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1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持用人单位提供托育服务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考量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梦云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9,共11页
鼓励、支持、引导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是我国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也是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要内容。支持用人单位提供托育服务具备理论依据:在社会投资视角下,能够提高女性劳动参与... 鼓励、支持、引导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是我国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也是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要内容。支持用人单位提供托育服务具备理论依据:在社会投资视角下,能够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通过保障儿童权益及其早期发展实现对未来人力资本的投资;在福利多元主义理念下,体现了国家、社会、企业及家庭等多元福利供给主体的生育责任共担;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是用人单位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在现实层面,支持用人单位提供托育服务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职工工作—家庭冲突等新型社会风险的积极举措,与亲职假、育儿津贴等生育支持措施相比,更契合我国的就业优先战略。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用人单位提供托育服务的成本分担不合理,延长产假、生育津贴及育儿津贴等生育支持政策致使用人单位的生育责任过重,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的积极性不高。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应当明确支持用人单位提供托育服务的责任主体,构建国家主导、家庭支持、社会参与的责任分担机制。其次,立足于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明确用人单位提供的时间支持、金钱支持、服务支持措施的可替代性,鼓励职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选择符合家庭需求的、个性化的生育支持福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人单位托育服务 生育支持 福利多元主义 工作—家庭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问题研究——基于企业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和毕业生的调查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霆 杨玉梅 张瑾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3-97,共5页
通过对企业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和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用人单位近三年招聘录用过高校毕业生,重点高校的毕业生更受企业青睐。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期深层次原因主要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比有很大差距。高校在大... 通过对企业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和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用人单位近三年招聘录用过高校毕业生,重点高校的毕业生更受企业青睐。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期深层次原因主要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比有很大差距。高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脱离企业实际需求,致使大学生理论脱离实际。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就业质量最有帮助的两大因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受家人与教师的影响较大,就业压力部分来自于周围人过高的社会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用人单位 就业状况 就业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核心素质需求差异研究--基于重庆市272家用人单位的调研 被引量:11
3
作者 肖云 刘慧 代礼忠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5-119,共5页
近年来,虽然中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就业岗位的有限增长与大学生实现就业之间的矛盾仍然很突出。由于用人单位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导致他们对大学毕业生素质的需求有差异。对比分析这种差异,对高校教育模式的转变、提高大学生综合... 近年来,虽然中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就业岗位的有限增长与大学生实现就业之间的矛盾仍然很突出。由于用人单位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导致他们对大学毕业生素质的需求有差异。对比分析这种差异,对高校教育模式的转变、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提高就业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人单位 大学生 核心素质 差异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4
4
作者 邹奇清 乔向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34-35,共2页
2004年,江苏省大学和大专毕业生总数已经达到22.3万人,达到历史新高,这些学生顺利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经过多方努力,大学和大专毕业生去年总就业率达到80.0%,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87.3%,本科生的就业率为82.0%,专科生的就业率为76.3%.
