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焰熔法生长金红石单晶体生长室内温度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旭东 毕孝国 +2 位作者 唐坚 蔡云平 孙旭东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8-145,共8页
以氢气和氧气的燃烧为基础,研究了焰熔法生长金红石单晶体过程中生长室内的温度分布特征,分析了H_2和O_2流量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轴向温度随喷嘴距离的增加而升高,在距喷嘴92 mm处达到最高温度3290.3 K后开始下降;晶体熔帽... 以氢气和氧气的燃烧为基础,研究了焰熔法生长金红石单晶体过程中生长室内的温度分布特征,分析了H_2和O_2流量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轴向温度随喷嘴距离的增加而升高,在距喷嘴92 mm处达到最高温度3290.3 K后开始下降;晶体熔帽径向温度随直径的增加逐渐减小,熔帽边缘温度则急剧升高;随着H_2流量增加,生长室内中心轴向和径向温度逐渐增大,H_2流量增加2 L/min,中心最高温度平均升高130℃,最高温度的位置向下移3.1mm,晶体熔帽表面温度平均升高70℃;增加内O_2和外O_2流量均导致生长室内中心轴向和径向温度降低,而使晶体熔帽上的压力升高,外O_2对温度的影响较大,而内O_2对晶体熔帽压力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焰熔法 金红石单晶体 生长室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焰熔法生长钛酸锶单晶体生长室内温度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旭东 毕孝国 孙旭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38-143,共6页
通过研究焰熔法生长钛酸锶单晶体过程中生长室内的温度分布特征,分析了H_2和O_2流量、喷嘴孔径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焰熔法生长SrTiO_3晶体时,晶体熔帽表面温度和压力由中心逐渐向外降低;随着H_2流量的增加,中心轴向的最高... 通过研究焰熔法生长钛酸锶单晶体过程中生长室内的温度分布特征,分析了H_2和O_2流量、喷嘴孔径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焰熔法生长SrTiO_3晶体时,晶体熔帽表面温度和压力由中心逐渐向外降低;随着H_2流量的增加,中心轴向的最高温度的位置基本不变,晶体熔帽温度和晶体四周的最高温度逐渐升高,只是升高幅度有所减小;晶体熔帽温度、压力及晶体周围烟气温度随O_2流量增大而升高,而轴向最高温度则降低;增加喷嘴的中心孔径将使轴向最高温度、晶体熔帽温度和径向温度梯度降低,而喷嘴的H_2孔径对生长室内轴向和径向温度分布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焰熔法 钛酸锶单晶体 生长室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生长气候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晓 江升 《福建农机》 2020年第1期28-30,34,共4页
介绍了灵芝温室栽培气候环境控制系统,采用灵芝生长室和循环风室隔离的结构设计,通过室内空气的交叉循环,结合风机变频调速、空气全热交换、智能照明补光等技术,调节灵芝生长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氧量等灵芝生长要素,实现全天候环... 介绍了灵芝温室栽培气候环境控制系统,采用灵芝生长室和循环风室隔离的结构设计,通过室内空气的交叉循环,结合风机变频调速、空气全热交换、智能照明补光等技术,调节灵芝生长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氧量等灵芝生长要素,实现全天候环境下灵芝的栽培,达到灵芝一年多季种植,提高灵芝成品的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栽培 灵芝生长室 循环风 交叉循环风道 环境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条件下ZnO薄膜电学性质的研究
4
作者 赵鹏程 张振中 +7 位作者 姚斌 李炳辉 王双鹏 姜明明 赵东旭 单崇新 刘雷 申德振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30-1434,共5页
ZnO薄膜中的高的背景电子浓度能够对p型掺杂形成补偿,从而对p型掺杂造成障碍,了解高背景电子浓度的来源有助于对p型掺杂的研究。本文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在不同真空度下在a面蓝宝石衬底上生长了一系列氧化锌薄膜,发现在低真空度下生长的... ZnO薄膜中的高的背景电子浓度能够对p型掺杂形成补偿,从而对p型掺杂造成障碍,了解高背景电子浓度的来源有助于对p型掺杂的研究。本文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在不同真空度下在a面蓝宝石衬底上生长了一系列氧化锌薄膜,发现在低真空度下生长的样品的载流子浓度较高,为1019cm-3量级;而高真空度下生长的样品,其载流子浓度比低真空生长的样品显著降低,降低了3个数量级。在相同条件下生长的样品,通过不同的后处理手段进行处理后,其电子浓度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氧空位等本征缺陷不是ZnO薄膜中电子的主要来源,高背景电子浓度应该与生长过程中非故意引入的杂质相关。通过低温光致发光表征,发现低真空度下生长的样品在低温下3.366 eV处有强的施主束缚激子发光峰,而高真空度下生长的样品的此发光峰显著变弱。由此,高电子浓度被归结为与生长过程中非故意引入的氢杂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高背景电子浓度 生长室真空 氢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F_(2)晶体生长的实时观察
5
作者 山国强 陈锦元 +1 位作者 金蔚青 严鸿萍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24-224,共1页
