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不同代谢能水平对817肉杂鸡补偿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
作者 邓敦 钟如意 苏美 《湖南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39-42,共4页
为探究早期不同代谢能水平对肉鸡补偿生长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817肉杂鸡16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在1~18日龄阶段,对照组饲喂代谢能为12.22 MJ/kg的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此... 为探究早期不同代谢能水平对肉鸡补偿生长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817肉杂鸡16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在1~18日龄阶段,对照组饲喂代谢能为12.22 MJ/kg的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此基础上分别降低0.21、0.42和0.63 MJ/kg,其余营养水平保持一致。19~52日龄期间,各组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商品日粮。结果表明:各试验组18日龄末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1~18日龄的料重比高于其他3组(0.05≤P<0.10)。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52日龄末重、全期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Ⅲ组全期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相比对照组,试验Ⅰ组的相对经济效益提高了0.074%,而试验Ⅱ、Ⅲ组则分别下降了0.696%和1.575%。综上所述,推荐1~18日龄阶段817肉杂鸡的日粮代谢能水平为12.01 MJ/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能水平 肉鸡 补偿生长 生长性能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茬对四翅滨藜补偿生长及水分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帅 周海 +2 位作者 种培芳 任珩 冯相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3-361,共9页
【目的】四翅滨藜是荒漠化防治区广泛引种的优质旱生灌木,平茬是其主要抚育管理措施,揭示其平茬后恢复过程中的适应性和补偿生长机制,可为四翅滨藜发展成荒漠区优质饲料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人工种植的5年生四翅滨藜植株为研究对象... 【目的】四翅滨藜是荒漠化防治区广泛引种的优质旱生灌木,平茬是其主要抚育管理措施,揭示其平茬后恢复过程中的适应性和补偿生长机制,可为四翅滨藜发展成荒漠区优质饲料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人工种植的5年生四翅滨藜植株为研究对象,在平茬处理(留茬高度10cm)后,测定四翅滨藜恢复过程中的株高、冠幅、光合反应、叶片水势、叶片导水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并探讨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结果】(1)四翅滨藜平茬后的株高、冠幅和地上生物量经过1个生长季后能恢复至平茬前状态;(2)平茬植株的叶水势、叶导水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参数均高于对照植株;(3)线性拟合分析显示,平茬植株的正午叶水势和气孔导度与生长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四翅滨藜平茬后具有良好的补偿生长能力;平茬植株在恢复生长前期表现出较高的补偿生长能力和典型的获取性策略,后期随着水力状况降低又转向保守性策略;平茬植株会将更多的生物量和资源分配到枝、叶等地上组织的生长,后期的资源分配又转向促进地下部分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翅滨藜 平茬 补偿生长 水分生理 生态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夏季投喂率与夏季间歇性断食对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生长、存活和健康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乔浩峰 丁洋 +5 位作者 刘娅 胡晨昊 任旌雷 袁勇超 樊启学 沈志刚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87,共11页
为探究杂交黄颡鱼更加绿色高效的投喂策略,研究以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为试验对象,在湖北地区池塘网箱中开展了春季不同投喂率[0、0.5%、表观饱食(2.1%)]、夏季不同投喂率[1%、2%、表观饱食(3.9%)]和不同间歇性断食投喂(3d饱食1d断食,... 为探究杂交黄颡鱼更加绿色高效的投喂策略,研究以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为试验对象,在湖北地区池塘网箱中开展了春季不同投喂率[0、0.5%、表观饱食(2.1%)]、夏季不同投喂率[1%、2%、表观饱食(3.9%)]和不同间歇性断食投喂(3d饱食1d断食, 7d饱食1d断食)对杂交黄颡鱼生长、存活和肝功能、肠道屏蔽及免疫功能等健康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春季(4月12日—5月3日),随投喂率增加,生长速度显著提高,存活率显著降低, 0.5%投喂率下杂交黄颡鱼的健康指标显著优于0%投喂率组和表观饱食投喂组。在夏季(6月1日—7月13日),随投喂率增加,生长速度显著上升,到达表观饱食投喂后, 3d饱食1d断食的间歇性断食方案显著降低生长速度, 7d饱食1d断食的间歇性断食方案与表观饱食投喂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此外,夏季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不同投喂率组和不同间歇性断食方案组之间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 2%投喂率下的健康指标显著优于1%投喂率组、表观饱食组、3d饱食1d断食组和7d饱食1d断食组。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需求,建议在春季水温15—26℃波动时50 g左右杂交黄颡鱼的投喂率为0.5%,该投喂率既能保证及时恢复体质,又能显著降低春季投喂恢复期的死亡风险;建议夏季水温26—32℃时10 g左右杂交黄颡鱼采用7d饱食1d断食的投喂策略,既能保证最快生长速度,又能节省约14%总饲料投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喂率 间歇性断食 补偿生长 健康养殖 杂交黄颡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牛补偿生长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佳琪 程龙 +1 位作者 赵广永 李蒙蒙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544-7552,共9页