关键词 用人单位 高等职业院校 毕业生 职业能力要求 调查分析 就业形势 就业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人单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基于用人单位视角的大学生就业力调查 被引量:9
5
作者 阳荣威 朱婉莹 赵利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9-115,共7页
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力已然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当下的研究往往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探讨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却往往忽略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用人单位对已招聘的... 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力已然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当下的研究往往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探讨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却往往忽略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用人单位对已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力表现评价、招聘毕业生就业力期望、毕业生就业力准备状况的评价等三个维度,来呈现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力的需求的真实状况。研究发现:毕业生基础知识获认可,就业态度亟待改善;已就业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存在较大落差;毕业生的就业准备与用人单位的期望不完全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力 用人单位 大学生 毕业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高传勇 沈延兵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2-45,共4页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中心 录用标准 上海交通大学 网络 问卷调查 调查分析 重点调查 用人单位 抽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人单位满意度视野下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实证探究——基于上海部分高职院校的样本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唐红梅 高静 汤磊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33-36,共4页
提高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是高职院校质量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上海部分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总体满意度高,但对部分专项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创新精神与能力等满意度较低,尤其是外语能力。学校应通... 提高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是高职院校质量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上海部分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总体满意度高,但对部分专项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创新精神与能力等满意度较低,尤其是外语能力。学校应通过分析影响用人单位满意度的深层次原因,分别从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协同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预测系统等方面着手,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以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用人单位 高职院校毕业生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用人单位的视角分析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及培养对策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明星 曾萍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163-164,共2页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文章选取了湖南省部分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认识和看法为内容,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对高职院校在如何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用人单位 职业素质 可迁移能力 个性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满意度实证研究——以用人单位对ABC学院毕业生评价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吕部 董兆武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用人单位、毕业生、高校三者之间互相联系又互为约束。针对高校和毕业生自身的满意度研究成果已较为丰富,但对第三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研究却鲜有所见,通过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满意度的理论研究,构建出3个维度12个观测变量的研究模型。... 用人单位、毕业生、高校三者之间互相联系又互为约束。针对高校和毕业生自身的满意度研究成果已较为丰富,但对第三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研究却鲜有所见,通过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满意度的理论研究,构建出3个维度12个观测变量的研究模型。基于SPSS20.0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证实了用人单位满意度测量可以分为思想精神、管理沟通、专业能力3个维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因子对用人单位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与职业思想道德对用人单位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毕业生的团队协作和管理沟通等能力,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等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人单位 满意度 高校 毕业生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人单位对中外高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研究——基于清华大学2010年雇主调查结果 被引量:13
10
作者 韩威 谢梦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85,共5页
本文采用2010年清华大学与英国拉夫堡大学的中英就业与创业合作项目调查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探究出五项中国雇主对高校毕业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分别在这五个维度上将雇主对国内毕业生、海外留学归国毕业生、以及代表国内一流高校的清华... 本文采用2010年清华大学与英国拉夫堡大学的中英就业与创业合作项目调查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探究出五项中国雇主对高校毕业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分别在这五个维度上将雇主对国内毕业生、海外留学归国毕业生、以及代表国内一流高校的清华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国内毕业生与海外留学归国毕业生在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清华大学与海外留学归国毕业生在五个维度上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人单位 满意度 影响因子 大学生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人单位对高职大学生需求行为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时彬 黄璐娇 邹良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99-101,共3页
了解当前用人单位对高职大学生的需求行为,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分析了当前用人单位对高职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总体要求,并根据用人单位对高... 了解当前用人单位对高职大学生的需求行为,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分析了当前用人单位对高职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总体要求,并根据用人单位对高职大学生的需求行为,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人单位 高职大学生 需求行为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 被引量:234
12
作者 马树超 《职教论坛》 2007年第01S期42-44,共3页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进人模式转型的新阶段.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这是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必南之路。这一模式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出发。在宏观发展上强化宏观调控.在院...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进人模式转型的新阶段.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这是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必南之路。这一模式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出发。在宏观发展上强化宏观调控.在院校运行上强化市场导向,重视学校与企业合作.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注重学生能力与就业市场的对接。推进下学结合,是加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发展 用人单位 对接 工学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 模式转变 就业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护生与用人单位对护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认知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恩红 卢益东 符丽燕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3期62-64,共3页