由于BaF_(2)晶体在高温易氧化,所以建立一个透明密封的生长室,对于BaF_(2)晶体生长的实时观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设计的气氛生长室,可用于BaF_(2)晶体生长的实时观察。该生长室具有温度高(T_(max)~1500℃),控温精度好(±1℃,1300℃)... 由于BaF_(2)晶体在高温易氧化,所以建立一个透明密封的生长室,对于BaF_(2)晶体生长的实时观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设计的气氛生长室,可用于BaF_(2)晶体生长的实时观察。该生长室具有温度高(T_(max)~1500℃),控温精度好(±1℃,1300℃),温度稳定(±1℃,1300℃/h),功耗小(<20W)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氛生长室 BaF_晶体 实时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93
6
作者 李娜 王根绪 +3 位作者 杨燕 高永恒 柳林安 刘光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5-905,共11页
采用增温棚模拟增温的方法,对比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典型高寒草甸和沼泽草甸在两种增温梯度条件下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生长对温度升高的初期响应。由于开顶式生长室(OTC)的增温作用,在整个生长季内,沼泽草甸月平均气温分别较对照提高2.98... 采用增温棚模拟增温的方法,对比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典型高寒草甸和沼泽草甸在两种增温梯度条件下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生长对温度升高的初期响应。由于开顶式生长室(OTC)的增温作用,在整个生长季内,沼泽草甸月平均气温分别较对照提高2.98℃(OTC1)和5.52℃((OTC2),20cm处土壤水分分别减少了2.45%(OTC1)和3.44%(OTC2);高寒草甸月平均气温分别比对照升高了2.59℃(OTC1)和5.16℃(OTC2)。20cm处土壤水分分别减少了1.83%(OTC1)和7.71%(OTC2)。受温度升高及土壤含水量减少的影响,模拟增温2个生长季后,与对照样地相比,群落种群高度、密度、盖度、频度和重要值发生变化,群落结构也发生一定变化。增温处理使高寒草甸禾草和莎草盖度减少,杂草盖度增加,而使沼泽草甸中禾草和莎草盖度增加,杂草盖度减少。增温后,两种草甸总生物量均增加,但大幅度的增温条件抑制了高寒草甸的这种促进作用,而促进了沼泽草甸的这种促进作用。两种草甸的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模拟增温使得高寒草甸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向深层转移,但不明显;而使沼泽草甸生物量明显的趋向深层土壤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开顶式生长室 温度升高 群落结构 分配格局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地上部分氮素的挥发损失 被引量:46
7
作者 李生秀 李宗让 +1 位作者 田霄鸿 王朝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8-25,共8页
采用水培、土培、^(16)N标记试验,在尽量杜绝土壤和空气有关气体干扰的生长室中,捕获和测定了植物生长过程中地上部分释放的N_2,N_2O和NH_3。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不挥发N_2,但能释放N_2O和NH_3。释放的N_2O数量甚微,而释放的NH_3数量较大... 采用水培、土培、^(16)N标记试验,在尽量杜绝土壤和空气有关气体干扰的生长室中,捕获和测定了植物生长过程中地上部分释放的N_2,N_2O和NH_3。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不挥发N_2,但能释放N_2O和NH_3。释放的N_2O数量甚微,而释放的NH_3数量较大,是挥发损失的主要形态。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作物生长后期。但是植物挥发损失的NH_3量难以与地上部分氮素的减少量相比似。要彻底阐明作物生长后期地上部分减少的氮素的归宿,需要拓宽视野,从多方面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氮素 氮素损失 水培 生长室 植物地上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增温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46
8
作者 赵艳艳 周华坤 +3 位作者 姚步青 王文颖 董世魁 赵新全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5-671,共7页
采用国际冻原计划模拟增温效应的方法,研究了连续增温16年后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的植物群落结构、地上地下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含量的响应,以期揭示长期增温对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长期增温使高... 采用国际冻原计划模拟增温效应的方法,研究了连续增温16年后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的植物群落结构、地上地下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含量的响应,以期揭示长期增温对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长期增温使高寒草甸植物群落高度增加18.4%,盖度降低5%;灌丛群落高度增加42.8%,盖度增加12.9%。草甸群落地上生物量减少23.6%,0~10,10~20,20~30 cm的地下生物量分别减少22.2%,38.6%,52.1%;灌丛群落地上生物量增加15.1%,0~10,10~20,20~30 cm的地下生物量分别增加4.9%,17.5%,3.1%。草甸群落物种数减少7,6,灌丛群落的物种数减少30%。长期增温使草甸和灌丛的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增加,而全钾降低,其他元素含量变化不一致。长期增温改变了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的群落结构以及土壤养分含量,但对二者的影响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高寒灌丛 开顶式生长室 增温 群落结构 生物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76
