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蒙阴金刚石的“似玛瑙状”生长结构及氮、氢杂质分布的不均一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美华 李艳 +2 位作者 狄敬如 路凤香 郑建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97-1201,共5页
阴极发光(CL)技术可揭示金刚石生长结构、阶段和过程。利用该技术首次发现蒙阴金刚石中罕见的“似玛瑙状”生长结构,并分析了该典型结构的特征和生长机制。该样品定向切片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微区分析表明,氮、氢杂质分布不均一... 阴极发光(CL)技术可揭示金刚石生长结构、阶段和过程。利用该技术首次发现蒙阴金刚石中罕见的“似玛瑙状”生长结构,并分析了该典型结构的特征和生长机制。该样品定向切片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微区分析表明,氮、氢杂质分布不均一,从生长中心至边缘,总氮含量和B中心百分数逐渐降低,但变化幅度较小;氢浓度呈不规则振荡,边缘区最高。该生长结构和杂质不均一特点揭示了金刚石生长过程中熔/流体的参与作用和生长条件、环境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结构 杂质不均一性 金刚石 蒙阴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壳竹笋用林竹鞭的生长结构及其分布 被引量:6
2
作者 徐道旺 杨金满 邱章忠 《林业科技开发》 2004年第6期23-25,共3页
通过对红壳竹不同年龄竹鞭长度、重量、鞭段长度、鞭径、侧芽 (笋芽、壮芽、弱芽、空芽节 )数量及其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状况、竹鞭的分岔和延伸方向等进行分析。认为壮龄鞭所占比例最大 ,其次为幼龄鞭 ;壮龄鞭在 10~ 2 0cm土层分布最... 通过对红壳竹不同年龄竹鞭长度、重量、鞭段长度、鞭径、侧芽 (笋芽、壮芽、弱芽、空芽节 )数量及其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状况、竹鞭的分岔和延伸方向等进行分析。认为壮龄鞭所占比例最大 ,其次为幼龄鞭 ;壮龄鞭在 10~ 2 0cm土层分布最多 ,幼龄鞭在 0~ 10cm土层分布最多。竹鞭大多数为平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壳竹 笋用林 竹鞭 生长结构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Si-N纳米晶复合膜的生长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孔明 董云杉 李戈扬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62-262,共1页
关键词 复合膜 纳米晶 生长结构 TI-SI-N 综合力学性能 TIN薄膜 结构模型 固溶强化 SI3N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猛犸象牙微生长结构和胶原蛋白FTIR光谱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亓利剑 周征宇 +1 位作者 廖宗廷 马婷婷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8-28,共1页
猛犸象属古脊椎动物,哺乳纲(Lambert,1990),曾生存于欧亚大陆北部及北美洲北部晚更新世的冻原地带(Diana,2006),现存的猛犸象牙多呈半化石状态。目前,市场面市的猛犸象牙多源自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冻土层中。
关键词 猛犸象 胶原蛋白 生长结构 羟基磷灰石 晚更新世 欧亚大陆 古脊椎动物 俄罗斯 石化作用 西伯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Mo纳米多层膜的生长结构研究
5
作者 李戈扬 张流强 +3 位作者 许俊华 吴亮 李鹏兴 顾明元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541-542,共2页
纳米多层膜由两种材料按一定的调制周期交替叠加形成。在许多纳米多层膜体系中,当调制周期减小到若干纳米时,将产生物理性能或力学性能的异常变化,这种性能异常的产生不仅取决于组成多层膜的两种材料的性质,更取决于多层膜的调制层... 纳米多层膜由两种材料按一定的调制周期交替叠加形成。在许多纳米多层膜体系中,当调制周期减小到若干纳米时,将产生物理性能或力学性能的异常变化,这种性能异常的产生不仅取决于组成多层膜的两种材料的性质,更取决于多层膜的调制层,尤其是调制界面的微结构。本文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 结构 钨/钼 纳米 多层膜 生长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晶体SAPO-34特殊的螺旋式生长结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喜冬阳 颜婷婷 +3 位作者 樊旭峰 马振宁 苏锡国 刘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6-183,共8页
目的研究硅磷酸铝沸石在不同模板剂条件下的形貌特征,并寻求控制晶体形貌的方法,分析其生长机制及原理,并获得其形貌控制的规律.方法配制去离子水与磷酸的混合溶液,加入铝源拟薄水铝石,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吗啉并搅拌,加入硅源白炭黑... 目的研究硅磷酸铝沸石在不同模板剂条件下的形貌特征,并寻求控制晶体形貌的方法,分析其生长机制及原理,并获得其形貌控制的规律.方法配制去离子水与磷酸的混合溶液,加入铝源拟薄水铝石,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吗啉并搅拌,加入硅源白炭黑至产生均匀凝胶,加入适量氢氟酸,将凝胶转入配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晶化,过滤出固体产物,并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放入烘箱干燥,并检测其XRD谱线、核磁谱线、扫描电镜图像及原子力显微镜图像.结果当n(HF)∶n(Al_2O_3)=0.4时,能够得到完整的螺旋式生长结构晶体,样品形貌最佳.结论氢氟酸中的氟离子通过与SAPO-34中的铝原子结合,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磷原子和铝原子的配位,改变了SAPO-34常规的层状生长机理,产生了特殊的螺旋式生长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晶体SAPO-34 吗啉 氢氟酸 螺旋式生长结构 生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对纳米金刚石膜的生长结构及晶界处H含量的影响
7
