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基因在棉纤维伸长中的功能
1
作者 黄丽华 赵燕 +3 位作者 彭珍子 曾潜 胡超 张学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4-608,共5页
以‘湘杂棉14’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棉花ABP1基因全长cDNA序列。序列全长792 bp,与GenBank中陆地棉ABP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半定量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棉花叶、花及纤维中都有表达,其中叶中的表达量最高,花和纤维中的表达量... 以‘湘杂棉14’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棉花ABP1基因全长cDNA序列。序列全长792 bp,与GenBank中陆地棉ABP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半定量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棉花叶、花及纤维中都有表达,其中叶中的表达量最高,花和纤维中的表达量稍低。ABP1基因在纤维快速伸长期表达水平较高,纤维发育的其他时期的表达水平较低。将ABP1基因cDNA构建成棉花ABP1过表达载体,并以NPT II作为选择标记,经农杆菌介导转化棉花,获得了6株Kan抗性植株,其中3株ABP1表达水平提高。ABP1过表达植株生长发育正常,但纤维长度变化不显著,说明ABP1棉纤维细胞中提高表达水平对其细胞伸长没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基因 纤维伸长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生长素结合蛋白BnABP1与GFP融合在烟草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妤 周晶辉 +2 位作者 乔波 赵燕 张学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1-384,共4页
运用已克隆的苎麻生长素结合蛋白BnABP1基因cDNA及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 GFP,构建了35S启动子控制的苎麻BnABP1基因编码区段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融合表达重组体(pCAMBIA1300 GFP BnABP1)。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化烟草WS38... 运用已克隆的苎麻生长素结合蛋白BnABP1基因cDNA及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 GFP,构建了35S启动子控制的苎麻BnABP1基因编码区段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融合表达重组体(pCAMBIA1300 GFP BnABP1)。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化烟草WS38,经抗性筛选和PCR检测获得了转基因烟草。对转基因烟草细胞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在细胞质膜和内膜系统上都有较强烈的荧光信号,进一步证明苎麻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已结合在细胞的膜系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苎麻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基因cDNA 绿色荧光蛋白 烟草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P1:生长素结合蛋白中的超级明星 被引量:4
3
作者 文春描 徐正君 +2 位作者 蔡平钟 高方远 任光俊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6-21,共6页
涵盖拟南芥、玉米等模式植物中生长素信号传递过程中涉及到生长素结合蛋白(Auxin Binding Protein,简称ABP1)的研究进展和最新实验技术。ABP1是一种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低丰度糖蛋白,多以一种β桶为主的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出现,C端则能自... 涵盖拟南芥、玉米等模式植物中生长素信号传递过程中涉及到生长素结合蛋白(Auxin Binding Protein,简称ABP1)的研究进展和最新实验技术。ABP1是一种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低丰度糖蛋白,多以一种β桶为主的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出现,C端则能自由地与其它蛋白相互作用。ABP1这种蛋白大多位于内质网腔,也有少量存在于质膜上或附近和细胞壁中。但是,只有位于质膜的ABP1才有生长素结合能力,参与激活多种针对生长素的早期电化学反应。然而,ABP1不像其它受体能控制基因的开关,这就无法解释生长素那形形色色的强大功能。因此,ABP1还不能叫做生长素受体。但是,也不能否认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ABP1位于另一条与基因调控相平行的细胞学信号传递途径中,或至少有关联。到目前为止,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ABP1相当重要,这是勿庸质疑的了,然而,ABP1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却还不甚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结合蛋白 生理特征 结构 基因家族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生长素抑制蛋白基因CsARP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新超 马春雷 +2 位作者 杨亚军 姚明哲 金基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0-915,921,共7页
从茶树休眠芽抑制消减杂交文库中分离得到生长素抑制蛋白基因的3'-片段,以休眠芽为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其cDNA全长,并利用荧光定量PCR研究了该基因在不同休眠阶段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从茶树休眠芽中获得一个全长为711bp的生长... 从茶树休眠芽抑制消减杂交文库中分离得到生长素抑制蛋白基因的3'-片段,以休眠芽为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其cDNA全长,并利用荧光定量PCR研究了该基因在不同休眠阶段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从茶树休眠芽中获得一个全长为711bp的生长素抑制蛋白基因CsARP1(GenBank登录号为HQ225758)。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357bp,编码118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2.82KD,等电点约为9.57。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ARP蛋白序列相似性达到70%以上,具有生长素抑制基因家族的保守结构域。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ARP1基因在休眠阶段表达量较高,而在解除休眠(萌发)后表达量较低,说明CsARP1基因可能与茶树芽休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生长素抑制蛋白基因CsARP1 RACE 序列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梁宏伟 李忠 +1 位作者 罗相忠 邹桂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8-303,共6页