9
作者 石福孙 吴宁 罗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86-5293,共8页
采用OTC模拟增温实验,研究了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由于开顶式生长室(OTC)的增温作用,在整个生长季内,地温(15cm)、地表温度和气温(30cm)的平均值在OTC内比对照样地分别高0.28、0.46℃和1.4℃,OTC内... 采用OTC模拟增温实验,研究了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由于开顶式生长室(OTC)的增温作用,在整个生长季内,地温(15cm)、地表温度和气温(30cm)的平均值在OTC内比对照样地分别高0.28、0.46℃和1.4℃,OTC内土壤相对含水量也明显减少,低于对照样地5.49%。受增温及土壤含水量减少的影响,1年后,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生产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植物群落优势种和组成结构发生改变。OTC内禾草的盖度(19.21%)及生物量(44.07g/m2),均显著大于对照样地(8.04%和18.1g/m2),而杂类草的盖度(72.8%)及生物量(210.54g/m2)均显著小于对照样地(83.5%和244.9g/m2)。OTC内的地上鲜体生物量(265.17g/m2)和地下0~30cm的根系生物量(1603.84g/m2)与对照样地(分别为272.63g/m2和1826.77g/m2)相比较,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根系在土壤不同层中的分配比例明显改变,OTC内0~10cm土层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增加,而20~30cm土层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则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亚高山草甸 开顶式生长室 增温 群落结构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采伐迹地草坡群落对模拟增温的短期响应 被引量:23
10
作者 徐振锋 胡庭兴 +3 位作者 李小艳 张远彬 鲜骏仁 王开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99-2905,共7页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采伐迹地草坡群落物候、群落结构和地上生物量对模拟增温的初期响应。生长季中OTC内日平均气温较对照(CK)增加2.2℃,5cm土壤温度增加0.8℃。和CK相比,建群种牛尾蒿和糙野青茅...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采伐迹地草坡群落物候、群落结构和地上生物量对模拟增温的初期响应。生长季中OTC内日平均气温较对照(CK)增加2.2℃,5cm土壤温度增加0.8℃。和CK相比,建群种牛尾蒿和糙野青茅萌动期、花蕾期和花期均显著提前,而枯黄期显著推迟。群落各种群高度、密度和重要值增加、减少或无影响,生物多样性指数有所下降,群落结构发生一定变化。OTC内糙野青茅和牛尾蒿地上生物量较CK分别增加46.3%和42.0%。中华羊茅和其它草类植物地上生物量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地上总生物量增加3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指数 开顶式生长室 地上生物量 物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3种植物对模拟增温的生理生化响应 被引量:18
11
作者 任飞 杨晓霞 +5 位作者 周华坤 姚步青 王文颖 温军 贺金生 赵新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57-2264,共8页
采用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将开项式生长室(OTC)按不同直径设置5个增温梯度,并按其直径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标记为A、B、C、D、E 5个处理,研究了增温效应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3种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表... 采用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将开项式生长室(OTC)按不同直径设置5个增温梯度,并按其直径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标记为A、B、C、D、E 5个处理,研究了增温效应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3种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A^E 5个增温处理使OTC内部气温依次比对照升高了2.68℃、1.57℃、1.20℃、1.07℃和0.69℃,土壤温度依次比对照升高了1.74℃、1.06℃、0.80℃、0.60℃和0.30℃。(2)增温对3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谷胱甘肽等生理生化特性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3种植物对增温效应的响应也不尽相同。