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饲料原料价格的大幅波动,提高肉牛生产效率和降低养殖成本已成为养牛业的迫切需求。中国的肉牛生产系统存在饲料利用效率低下的突出问题,而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可以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产性能... 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饲料原料价格的大幅波动,提高肉牛生产效率和降低养殖成本已成为养牛业的迫切需求。中国的肉牛生产系统存在饲料利用效率低下的突出问题,而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可以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产性能。补偿生长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理现象,能够在营养恢复期通过快速生长弥补营养限制期的生长损失,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肉牛的补偿生长机制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营养限制的强度和时间、动物的年龄和品种等,这些都直接影响补偿生长的效率和实际应用效果。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补偿生长的定义和类型、影响补偿生长的关键因素及其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特别是如何通过营养调控和饲养管理来最大化补偿生长的效果,并对补偿生长的产生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补偿生长在肉牛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补偿生长 能量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饥饱饲养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及体质的影响
5
作者 郑东浩 许荟 +3 位作者 许志强 唐建清 丁子航 黄亚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71-76,114,共7页
[目的]探究间歇性饥饱饲养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抗逆性能的影响。[方法]以体质量为(6.96±1.14)g的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设置间日饥饱组(1-1组)、1饱2饥组(1-2组)和2饱1饥组(2-1组)3个试验组,以及每天足量投喂的饱食对照组(n-0组,CK... [目的]探究间歇性饥饱饲养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抗逆性能的影响。[方法]以体质量为(6.96±1.14)g的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设置间日饥饱组(1-1组)、1饱2饥组(1-2组)和2饱1饥组(2-1组)3个试验组,以及每天足量投喂的饱食对照组(n-0组,CK)。每日记录摄食量、存活及蜕壳情况。试验持续30 d后,统计累计存活量、饵料摄入量、蜕壳数及体重增长量,并测试各组抗逆性指标。[结果]试验组存活率均高于CK,且1-1、1-2试验组显著高于CK(P<0.05),1-1和2-1组的蜕壳率也显著大于CK(P<0.05);各组平均个体摄食量随时间轴规律变化。各组个体平均日摄食量表现为1-2组>1-1组>2-1组>CK(P<0.05)。试验组个体体质量增长量和总产量均大于CK,饲料消耗量均小于CK,饵料系数显著低于CK(P<0.05)。2-1组耐缺氧能力最强,显著高于CK(P<0.05)。1-1组高温耐受能力较强,但各组与CK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SOD活性均高于CK,而MDA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结论]不同间歇性饥饱饲养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在足量喂食期的食欲,并存在摄食饥饿超补偿;2-1组可以获得最大产量,从抗逆性能考虑,1-1组较2-1组更具有优势,1-2组对增产并无益处,但可以节约饵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饥饱饲养 补偿生长 克氏原螯虾 体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牦牛“僵牛”补偿生长技术
6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12期41-41,共1页
促牦牛“僵牛”补偿生长技术是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2024年度109项农业主推技术之一,本文节选技术要点部分,供养殖从业者参考。
关键词 补偿生长 牦牛 农业主推技术 技术要点 四川省 从业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尼罗非鱼多重周期饥饿后的补偿生长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程琼 冯健 +3 位作者 刘永坚 谭丽华 田丽霞 梁桂英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9-102,共4页