为研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IGFBP1)的特征,阐明IGFBP1基因在不同性别黄颡鱼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和IGFBP1蛋白在雌、雄黄颡鱼肌肉中的表达差异,克隆IGFBP1基因的c DNA全长,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 为研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IGFBP1)的特征,阐明IGFBP1基因在不同性别黄颡鱼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和IGFBP1蛋白在雌、雄黄颡鱼肌肉中的表达差异,克隆IGFBP1基因的c DNA全长,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黄颡鱼IGFBP1基因c DNA全长为1 259 bp,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14 bp,编码237个氨基酸,3'端和5'端非翻译区分别为407 bp和138 bp;黄颡鱼IGFBP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鲇形目斑点叉尾鮰的相似度(89%)较高,与鲢、鲤、鲫、草鱼和团头鲂等的差异较大;肝脏是黄颡鱼IGFBP1基因m RNA表达最丰富的组织,IGFBP1基因在雄性个体心脏、肾脏、肌肉和肠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的(P<0.05);IGFBP1蛋白在雌、雄黄颡鱼肌肉组织中都有表达,且在雄性个体中的表达量高于在雌性个体中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 心脏 肾脏 肌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素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及在柑桔中的表达效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永红 张云贵 +3 位作者 甘霖 丁志祥 吴正琴 程昌凤 《西南园艺》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 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生长素结合蛋白基因转入柑桔幼胚,获得抗性植株,以提高柑桔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方法cDNA合成,PCR反应,基困重组,序列分析,遗传转化及抗性植株的诱导与筛选。结果 获得该基因的编码序列,构建出中... 目的 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生长素结合蛋白基因转入柑桔幼胚,获得抗性植株,以提高柑桔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方法cDNA合成,PCR反应,基困重组,序列分析,遗传转化及抗性植株的诱导与筛选。结果 获得该基因的编码序列,构建出中间表达载体和植物表达栽体,筛选出对生长素极敏感的的抗性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生长素结合蛋白 柑桔 基因表达 基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秀华 李满雨 刘国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1期151-153,共3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是IGFBP-1家族的重要成员,它具有很多生物学功能。现介绍了IGFBP-1基因的定位、基因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IGFBP-1的表达、多态及遗传效应研究,进而阐述了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素结合蛋白AtTIR1和IAA28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欣 刘会珍 +2 位作者 罗为桂 苏益 蔺万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9-614,共6页
以pGEX–KG为骨架,运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了生长素结合蛋白AtTIR1和IAA28的原核表达载体,通过转化不同表达菌株探索了2种蛋白的诱导表达条件。结果表明:在0.4 mmol/L IPTG诱导下,GST–IAA28融合蛋白在表达菌株Tuner中的表达量最高,其适... 以pGEX–KG为骨架,运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了生长素结合蛋白AtTIR1和IAA28的原核表达载体,通过转化不同表达菌株探索了2种蛋白的诱导表达条件。结果表明:在0.4 mmol/L IPTG诱导下,GST–IAA28融合蛋白在表达菌株Tuner中的表达量最高,其适宜诱导温度为16℃;在0.6 mmol/L IPTG诱导下,BL21(DE3)中GST–IAA28的表达量最高;在各种浓度的IPTG诱导下,Rosetta中的GST–IAA28的产量均不高;在25℃和0.4mmol/L IPTG诱导条件下,Rosetta中的GST–AtTIR1表达总量最高,每克细菌可诱导出约0.2 mg的目标蛋白,但BL21(DE3)菌种中的GST–AtTIR1表达量很低。利用GST SefiroseTM resin亲和树脂对表达的蛋白进行纯化,获得了较纯的AtTIR1和IAA28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结合蛋白 AtTIR1基因 IAA28基因 原核表达 蛋白质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及其靶基因网络 被引量:16
9
作者 汤晓丽 邓立彬 +6 位作者 林加日 张伟龙 刘双梅 魏懿 梅普明 汪雁 梁尚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7-615,共9页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SREBP-1)是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之一,能调控内源性胆固醇、脂肪酸、甘油三酯和磷脂合成所需酶的表达,以维持血脂动态平衡。研究表明,SREBP-1及其靶基因网络的异常可引...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SREBP-1)是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之一,能调控内源性胆固醇、脂肪酸、甘油三酯和磷脂合成所需酶的表达,以维持血脂动态平衡。研究表明,SREBP-1及其靶基因网络的异常可引起胰岛素抵抗、Ⅱ型糖尿病、心功能紊乱、血管并发症和肝脂肪变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近年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发展极大扩展了对SREBP-1靶基因及其转录调控模式的了解。文章对SREBP-1蛋白结构、活化过程、DNA结合位点及其调控的靶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介绍了基于组学数据的转录调控网络的构建,这将有助于更好的认识SREBP-1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为深入探讨脂质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基因 基因调控网络 脂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普通气味结合蛋白基因SlitGOBP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钟国华 李苗孟 +2 位作者 胡美英 罗倩 马金亮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3,共6页