(3)增温对青藏高原3种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明显且复杂,适度增温0.69℃~1.07℃(D、E处理)对3种植物生理生化特性在总体上表现为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温 生理生化特性 开顶式生长室 矮嵩草 鹅绒委陵菜 短穗兔耳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对川西北亚高山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石福孙 陈华峰 吴宁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0-736,共7页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增温实验,研究了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碳、氮含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由于OTC的增温作用,在整个生长季内,地温(15cm)、地表温度和气温(30cm)的平均值在OTC内比对照样地分别高0.28、0.46和1.4℃,OTC内土壤...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增温实验,研究了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碳、氮含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由于OTC的增温作用,在整个生长季内,地温(15cm)、地表温度和气温(30cm)的平均值在OTC内比对照样地分别高0.28、0.46和1.4℃,OTC内土壤相对含水量也明显减少,低于对照样地5.49%。受增温及土壤含水量减少的影响,一年后,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积累和碳、氮含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除10月份OTC内地上鲜体生物量略高于对照样地外,OTC内地上鲜体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与对照样地相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OTC内植物群落地上活体的碳浓度在整个生长季高于对照样地,而氮浓度低于对照样地;OTC内植物群落地下活根的碳浓度在整个生长季高于对照样地,并且在8月份统计检验显著,而氮浓度却低于对照样地;OTC内植物碳库在整个生长季较对照样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幅范围为0.90%~5.65%,而OTC内植物氮库较对照样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幅范围0.40%~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高寒草甸 开顶式生长室 增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围垦湿地芦苇凋落物分解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关阅章 刘安田 +1 位作者 仲启铖 王开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34,共8页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s,OTC)模拟增温,结合网袋法,研究了空气增温(1.984±0.7)℃对崇明东滩滨海围垦湿地代表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不同凋落物组分(茎和叶)分解速率的影响,并分析增温和非增温条件下凋落...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s,OTC)模拟增温,结合网袋法,研究了空气增温(1.984±0.7)℃对崇明东滩滨海围垦湿地代表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不同凋落物组分(茎和叶)分解速率的影响,并分析增温和非增温条件下凋落物分解速率与1.2 m高度的空气温度、0~5 cm土壤温度及0~5 cm土壤湿度3种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变化.结果表明:①增温与不增温处理下,OTC组和对照(CG)组芦苇茎的年分解率分别为49.20%和45.11%,而叶的年分解率分别为63.52%和58.53%,增温对叶的分解促进作用更加显著;②增温增大了湿地芦苇凋落物分解常数K值,OTC组和CG组茎的平均K值分别为0.028和0.027,叶的平均K值分别为0.093和0.080,叶的增幅显著大于茎的增幅;③3种主要环境因子与滨海围垦湿地芦苇凋落物的分解速率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是1.2 m空气温度>0~5 cm土层温度>0~5 cm土层湿度,且增温使分解速率与3种环境因子相关性程度均增大,其中,叶分解速率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变化最显著,增大6.43%.综上所述,气温是影响滨海围垦湿地芦苇凋落物分解的关键环境因子,增温不仅会增大滨海围垦湿地芦苇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同时也会改变芦苇凋落物分解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芦苇 凋落物分解 增温 开顶式生长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增温引发的早春冻害:以岷江冷杉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振锋 胡庭兴 +2 位作者 张远彬 鲜骏仁 王开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275-6280,共6页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并正在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现存植被与环境间的关系是经过漫长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因此植物物候变化可能会影响物种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和...