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北部云南光唇鱼野外和驯养种群的生长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贵榜 张浩然 +6 位作者 廖丽 陆武军 毛茜 陈兴科 周林 鲍娟 王礼节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68-75,共8页
【目的】探明贵州北部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yunnanensis)自然栖息环境和驯养条件下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分析其群体生长规律,为当地云南光唇鱼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测定野外种群和驯养种群个体的体长、体重,利用单因素... 【目的】探明贵州北部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yunnanensis)自然栖息环境和驯养条件下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分析其群体生长规律,为当地云南光唇鱼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测定野外种群和驯养种群个体的体长、体重,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幂函数回归等方法分析有关指标。【结果】云南光唇鱼野外种群体长为80~171 mm,平均体长为(134.55±20.34)mm;驯养种群体长为150~245 mm,平均体长为(167.51±15.18)mm;平均体长驯养种群显著大于野生种群。云南光唇鱼野生种群体重为21~112 g,平均体重为(69.92±18.99)g;驯养种群体重为52.9~143.0 g,平均体重为(78.03±18.42)g;驯养种群平均体重显著大于野生种群。云南光唇鱼野外种群体长和体重均呈左偏分布,驯养种群均呈右偏分布。从变异系数看,云南光唇鱼野外种群体长和体重整齐度均低于驯养种群。云南光唇鱼体长-体重关系式野生种群为W=0.0011L^(1.9896)(n=100,R^(2)=0.9847),驯养种群为W=0.0002L^(2.2119)(n=100,R^(2)=0.7758)。野生种群与驯养种群体长与体重参数a值和b值分别为0.000005~0.009397和1.5176~2.8341。野生种群与驯养种群的参数a值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参数b值呈与a值相反的变化趋势。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云南光唇鱼野外种群与驯养种群各阶段体长与体重关系参数a值、b值差异不显著。t检验表明,野外种群b值与3差异极显著,驯养种群b值与3差异不显著。【结论】贵州北部云南光唇鱼野外种群生长为负异速生长,人工驯养条件下为等速生长。贵州北部云南光唇鱼野生环境优于驯养试验环境,天然栖息环境和驯养环境的综合环境条件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光唇鱼 野生种群 驯养种群 生长模式 体长-体重相关性(LWR) 芙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T法AlN晶体生长模式调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覃佐燕 金雷 +3 位作者 李文良 谭俊 何广泽 武红磊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42-1549,共8页
物理气相传输(PVT)法制备AlN晶体时,亚晶的产生会降低晶体质量,甚至多晶化。本文通过调节热/动力学生长条件,研究AlN晶体中亚晶产生及变化规律,提出抑制方法调控生长模式。实验结果表明,大的温度波动导致晶体表面气相物质过饱和度波动变... 物理气相传输(PVT)法制备AlN晶体时,亚晶的产生会降低晶体质量,甚至多晶化。本文通过调节热/动力学生长条件,研究AlN晶体中亚晶产生及变化规律,提出抑制方法调控生长模式。实验结果表明,大的温度波动导致晶体表面气相物质过饱和度波动变大,增加高指数晶面的形成概率,这些晶面因非一致性难以实现完美聚并。本文还研究了稳定温场条件下,气相物质输运对生长模式的影响。实验及模拟结果显示,传统坩埚内气相物质由晶体边缘向中心迁移,与台阶方向相反,晶体表面易演变成混合生长模式。通过设计的新型坩埚,实现气相物质顺台阶流方向迁移,满足层状可控生长的基本条件。在2 200~2 300℃下,随温度降低,晶体呈c轴优势生长,侧向扩展能力降低;随温度升高,侧向扩展能力变强,但晶体表面高指数晶面形成概率增加;温度约2 250℃时,两者达到平衡,适合亚晶的抑制和消除。结合BCF理论分析,降低过饱和度可增强螺旋位错驱动生长的二维平铺能力,并增大台阶宽度,有利于将亚晶界分散融入台阶流中。优化后的实验,促进了生长模式向螺旋位错驱动生长模式的转变,亚晶逐渐被湮灭,获得高质量AlN晶体,其(0002)面的X射线单晶摇摆曲线半峰全宽为58″,拉曼谱的E_2(High)半峰全宽为3.3 cm^(-1),位错密度为2.87×10^(3) 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晶体 PVT法 亚晶 混合生长模式 螺旋位错驱动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对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增材制造三维微结构生长模式的影响
3
作者 吴蒙华 姜炳春 +1 位作者 肖雨晴 贾卫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35-2042,共8页