通过PCR扩增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普通气味结合蛋白1(GOBP1)基因(Slit—GOBP1)全序列.序列测定和结构分析表明,SlitGOBP1阅读框全长为495bp,编码164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9270... 通过PCR扩增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普通气味结合蛋白1(GOBP1)基因(Slit—GOBP1)全序列.序列测定和结构分析表明,SlitGOBP1阅读框全长为495bp,编码164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9270和5.29,与已报道的10种鳞翅目昆虫GOBP1相似性为90%-41%.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F159978.SlitGOBP1序列中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具有GOBP1的典型特征.SlitGOBP1编码的蛋白呈酸性,整个分子呈亲水性,在第40-60位和100位以后的氨基酸表现亲脂性,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构成.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昆虫间GOBP1分子具有明显的保守性,SlitGOBP1与夜蛾科的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rts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GOBP1属于一个分支,相似性分别为78.1%、87.6%和79.9%、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了解斜纹夜蛾感受环境信息分子机制,研制昆虫行为调节剂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普通气味结合蛋白1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氏隐唇瓢虫气味结合蛋白ComOBP1基因的克隆和时空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潘畅 张宇宏 +2 位作者 谢佳沁 李浩森 庞虹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9-260,共12页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中成功克隆出气味结合蛋白(Com OBP1)基因的全序列(Genbank登陆号:KU170686)。Com OBP1基因全长922 bp,包括5'端长为40 bp的非编码区域(UTR),及3'端长为4...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中成功克隆出气味结合蛋白(Com OBP1)基因的全序列(Genbank登陆号:KU170686)。Com OBP1基因全长922 bp,包括5'端长为40 bp的非编码区域(UTR),及3'端长为462 bp的UTR,开放阅读框ORF长为420 bp,编码139个氨基酸,预测的分子量为15.516 k Da,等电点p I为6.57,存在AATAAA加尾信号。N-末端疏水区包含由20个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无跨膜结构,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属于Minus-C OBP,也是在孟氏隐唇瓢虫中发现的第一个Minus-C OBP。氨基酸序列中有且仅有一个N-糖基化位点为62 NLSA,并存在2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与其它昆虫的Minus-C OBPs进行同源性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与同为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的同源性较高。利用Real-time PCR、RT-PCR技术对Cmon OBP1基因在孟氏隐唇瓢虫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不同营养条件及不同食性下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Cmon OBP1基因在整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雄性成虫期具有最高表达量,且多在成虫的头部及翅部表达。当营养条件发生变化时,表达丰度不会发生变化,当猎物由天然猎物柑橘粉蚧Planococcus citri Risso变成碗豆修尾蚜Megoura japonica Matsumura时,表达量会明显下降。该结果表明,孟氏隐唇瓢虫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及猎物种类会影响Cmon OBP1基因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影响其嗅觉行为。同时,Cmon OBP1基因可能在雄虫相关的信息素感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氏隐唇瓢虫 气味结合蛋白 CmonOBP1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时空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结合因子α1对人牙本质基质蛋白1基因转录活性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逄键梁 柯杰 +4 位作者 邓天政 朱晓茹 李晓华 张亚庆 吴补领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3-476,共4页