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并正在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现存植被与环境间的关系是经过漫长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因此植物物候变化可能会影响物种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和移地试验(transposing of surface soil with vegetation,TSSV)模拟增温的方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幼苗物候和冻害对模拟增温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生长季中OTC内日平均气温较对照增加2.2℃,高海拔(3200m)比低海拔(2600m)日平均温度低2.5℃。在两种研究方法下,温度升高都使岷江冷杉芽开放提前,休眠期推迟,生长季延长。温度升高使岷江冷杉幼苗新生芽遭受严重的冻害。结果表明,在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海拔物种遭受早春冻害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线交错带 岷江冷杉 开顶式生长室 冻害 移地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群落地上部分碳氮含量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付刚 孙维 +2 位作者 李少伟 何永涛 沈振西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93-1097,共5页
气候变暖影响着高寒植物的生长及其碳含量和氮含量。为了探讨藏北高原高寒草甸群落地上部分碳含量和氮含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2008年7月在西藏当雄县草原站沿着海拔梯度(即4 300、4 500和4 700 m)布设了一个模拟增温实验(增温方法采用开... 气候变暖影响着高寒植物的生长及其碳含量和氮含量。为了探讨藏北高原高寒草甸群落地上部分碳含量和氮含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2008年7月在西藏当雄县草原站沿着海拔梯度(即4 300、4 500和4 700 m)布设了一个模拟增温实验(增温方法采用开顶式生长室,开口和底部直径分别为1.00和1.45 m,高度为0.40 m)。通过统计分析三海拔高度上的高寒草甸的2011年7月和2012年7月的群落地上部分碳含量、氮含量和碳氮比,探讨了藏北高原高寒草甸群落地上部分碳含量、氮含量和碳氮比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模拟增温显著降低了海拔4 300 m 2011年7月10.5%(2.43 g·kg-1)的氮含量(F=14.95,P=0.018),显著增加了海拔4 300 m 2011年7月12.1%(2.27)的碳氮比(F=22.67,P=0.009);显著增加了海拔4 700 m 2012年7月16.3%(4.44 g·kg-1)的氮含量(F=17.03,P=0.015),显著降低了海拔4 700 m 2012年7月8.6%(1.24)的碳氮比(F=12.60,P=0.024);对三海拔2011年7月(4 300 m:F=0.89,P=0.400;4 500 m:F=0.28,P=0.627;4 700 m:F=2.65,P=0.179)和2012年7月(4 300 m:F=0.000 4,P=0.985;4 500 m:F=4.21,P=0.109;4 700 m:F=2.40,P=0.196)的碳含量都无显著影响;对海拔4 300 m 2012年7月(氮含量:F=0.13,P=0.736;碳氮比:F=0.10,P=0.764)、4 500 m 2011年7月(氮含量:F=0.01,P=0.912;碳氮比:F=0.12,P=0.750)和2012年7月(氮含量:F=0.48,P=0.525;碳氮比:F=0.004,P=0.951)以及4 700 m 2011年7月(氮含量:F=0.78,P=0.428;碳氮比:F=0.01,P=0.942)的氮含量和碳氮比都无显著影响。因此,模拟增温对高寒草甸群落地上部分碳含量、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和观测年份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碳氮含量 海拔梯度 开顶式生长室 藏北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OTCs模拟增温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权欣 芦光新 +3 位作者 李希来 德科加 张明 李欣 《草业与畜牧》 2016年第1期19-24,30,共7页
采用温度自动记录系统监测了开顶式生长室(OTCs)增温小室内地上5cm、地下7.5cm以及地下15cm处的增温效果,分析了生长季内OTC小室内温度的日变化、月变化以及植物生长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OTC小室内地上5cm的日平均温度... 采用温度自动记录系统监测了开顶式生长室(OTCs)增温小室内地上5cm、地下7.5cm以及地下15cm处的增温效果,分析了生长季内OTC小室内温度的日变化、月变化以及植物生长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OTC小室内地上5cm的日平均温度增幅为0.35℃,月平均温度增幅为0.34℃,地下7.5cm的日平均温度增幅为0.70℃,月平均温度增幅为0.66℃,地下15cm的日均温和月均温都没有增加;OTC小室的总积温在地上5cm、地下7.5cm的增温幅度分别为54.55℃、63.37℃,而地下15cm处的积温没有增加。开顶式增温小室能够有效改变微气候环境,对地上5cm、地下7.5cm有一定的增温效应,地温的增幅比气温的增幅高。地下7.5cm土壤温度的响应程度明显大于地下15cm土壤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高寒草甸 增温效应 开顶式生长室(OT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增温增雨对典型草原优势种羊草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东 钞然 +3 位作者 万志强 杨劼 包铁军 高清竹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919-1928,共10页
