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植被类型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异
被引量:
23
1
作者
刘帅楠
李广
+3 位作者
杨传杰
杜佳囝
徐万恒
谢明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3-349,360,共8页
为探讨植被类型及生长季阶段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黄土丘陵区陆地生态系统养分限制及循环规律。以黄土丘陵区典型荒草地(Grassland)、苜蓿(Medicago Sativa)地、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灌木地、文冠果(Xanthocer...
为探讨植被类型及生长季阶段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黄土丘陵区陆地生态系统养分限制及循环规律。以黄土丘陵区典型荒草地(Grassland)、苜蓿(Medicago Sativa)地、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灌木地、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林地、云杉(Picea asperata)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0—6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在植被类型间及生长季阶段内的差异。结果表明:(1)全生长季下乔木林地土壤SOC、TN、TP含量不同程度地显著高于灌草地0.7%~39.7%(P<0.05),且各植被类型土壤SOC、TN含量均随植被生长而逐渐降低,土壤TP含量在生长季末期有一定的储集;(2)全生长季下5种植被类型土壤化学计量比(C∶N、C∶P、N∶P)均值分别为24.70,77.56,4.26,其C∶N、C∶P均较全国平均值(12.3,61.0)偏大,而N∶P较全国平均值(5.2)小;且该区灌木地土壤化学计量比与荒草地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乔木林地间土壤化学计量比及草地间土壤C∶P、N∶P间均无显著性差异;(3)土壤C∶N在时间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各植被类型土壤化学计量比在生长季阶段间均表现为生长季旺期>生长季初期>生长季末期,但植被在生长季旺期下N∶P(6.37)及生长季末期下C∶P(40.84)与全生长季和全国均值的比较趋势相反。植被类型及生长季阶段对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特征均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黄土丘陵区植被生长受土壤N、P养分限制程度为N>P,因此应根据植被类型及生长阶段实际情况,合理施加氮磷肥,进而有助于土壤养分存留,加快生态修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植被类型
生长季阶段
土壤碳氮磷
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黄土高寒区4种典型人工林树木叶片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
4
2
作者
温文杰
王冬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31,共10页
【目的】探究青海黄土高寒区4种典型人工林树木(针叶和阔叶2种生活型)叶片的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随生长季阶段(Ⅰ:5月15日—6月15日;Ⅱ:6月15日—7月15日;Ⅲ:7月15日—8月15日)和坡位的变化,为指导...
【目的】探究青海黄土高寒区4种典型人工林树木(针叶和阔叶2种生活型)叶片的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随生长季阶段(Ⅰ:5月15日—6月15日;Ⅱ:6月15日—7月15日;Ⅲ:7月15日—8月15日)和坡位的变化,为指导青海高寒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野外采集华北落叶松、青海云杉、白桦和青杨4种树木叶片样品,室内测定叶片的OC、TN和TP含量,通过正态性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邓肯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除趋势对应分析、冗余分析和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探究叶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4种树木叶片的OC、TN和TP含量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591.84(571.19~605.67)、17.76(7.14~27.62)和1.47(0.81~2.65)g·kg^(-1),变异系数表现为TP>TN>OC;阔叶树叶片TN含量高于针叶树,阔叶树叶片TN和TP含量受生长季阶段的影响大于针叶树;4种树木叶片的C∶N(OC∶TN)、C∶P(OC∶TP)和N∶P(TN∶T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38.87(26.04~97.73)、1042.97(667.53~1971.00)和28.32(18.87~51.50),变异系数表现为C∶N<N∶P<C∶P;阔叶树叶片C∶N和C∶P受生长季阶段的影响大于针叶树;除青海云杉外,其他3种树木叶片的TN和TP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生长季阶段和生活型均极显著影响树木叶片OC、TN和T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P<0.01),而坡位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青海黄土高寒区青海云杉叶片C∶N和C∶P较高,N∶P较低,说明其生长较慢且更多受TN限制,要注意TN养分的补给。生长季阶段和针叶、阔叶生活型是影响青海黄土高寒区4种树木叶片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比的显著因素(P<0.01),养分管理要关注树木所属的生活型和所处的生长季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比
生活型
生长季阶段
坡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被类型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异
被引量:
23
1
作者
刘帅楠
李广
杨传杰
杜佳囝
徐万恒
谢明君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3-349,360,共8页