为研究磁场对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增材制造(MLED-AM)金属三维微结构生长模式的作用,以制备直径为50μm、长径比为10∶1的微镍柱为例,在MLED-AM过程中分别施加一定强度且与电场作用方向相同的顺向磁场和与电场作用方向相反的逆向磁场,通... 为研究磁场对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增材制造(MLED-AM)金属三维微结构生长模式的作用,以制备直径为50μm、长径比为10∶1的微镍柱为例,在MLED-AM过程中分别施加一定强度且与电场作用方向相同的顺向磁场和与电场作用方向相反的逆向磁场,通过对比实验探讨磁场对微镍柱平均体积沉积速率、表面形貌及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无磁场作用,磁场作用可提高MLED-AM的平均体积沉积速率、细化沉积体的平均晶粒尺寸,且逆向磁场的作用更加显著(平均体积沉积速率提高25%~50%,平均晶粒尺寸达31.52 nm);同时,磁场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微镍柱的表面形貌,且顺向磁场作用的效果更好。根据实验结果及分析,逆向磁场作用对MLED-AM效率与质量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 增材制造 三维微结构 生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岩中绿泥石膜的生长模式 被引量:18
4
作者 周晓峰 丁黎 +2 位作者 杨卫国 宋鹏 于均民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中绿泥石膜与物性的关系,利用铸体薄片和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技术对绿泥石膜的赋存特征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研究其成因和生长模式对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泥石膜由里层膜和外层膜组成,外层膜依据晶体...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中绿泥石膜与物性的关系,利用铸体薄片和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技术对绿泥石膜的赋存特征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研究其成因和生长模式对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泥石膜由里层膜和外层膜组成,外层膜依据晶体大小细分为小晶体亚层膜和大晶体亚层膜。小晶体亚层膜生长于早成岩阶段B亚期,此时绿泥石结晶速度快,产生的晶体较小,晶形较差,集合体密集排列,对流体具有阻滞作用。里层膜生长在颗粒表面溶蚀产生的小孔腔中,在小晶体亚层膜的双向阻滞作用下,里层膜具有贫铁、镁而富硅质的化学组成,因生长空间狭窄致使晶体小、晶形差、集合体杂乱堆积。进入中成岩阶段,随着孔隙连通性变差和油气进入,流体流速减小,物质供应变慢,晶体结晶速度放缓,可形成稀疏的大晶体亚层膜。通过占据结晶底质,石英质碎屑颗粒表面的小晶体亚层膜阻止石英次生加大,而长石质碎屑颗粒表面的小晶体亚层膜和骨架颗粒表面的里层膜,通过阻滞颗粒溶解或消耗颗粒溶解出来的硅质流体,致使原生孔隙流体中的硅质浓度不足以生成大量的自生石英颗粒,它们共同作用抑制石英胶结,从而保护了原生粒间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膜 生长模式 原生粒间孔隙 长8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坳陷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生长模式 被引量:18
5
作者 袁选俊 周红英 +5 位作者 张志杰 王子野 成大伟 郭浩 张友焱 董文彤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
坳陷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是目前中国陆上岩性油气藏规模储量增长的主体。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保乾三角洲和现代鄱阳湖赣江三角洲解剖,重点探讨湖盆浅水三角洲形成的地质背景、沉积特征与生长模式。结果表面:①坳陷湖盆具有形成大... 坳陷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是目前中国陆上岩性油气藏规模储量增长的主体。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保乾三角洲和现代鄱阳湖赣江三角洲解剖,重点探讨湖盆浅水三角洲形成的地质背景、沉积特征与生长模式。结果表面:①坳陷湖盆具有形成大型浅水三角洲的沉积背景,敞流型湖盆导致的湖平面频繁升降控制了浅水三角洲的纵横向发育规模。②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发育2种不同类型的三角洲,深湖型三角洲一般呈朵叶状,沉积亚相展布清晰,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河道间为主;浅湖型三角洲一般呈鸟足状或树枝状,沉积亚相分异不明显,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为主,河口坝不发育;③通过现代沉积遥感定量分析,刻画了鄱阳湖赣江中支三角洲近50年的发育特征和演化规律,揭示了分流河道从分散树枝状到闭合结网状的生长过程。④坳陷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是不断发育的多期朵叶体在平面上拼接而成的复合体,其中分流河道是最重要的储集砂体类型,在平面上呈结网状分布,控制了大面积岩性油气藏的分布与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湖盆 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 生长模式 岩性油气藏 松辽盆地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对河竹鞭根系统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刘玉芳 陈双林 +2 位作者 郭子武 李迎春 杨清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2-507,共6页