作者 王振湉 翁俊 +1 位作者 汪建华 刘繁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6,共8页
采用MPCVD技术,研究了CO2-CH4-N2体系中N2对纳米金刚石膜生长状态及晶界处H含量的影响。利用SEM,XRD,Raman,FTIR及TEM对纳米金刚石膜的形貌、结构和质量进行研究,并利用Raman及FTIR对晶界处H的含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N2流量的增加... 采用MPCVD技术,研究了CO2-CH4-N2体系中N2对纳米金刚石膜生长状态及晶界处H含量的影响。利用SEM,XRD,Raman,FTIR及TEM对纳米金刚石膜的形貌、结构和质量进行研究,并利用Raman及FTIR对晶界处H的含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N2流量的增加会在促使纳米金刚石膜的晶粒团聚体从球状逐渐转变为针状的同时减小晶粒尺寸,并使择优取向由<111>转变为<110>。随着N2流量的增加,纳米金刚石膜的质量也随之降低,但晶界处的H含量逐渐上升。具有针状晶粒团聚体的纳米金刚石膜具有明显的金刚石相和晶体石墨相。N2流量的增加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纳米金刚石膜的晶粒尺寸,改变晶粒的团聚形态及择优取向,还可以显著增加晶界处H的含量,促进石墨相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膜 微波等离子体 生长结构 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氮掺杂对CVD金刚石薄膜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邵乐喜 刘小平 +3 位作者 屈菊兰 谢二庆 贺德衍 陈光华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1-223,233,共4页
以氮气为杂质源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进行了金刚石薄膜的原位掺杂 ,研究了氮掺杂对CVD金刚石薄膜的形貌结构和生长行为的影响。运用SEM ,Raman ,XRD和FTI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原位氮掺杂的CVD金... 以氮气为杂质源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进行了金刚石薄膜的原位掺杂 ,研究了氮掺杂对CVD金刚石薄膜的形貌结构和生长行为的影响。运用SEM ,Raman ,XRD和FTI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原位氮掺杂的CVD金刚石薄膜的晶面显露、晶粒尺寸、致密性、生长速率以及薄膜的微结构特征等均强烈地依赖于反应气体中氮源浓度比 ;如果氮源气体流量适当 ,杂质氮不仅能进入金刚石薄膜晶格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氮掺杂 CVD 薄膜生长结构 化学气相沉积 金刚石薄膜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26分子胞外区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蒿慧文 王寅炤 +1 位作者 郑燕森 谢鑫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23-925,共3页
目的:构建含有CD326分子胞膜外区EGF-like 1、EGF-like 2以及EGF-like1+2结构域的真核表达载体,在COS7细胞中表达相应蛋白并纯化。方法:用PCR扩增编码EGF-like 1、EGF-like 2以及EGF-like 1+2结构域的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B,... 目的:构建含有CD326分子胞膜外区EGF-like 1、EGF-like 2以及EGF-like1+2结构域的真核表达载体,在COS7细胞中表达相应蛋白并纯化。方法:用PCR扩增编码EGF-like 1、EGF-like 2以及EGF-like 1+2结构域的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B,脂质体法转染COS-7细胞,利用重组蛋白C端的组氨酸标签(6×His-tag)进行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最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纯化的包含EGF-like 1、EGF-like 2以及EGF-like 1+2结构域融合蛋白的纯度。结果:序列测定的结果显示含有CD326分子胞膜外区EGF-like 1、EGF-like 2以及EGF-like 1+2结构域序列的载体构建正确。经Ni2+-NTA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得到3种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约为3 600,7 700和12 000。纯度均约为9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3种融合蛋白都具有下游的c-myc表位。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CD326分子胞外区EGF-like 1、EGF-like 2以及EGF-like 1+2结构域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为制备抗CD326分子不同结构域的单克隆抗体提供了免疫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26 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 载体构建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衡Al-Ni-Co合金中十次准晶的结构分析与表征
10
作者 罗颖 张月颖 +2 位作者 刘翠秀 刘林林 孙威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2,共9页