采用多重周期饥饿后的补偿生长方式,在室外水泥池中用含w=8.9%脂肪,w=36.0%蛋白质的膨化日粮饲喂240尾初始质量约为7.3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aureus×O.niloticus96d,水温为(29.0±1.5)℃。试验共分4组,分别为对照组(每日投... 采用多重周期饥饿后的补偿生长方式,在室外水泥池中用含w=8.9%脂肪,w=36.0%蛋白质的膨化日粮饲喂240尾初始质量约为7.3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aureus×O.niloticus96d,水温为(29.0±1.5)℃。试验共分4组,分别为对照组(每日投喂)、实验1组(隔日投喂)、实验2组(隔4d投喂4d)和实验3组(隔8d投喂8d)。试验结束,各实验组奥尼罗非鱼均获得了部分补偿生长效果,且其部分补偿生长效果主要由摄食率提高引起,饥饿1-4d后恢复摄食可使奥尼罗非鱼内脏指数、肥满度、生化组成恢复正常,而饥饿8d后恢复摄食并不能使鱼体内脏组成和生化组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 饥饿 补偿生长 生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小嵩草草甸生物量及不同植物类群生长率和补偿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0
8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6 位作者 马玉寿 施建军 王彦龙 李世雄 杨时海 王柳英 盛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640-2650,共11页
基于小嵩草(Kobresia parva)草甸连续2 a的牦牛放牧试验,研究了暖季和冷季放牧草场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不同植物类群的绝对生长率,探讨了放牧制度和放牧强度对不同植物类群补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地上总... 基于小嵩草(Kobresia parva)草甸连续2 a的牦牛放牧试验,研究了暖季和冷季放牧草场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不同植物类群的绝对生长率,探讨了放牧制度和放牧强度对不同植物类群补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地上总生物量呈减小趋势,放牧强度对暖季草场地上总生物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冷季草场地上总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两季放牧草场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放牧强度对暖季放牧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冷季放牧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冷季放牧草场牧草生长季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暖季放牧草场对照区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低于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高于重度放牧;暖季放牧草场各放牧处理不同植物类群均存在超补偿生长,但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的超补偿生长在8月份,阔叶植物的超补偿生长发生在6月和7月份,禾本科植物的超补偿生长效应强于莎草科植物和阔叶植物,轻度和中度放牧的补偿效应更明显;冷季放牧下不同植物类群也存在超补偿生长,但补偿效应不明现。因此,暖季适度(轻、中度)放牧利用更有利于产生超补偿生长,而重度利用对植被的稳定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牦牛 生物量 生长 补偿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花期干旱及复水对植株补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5
9
作者 关义新 戴俊英 +1 位作者 徐世昌 黄成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40-745,共6页
研究了花期干旱对盆栽玉米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复水后植株的补偿生长。花期干旱使雌穗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下降,复水后被干旱所延迟的雌穗发育可以部分恢复,存在着明显的补偿生长。复水后产量的补偿表现为百粒重的增加,但这... 研究了花期干旱对盆栽玉米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复水后植株的补偿生长。花期干旱使雌穗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下降,复水后被干旱所延迟的雌穗发育可以部分恢复,存在着明显的补偿生长。复水后产量的补偿表现为百粒重的增加,但这种补偿不足以弥补由于穗粒数的减少而导致的产量下降。随胁迫时间延长及胁迫强度的增加,叶片气孔阻力迅速增加,复水后气孔阻力迅速减小,胁迫强度愈大,恢复速率愈快,蒸腾速率与气孔阻力基本上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干旱下叶片细胞的光合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叶片短时暗中复水可部分恢复叶片细胞的光合活性。复水后植株的补偿生长是抵御短期干旱的一种适应,而复水后气孔阻力及光合活性的恢复可能是雌穗补偿生长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 复水 补偿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刈割强度下草地群落、层片及物种的补偿性生长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丽华 刘尉 +2 位作者 王金牛 干友民 吴彦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5-42,共8页