为了揭示长期淹水对河竹鞭根系统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模式的影响,调查测定了人工喷灌供水(CK)和淹水处理(TR)3、6个月的河竹1年生竹鞭及其根系的生物量,分析了河竹鞭、根生物量分配对淹水环境的适应和响应策略。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河... 为了揭示长期淹水对河竹鞭根系统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模式的影响,调查测定了人工喷灌供水(CK)和淹水处理(TR)3、6个月的河竹1年生竹鞭及其根系的生物量,分析了河竹鞭、根生物量分配对淹水环境的适应和响应策略。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河竹根系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分配比例鞭>根。与CK相比,淹水条件下河竹根系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显著降低,鞭生物量/总生物量升高。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河竹鞭、根大量生长,生物量显著升高,但根生物量/总生物量、鞭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水中鞭生物量/总生物量变化并不明显。河竹鞭、根生物量间的关系在TR和CK处理下均符合幂函数增长关系,但淹水条件下的异速生长指数b要高于CK。研究表明河竹在鞭根系统生长和物质分配上具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和可调节性,可以通过鞭根系统的生物量合理分配和异速生长调节以逐步适应淹水环境。研究结果可为河竹在水湿地和江河湖库消落带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竹 鞭根系统 淹水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模式 生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式的结合方法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艳霞 周秀骥 梁顺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将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式结合来预测作物产量,是目前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概述了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式结合的主要方法,包括驱动法和初始化 /参数化法,以及最新的一些研究个例。同时还分析了将遥感信息应用到作物生长模式过程中存在... 将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式结合来预测作物产量,是目前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概述了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式结合的主要方法,包括驱动法和初始化 /参数化法,以及最新的一些研究个例。同时还分析了将遥感信息应用到作物生长模式过程中存在和有待改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生长模式 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表面上冷凝液滴的生长模式及部分润湿液滴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天庆 孙玮 +2 位作者 李香琴 孙相彧 艾宏儒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62-1770,共9页
分析并计算了纳米结构表面上冷凝液滴按照不同途径长大的过程中液滴能量的增加速率,并以能量增加最小为判据来确定液滴的生长途径.结果表明,纳米结构内形成的冷凝液斑在初期按接触角(CA)增加的模式生长时,其能量增加速率远低于其它模式... 分析并计算了纳米结构表面上冷凝液滴按照不同途径长大的过程中液滴能量的增加速率,并以能量增加最小为判据来确定液滴的生长途径.结果表明,纳米结构内形成的冷凝液斑在初期按接触角(CA)增加的模式生长时,其能量增加速率远低于其它模式,于是,初始液斑先按增大接触角、并保持底面积不变的模式生长,直至液滴达到前进角状态.此后,沿接触角增加的模式长大所导致的能量增加速率开始远高于其它生长模式,于是液滴三相线开始移动,底面积开始增加,但接触角保持不变.液滴所增加的底面积可以呈润湿或复合两种状态,分别形成Wenzel液滴及部分润湿液滴,前者的表观接触角一般小于160°,而后者则明显大于160°.液滴的生长模式及其润湿状态均与纳米结构参数密切相关,仅当纳米柱具有一定高度、且间距较小时,冷凝液滴才能呈现部分润湿状态.最后,本模型对纳米结构表面上冷凝液滴润湿状态的计算结果与绝大部分实测结果相一致,准确率达到91.9%,明显高于已有公式的计算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纳米结构 冷凝 液滴 生长模式 润湿状态 机理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氏平鲉早期异速生长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席丹 张秀梅 +2 位作者 吕红健 张沛东 张志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8-34,共7页
