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生长素受体基因CsTIR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曹红利 岳川 +5 位作者 周艳华 王璐 郝心愿 曾建明 杨亚军 王新超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4,共10页
吲哚-3-乙酸(又称IAA或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作用主要通过信号转导途径来完成。生长素受体是其信号转导的关键元件之一。本研究通过RACE克隆,获得了茶树中生长素受体Cs TIR1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NCBI登录号:JX... 吲哚-3-乙酸(又称IAA或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作用主要通过信号转导途径来完成。生长素受体是其信号转导的关键元件之一。本研究通过RACE克隆,获得了茶树中生长素受体Cs TIR1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NCBI登录号:JX050147)。Cs TIR1序列全长2 315 bp,含1 74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8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65.18 k D,理论等电点(p I)5.64。茶树Cs TIR1与烟草TIR1的相似性最高达82%,亲缘关系最近。Cs TIR1含有1个F-box结构域和6个LRR结构域,三级结构形如"蘑菇状"。Cs TIR1在茶树的根、茎、叶和花中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其表达受IAA诱导,3种不同浓度的IAA均能诱导Cs TIR1上调表达,且在50μmol·L-1浓度下表达量最大;ABA、GA3、Me JA和BR等激素也能够显著上调其表达;Cs TIR1在越冬休眠芽中的表达量低,在活跃期中上调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植物激素 生长素 生长素受体基因CsTIR1 芽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生长素受体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代真林 张荣琴 +4 位作者 杨俊 张晋豪 魏兰芳 刘棋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8-949,共12页
【目的】对大白菜生长素受体BrTIR1/AFBs基因家族进行系统分析,为大白菜BrTIR1/AFBs基因家族的功能挖掘和性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大白菜生长素受体基因家族的进化关系、编码蛋白、保守结构域和顺式... 【目的】对大白菜生长素受体BrTIR1/AFBs基因家族进行系统分析,为大白菜BrTIR1/AFBs基因家族的功能挖掘和性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大白菜生长素受体基因家族的进化关系、编码蛋白、保守结构域和顺式作用元件。基于NCBI转录组测序(RNA-sep)数据,分析BrTIR1/AFBs基因家族在大白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在根肿病入侵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从大白菜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得到10个BrTIR1/AFBs基因。拟南芥、茎瘤芥和大豆生长素受体基因家族多序列比对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BrTIR1/AFBs基因分为6个亚家族(TIR1、AFB1、AFB2、AFB3、AFB4和AFB5),处于同一亚族的基因具有相似的结构。染色体定位结果显示:BrTIR1/AFBs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除Chr5、Chr6和Chr10号染色体之外的7条染色体上,呈现出不均匀分布。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BrTIR1/AFBs基因家族成员都含有响应生长素、防御和逆境胁迫的作用元件,预示着这些基因可能参与相应的生物学过程。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发现:10个BrTIR1/AFBs基因的转录本在6个组织中被检测到,且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大白菜BrTIR1/AFBs基因家族成员在根肿病病原菌入侵时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大白菜生长素受体BrTIR1/AFBs基因家族成员具有保守的基因结构和功能结构域,在大白菜不同组织中发挥着特异的功能,且在抵御病害和干旱等逆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生长素受体基因家族 全基因组鉴定 顺势作用元件 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腺杨生长素受体基因PagFBL3对茎生长发育的影响
3
作者 左雯腾 孟佳慧 +1 位作者 卢孟柱 王留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67,共9页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银腺杨生长素受体基因PagFBL3的序列结构、组织表达特异性和亚细胞定位,并创制了过表达PagFBL3转基因杨树,探讨其对茎次生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生长素受体在茎次生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帮助。【方法】利用生物...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银腺杨生长素受体基因PagFBL3的序列结构、组织表达特异性和亚细胞定位,并创制了过表达PagFBL3转基因杨树,探讨其对茎次生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生长素受体在茎次生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帮助。【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相关软件分析系统进化关系、序列相似性及生化特征;克隆并鉴定了银腺杨PagFBL3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根、幼叶、成熟叶、幼茎、维管形成层、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表达;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融合表达载体35S::PagFBL3-GFP,通过瞬时转化烟草叶片表皮分析PagFBL3的亚细胞定位;同时,将PagFBL3编码区序列重组进入pMDC32载体,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35S::PagFBL3,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创制转基因银腺杨,通过表型观察和组织切片分析过表达PagFBL3基因对转基因杨树茎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PagFBL3基因可编码571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核。