基金
甘肃省重点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YF8NA135)
甘肃省财政专项(GSCZZ-20160909)
陇原人才专项(LRYCZ-2020-1)。
文摘
为探讨植被类型及生长季阶段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黄土丘陵区陆地生态系统养分限制及循环规律。以黄土丘陵区典型荒草地(Grassland)、苜蓿(Medicago Sativa)地、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灌木地、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林地、云杉(Picea asperata)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0—6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在植被类型间及生长季阶段内的差异。结果表明:(1)全生长季下乔木林地土壤SOC、TN、TP含量不同程度地显著高于灌草地0.7%~39.7%(P<0.05),且各植被类型土壤SOC、TN含量均随植被生长而逐渐降低,土壤TP含量在生长季末期有一定的储集;(2)全生长季下5种植被类型土壤化学计量比(C∶N、C∶P、N∶P)均值分别为24.70,77.56,4.26,其C∶N、C∶P均较全国平均值(12.3,61.0)偏大,而N∶P较全国平均值(5.2)小;且该区灌木地土壤化学计量比与荒草地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乔木林地间土壤化学计量比及草地间土壤C∶P、N∶P间均无显著性差异;(3)土壤C∶N在时间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各植被类型土壤化学计量比在生长季阶段间均表现为生长季旺期>生长季初期>生长季末期,但植被在生长季旺期下N∶P(6.37)及生长季末期下C∶P(40.84)与全生长季和全国均值的比较趋势相反。植被类型及生长季阶段对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特征均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黄土丘陵区植被生长受土壤N、P养分限制程度为N>P,因此应根据植被类型及生长阶段实际情况,合理施加氮磷肥,进而有助于土壤养分存留,加快生态修复进程。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植被类型
生长季阶段
土壤碳氮磷
化学计量特征
Keywords
loess hilly region
vegetation type
growing season stage
soil carbon,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黄土高寒区4种典型人工林树木叶片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
4
2
作者
温文杰
王冬梅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31,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4604)。
文摘
【目的】探究青海黄土高寒区4种典型人工林树木(针叶和阔叶2种生活型)叶片的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随生长季阶段(Ⅰ:5月15日—6月15日;Ⅱ:6月15日—7月15日;Ⅲ:7月15日—8月15日)和坡位的变化,为指导青海高寒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野外采集华北落叶松、青海云杉、白桦和青杨4种树木叶片样品,室内测定叶片的OC、TN和TP含量,通过正态性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邓肯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除趋势对应分析、冗余分析和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探究叶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4种树木叶片的OC、TN和TP含量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591.84(571.19~605.67)、17.76(7.14~27.62)和1.47(0.81~2.65)g·kg^(-1),变异系数表现为TP>TN>OC;阔叶树叶片TN含量高于针叶树,阔叶树叶片TN和TP含量受生长季阶段的影响大于针叶树;4种树木叶片的C∶N(OC∶TN)、C∶P(OC∶TP)和N∶P(TN∶T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38.87(26.04~97.73)、1042.97(667.53~1971.00)和28.32(18.87~51.50),变异系数表现为C∶N<N∶P<C∶P;阔叶树叶片C∶N和C∶P受生长季阶段的影响大于针叶树;除青海云杉外,其他3种树木叶片的TN和TP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生长季阶段和生活型均极显著影响树木叶片OC、TN和T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P<0.01),而坡位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青海黄土高寒区青海云杉叶片C∶N和C∶P较高,N∶P较低,说明其生长较慢且更多受TN限制,要注意TN养分的补给。生长季阶段和针叶、阔叶生活型是影响青海黄土高寒区4种树木叶片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比的显著因素(P<0.01),养分管理要关注树木所属的生活型和所处的生长季阶段。
关键词
叶片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比
生活型
生长季阶段
坡位
Keywords
leaf nutrient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ratio
life form
stage of the growing season
slope position
分类号
S718.5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植被类型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异
刘帅楠
李广
杨传杰
杜佳囝
徐万恒
谢明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海黄土高寒区4种典型人工林树木叶片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
温文杰
王冬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