目的:观察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α1,Cbfα1)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将pCMV-Osf2瞬时转染至体外矿化诱导的HDPSCs... 目的:观察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α1,Cbfα1)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将pCMV-Osf2瞬时转染至体外矿化诱导的HDPSCs中,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Cbfα1蛋白的表达变化。将不同长度的DMP1基因启动子片段重组报告基因载体与pCMV-Osf2分别共转染至细胞中,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诱导后的HDPSCs中少量表达Cbfα1,在瞬时转染Cbfα1后,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胞质中,并且在转染48 h后表达量达到最高值;Cbfα1可明显增强6个不同长度的DMP1基因启动子片段重组报告基因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以pGL3-P-505~+86启动子活性增强最为明显(P<0.05)。计算机分析结果发现,DMP1基因启动子-505~+86 bp区存在Cbfα1的结合位点。结论:Cbfα1可上调人DMP1基因转录活性,是HDPSCs向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DMP1基因启动子序列-199~-185 bp区可能是Cbfα1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结合因子Α1 牙本质基质蛋白1 人牙髓干细胞 报告基因 转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顺昌 周指明 +3 位作者 彭运生 谢春英 陈群蓉 王燮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46-1249,共4页
本研究旨在对中国汉族人群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序列进行分析,获取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的多态性信息,为探讨BP1蛋白结合区多态性与β-珠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奠定基础。收集110例健康中国汉族人群的外周血,并抽提基因组DNA,通... 本研究旨在对中国汉族人群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序列进行分析,获取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的多态性信息,为探讨BP1蛋白结合区多态性与β-珠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奠定基础。收集110例健康中国汉族人群的外周血,并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序列,经DNA测序确定BP1蛋白结合区的多态性序列。结果显示:在中国汉族人群的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共发现2个多态性位点,它们分别是-551位点C/T、-530位点(AC)n(AT)xTy。在-551位点存在C和T碱基,其频率分别为60.4%和39.6%,而-530位点(AC)n(AT)xTy多态性序列存在(AC)2(AT)9T5、(AC)2(AT)8T5、(AC)2(AT)7T7、(AC)3(AT)7T5、(AC)2(AT)8T9、(AC)3(AT)8T5、(AC)2(AT)10 T3、(AC)2(AT)11 T3和(AC)2(AT)7T5共9种单倍型,它们在人群中的频率分别为33.2%、29.1%、24.1%、5.4%、3.2%、1.8%、1.4%、0.9%和0.9%。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内,-530位点(AC)n(AT)xTy多态性信息丰富,其中(AC)2(AT)9T5、(AC)2(AT)8T5和(AC)2(AT)7T7是三种常见单倍型。(AC)3(AT)8T5是一种新类型多态性序列。这些(AC)n(AT)xTy多态性与β-珠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汉族人群 Β-珠蛋白基因 BP1蛋白结合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棉花微管结合蛋白基因GhSP1L5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榕 寇伟 +3 位作者 谭兰 贺怡 梁卓 李鸿彬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2-87,共6页
利用RT-PCR技术从处于快速伸长发育时期的棉花纤维组织中克隆得到Spiral1-Like(SP1L5)基因(GhSP1L5),其开放读码框为315 bp,编码10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hSP1L5蛋白N端和C端较为保守,并含有SCOP结构域,是典型的微管结... 利用RT-PCR技术从处于快速伸长发育时期的棉花纤维组织中克隆得到Spiral1-Like(SP1L5)基因(GhSP1L5),其开放读码框为315 bp,编码10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hSP1L5蛋白N端和C端较为保守,并含有SCOP结构域,是典型的微管结合蛋白。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SP1L5家族基因的亲缘关系较近。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GhSP1L5,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进行体外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获得分子质量约为12 kD的重组蛋白。QRTPCR结果分析表明GhSP1L5基因在开花后15和20 dpa的纤维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棉纤维发育的其他时期及根、茎、叶组织中表达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纤维 Spiral1-Like5基因 微管结合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梨果肉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PaCAB1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宇 董相书 +4 位作者 吴斌 程志号 孙长君 唐粉玲 吴琼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2,共5页
以油梨品系"RN-5"为试验材料,克隆出叶绿素a/b结合蛋白同源基因,命名为PaCAB1,其开放阅读框为777bp,编码25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表明,PaCAB1独自聚类成为一组,与其他21种物种CAB同源性相对较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在... 以油梨品系"RN-5"为试验材料,克隆出叶绿素a/b结合蛋白同源基因,命名为PaCAB1,其开放阅读框为777bp,编码25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表明,PaCAB1独自聚类成为一组,与其他21种物种CAB同源性相对较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在油梨果肉发育过程中,PaCAB1的表达量逐渐地缓慢降低,到S-III时期降到最低点,其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梨 捕光叶绿素a/b 结合蛋白基因 PaCAB1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素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德宝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5-79,共5页
植物细胞感受生长素的信号是由生长素结合蛋白和生长素分子相结合,从而引起生长素信号传递的一系列级联反应而完成的.生长素与其结合蛋白的结合是生长素引发生理反应的第一步,也是必需的过程.