本文主要利用原子分辨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HAADF-STEM)成像技术与选区电子衍射(SAED)技术,对非平衡Al-Ni-Co合金中十次准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基本结构单元除了包含平衡态Al-Ni-Co十次准晶超结构变体中的五次对称原子... 本文主要利用原子分辨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HAADF-STEM)成像技术与选区电子衍射(SAED)技术,对非平衡Al-Ni-Co合金中十次准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基本结构单元除了包含平衡态Al-Ni-Co十次准晶超结构变体中的五次对称原子团,还具有非平衡Al-Ni-Co十次准晶中独有的对称性破缺原子团,是一种新的Al-Ni-Co十次准晶超结构变体。通过用不同的拼砌来描述该准晶结构,发现在急冷状态下对称性破缺原子团的存在导致了相子缺陷的产生,从而破坏了该准晶的长程有序性。通过安曼线和特征相子分析发现,该观察区域内安曼线分布无明显差异,特征相子分布无明显变化,反映出该区域准晶相的线性相子应变是单一的,这与平衡状态下十次准晶相结构特征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i-Co 非平衡 拼砌结构 长程生长结构 HAADF-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血管瘤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及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凌彬 陈曼丽 +3 位作者 刘洁 尹小朋 林兆全 龚忠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1-445,共5页
目的对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血清及尿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选择30例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口服普萘洛尔治疗4-8个... 目的对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血清及尿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选择30例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口服普萘洛尔治疗4-8个月,口服剂量为每天0.5-2 mg·kg^-1。采用B超测量治疗前后瘤体的半径,采用Achauer疗效评定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血清及尿液中VEGF-A和EGFL7水平。结果治疗效果评价:2例优,11例好,14例中等,3例差。治疗前血清VEGF-A水平最高(335.692 pg·mL^-1±136.146 pg·mL^-1),治疗后4周(264.853 pg·mL^-1±122.120 pg·mL^-1)和治疗后12周(211.345 pg·mL^-1±104.035 pg·mL^-1)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后4、12周血清VEGF-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尿液VEGF-A水平最高(76.234 pg·mL^-1±24.169 pg·mL^-1),治疗后4周(56.454 pg·mL^-1±16.111 pg·mL^-1)和治疗后12周(34.728 pg·mL^-1±12.656 pg·mL^-1)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后4、12周尿液VEGF-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和尿液中EGFL7的表达趋势与VEGF-A一致。结论普萘洛尔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普萘洛尔能降低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外周血清和尿液中VEGF-A和EGFL7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混交林结构和生长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菲 张怀清 卢康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4384-4386,共3页
[目的]对人工混交林结构和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方法]根据人工混交林结构特点和生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别建立人工混交林结构与生长可视化模型;采用C#语言和开源图形引擎MOGRE开发,建立人工混交林结构和生长... [目的]对人工混交林结构和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方法]根据人工混交林结构特点和生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别建立人工混交林结构与生长可视化模型;采用C#语言和开源图形引擎MOGRE开发,建立人工混交林结构和生长可视化系统。[结果]建立了人工混交林结构与生长可视化模型,同时建立了人工混交林结构和生长可视化系统。[结论]实现了人工混交林结构重现和生长动态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人工混交林 结构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中部暖温带阔叶林年轮特征、生长与树龄结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詹明勋 何坤益 +1 位作者 徐震骐 陈沈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4-93,共10页
台湾目前对于阔叶树种的生长轮少有研究,尤其对于天然阔叶林的生长趋势与模型的相关研究更是缺乏,许多资料仍相当不足,有鉴于此,本研究将针对台湾中部地区的典型暖温带阔叶林进行生长轮的研究与探讨。神木溪保护林于2003年已设置完成18... 台湾目前对于阔叶树种的生长轮少有研究,尤其对于天然阔叶林的生长趋势与模型的相关研究更是缺乏,许多资料仍相当不足,有鉴于此,本研究将针对台湾中部地区的典型暖温带阔叶林进行生长轮的研究与探讨。神木溪保护林于2003年已设置完成18个长期观察的森林动态样区,本研究采用第13~18共6个样区内所有胸径大于6 cm之阔叶树,依据林分特征调查结果,钻取大于6 cm胸径林木,钻取高度约在胸径位置,共取得22科33属39种合计448支树芯。年轮分析运用实体显微镜配合CCD拍摄,目视各树种内年轮的变异,并加以分类,作为年轮目视判视与计数年轮的依据,并用Velmax系统量测年轮宽度,应用树冠级模式(CCM)、定期生长量模式(PAI)及混合模式(Mixed)建立各冠层生长趋势,并解析各树种树龄结构,以提供台湾最大面积、分布最广之楠槠及栎林带林分经营之参考。年轮特征上,属于散孔材树种占79%;半环孔材树种占18%;环孔材树种占3%。生长趋势上,所有树种的平均生长速率统计结果为3.53 mm/a。冠层产生垂直层次分化作用明显,显示出其生长的趋势,上主冠层直径增长情形最快,平均生长率为4.47 mm/a;主冠层其次,平均生长率为2.95 mm/a;底冠层速率最慢,平均生长率为2.92 mm/a。PAI模式显示大部分树种的生长趋势是呈现年轮宽度随树龄增加而增加或线性常数的情形。树龄估算以树冠级模式、PAI模式和混合模式3种模式估算,全部平均年龄分别为55、60、59年。混合模式的利用可以降低单独使用树冠级模式或PAI模式的误差率。树龄结构上,依树冠级模式、PAI模式及混合模式龄级分布结果,本样区充满耐阴性树种前生苗与灌木,逐渐形成典型的复层林。树龄出现2种分群,第1种大多为耐阴性树种的小苗,树木建立时间为20世纪后期;第2种在1900年左右形成了1个独立的单峰。年轮不明显区别造成类型分类的困难,轮宽不规则也无法明确定年,PAI模式需要大量的各龄阶树芯数据建立回归模式,所得到的模型才具有足够之代表性,混合模式虽解决了部分树龄推估的误差,但仍有其他问题,因此日后应更进一步进行探讨与分析,方能对森林生态系之永续经营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帮助。本研究提供暖温带阔叶林林分径向生长与树龄结构信息,以供森林收获采伐和森林永续经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龄结构生长 树冠级模式(CCM) 年轮特征 生长趋势 混合模式 定期生长量模式(P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等离子体功率参数对硅基发光薄膜生长与结构的影响