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植物功能属性对于揭示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规律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通过开顶式生长室(open top chamber,OTC)人工模拟增温和降雨,量化分析了羊草植物... 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植物功能属性对于揭示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规律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通过开顶式生长室(open top chamber,OTC)人工模拟增温和降雨,量化分析了羊草植物功能性状对增温和增雨处理的响应。得到以下结果: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增温增水和增温处理都显著增加了羊草植物株高、茎鲜质量和茎干质量,对其余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增水处理对羊草所有指标都没有显著影响(P>0.05)。2)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增温增水对植物的功能性状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3)各处理下,叶片干物质含量与比叶面积呈负相关关系。在内蒙古典型草原,未来气候暖湿化对羊草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开顶式生长室 比叶面积 叶片干物质含量 植物株高 茎鲜质量 茎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增温对青藏高原东缘林线交错带高山柳构型和叶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纪伟 徐振锋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了解川西高山林线典型物种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模拟增温对植被影响,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柳构型、叶形态对模拟增温的短期响应。【结果】结果表明,生长季中OTC内... 【目的】了解川西高山林线典型物种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模拟增温对植被影响,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柳构型、叶形态对模拟增温的短期响应。【结果】结果表明,生长季中OTC内日平均气温较对照(CK)增加2.9℃;增温能显著增加高山柳上层的枝倾角和叶倾角,增温也显著增加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片长宽比,但却显著降低了叶片非稳态不对称指数。【结果】林线交错带高山柳构型和叶片形态对气候变化有着极强的可塑性,且这种形态学的变化可能有利于该物种适应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顶式生长室 叶倾角 枝倾角 高山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 生化 生态
19
《麦类文摘》 1996年第5期59-61,共3页
W962639 利用温度梯度隧道式生长室田间研究2个小麦基因型对 CO<sub>2</sub>和温度的产量反应[刊,英]/Rawson,H.M.∥Austra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1995,22(1).-23~32[WBTA,1996,13(1),311]W962640 提高 C... W962639 利用温度梯度隧道式生长室田间研究2个小麦基因型对 CO<sub>2</sub>和温度的产量反应[刊,英]/Rawson,H.M.∥Austra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1995,22(1).-23~32[WBTA,1996,13(1),311]W962640 提高 CO<sub>2</sub>浓度下的蒸腾作用和叶面积:土壤水分状况和小麦基因型的影响[刊,英]/Sama-rakoon,A,B,…∥Austra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t-ology.-1995,22(1).-33~44[WBTA,1996,13(1),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基因型 土壤水分状况 温度梯度 蒸腾作用 叶面积 产量反应 生态 隧道式 生长室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农业文摘十二则
20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4年第2期67-68,共2页
温室滴灌条件下氮素转化运移规律研究温室滴灌条件下氮素转化运移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理论上对滴灌条件下氮素转化运移机理和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补充了非饱和土壤氮素转化运移规律的理论研究,在生产上可以... 温室滴灌条件下氮素转化运移规律研究温室滴灌条件下氮素转化运移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理论上对滴灌条件下氮素转化运移机理和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补充了非饱和土壤氮素转化运移规律的理论研究,在生产上可以为温室滴灌条件下灌溉施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文摘 日光温 农业经济 环境 连栋温 植物生长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