关键词 生长素结合蛋白 植物细胞 信号传递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春春 王继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94-999,共6页
从16周龄朗德鹅肝脏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出1条长约280bp的cDNA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出的cDNA片段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并且该片段包含着1个bHLH功能区。同... 从16周龄朗德鹅肝脏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出1条长约280bp的cDNA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出的cDNA片段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并且该片段包含着1个bHLH功能区。同时该片段包含1个明显的亲水区和1个明显的疏水区,二级结构富含α-螺旋,这与其功能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德鹅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杰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B07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M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脊髓损伤组(损伤组)及脊髓损伤+大剂...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M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脊髓损伤组(损伤组)及脊髓损伤+大剂量MP治疗组(MP组),每组10只。应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致T8脊髓损伤。MP组大鼠伤后即刻从尾静脉内注射大剂量MP(30mg/kg)。损伤后24h切取损伤平面上下0.5cm的脊髓组织,进行RT-PCR反应,检测HSP27、FABPs和TIMP-1的基因表达。结果:术后24h假手术组HSP27、FABPs和TIMP-1的基因表达相对丰度分别为0.0643±0.0152、0.6413±0.1005和0.7091±0.0577;损伤组上述三个因子的表达升高,分别为1.0013±0.3861、1.2187±0.2851和0.8971±0.1092,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P<0.05);MP组上述三个因子的表达继续升高,分别为1.2858±0.1384、1.7122±0.1766和1.2081±0.1093,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和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邻近损伤处的脊髓组织中HSP27、FABPs及TIMP-1的基因表达显著增高,大剂量MP能进一步促进三个因子表达,发挥组织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热休克蛋白 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基因表达 RT—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结合因子α1对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启动子不同片段启动活性的影响
19
作者 郭婷 曹罡 +3 位作者 余擎 肖明振 赵守亮 陆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观察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对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基因启动子不同片段启动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小鼠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MDPC-23为实验细胞,利用含DSPP基因启动子不同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采用报告基因方法观察cbfα1对DSPP基因... 目的:观察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对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基因启动子不同片段启动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小鼠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MDPC-23为实验细胞,利用含DSPP基因启动子不同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采用报告基因方法观察cbfα1对DSPP基因启动子不同片段启动活性的影响。结果:在MDPC-23细胞中,pcDNA3-cbfα1共转染组相对于pcDNA3共转染组,pGL3-Enhancer-1(-4496~-3499 bp)、pGL3-Enhancer-2(-3519~-2515 bp)、pGL3-Enhancer-2-3、pGL3-Enhancer-95(-95~54 bp)活性增强(P<0.05);pGL3-Enhancer-1-3、pGL3-Enhancer-2.6 K(-2475~53 bp)活性降低(P<0.05)。结论:cbfα1可以调控DSPP基因的表达,cbfα1对DSPP基因启动子不同片段的启动活性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结合因子Α1 牙本质涎磷蛋白 瞬时转染 报告基因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移植后外周血FK506结合蛋白1A基因的表达
20
作者 许秀芳 李温斌 +5 位作者 孟旭 李文 刘艳霞 刘舒 周健 黄益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利用荧光差异显示PCR(DD PCR)技术检测心脏移植后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 :RPL2 3基因移植后有波动 ,排斥发生时表达增强 ;FK5 0 6结合蛋白 1A基因移植后表达较弱 ,排斥发生时明显增强。提示 :外周血DD PCR检测白细胞基因的... 利用荧光差异显示PCR(DD PCR)技术检测心脏移植后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 :RPL2 3基因移植后有波动 ,排斥发生时表达增强 ;FK5 0 6结合蛋白 1A基因移植后表达较弱 ,排斥发生时明显增强。提示 :外周血DD PCR检测白细胞基因的表达可能对研究排斥反应机制及进行移植排斥反应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外周血 FK506结合蛋白1A基因 免疫排斥 荧光差异显示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