14
作者 邵宇光 杨沁玉 +4 位作者 王德信 石建军 徐金洲 郭颖 张菁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技术,以SiH4和Ar的混合气体为源气体,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硅基发光薄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薄膜的形貌、结构...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技术,以SiH4和Ar的混合气体为源气体,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硅基发光薄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薄膜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发射光谱(OES)对薄膜等离子体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射频功率的增加,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中Hβ谱线强度激增,薄膜的红外光谱中Si—O键在1095cm-1处振动吸收峰强度减小,Si—Si键在613cm-1处特征吸收峰强度增加,说明射频功率增加加剧了硅烷的裂解与氧化硅的还原,提高了薄膜结晶度和纳米晶粒的融合度,并降低了沉积薄膜的表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 硅基发光薄膜 生长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胎盘组织中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蛋白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燕丽 朱锦明 +4 位作者 张跃辉 栾晓梅 彭凤云 李青 杜长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18-1523,共6页
目的探讨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蛋白2(Signal peptide⁃CUB⁃EGF⁃lik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CUBE2)在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及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58例,其中... 目的探讨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蛋白2(Signal peptide⁃CUB⁃EGF⁃lik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CUBE2)在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及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58例,其中早发型子痫前期30例(发病妊娠周数<34周),晚发型子痫前期组28例(发病妊娠周数≥34周);另选取30例足月正常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入院治疗前孕妇的血清样本以及分娩时新鲜胎盘组织标本。ELISA检测三组孕妇血清SCUBE2、VEGFR2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三组胎盘组织中SCUBE2的定位及表达,Western blot实验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实验检测三组胎盘组织中SCUBE2、VEGFR2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SCUBE2主要表达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及胎盘血管内皮细胞中,子痫前期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早发型子痫前期组表达低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Western blot及RT⁃qPCR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三组孕妇胎盘中SCUBE2和VEGFR2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其中早发型子痫前期组表达量低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P<0.05);ELISA法检测显示,三组孕妇血清中SCUBE2及VEGFR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低于对照组,其中早发型子痫前期组表达量低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P<0.05),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SCUBE2与VEGFR2表达量呈正相关(r=0.6022,P<0.0001)。结论SCUBE2在孕妇血清中及胎盘组织表达量降低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 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蛋白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温度对磁控溅射制备V-Al-Si-N硬质涂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恩青 李淼磊 +2 位作者 朱萍 黄峰 岳建岭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05-1010,共6页
