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亚造山带东段的地壳生长演化:前寒武纪vs.显生宙
1
作者 孙晨阳 许文良 +2 位作者 龙欣雨 井佳浩 徐冰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5-76,共2页
地球区别于其它类地行星的重要特征在于其独特的长英质大陆地壳组成。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中亚造山带为揭示大陆地壳的生长演化过程和机制提供了关键研究场所。该造山带东段广泛发育的多期次花岗质岩体,因其显著高的正εNd... 地球区别于其它类地行星的重要特征在于其独特的长英质大陆地壳组成。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中亚造山带为揭示大陆地壳的生长演化过程和机制提供了关键研究场所。该造山带东段广泛发育的多期次花岗质岩体,因其显著高的正εNd(t)值和低的初始^(87)Sr/^(86)Sr(ISr)值特征,被视为显生宙地壳生长的重要证据(Jahn et al.,2000;Wu Fuyuan et al.,2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东段 地壳生长演化 前寒武纪 显生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烧结后期晶粒和气孔拓扑生长演化的二维相场模拟 被引量:12
2
作者 景晓宁 赵建华 何陵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本文采用二维相场模型模拟固相陶瓷烧结后期 ,晶粒和气孔耦合生长演化过程。以连续变化的组分参量和长程序参量 (LRO)表征微观烧结体的组分相和晶相扩散拓扑结构 ,由Cahn Hillard(CH)方程和Ginzburg Laudau(TDGL)方程分别控制组分场和... 本文采用二维相场模型模拟固相陶瓷烧结后期 ,晶粒和气孔耦合生长演化过程。以连续变化的组分参量和长程序参量 (LRO)表征微观烧结体的组分相和晶相扩散拓扑结构 ,由Cahn Hillard(CH)方程和Ginzburg Laudau(TDGL)方程分别控制组分场和取向场时间相关的扩散演化 ,并且利用半隐傅立叶频域法高效地模拟了烧结后期晶粒和气孔拓扑形貌的演化过程和统计分析生长参数 ,并通过与完全致密体晶粒生长速率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后期 晶粒 气孔 拓扑生长演化 二维相场模拟 陶瓷 固相烧结 孔隙耦合生长演化 相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世界电网生长演化模型及其潮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卢明富 梅生伟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9,共5页
小世界网络是复杂网络理论中的重要网络模型,而现实世界中的许多大型电力网络都具有小世界结构特征。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小世界电网的生长演化模型,该模型能够考虑电网生长演化过程中发电厂和变电站建设的诸多要素,包括选址、... 小世界网络是复杂网络理论中的重要网络模型,而现实世界中的许多大型电力网络都具有小世界结构特征。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小世界电网的生长演化模型,该模型能够考虑电网生长演化过程中发电厂和变电站建设的诸多要素,包括选址、定容以及接入电网方式等,分析并揭示电网演化过程中其网络拓扑结构特征。进一步,基于"网络结构决定网络功能"基本理念,根据直流潮流模型分析了小世界电网的潮流特性。研究表明处于长期稳态运行的小世界电网具有优越的潮流传输特性,特别对于负荷需求和运行方式的变化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世界网络 电网生长演化 直流潮流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部深水区中新世断控台缘生物礁生长演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鸿光 杜学斌 +1 位作者 陆永潮 陈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39,共5页
南海具有优良的成礁条件,但受限于资料品质,礁体结构刻画并不精细。借助新获取的高品质3D地震数据,利用地质—地球物理精细刻画技术,对南海西部深水区南部隆起断控台缘型生物礁进行了精细解剖。研究认为,礁体多具独立生长的丘状或透镜... 南海具有优良的成礁条件,但受限于资料品质,礁体结构刻画并不精细。借助新获取的高品质3D地震数据,利用地质—地球物理精细刻画技术,对南海西部深水区南部隆起断控台缘型生物礁进行了精细解剖。研究认为,礁体多具独立生长的丘状或透镜状外形,其内部礁脊和礁沟清晰可辨,垂向结构上以加积型和进积型为主。空间上,依据礁体的生长过程可归结为追补型、并进型和快步型3种类型,追补型生物礁生长速率较慢,且向陆退积生长,并进型和快步型生物礁生长速率较快,以垂直加积生长为主。礁体的空间展布形态与生长速度受海平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变化和古地貌形态联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深水区 台缘 礁体结构 生长演化 中新统 南海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流服务供应链节点协同关系及生长演化机理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鄢飞 董千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58-64,共7页
为探寻物流服务供应链节点成员间协同运行与发展思路,分析了物流服务供应链协同界面及节点协同关系,借鉴种群生态学理论,构建节点协同生长模型,系统研究了物流服务供应链节点协同生长演化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物流服务供应链节点成员间的... 为探寻物流服务供应链节点成员间协同运行与发展思路,分析了物流服务供应链协同界面及节点协同关系,借鉴种群生态学理论,构建节点协同生长模型,系统研究了物流服务供应链节点协同生长演化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物流服务供应链节点成员间的协同生长演化过程具有自组织性,成员间的协同关系不同,协同生长特性也不同。掌握协同生长演化特性,可以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引导实现共存稳定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 物流服务供应链 协同 协同生长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断裂的生长演化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洪春 龙伟 +5 位作者 李应 屈晓艳 杨渊宇 应文峰 杭文艳 李忠权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9-256,共8页
