隐教学与外显教学的协同效应做出尝试性的探索,试图解决如何有效地利用两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将内隐的语法知识转化为外显的语法能力,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内隐教学的过程与心智哲学中"原初意识"的获得有相似之处。语言的运用是将一个自然的事件通过语言表征为合适的"用例事件"的过程,同时也是从"原初意识"上升为"反思意识"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教学 外显教学 原初意识 反思意识 用例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法化的生成机制——心智哲学视角
5
作者 李汶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103,共5页
语法化离不开"人"这一主体,是"心智"的心理属性或事态特征的体现,受到心理机制的影响和制约。语法化是某一语言表达式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映射过程,受主体意向性和心物随附性的制约。意向... 语法化离不开"人"这一主体,是"心智"的心理属性或事态特征的体现,受到心理机制的影响和制约。语法化是某一语言表达式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映射过程,受主体意向性和心物随附性的制约。意向性包括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体现了主体的心理属性;心物随附性体现了主体的身体属性。语法化是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尝试从心智哲学视角,对语法化的生成机制进行描述,揭示语法化产生过程中人的心智活动,为语法化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哲学 语法化 事件 用例事件 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ss hierarchical test case gene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expanded EMDPN model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军义 龚红仿 +2 位作者 胡积平 邹北骥 孙家广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6期717-721,共5页
A new model of event and message driven Petri network(EMDP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class interaction for messages passing between two objects was extended. Using EMDPN interaction graph, a class hierarchical ... A new model of event and message driven Petri network(EMDP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class interaction for messages passing between two objects was extended. Using EMDPN interaction graph, a class hierarchical test-case generation algorithm with cooperated paths (copaths) was proposed, which can be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resulting from the class inheritance mechanism encountered in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testing such as oracle, message transfer errors, and unreachable statement. Finally, the testing sufficiency was analyzed with the ordered sequence testing criterion(OSC).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est cases stemmed from newly proposed automatic algorithm of copaths generation satisfies synchronization message sequences testing criteria, therefore the proposed new algorithm of copaths generation has a good coverage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 testing test case generation event and message driven Petri network cooperation pat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