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0~90日龄仔、稚、幼鱼的全长、体重进行生物学测定,对其体重、头长、头高、吻长、眼径、体高、肛前长、鳍棘长和鳍条长与全长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各指标的异速生长方式、生长拐点出现的时间和早期生长发... 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0~90日龄仔、稚、幼鱼的全长、体重进行生物学测定,对其体重、头长、头高、吻长、眼径、体高、肛前长、鳍棘长和鳍条长与全长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各指标的异速生长方式、生长拐点出现的时间和早期生长发育特征,结合仔、稚鱼的生态习性,探讨早期生长发育模式和生态学意义。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全长和体重随着日龄的增加其生长规律均符合三次函数关系,全长的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0~16日龄、17~46日龄、47~90日龄)、体重的生长可分为2个阶段(0~46日龄、47~90日龄),各阶段生长速率有显著差异(P<0.05);许氏平鲉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各量度指标异速生长的拐点均出现在仔鱼向稚鱼(14~24日龄)、稚鱼向幼鱼(46~60日龄)变态的节点之前或附近。研究发现,仔、稚鱼各器官表观形态的改变与变态节点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早期发育 异速生长 生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压对ITO薄膜生长模式和光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瑞新 李士娜 +1 位作者 锁国权 任磊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69,共5页
为明确溅射偏压对ITO薄膜性质的影响,用射频磁控溅射法于室温在玻璃衬底制备出ITO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不同偏压下ITO薄膜的生长模式、光学和电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偏压的增加,薄膜沉积模式经历了沉积、沉积和扩散、表面脱附3种方式;AFM... 为明确溅射偏压对ITO薄膜性质的影响,用射频磁控溅射法于室温在玻璃衬底制备出ITO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不同偏压下ITO薄膜的生长模式、光学和电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偏压的增加,薄膜沉积模式经历了沉积、沉积和扩散、表面脱附3种方式;AFM和SEM显示,偏压为100 V时,膜层表面光洁、均匀,粗糙度最小,均方根粗糙度为1.61 nm;XRD分析表明偏压会影响与薄膜的择优取向,偏压为100 V时,薄膜晶粒取向为(222)面;薄膜偏压为120 V时,薄膜的光电性能最佳,电阻率最低为2.59×10-4Ω.cm,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在85%以上;偏压的大小使薄膜的吸收边发生了"蓝移"或"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薄膜 偏压 生长模式 微观结构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添加对紫花苜蓿幼苗地上部及根系生长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先之 蒋海亮 +1 位作者 许可旺 周莹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91,99,共6页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添加浓度对紫花苜蓿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生长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钾、水分等其他养分供应充足的基础上,适宜的磷添加可显著增加苜蓿幼苗的分枝数、株高、叶面积及叶干重,并能有效促进苜蓿根系生长、根面...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添加浓度对紫花苜蓿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生长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钾、水分等其他养分供应充足的基础上,适宜的磷添加可显著增加苜蓿幼苗的分枝数、株高、叶面积及叶干重,并能有效促进苜蓿根系生长、根面积和根体积的增大,从而增加苜蓿产量和品质.