根据地震资料、沉积格局分析和最大位移-长度拟合图、位移-距离曲线,探讨了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的断裂生长演化特征,并分析其与油气的关系。结果表明,赛汉塔拉凹陷边界断裂在阿尔善组沉积期分为3段独立生长,腾一段沉积期,南、中2段发... 根据地震资料、沉积格局分析和最大位移-长度拟合图、位移-距离曲线,探讨了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的断裂生长演化特征,并分析其与油气的关系。结果表明,赛汉塔拉凹陷边界断裂在阿尔善组沉积期分为3段独立生长,腾一段沉积期,南、中2段发生连接;腾二段沉积期,整个断层完成连接。Ⅱ级断裂平面上呈斜列展布,构成分段连接样式,主要经历了独立生长阶段、软连接阶段和软连接复杂化阶段。断裂生长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变换构造带发育储集性能好的储集层,再配以断层连接作用形成的生油岩、盖层和圈闭,从而形成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生长演化 油气聚集 赛汉塔拉凹陷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生长演化信息 被引量:421
7
作者 莫宣学 董国臣 +4 位作者 赵志丹 周肃 王亮亮 邱瑞照 张风琴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1-290,共10页
花岗岩是大陆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矿产资源有密切的关系。西藏花岗岩约占西藏自治区面积的12%,其中,80%分布在冈底斯岩浆岩带。在空间上,冈底斯花岗岩带大致可以分为3个亚带:北带、中带和南带;在时间上,以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事件... 花岗岩是大陆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矿产资源有密切的关系。西藏花岗岩约占西藏自治区面积的12%,其中,80%分布在冈底斯岩浆岩带。在空间上,冈底斯花岗岩带大致可以分为3个亚带:北带、中带和南带;在时间上,以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事件为标尺,可将青藏高原构造-岩浆事件划分为碰撞前(>65Ma)、碰撞期(65~45Ma)、后碰撞(<45Ma)3大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冈底斯带都产生了具有各自特点的花岗岩构造-岩浆类型。冈底斯花岗岩类的形成演化与新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及雅鲁藏布洋的形成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其岩石的Nd,Sr同位素资料,对地壳生长与演化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冈底斯南带的大部分地区的花岗岩,均具有εNd(t)(+)值(+1.64^+5.21),模式年龄tDM也很年青(<500Ma),具有初生(juvenile)地壳的特征。在花岗岩成因中地幔物质有重要的贡献。而冈底斯中带、北带及南带西段的花岗岩类以εNd(t)(-)值为特征(-5.3^-17.3),模式年龄tDM有两组值1.2Ga及2.0~2.5Ga,暗示这些地区的地壳具有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基底在花岗岩成因中,地壳组分具有主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冈底斯带 花岗岩 地壳生长演化 构造岩浆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夏地块生长与演化:来自赣江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Lu-Hf同位素的制约
8
作者 李小聪 王安东 +1 位作者 万建军 林乐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5-153,共9页
为研究赣江河流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源区地壳生长和演化规律,对已报道年龄的123个赣江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中的80个代表性锆石开展Lu-Hf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表明:赣江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与华夏地块的年龄分布非常一致,表明赣江沉积物... 为研究赣江河流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源区地壳生长和演化规律,对已报道年龄的123个赣江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中的80个代表性锆石开展Lu-Hf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表明:赣江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与华夏地块的年龄分布非常一致,表明赣江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华夏地块;结合Hf同位素分析结果,能够反映源区华夏地块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新太古代锆石的εHf(t)值近似为0,表明该时期发生了强烈的壳幔混合作用;中-新元古代锆石εHf(t)值既有正值也有负值,说明源区物质既有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也有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显生宙以来,εHf(t)值绝大多数为负值,且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以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年龄为主,说明显生宙以来的岩浆活动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生地壳的再造,直接来源于亏损地幔的物质很少。2.1~1.1 Ga是华夏地块地壳生长的主要阶段,此阶段形成的物质构成现今华夏地块全部地壳物质的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 碎屑锆石 HF同位素 华夏地块 地壳生长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森林多精度生长仿真模型及其计算加速算法 被引量:4
9
作者 汤颖 嵇海锋 +1 位作者 盛风帆 范菁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3-1038,共6页
既能高效快速模拟大规模森林的生长,又能根据资源量来精确模拟局部树木的生长,是森林生长仿真计算中的重要问题,但以往的方法很难同时达到这两个要求.提出一种适用于GPU并行加速计算的,同时兼顾大规模森林场景仿真和局部样地树木生长仿... 既能高效快速模拟大规模森林的生长,又能根据资源量来精确模拟局部树木的生长,是森林生长仿真计算中的重要问题,但以往的方法很难同时达到这两个要求.提出一种适用于GPU并行加速计算的,同时兼顾大规模森林场景仿真和局部样地树木生长仿真的计算模型.在基于SORTIE模型快速计算大规模森林场景的生长演化情况的基础上,引入了改进的植物影响圈模型(field of neighborhood,FON)模型对森林局部区域进行精细仿真,从而实现一种大规模森林的多精度仿真模型.本文进一步利用了通用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并行计算特性设计了上述模型适用于统一计算架构(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UDA)的计算加速算法.应用上述模型和算法,本文针对斜坡样地上不同树种的生长进行生长仿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和加速算法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森林 生长演化 SORTIE模型 GPU FO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变质作用与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24
