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参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鹤宸 朱舒舒 龙明智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1,共5页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常合并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随着诊断技术的完善及代谢性疾病患者逐年增多,HFpEF发病率不断升高。因漏诊率高且发病机制复杂,HFpEF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常合并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随着诊断技术的完善及代谢性疾病患者逐年增多,HFpEF发病率不断升高。因漏诊率高且发病机制复杂,HFpEF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作为炎症及纤维化生物标志物,与HFpEF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HFpEF的诊断、预后评估及疗效动态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纤维化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孔祥萦 孟雅玲 顾群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在简单型和复杂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体外循环(CPB)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在简单型和复杂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体外循环(CPB)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龙江院区(小儿胸心)手术的0~12岁的CHD患儿11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简单型46例、复杂型71例。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观察简单型和复杂型CHD患儿围手术期血清NT-proBNP和s ST2水平变化,分析其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和对早期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CHD患儿术后NT-proBNP(3315.54±3052.24)pg/m L和s ST2(260.76±130.06)pg/m L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1),且复杂型CHD患儿围手术期心肌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高于简单型CHD患儿(P<0.01)。其水平与年龄(NT-proBNP术前r=-0.821、术后r=-0.791,sST2术前r=-0.300、术后r=-0.406,P<0.01)、体质量(NT-proBNP术前r=-0.846、术后r=-0.784,sST2术前r=-0.263、术后r=-0.413,P<0.01)呈负相关,与CPB时间(NT-proBNP术前r=0.439、术后r=0.459,sST2术前r=0.189、术后r=0.432,P<0.01)、手术时间(NT-proBNP术前r=0.318、术后r=0.372,sST2术后r=0.455,P<0.01)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NTpro BNP(OR=1.093)和术前s ST2(OR=1.268)是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NT-proBNP(OR=1.041)和s ST2(OR=1.171)是住监护室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s ST2(OR=1.041)是患儿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D患儿围手术期NT-proBNP和s ST2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类型、体质量及CPB时间等,联合应用对患儿术后早期结果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儿童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蒋伟 王辉 +1 位作者 黄中伟 黄新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291-2297,共7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stimulated expressed gene 2 protein,sST2)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 目的研究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stimulated expressed gene 2 protein,sST2)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接受sST2检测的395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分为非AKI组(281例)和AKI组(114例)。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基础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ST2对SA-AKI的诊断能力,logistic回归评估sST2是否为SA-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构建两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评估sST2的加入对模型预测能力的提升效果。结果AKI组患者sST2水平高于非AKI组(P<0.001)。sST2诊断SA-AKI的AUC为0.839(0.799~0.874),显著高于其他实验室指标(P<0.0001)。sST2>85 ng/mL是SA-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315,95%CI:5.867~34.926,P<0.001)。增加sST2显著改善了预测模型的AUC(0.954 vs.0.909,P<0.0001)、NRI(21.48%,95%CI:11.48%~31.49%,P<0.0001)及IDI(8.62%,95%CI:5.75%~11.49%,P<0.0001)。结论血清sST2可能成为潜在的预测脓毒症AKI发生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九月 常淑敏 +4 位作者 孙溢晗 于倩 陈贵铭 包文奇 侯爱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8-573,共6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STEMI并行急诊...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206例。根据是否在随访期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脑卒中、心力衰竭及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事件)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采用Cox回归分析STE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sST2和NT-proBNP对STE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并用Delong检验分析单用sST2或NT-proBNP及sST2联合NT-proBNP的预测效能。结果:随访3年,共发生MACE 62例。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sST2、NT-proBNP水平均较高,左前降支病变、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比例较高,LVEF较低,冠状动脉慢血流比例较大(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ST2(HR=1.018,95%CI:1.012~1.024,P<0.001)和NT-proBNP(HR=1.001,95%CI:1.000~1.010,P<0.001)均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ROC曲线和Delong检验分析显示,sST2联合NT-proBNP预测MACE的AUC为0.854,灵敏度为64.5%,特异度为93.1%,sST2联合NT-proBNP预测MACE的效能优于单用sST2或NT-proBNP(Z=2.119,P=0.034;Z=2.178,P=0.029)。结论:sST2、NT-proBNP是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MACE的有效指标,且二者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心肌梗死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4天时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水平与6个月内心原性死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蔡娟 周陵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出现第4天时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与6个月内心原性死亡的关系。