PagFBL3基因在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并在成熟叶和次生茎中表达量较高。基于抗性筛选和分子水平鉴定,创制了11个过表达PagFBL3转基因杨树株系,选择两个表达量较高的转基因株系进行功能分析。与非转基因植株相比,过量表达PagFBL3基因促进转基因杨树木质部发育,显著增加了转基因杨树的木质部宽度,提高了转基因杨树的径向生长,地径分别增加6.7%和8.5%,第15节间木质部宽度分别增加17.3%和19.9%。此外,过量表达PagFBL3基因也增强了植株的高生长,株高分别增加6.3%和6.9%。【结论】PagFBL3基因主要在成熟叶和次生茎中表达并发挥作用,通过影响木质部发育,提高木质部宽度,进而参与调控杨树的径向生长,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PagFBL3基因参与杨树茎部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腺杨 生长素受体 PagFBL3 过量表达 木质部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乔麟轶 张文萍 +1 位作者 张磊 王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30-232,共3页
ABP1(Auxin Binding Protein)是最早发现的生长素结合蛋白之一,作为一种生长素受体参与质膜上生长素的响应过程,在细胞周期、细胞扩增、质膜内吞作用和基于ROP的细胞骨架重建等快速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ABP1最新的研究进展进... ABP1(Auxin Binding Protein)是最早发现的生长素结合蛋白之一,作为一种生长素受体参与质膜上生长素的响应过程,在细胞周期、细胞扩增、质膜内吞作用和基于ROP的细胞骨架重建等快速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ABP1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生长素受体作用机制的深度阐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P1 生长素受体 细胞周期和扩增 内吞作用 细胞骨架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OsAFB4蛋白原核表达体系创建
5
作者 冉乐 郭小浩 +2 位作者 黄冉涛 舒庆尧 郭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7-837,共11页
OsAFB4基因编码一类水稻生长素受体蛋白,其缺失可使水稻对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和毒莠定产生抗性。为研究Os AFB4蛋白的功能、特性以及与生长素类除草剂的互作关系,需建立起Os AFB4蛋白的原核表达体... OsAFB4基因编码一类水稻生长素受体蛋白,其缺失可使水稻对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和毒莠定产生抗性。为研究Os AFB4蛋白的功能、特性以及与生长素类除草剂的互作关系,需建立起Os AFB4蛋白的原核表达体系。本研究将Os AFB4基因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p GEX-4T和pMAL-C6T中,随后将pET-32a-OsAFB4转化至大肠埃希菌OverExpress C43(DE3)、Rosseta2(DE3)和ER2566感受态细胞,将pGEX-4T-OsAFB4转化至大肠埃希菌OverExpress C43(DE3)和Rosseta2(DE3)感受态细胞,将pMAL-C6T-OsAFB4转化至OverExpress C43(DE3)、Rosseta2(DE3)和TB1感受态细胞,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在不同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IPTG浓度下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蛋白质凝胶电泳结果表明,OsAFB4蛋白原核表达的最佳诱导条件为利用200μmol/L IPTG,于23℃下诱导12 h。该体系的建立为后续生长素受体的功能研究及抗生长素类除草剂位点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受体 原核表达 OsAFB4基因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神丸对脾肾阳虚泄泻大鼠胃窦组织Ghrelin-CaM-MLC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蔺晓源 邓娜 +1 位作者 蔡莹 刘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34-37,共4页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泄泻模型大鼠胃窦组织Ghrelin-Ca M-MLC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灌服腺嘌呤和番泻叶水煎剂制作脾肾阳虚型泄泻大鼠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四神丸高、中、低...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泄泻模型大鼠胃窦组织Ghrelin-Ca M-MLC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灌服腺嘌呤和番泻叶水煎剂制作脾肾阳虚型泄泻大鼠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14 d,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胃窦组织脑肠肽胃促生长素(Ghrelin)及其受体(GHSR)、钙调素(Ca M)、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Ghrelin、GHSR、Ca M和MLCK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各给药组上述指标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且以四神丸高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四神丸对脾肾阳虚泄泻模型大鼠的作用可能与调节Ghrelin-Ca M-MLCK信号通路指标的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神丸 泄泻 胃促生长素 胃促生长素受体 钙调素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relin对糖尿病小鼠结肠动力的影响及机制
7