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了不同沉积温度的V-Al-Si-N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纳米压痕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制备的涂层生长缺陷较多,残余应力较大。适当提高沉积温度至300℃,涂层... 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了不同沉积温度的V-Al-Si-N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纳米压痕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制备的涂层生长缺陷较多,残余应力较大。适当提高沉积温度至300℃,涂层的晶体结晶性得到提高,柱状晶粗大贯穿整个膜厚,晶粒尺寸变大;继续提高沉积温度至500℃时,涂层呈(200)择优取向,晶粒尺寸变小,涂层致密度提高。随着沉积温度的提高,涂层的硬度略有下降,但是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500℃制备涂层的硬度为29.7 GPa,磨损率达到6.1×10-17m3/Nm,比室温制备的涂层的磨损率降低了两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V-Al-Si-N涂层 沉积温度 生长结构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腐殖质对作物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解丽萍 《中国果业信息》 2024年第4期89-91,94,共4页
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土壤有机物的关键部分,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长远的效应。土壤中的腐殖质既供给植物必需的养分,又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水分保持能力、促进微生物活动。但土壤退化、现代农业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腐殖... 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土壤有机物的关键部分,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长远的效应。土壤中的腐殖质既供给植物必需的养分,又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水分保持能力、促进微生物活动。但土壤退化、现代农业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腐殖质的治理提出了挑战。为了优化腐殖质的管理,必须增加有机肥料的施用,实行保护性耕作和施用土壤改良剂等措施,同时要加强监测和管理知识的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腐殖质 作物生长 土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铁电压电极性微晶一维生长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栋杰 姚熹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7-312,共6页
利用熔融法制备了BaO-SrO-TiO2-SiO2玻璃,并在温度梯度条件下制备了极性微晶Ba2-xSrxTiSi2O8沿c轴一维取向的压电玻璃陶瓷.用X-ray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对极性微晶的取向生长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极性微晶沿c轴取向生长的模型,其结果与... 利用熔融法制备了BaO-SrO-TiO2-SiO2玻璃,并在温度梯度条件下制备了极性微晶Ba2-xSrxTiSi2O8沿c轴一维取向的压电玻璃陶瓷.用X-ray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对极性微晶的取向生长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极性微晶沿c轴取向生长的模型,其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在光滑的表面,温度梯度方向和偶极子电场方向都是沿c轴晶格能大的方向,其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极性微晶沿c轴一维取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铁电压电极性微晶 驱动力 一维生长 压电玻璃陶瓷 取向生长结构 极性玻璃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内部结构的差异性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小雨 梁榕 杨志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4-45,共2页
金刚石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科学意义受到全世界相关科学家的高度关注。长期以来,基于金刚石中包含有岩石圈、上地幔,甚至是过渡带的信息,人们视其为探讨地球深部重大科学问题等的主要"探针"矿物之一。
关键词 金刚石 生长结构 内部结构 重大科学问题 地球深部 包裹体 相关科学 晶格缺陷 形成机制 上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向生长碳纳米纤维的催化燃烧制备
20
作者 李飞 邹小平 +4 位作者 程进 任鹏飞 张红丹 王茂发 朱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6期2230-2232,共3页
介绍一种简单的合成具有多方向生长结构的碳纳米纤维的工艺。该工艺采用甲醇作为碳源,在铜基底上,以硝酸镍作为催化剂先体,经甲醇催化燃烧分解直接合成该结构材料,而无需任何模板。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表征,不同分支结构的碳纳米... 介绍一种简单的合成具有多方向生长结构的碳纳米纤维的工艺。该工艺采用甲醇作为碳源,在铜基底上,以硝酸镍作为催化剂先体,经甲醇催化燃烧分解直接合成该结构材料,而无需任何模板。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表征,不同分支结构的碳纳米纤维被合成。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果表明,该样品具有较好的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纤维 多方生长结构 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