10
作者 耿元生 沈其韩 +1 位作者 杜利林 宋会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79-2608,共30页
在编制1∶5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中国主要变质带的演化以及各变质带与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在华北和华南克拉通都有古太古代到中太古代的变质年代记录,但是由于后期改造其变质作用的特点及与区域... 在编制1∶5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中国主要变质带的演化以及各变质带与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在华北和华南克拉通都有古太古代到中太古代的变质年代记录,但是由于后期改造其变质作用的特点及与区域构造背景的联系已难以追索。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期的变质作用在华北克拉通表现最明显,这期变质作用紧随大规模的TTG岩浆作用,普遍具有逆时针的P-T演化轨迹,反映了地幔柱主导的岩浆-变质事件特点。古元古代晚期的变质事件在华北、华南、塔里木克拉通都有强烈反映。这期变质作用以形成具有顺时针P-T演化轨迹的高压麻粒岩为特点,与形成Columbia超大陆的一些造山带的特点类似,但是这三个不同克拉通在与Columbia聚合的时间和空间方位上存在差异。华南克拉通是相对年轻的克拉通,是沿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扬子和华夏地块拼合的产物。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的火山岩形成时代和变质作用程度从北东向南西迁移,反映了造山过程逐渐迁移和剪刀式闭合的特点。形成华南克拉通后,在其东南缘又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的变质改造,并且由北西向南东变质带从加里东期转变为印支期,但是这两期变质作用的构造背景尚不很清楚。中国南北大陆的聚合首先从西昆仑-阿尔金-北祁连-北秦岭-桐柏开始,所反映的变质作用是早古生代的蓝片岩相和榴辉岩相变质岩相伴产出,表明经历了从洋壳俯冲到陆陆碰撞的演化过程。中国东部的南北大陆到印支期才最终汇聚,相应的变质作用以南部出现高压蓝片岩相、北部出现超高压的榴辉岩相变质带为特点,表明南方大陆向北方大陆的俯冲。超高压带内普遍含有柯石英,意味着大规模的陆壳深俯冲。华北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以北的中亚造山带内存在多条从早古生代到晚古生代的变质带和多条蓝片岩相变质带,表明这是一个由多阶段、多条变质带组成的造山区。但是其变质作用的空间和时间演化还有待进一步深入。青藏高原变质带具有北老南新的空间分布特点,最北部的印支期龙木错-双湖-澜沧江变质带反映了原特提斯和古特提斯洋的碰撞拼合过程,北部的燕山期班公湖-怒江变质带和中部的喜马拉雅早期雅鲁藏布江变质带反映了新特提斯洋的两次碰撞拼合过程,南部喜马拉雅晚期的高喜马拉雅变质带反映了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导致的高原快速隆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变质作用 变质单元 P-T轨迹 变质事件 地壳生长演化 陆块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旅游服务供应链及复杂网络相关研究综述与启示 被引量:26
11
作者 舒波 《旅游科学》 CSSCI 2010年第6期72-83,共12页
本文提出了旅游服务供应链研究的基本框架,综述了旅游服务供应链研究中有关供应链内涵、供应链网络结构、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评价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网络结构研究有待深化、管理研究应加强宏观角度的研... 本文提出了旅游服务供应链研究的基本框架,综述了旅游服务供应链研究中有关供应链内涵、供应链网络结构、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评价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网络结构研究有待深化、管理研究应加强宏观角度的研究、评价研究应增加评价维度。同时,通过对复杂网络理论内容的介绍,文章提出了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复杂网络特征:有向图,节点随机增长但具有非对称性,遵循择优选择机制以及局域性。最后,提出了未来旅游服务供应网络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服务供应链 复杂网络 生长演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古生代花岗质侵入岩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邹明煜 郭瑞清 +3 位作者 梁文博 胡雪原 吴华楠 张梦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4-1083,共10页
为了解库鲁克塔格地区的地壳生长过程,对该区419.2~399.9 Ma的4个花岗质岩体进行了全岩Sr-Nd同位素研究,并选择其中两个岩体进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4个岩体的岩石均具有中等Sr初始值(0.70658~0.71206),εNd(t)为-11.82^-6.81,... 为了解库鲁克塔格地区的地壳生长过程,对该区419.2~399.9 Ma的4个花岗质岩体进行了全岩Sr-Nd同位素研究,并选择其中两个岩体进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4个岩体的岩石均具有中等Sr初始值(0.70658~0.71206),εNd(t)为-11.82^-6.81,高于同造山(同增生)的花岗质岩石,εHf(t)值为-6.59~0.82,tDM为1.35~1.80 Ga。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期的地壳生长方式可能是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由强烈的俯冲作用导致了壳幔物质在源区混合形成原始岩浆,随后这一壳幔混源岩浆经过结晶分异并上升侵位固结成岩,从而造成陆壳垂向生长,该生长方式也为塔里木北缘古生代中期俯冲消减的构造环境(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鲁克塔格 古生代 花岗质侵入岩 SR-ND-HF同位素 地壳生长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rphology and growth of porous anodic oxide films on Ti-10V-2Fe-3Al in neutral tartrate solution 被引量:5
13
作者 易俊兰 刘建华 +3 位作者 李松梅 于美 吴国龙 吴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6-15,共10页