群落中不同层片物种对刈割的响应有所不同,探讨不同刈割强度下群落各层片物种的补偿性生长对提高群落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水热条件较好的南方草地——重庆云阳岐山草场为研究样地,采用梯度刈割方式(不刈割、留茬10 cm、留茬6 c... 群落中不同层片物种对刈割的响应有所不同,探讨不同刈割强度下群落各层片物种的补偿性生长对提高群落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水热条件较好的南方草地——重庆云阳岐山草场为研究样地,采用梯度刈割方式(不刈割、留茬10 cm、留茬6 cm),进而研究不同刈割强度下,草地植物群落、层片以及物种补偿性生长的响应。结果发现,1)中度刈割(MC)下群落生物量恢复最快,而重度刈割下群落地上相对生长速率最大;2)生长季末时,中度和重度刈割下地上部分均实现了超补偿生长;3)顶层物种在中度刈割下地上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最大,而中层物种在重度下最大;4)中度刈割下,群落的顶层物种生物量与群落生物量显著正相关,重度刈割下,顶层和中层物种生物量与群落整体生物量正相关,底层物种生物量与群落总生物量在两种刈割强度下均不相关;5)物种水平上芭茅、鸭茅和白三叶生物量变化与群落地上生物量变化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在草地群落中,不同层片物种对刈割的响应存在差异,中度刈割更利于顶层物种的超补偿生长,重度刈割则有利于中层物种的超补偿生长。因此根据不同层片物种所占群落的比重确定草地刈割强度能更有效发挥草地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 生物量 补偿生长 层片 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吴立新 董双林 田相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52-457,共6页
:1 999年 7至 8月份 ,在 2 5.0± 0 .5℃条件下对中国对虾 (湿重 ,1 .4 54± 0 .1 50 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供食的恢复生长实验。对照组 C连续饱食投喂 32 d;处理组 S4、S8和 S1 2分别饥饿 4、8和 1 2 d后再饱食投喂 ... :1 999年 7至 8月份 ,在 2 5.0± 0 .5℃条件下对中国对虾 (湿重 ,1 .4 54± 0 .1 50 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供食的恢复生长实验。对照组 C连续饱食投喂 32 d;处理组 S4、S8和 S1 2分别饥饿 4、8和 1 2 d后再饱食投喂 2 8、2 4和 2 0 d。主要结果如下 :饥饿结束时各处理组的干重和湿重显著低于对照组 ( P<0 .0 5) ;实验结束时 S4组和对照组间的干重和湿重差异不显著 ( P>0 .0 5) ,而 S8和 S1 2两组的干重和湿重仍显著低于对照组 ( P<0 .0 5) ;恢复生长后各处理组的湿重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5)。实验结果表明 ,中国对虾继饥饿后再恢复喂食出现完全或部分补偿生长效应 ,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是通过恢复生长阶段食欲增大 ,摄食水平提高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饥饿 补偿生长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列藻在营养限制胁迫下的超补偿生长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段舜山 郭羽丰 +4 位作者 刘振乾 李爱芬 徐宁 张亚楠 陈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97-1304,共8页
四列藻在营养限制胁迫下培养 1 0 d后 ,在恢复营养进行培养的初期 ( 1~ 5 d) ,表现出较强的超补偿生长能力。与持续正常营养培养的对照组比较 ,两者间的生长表现出显著差异 ( P<0 .0 5 )。四列藻超补偿生长的主要特征表现是在恢复... 四列藻在营养限制胁迫下培养 1 0 d后 ,在恢复营养进行培养的初期 ( 1~ 5 d) ,表现出较强的超补偿生长能力。与持续正常营养培养的对照组比较 ,两者间的生长表现出显著差异 ( P<0 .0 5 )。四列藻超补偿生长的主要特征表现是在恢复营养进行培养的初期 ,处理组的藻细胞比对照组平均相对生长率提高 ,细胞数增多 ,叶绿素 a含量和生物量增高 ,细胞数净增率最高达 68.2 %~ 1 2 1 .1 % ,生物量净增率最高达 2 1 .8%~95 .3%。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 ,由于环境容量的限制 ,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到了培养的后期 ,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各生长参数都趋于一致。同时发现 ,在受到营养限制胁迫后 ,藻细胞内蛋白质、细胞内糖和蛋白质 /糖 ( P/C)的比值发生了变化 ,但是在恢复营养进行培养 1 0 d后 ,均基本上恢复至处理前的水平。藻类中存在的这种超补偿生长特性有可能是引起藻华和赤潮的一个生物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列藻 胁迫 补偿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养殖太平洋鲑鱼饥饿后补偿性生长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冯健 李程琼 +1 位作者 梁桂英 陈志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6-89,共4页
初始质量约为240g的太平洋鲑鱼Oncorhynchusspp.于0 25m3的水族箱中养殖64d,水温为(15 5±3 7)℃,研究淡水养殖太平洋鲑鱼饥饿后补偿性生长效果。实验分6组,分别为对照组(每日投喂),实验1组(隔日投喂),实验2组(隔2d投喂2d),实验3组(... 初始质量约为240g的太平洋鲑鱼Oncorhynchusspp.于0 25m3的水族箱中养殖64d,水温为(15 5±3 7)℃,研究淡水养殖太平洋鲑鱼饥饿后补偿性生长效果。实验分6组,分别为对照组(每日投喂),实验1组(隔日投喂),实验2组(隔2d投喂2d),实验3组(隔4d投喂4d),实验4组(隔8d投喂8d),实验5组(隔16d投喂16d)。实验结果表明:饥饿1~4d再循环投饲组太平洋鲑鱼表现出完全补偿生长,而饥饿8~16d组太平洋鲑鱼不能补偿生长,补偿生长效果是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同时提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鲑鱼Oncorhynchus spp. 饥饿 补偿生长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利亚罗非鱼饥饿后补偿生长对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骆作勇 王雷 +4 位作者 王宝杰 刘梅 蒋克勇 张明 朱延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0-345,共6页