作者 阎钧 邱文才 +2 位作者 王维刚 王志刚 郑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内源性激动剂Ghrelin对糖尿病小鼠结肠动力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用炭末推进实验测定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的结肠推进率,分析Ghrelin、阿托品、L-NAME和D-lys3-GH...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内源性激动剂Ghrelin对糖尿病小鼠结肠动力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用炭末推进实验测定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的结肠推进率,分析Ghrelin、阿托品、L-NAME和D-lys3-GHRP-6对糖尿病小鼠结肠转运的影响,并观察Ghrelin和河豚毒素(TTX)在体外对糖尿病小鼠近端环形平滑肌条自发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糖尿病小鼠的结肠推进率为(34.70±1.42)%,正常小鼠的结肠推进率为(39.70±1.7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relin注射剂量为50、100、200μg/kg时糖尿病小鼠结肠推进率均显著提高,分别为(40.10±1.23)%、45.30±2.32)%、56.40±2.81)%,有明显的量效关系(P<0.05)。而阿托品、((L-NAME和D-lys3-GHRP-6均能抑制Ghrelin增加糖尿病小鼠结肠推进率的效应。在体外,Ghrelin浓度在0.1、1和10μmol/L时均可显著增加肌条的自发收缩幅度,分别增加至不加药情况下的(1.12±0.04)、1.23±0.03)和(1.35±0.04)倍,有明显的量效关系(P<0.05),能阻断该效应。结论:Ghrelin(TTX能提高糖尿病小鼠的结肠动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肌间神经丛系统的硝基能神经和胆碱能神经上的受体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胃促生长素 结肠动力 糖尿病并发症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ered expression of mitochondrial related genes in the native Tibetan placents by mitochondrial cDNA array analysis 被引量:7
8
作者 Luo Yongjun Gao Wenxiang +6 位作者 Zhao Xiuxin SUO Lang Chen Li Liu Fuyu Song Tonglin Chen Jian Gao Yuqi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9年第1期10-17,共8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native Tibetan fetuses adaptation to hypoxia, we tried to find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 genes about mitochondrial function in the native Tibetan placents. Methods: In this stud...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native Tibetan fetuses adaptation to hypoxia, we tried to find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 genes about mitochondrial function in the native Tibetan placents. Methods: In this study, the placents of native Tibetan and the high-altitude Hart (ha-Hart) were collected. After the total RNA extraction, the finally synthesized cDNAs were hybridized to mitochondrial array to find the altered expression genes between them. Then, the cytochrome c oxidase 17 (Coxl7), dynactin 2 (DCTN2, also known as p50),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 also known as KDR) were chosen from the altered expression genes to further verify the array results using the SYBR Green real-time PCR. Because the altered expression genes (such as Cybb and Cox 17) in the array results related to the activities of COXI and COXIV, the placental mitochondria activities of COXI and COXIV were measured to find their changes in the hypoxia. Results: By a standard of≥1.5 or ≤0.67, there were 24 different expressed genes between the native Tibetan and the ha-Han placents, including 3 up-regulated genes and 21 down-regulated genes. These genes were related to energy metabolism, signal transduction, cell proliferation, electron transport, cell adhesion, nucleotide-excision repair. The array results of Cox17, DCTN2 and KDR were further verified by the real-time RT-PCR. Through the mitochondria respiration measurements, the activity of COXI in the native Tibetan place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ha-Han,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COXIV activity between them. Conclusion: The altered mitochondrial related genes in the native Tibetan placents may have a role in the high altitude adaptation for fetuses through changing the activity of mitochondrial C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ve Tibetan High-altitude Han Placent Cytochrome c oxidase MITOCHONDRIA Arr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