综合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以0.4 mmol/L磷浓度培养条件下的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状况较好;磷浓度的变化对紫花苜蓿叶片的养分保持力有一定影响,且在幼苗阶段的前期(5周)、后期(8周)影响趋势不同;磷浓度增加会抑制幼苗前期阶段的苜蓿叶面积扩展,而对后期光合面积的增加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幼苗 生长模式 磷浓度梯度 比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植物生长模式的SWAT模型的修正与有效性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赖格英 仇霖 +4 位作者 张智勇 潘瑞鑫 曾祥贵 张玲玲 易发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2-487,共16页
以农林系统的非点源污染模拟为目标,通过研究建立变化密度及多种类混杂的森林生长模型,修正了SWAT模型采用平均森林植被密度和单一植物生长模式估算生物累积量的问题,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森林优势组份丰度遥感反演模型、叶面积指数和... 以农林系统的非点源污染模拟为目标,通过研究建立变化密度及多种类混杂的森林生长模型,修正了SWAT模型采用平均森林植被密度和单一植物生长模式估算生物累积量的问题,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森林优势组份丰度遥感反演模型、叶面积指数和消光系数遥感反演模型以获取森林生长模型的相关参数.同时,根据间作套种下的辐射能利用Keating方程,引入间作套种指数变量,修正SWAT原有的单一生物量日积累模型,探讨了作物复种指数、间作套种指数遥感反演方法和以此为基础的作物间作套种生长模型.以亚热带季风湿润区红壤背景下的鄱阳湖流域子流域梅江流域为试验区,以野外实测数据为基础,探讨修正SWAT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修正后的SWAT模型与原始SWAT模型相比,在模拟流量和营养盐负荷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在模拟流量方面,有效性提高了7.8%,流量峰值的模拟也得到了改善,能更好地反映地表蓄流方面的实际情况;在模拟营养盐负荷方面,有效性提高了6.4%(总磷)和6.1%(总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多植物生长模式 修正 非点源污染 鄱阳湖流域 梅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i基PTCDA生长模式的AFM和XPS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珍 刘凤敏 +2 位作者 欧谷平 甘润今 张福甲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41-1044,共4页
对有机/无机光电探测器PTCDA/p-Si样品的表面进行得AFM扫描看出,PTCDA呈岛状生长,各岛成圆丘状,岛的分布不均匀,PTCDA层中存在大量缺陷。原因是p-Si(100)衬底的表面原子悬挂键的作用,使硅原子横向移动满足键合需要形成台阶和其它缺陷引... 对有机/无机光电探测器PTCDA/p-Si样品的表面进行得AFM扫描看出,PTCDA呈岛状生长,各岛成圆丘状,岛的分布不均匀,PTCDA层中存在大量缺陷。原因是p-Si(100)衬底的表面原子悬挂键的作用,使硅原子横向移动满足键合需要形成台阶和其它缺陷引起的。将样品表面的XPS全谱及精细谱与表面的AFM扫描图进行对比分析,得出PTCDA在p-Si基底上的生长模式,即:PTCDA首先在缺陷处聚集,形成许多三维岛状的PTCDA晶核,然后在PTC-DA离域大π键的作用下,相邻的两层PTCDA分子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叠,最终形成岛状结构。与硅衬底原子结合的过程为:苝环与缺陷处的Si原子结合,而酸酐基团与表面完整处的Si结合。结合时,苝环结构保持不变,而酸酐基团与Si发生化学反应,使酸酐中的C O键断开,形成O Si C和硅氧化物。对PTCDA/p-Si样品的界面的XPS全扫描谱和精细图谱进行分析后,进一步验证了PTCDA在p-Si基底上的生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DA 生长模式 AFM 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薄膜缺陷及生长模式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鹏 陆建生 +2 位作者 张德丰 周洁 杨滨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7-830,共4页