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入住我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的4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从...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出现第4天时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与6个月内心原性死亡的关系。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入住我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的4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从症状开始出现至第4天时(如缺乏,以之后第一次数据代替)血清sST2的表达水平,并收集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6个月的临床资料,对心原性死亡患者(心原性死亡组,n=45)和生存患者(生存组,n=379)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心原性死亡组症状出现第4天时血清sST2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242.71(84.38~340.25)ng/ml vs 42.97(29.67~81.96)ng/ml,P<0.001];(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症状出现第4天时血清sST2水平与6个月内心原性死亡独立相关(P<0.001),在纳入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后,对心原性死亡仍有独立预测价值(P<0.001);即使在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这种预测价值仍然存在(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发生4天时血清sST2水平可以预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心原性死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欧阳巍立 杨杨 王连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or gene 2 protein,sST2)的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or gene 2 protein,sST2)的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3例,依据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组。入选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术结果为阴性的对照组患者共85例。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sST2、Killip分级、B型脑尿肽前体(proBNP)、肌钙蛋白T(cTnT)、射血分数(EF)值、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Gensini评分等临床指标,分析sST2与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proBNP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同对照组相比,UA组sST2水平无明显变化,但STEMI组和NSTEMI组sST2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STEMI组sST2水平高于NSTEMI组(P<0.05)。同对照组相比,ACS患者Gensini评分较高,其中NSTEMI组高于STEMI组及UA组(P<0.05)。血清sST2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86,P<0.001)。proBNP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80,P<0.001)。结论:血清sST2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以及冠脉病变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GENSIN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BD对新生小鼠脑组织中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刘艺琳 杨晓夏 +3 位作者 赵文彦 牛珂 黄云燕 罗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在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内的表达及定位,初步探究IL-33/ST2轴信号通路在HIBD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7 d龄C57BL/6小鼠随机分配在假手术组(Sham)与HIBD模型组(HIBD),每组各10只,选用... 目的:通过观察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在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内的表达及定位,初步探究IL-33/ST2轴信号通路在HIBD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7 d龄C57BL/6小鼠随机分配在假手术组(Sham)与HIBD模型组(HIBD),每组各10只,选用改良的Rice-Vannucci法制作HIBD动物模型,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评定脑梗死状况,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ST2阳性细胞在新生鼠HIBD模型脑内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新生小鼠HIBD模型,与Sham组相比,HIBD小鼠脑内ST2表达增加,ST2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均有表达。结论:HIBD小鼠脑内ST2表达增加,ST2可能参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新生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鉴定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8
作者 张均 郭飞翔 +2 位作者 田文仲 李春霞 马超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75-1885,I0008-I0010,共14页
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明确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绿豆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绿豆(Vigna radiata L.)基因组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了C2H2转录因子,对其... 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明确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绿豆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绿豆(Vigna radiata L.)基因组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了C2H2转录因子,对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共线性、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基因结构做了预测分析,并通过绿豆转录组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了其在不同组织与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共鉴定到60个C2H2转录因子成员,其中53个分布于9条染色体,7个成员染色体信息未知;Motif1和Motif3是绿豆C2H2转录因子家族所特有的保守基序,Motif3则是部分C2H2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所特有的一段保守序列“QALGGH”;编码155~1 581个氨基酸,均为亲水性蛋白且均定位在细胞核中;系统进化将绿豆C2H2转录因子家族分为7个亚组(V1~V7)。共线性分析表明,片段复制事件均进行了纯化选择;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绿豆C2H2基因启动子区含有大量与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和激素相关的响应元件;基因表达分析表明,叶柄、叶片、下胚轴、籽粒种皮中表达量较高(FPKM值大于10)的基因分别占25.0%、26.7%、20.0%、26.7%;qRT-PCR分析发现,VrC2H2-22和VrC2H2-46对于温度胁迫具有特异性的调控作用,VrC2H2-51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程度较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对绿豆C2H2锌指转录因子家族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共线性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橡胶树HbPP2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9