目的了解用人单位、学校教师和护生关于护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观念,找出观念上的差距。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应届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温州市8所医院主管毕业生招聘的74人(用人单位组)、温州医学院教职工38人(教师组)、温州医学... 目的了解用人单位、学校教师和护生关于护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观念,找出观念上的差距。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应届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温州市8所医院主管毕业生招聘的74人(用人单位组)、温州医学院教职工38人(教师组)、温州医学院2008届护理毕业生89人(护生组)进行调查。结果在护生就业决定性影响因素的选择方面,用人单位组选项最集中的5项是: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责任意识、专业思想;教师组选项最集中的5项是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学历、责任意识、学习成绩;而护生组选项最集中的5项是学习成绩、社会关系、操作能力、英语等级、学历。教师组与用人单位组在护生心理素质上的观点存在明显分歧;护生组与用人单位组在学习成绩、社会关系、道德品质、礼仪修养等存在明显分歧。结论三方关于护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观念既有相似又有不同,教师组与用人单位组观念较为相近,而护生组与用人单位组观念相差较远。学校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对护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而护生应顺应社会需求提升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生 就业 教师 用人单位 影响因素 认知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和评价——基于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 被引量:41
14
作者 孙志凤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7,共5页
在解决高等教育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评价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分析,考察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期望和评价,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需着力提升人际交往、沟通与表... 在解决高等教育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评价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分析,考察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期望和评价,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需着力提升人际交往、沟通与表达能力;需要根据未来就职行业需求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职业定位;用人单位对解决问题能力需求的内核是领悟力及自学能力;用人单位希望高校毕业生能经历一场"真正的实习",切实锻炼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人单位 高校毕业生 就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素质与工作贡献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蕾莅 蔡甄 周源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185-187,共3页
文章通过对271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了解雇主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素质和工作贡献的评价。结果发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和工作贡献均表示满意。其中,对"自主做事力"的评价显著高于对其"与人互动力&... 文章通过对271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了解雇主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素质和工作贡献的评价。结果发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和工作贡献均表示满意。其中,对"自主做事力"的评价显著高于对其"与人互动力"的评价;对"技术工作"贡献的评价显著高于对其"管理工作"贡献的评价。不同产业性质和单位类型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和工作贡献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人单位 大学毕业生 职业能力素质 工作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基于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三维调查问卷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颉茂华 刘冬梅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9,共5页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得到进一步落实,高等院校依法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学科结构调整需要,从2002年开始,陆续向教育部申请开设审计学专业,2004年至2009年间,一共有33所高等...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得到进一步落实,高等院校依法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学科结构调整需要,从2002年开始,陆续向教育部申请开设审计学专业,2004年至2009年间,一共有33所高等院校获批开设此专业。财政部在2006年出台了新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7年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并在2009年发布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工作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培养现状 本科人才 审计专业 问卷分析 用人单位 《高等教育法》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用人单位的评价论提高医学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学文 王馥明 +1 位作者 张磊 沈岳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1期21-24,共4页
目的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评价,从而为学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3、2004、2005届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工艺技术、眼视光技术... 目的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评价,从而为学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3、2004、2005届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工艺技术、眼视光技术4个专业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用人单位对学校近三届毕业生的总体素质评价较好,但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评价较低。结论学校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同时,需要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素质 用人单位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法上用人单位的法学判别: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秦国荣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32,共8页
劳动法上的用人单位,乃是劳动法律关系中极为重要的当事主体。实际用工关系标准体现了劳动法的形式正义观念,其以组织、分工、分配与身份为基本判别依据。而商事主体标准则强调的是用人单位判别的实质正义观念,其不仅关注劳动关系与用... 劳动法上的用人单位,乃是劳动法律关系中极为重要的当事主体。实际用工关系标准体现了劳动法的形式正义观念,其以组织、分工、分配与身份为基本判别依据。而商事主体标准则强调的是用人单位判别的实质正义观念,其不仅关注劳动关系与用工主体资格的确立,而且关注这种具有法定合法身份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能够承担起在法律上可以实现的责任。劳动法学和劳动立法对"用人单位"概念的研究,当然必须要兼顾这两点。所谓用人单位,应当是依法设立,具有合法劳动用工资格,能够与劳动者缔结劳动契约,对劳动者享有劳动管理权利和承担劳动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人单位 雇佣 劳动者 劳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高校与用人单位学生实习合作平台的思考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郭小林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2-74,共3页
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以在校大学生的实习为着眼点,探讨了完善高校与用人单位学生实习合作平台的必要性,提出了完善高校与用人单位学生实习合作平台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 用人单位 实习 合作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动基准法中用人单位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焱白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劳动基准具有公私法交融的社会法品格,其义务主体为用人单位,其权利主体则有国家和劳动者。当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基准义务,不仅应承担对国家的公法中的责任,还应承担对劳动者的私法中的责任。为追求实质公平、建立正确的利益导向机制以及... 劳动基准具有公私法交融的社会法品格,其义务主体为用人单位,其权利主体则有国家和劳动者。当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基准义务,不仅应承担对国家的公法中的责任,还应承担对劳动者的私法中的责任。为追求实质公平、建立正确的利益导向机制以及构建与劳动基准法相匹配的责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基准法 用人单位 惩罚性赔偿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