为了从微观领域研究金属薄膜缺陷的形成和薄膜的初期生长模式,利用有限元法对金属薄膜沉积过程中的缺陷和生长模式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以Pt原子为膜料粒子,采用刚性球入射到石墨基底,重点研究了在基底上形成的缺陷结果表明,在薄膜生长初... 为了从微观领域研究金属薄膜缺陷的形成和薄膜的初期生长模式,利用有限元法对金属薄膜沉积过程中的缺陷和生长模式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以Pt原子为膜料粒子,采用刚性球入射到石墨基底,重点研究了在基底上形成的缺陷结果表明,在薄膜生长初期会形成"树桩"小岛,而当碳基底上沉积铂原子的能量值达到75 eV时,就有可能发生随机原子注入."树桩"小岛的形成使薄膜生长多为岛状生长机制,同时检验了有限元方法在微观领域中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缺陷 薄膜生长模式 有限元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长模式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整合素β4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剑 左敏 +1 位作者 欧慧婷 尹为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27-1132,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生长模式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整合素β4的表达水平与PTC生长模式间的关系。方法 59例经典型PTC依据其生长模式,分为膨胀型、局部浸润型及弥漫浸润型3组;分析其...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生长模式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整合素β4的表达水平与PTC生长模式间的关系。方法 59例经典型PTC依据其生长模式,分为膨胀型、局部浸润型及弥漫浸润型3组;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腺外浸润、淋巴结转移及BRAFV600E突变等因素的关系;免疫组化半定量评价3组间整合素β4的表达状况。结果 (1)经典型PTC中,局部浸润型模式最常见(64%,38/59),弥漫浸润型次之(24%,14/59),膨胀型少见(12%,7/59)。(2)PTC浸润性生长模式与肿瘤腺外浸润密切相关(χ2=12.58,P<0.05)。弥漫浸润型腺外浸润的比例最高(93%,13/14),局部浸润型居中(57%,20/35),膨胀型少见(14%,1/7)。(3)整合素β4表达水平与PTC生长模式(F=20.07,P<0.05)及腺外浸润(t=2.57,P<0.05)均密切相关。β4在弥漫浸润型和局部浸润型外周区的表达高于膨胀型(P<0.05)与局部浸润型中心区(P<0.05);膨胀型与局部浸润型中心区相比,β4表达无差异(P>0.05)。(4)与3种生长模式相对应的淋巴结转移灶内的癌组织,彼此间β4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χ2=0.344,P>0.05)。转移性肿瘤组织β4的表达强度与膨胀型及局部浸润型中心区的水平相当,但明显低于弥漫浸润型与局部浸润型外周区的水平。结论 (1)PTC浸润性生长方式与肿瘤的高腺外浸润密切相关,特别是弥漫浸润型PTC,具有更强的腺外侵袭性。建议病理报告中列入PTC生长模式的描述,以提示其生物学行为。(2)整合素β4高表达参与/介导了PTC的间质浸润,并可能是衔接肿瘤浸润性生长模式与高侵袭生物行为间的重要分子机制。(3)PTC生长模式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BRAFV600E突变等因素无统计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整合素β4 生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海底热液硫化物烟囱体的生长模式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长华 曾志刚 殷学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海底热液硫化物 生长模式 烟囱 现代 海底热液活动 现状 演化规律 热液矿床 矿产资源 生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花脸仔猪生后三天内胃肠道及胰腺生长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春田 王恬 +3 位作者 陆治年 段建功 邹仕庚 RuoJunXu 《养猪》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试验对二花脸仔猪生后三天内胃肠道及胰腺的生长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后第一天,胃重及胃重体重比分别增加33%(P<0.01)和32%(P<0.01);小肠长度增加19%(P<0.01),重量增加35%(P<0.01),主要是由于粘膜增... 本试验对二花脸仔猪生后三天内胃肠道及胰腺的生长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后第一天,胃重及胃重体重比分别增加33%(P<0.01)和32%(P<0.01);小肠长度增加19%(P<0.01),重量增加35%(P<0.01),主要是由于粘膜增量77%(P<0.01)。此后至第三天,胃增重32%(P<0.01),胃重体重比仅增加8%(P>0.05);小肠长度增加28%(P<0.01),但重量变化不大(P>0.05)。生后三天内,结肠长度、总重、粘膜重和非粘膜重分别增加28%(P<0.05)、65%(P<0.01)、95%(P<0.01)和59%(P<0.01);胰腺的绝对重量及其相对于体重的重量持续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小肠 结肠 胰腺 生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陆坡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生长剖面的碳、氧同位素特征与生长模式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选博 韩喜球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5,共6页