设计了3种不同的奥利亚罗非鱼摄食类型:A组(鲜活饵料组)、B组(饥饿3周后饱食投喂组)和C组(人工饲料组),研究了奥利亚罗非鱼在不同的摄食类型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情况,并试图解释补偿生长时快速生长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B组补偿生... 设计了3种不同的奥利亚罗非鱼摄食类型:A组(鲜活饵料组)、B组(饥饿3周后饱食投喂组)和C组(人工饲料组),研究了奥利亚罗非鱼在不同的摄食类型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情况,并试图解释补偿生长时快速生长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B组补偿生长期间(后2周)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C组的(P<0.05),高于A组的;B组第4周时血清总蛋白、碱性磷酸酶、钙离子、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红细胞、血红蛋白与第3周的相比显著上升(P<0.05),且上述指标除碱性磷酸酶外,均高于同时期A组和C组的,因此认为,上述指标的升高促进了细胞的合成代谢,从而实现了补偿生长时的快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 补偿生长 血液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格局和生境资源对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分株生物量分配和补偿性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文娟 臧岳铭 +3 位作者 李英年 席博 郭华 朱志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86-2194,共9页
为研究密集型克隆植物对放牧扰动和生境资源变化的生物量分配和补偿生长响应特性,验证克隆植物的觅食模型和3个有关植物个体补偿反应的假说(①放牧优化假说,grazing optimization hypothesis,GOH;②反应连续谱假说,continuum of respons... 为研究密集型克隆植物对放牧扰动和生境资源变化的生物量分配和补偿生长响应特性,验证克隆植物的觅食模型和3个有关植物个体补偿反应的假说(①放牧优化假说,grazing optimization hypothesis,GOH;②反应连续谱假说,continuum of responseshypothesis,CRH;③增长率模型,growth rate model,GRM),在具有不同放牧利用格局和土壤养分水平的高寒矮嵩草草甸(Ⅰ.畜圈草地:重度放牧、资源丰富;Ⅱ.牧道草地:中度放牧、资源贫乏;Ⅲ.封育草地:不放牧、资源贫乏)中通过设置扣笼/无扣笼样方对其建群种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当年解除家畜放牧与否,春季采摘率越高(畜圈草地),分株生物量向生长的投入越少,向贮藏器官的投入越多。繁殖分配在中度采摘下最高(牧道草地),扣笼内外分株各部分的生物量分配无差异。矮嵩草分株在中度采摘×资源贫乏条件下产生了超补偿响应,在重度采摘×资源丰富条件下为等量补偿,重度采摘导致分株密度显著减少。生物量分配格局与觅食模型的预测不符。补偿生长响应特性证实了GOH和GRM的预测,但与CRH的预测不符。这说明在研究地区放牧扰动格局对克隆植物矮嵩草分株的生物量分配和补偿生长具有重要影响,适度放牧利用更利于引起超补偿,而重度利用可能会对该种群的长期保持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植物 生物量分配 补偿生长 放牧 高寒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鲈在短期周期性饥饿下的补偿生长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艺峰 林霞 +1 位作者 关文静 陈芝丹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97-600,共4页
试验设3个饥饿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研究花鲈在短期周期性饥饿下的补偿生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饥饿处理下的花鲈具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再投喂下的干物质摄食率(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但饲料效率(F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l... 试验设3个饥饿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研究花鲈在短期周期性饥饿下的补偿生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饥饿处理下的花鲈具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再投喂下的干物质摄食率(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但饲料效率(F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花鲈在短期周期性饥饿下的补偿生长通过提高摄食率实现。花鲈在补偿生长期间的生长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投喂时间为对照组50%的条件下,周期性饥饿7 d(SR77)和周期性饥饿2 d(SR22)组平均特定生长率达到对照组的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周期性饥饿 补偿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和刈割对冷地早熟禾补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马银山 杜国祯 张世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9-287,共9页
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常见牧草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肥力和不同刈割处理对植物生长和生物量补偿的影响。实验采用随机设计,肥力分为施肥和不施肥,刈割处理为刈割时间、刈割频度和刈割强度3因子组合。结果... 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常见牧草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肥力和不同刈割处理对植物生长和生物量补偿的影响。实验采用随机设计,肥力分为施肥和不施肥,刈割处理为刈割时间、刈割频度和刈割强度3因子组合。结果表明:不刈割情况下,施肥显著促进冷地早熟禾的生长,而在刈割情况下,施肥对植物的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甚至有负作用。不施肥,刈割可促进冷地早熟禾地上生物量的增加并发生超补偿,但补偿程度因刈割强度、刈割频度和刈割时间而异;施肥时,刈割没有或很少促进植株发生超补偿。超补偿发生时,资源贫瘠的条件可能是必需的。冷地早熟禾发生超补偿可能是以损耗地下部分的资源为代价的,刈割刺激分蘖的增加对超补偿的发生也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刈割 地上生物量 补偿生长 冷地早熟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补偿对日本沼虾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军霞 李志华 谢松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4-649,679,共7页