Porous anodic oxide films were fabricated galvanostatically on titanium alloy Ti-10V-2Fe-3Al in ammonium tartrate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anodizing time.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 Porous anodic oxide films were fabricated galvanostatically on titanium alloy Ti-10V-2Fe-3Al in ammonium tartrate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anodizing time.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orphology evolution of the anodic oxide film.It is shown that above the breakdown voltage,oxygen is gener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drums morphology.These drums grow and extrude,which yields the compression stress.Subsequently,microcracks are generated.With continuous anodizing,porous oxides form at the microcracks.Those oxides grow and connect to each other,finally replace the microcrack morphology.The depth profile of the anodic oxide film formed at 1 800 s was examined by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AES).It is found that the film is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according to the molar fractions of elements.The outer layer is incorporated by carbon,which may come from electrolyte solution.The thickness of the outer layer is approximately 0.2-0.3 μm.The molar fractions of elements in the intermediate layer are extraordinarily stable,while those in the inner layer vary significantly with sputtering depth.The thicknesses of the intermediate layer and the inner layer are 2 μm and 1.0-1.5 μm,respectively.Moreover,the growth mechanism of porous anodic oxide films in neutral tartrate solution wa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anium alloy porous anodic oxide films morphology evolution growth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weighted evolving network model based on clique overlapping growth
14
作者 杨旭华 王波 孙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4期830-835,共6页
A novel weighted evolving network model based on the clique overlapping growth was proposed.The model shows different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under two different selection mechanisms that are preferential selection an... A novel weighted evolving network model based on the clique overlapping growth was proposed.The model shows different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under two different selection mechanisms that are preferential selection and random selection.On the basis of mean-field theory,this model under the two different selection mechanisms was analyzed.The analytic equations of distributions of the number of cliques that a vertex joins and the vertex strength of the model were given.It is proved that both distributions follow the scale-free power-law distribution in preferential selection mechanism and the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in random selection mechanism,respectively.The analytic expressions of exponents of corresponding distributions were obtained.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simulations and analytical results indicates the validity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Finally,three real transport bus networks(BTNs) of Beijing,Shanghai and Hangzhou in China were studied.By analyzing their network properties,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se real BTNs belong to a kind of weighted evolving network model with clique overlapping growth and random selection mechanism that was proposed in this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ghted network clique overlapping mean-field theory bus transport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