对SO177航次采集自南海东沙东北古冷泉活动区的烟囱状碳酸盐岩样品(TVG14-C1-1)进行解剖研究,探讨烟囱样品的形成机理。我们首先对烟囱样品的横截面进行高分辨率精细取样并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在充分了解其矿物组成特征的前提下,利用... 对SO177航次采集自南海东沙东北古冷泉活动区的烟囱状碳酸盐岩样品(TVG14-C1-1)进行解剖研究,探讨烟囱样品的形成机理。我们首先对烟囱样品的横截面进行高分辨率精细取样并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在充分了解其矿物组成特征的前提下,利用碳酸盐岩—水体系氧同位素分馏方程计算古冷泉流体的氧同位素组成并定量分析流体的端元成分和相对贡献,然后根据它们在烟囱生长剖面上的变化特征,为碳酸盐质烟囱建立生长模式。分析表明,该样品横截面的δ13C值在-50.136‰~-43.923‰之间变化,δ18O值在2.762‰~4.848‰之间变化,由中心向外,碳氧同位素呈反向协同变化趋势,δ13C逐渐升高而δ18O逐步降低。结合该样品的年龄和古海水的氧同位素组成,计算得到形成该样品的冷泉流体的δ18O在1.2‰~2.3‰V-SMOW之间变化,较冰期海水的更富18O。认为在形成烟囱的不同阶段,水合物分解产生的富18O流体与同期海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混合,烟囱中心部位水合物分解水的相对贡献高达53.6%,而烟囱外层,水合物分解水的贡献低至6.1‰。通过综合研究,提出了烟囱样品的生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北陆坡 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 氧稳定同位素 冷泉流体来源 生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鲈早期发育过程的异速生长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晓龙 温海深 +7 位作者 张美昭 李吉方 方秀 张凯强 刘阳 田源 常志成 汪晴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30,共6页
为了解花鲈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特性和重要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规律,本研究测定了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各日龄仔、稚鱼(0~33日龄)的全长,将身体各功能器官的生长变化与全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确定了其体长、体高、尾鳍长、吻长... 为了解花鲈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特性和重要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规律,本研究测定了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各日龄仔、稚鱼(0~33日龄)的全长,将身体各功能器官的生长变化与全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确定了其体长、体高、尾鳍长、吻长、眼径和头长的异速生长模式,得出各部位生长拐点出现的时间,根据花鲈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特性和重要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规律,结合仔、稚鱼的生活习性,探讨了其早期生长发育模式和生态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器官的生长拐点不相同,重要功能器官优先发育,生产中可通过对拐点的把握,在对应阶段满足花鲈的营养需求,提高其苗种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早期发育 异速生长 生长模式 生长拐点 功能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生长模式及其在干旱影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石立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23,共9页
在前人理论研究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考虑水分胁迫影响的后效性及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研制出实际水分条件下的冬小麦生长模拟模式.经与不同水分处理的实测资料对比,模拟效果基本令人满意,平均误差为10%左右.利... 在前人理论研究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考虑水分胁迫影响的后效性及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研制出实际水分条件下的冬小麦生长模拟模式.经与不同水分处理的实测资料对比,模拟效果基本令人满意,平均误差为10%左右.利用生长模式得到实际水分条件下的干物重减少率,进行了干旱影响实时评估的尝试.并分别在返青后、拔节后和成熟前展望了干旱对最终生物量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长模式 干旱评估 旱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