在(25.0±1)℃范围条件下,对日本沼虾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投饵的恢复生长实验.饥饿过程中,虾体水分、灰分含量略有上升,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及RNA/DNA值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给饥饿处理0(对照),2,4,8d的日本沼虾投饵,在恢复... 在(25.0±1)℃范围条件下,对日本沼虾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投饵的恢复生长实验.饥饿过程中,虾体水分、灰分含量略有上升,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及RNA/DNA值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给饥饿处理0(对照),2,4,8d的日本沼虾投饵,在恢复生长结束后,各饥饿处理组的虾体生化组成均接近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处理组在恢复生长中的特殊生长率、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继饥饿后再恢复喂食不仅食欲增加,而且摄食水平和食物转化率均有所提高,出现完全或部分补偿生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饥饿 补偿生长 生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节对虾的饥饿试验和补偿生长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其彬 姜松 +5 位作者 黄建华 李晓兰 邱丽华 周发林 江世贵 李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31,共7页
研究了(25.0±1.5)℃下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初始体质量(1.60±0.01)g]饥饿0 d、2 d、4 d、6 d和8 d后再饱食投喂18 d、16 d、14 d和12 d的补偿生长和体组成变化。结果显示,饥饿2 d的斑节对虾体质量上升,脂肪质量分数下降... 研究了(25.0±1.5)℃下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初始体质量(1.60±0.01)g]饥饿0 d、2 d、4 d、6 d和8 d后再饱食投喂18 d、16 d、14 d和12 d的补偿生长和体组成变化。结果显示,饥饿2 d的斑节对虾体质量上升,脂肪质量分数下降,而水分、灰分质量分数增加,但蛋白质质量分数没有明显改变。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斑节对虾的体质量及蛋白质、脂肪等质量分数持续下降,水分和灰分质量分数持续上升。试验结束时饥饿2d和饥饿4 d试验组斑节对虾的体质量略小于对照组,虾体的营养组成也均接近或达到对照组水平,而饥饿6 d和饥饿8 d试验组的斑节对虾的体质量则远低于对照组,且虾的身体营养组成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恢复生长过程中所有饥饿处理组的食物转化率(FCE)均高于对照组,各饥饿处理组的饲料系数(FCR)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饥饿2 d和4 d的斑节对虾在恢复正常投喂之后具有部分补偿生长效应,这主要是由于恢复摄食后食物转化率提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饥饿 补偿生长 身体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日本囊对虾补偿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君丰 田贵成 +2 位作者 王万连 刘璐 邓宏相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1,共5页
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和再投喂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饥饿1-6 d的过程中,日本囊对虾体重、脂肪含量均有所下降,而水分、灰分含量却有所增加,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束时各饥饿处理组体重与对照组... 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和再投喂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饥饿1-6 d的过程中,日本囊对虾体重、脂肪含量均有所下降,而水分、灰分含量却有所增加,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束时各饥饿处理组体重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虾体的生化组成均接近或达到了对照组的水平。在恢复生长过程中,各饥饿处理组虾的生长率呈波动变化,无明显规律;各饥饿处理组虾的摄食率在6 d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后逐渐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而食物转化率总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日本囊对虾继饥饿后再恢复饱食出现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且这种效应主要是通过恢复生长阶段摄食率的提高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饥饿 补偿生长 生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