作者 杨那 林远 +4 位作者 胡斌 郝园园 韩晓菲 刘林娅 龙翔宇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7-787,共11页
橡胶树胶乳代谢过程受到多种机制调控,其中泛素化修饰调控最为显著。韧皮部蛋白PP2属于F-box蛋白家族,在胶乳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胶乳再生调控。本研究对巴西橡胶树基因组中鉴定到的17个F-box成员HbPP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 橡胶树胶乳代谢过程受到多种机制调控,其中泛素化修饰调控最为显著。韧皮部蛋白PP2属于F-box蛋白家族,在胶乳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胶乳再生调控。本研究对巴西橡胶树基因组中鉴定到的17个F-box成员HbPP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树PP2基因编码的蛋白大多数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分子量介于9.402~61.206 kDa之间;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巴西橡胶树中的17个HbPP2基因可以分为3个亚组(Ⅰ亚组,Ⅱ亚组和Ⅲ亚组),其中HbPP2成员在Ⅰ亚组中完全缺失;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PP2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生长发育调控、激素响应和光响应等多种顺势作用元件;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PP2蛋白主要定位在叶绿体或细胞质中;表达分析显示,橡胶树HbPP2家族中除部分成员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外,多数成员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胶乳中,HbPP2-B1、HbPP2-B1.1、HbPP2-B10.1、HbPP2-A13.2、HbPP2-B13和HbPP2-A15.1的表达丰度较高,但割胶处理只显著上调HbPP2-A13.2和HbPP2-B13的表达。本研究初步揭示巴西橡胶树HbPP2家族成员的理化特征和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家族在橡胶树胶乳合成代谢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基因表达分析 韧皮部蛋白2 PP2基因家族 胶乳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董迎辉 项翔 +3 位作者 姚韩韩 包永波 孙长森 林志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7-943,共7页
通过已构建的泥蚶(Tegillarca granosa)转录组文库,利用SMART RACE技术扩增得到泥蚶Tg-GRB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生物信息学、组织表达及发育阶段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泥蚶Tg-GRB2 cDNA全长1283bp,开放阅读框为708bp,编码... 通过已构建的泥蚶(Tegillarca granosa)转录组文库,利用SMART RACE技术扩增得到泥蚶Tg-GRB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生物信息学、组织表达及发育阶段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泥蚶Tg-GRB2 cDNA全长1283bp,开放阅读框为708bp,编码236个氨基酸;蛋白结构预测显示,Tg-GRB2蛋白包含SH3-SH2-SH3三个功能域,SH2结构域由两端的α-螺旋和中间反向平行的β-折叠片构成,SH3结构域主要由β-折叠片组成,具备典型的结构特征;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Tg-GRB2与脊椎动物的同源性为62.1%—63.8%,而与玻璃海鞘和日本血吸虫同源性较低。qRT-PCR检测结果显示:Tg-GRB2 mRNA在泥蚶血液、斧足、鳃、外套膜、闭壳肌、内脏团6个组织中都有表达,而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其它组织;在泥蚶的不同发育阶段中,Tg-GRB2 mRNA在2—4细胞胚胎、原肠胚、担轮幼虫、D形幼虫中均有较高的表达量,而在D形幼虫中表达量最高,表明Tg-GRB2基因在泥蚶早期发育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 基因克隆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2种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及在成鱼和早期发育期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健 温海深 +8 位作者 关健 官曙光 何峰 李吉方 史丹 马瑞芹 刘淼 母伟杰 张远青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9-146,共8页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在调节IGF的生物学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简并引物扩增及RACE克隆技术,首次克隆得到大菱鲆IGFBP-1,-2基因cDNA全长序列。两个基因氨基酸序列都分为保守的N端和C端以及高度特异的L区域3个部分,其中...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在调节IGF的生物学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简并引物扩增及RACE克隆技术,首次克隆得到大菱鲆IGFBP-1,-2基因cDNA全长序列。两个基因氨基酸序列都分为保守的N端和C端以及高度特异的L区域3个部分,其中N端和C端共包含18个半胱氨酸残基,N端存在一段保守的(GCGCCXXC)结构,C端存在一段保守的(CWCV)结构,这些结构在与IGF相互作用以及调节与IGF结合的亲和性和稳定性起重要作用。组织表达分析表明,igfbp-1主要在肝脏及脾中大量表达,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较少,igfbp-2除在肌肉中没有检测到表达外,在其他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脏脑、心、肾、肠中表达量较高。广泛的组织表达模式表明IGFBP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来调节IGF的功能。对于胚胎发育期表达分析表明,ig-fbp-1在整个发育期均检测到表达,igfbp-2在胚体期开始有表达,结果表明igfbp-1和igfbp-2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生长以及组织器官分化都起着重要的生理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卵黄蛋白原基因克隆与表达及外源E2的影响
12
作者 姚苗 韦智梅 +6 位作者 BIZOZA 周针宇 李虹 王波 熊银林 刁晓明 翟旭亮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为探究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卵黄蛋白原Vtg基因的生物学信息与表达及其作为生理与毒理研究标志物的可行性,本实验克隆获得VtgAB1、VtgAB2、VtgAB3(GenBank登录号OK287927、OK287929、OK287928)基因序列,其cDNA长分别为5055、5537... 为探究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卵黄蛋白原Vtg基因的生物学信息与表达及其作为生理与毒理研究标志物的可行性,本实验克隆获得VtgAB1、VtgAB2、VtgAB3(GenBank登录号OK287927、OK287929、OK287928)基因序列,其cDNA长分别为5055、5537、5306 bp,分别编码了1684、1760、1725个氨基酸。三种亚型Vtg蛋白均由脂蛋白N-末端(Vitellogenin_N)、1943DUF、1944DUF、PV、D型血管血友病因子(VWD)5个保守结构域构成,为完整型Vtg。同源性分析发现皆与龟鳖目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同时在3种亚型中VtgAB2与VtgAB3更相似。荧光定量PCR显示,3种亚型Vtg只在雌性肝脏中强烈表达。在60日龄、2龄、4龄雌性个体肝脏中,Vtg表达量随年龄呈上升趋势,VtgAB1、VtgAB2为主要表达亚型。原位杂交结果显示,3种亚型Vtg在卵原细胞内未发现杂交信号;在生长期卵母细胞胞质和滤泡细胞中发现杂交信号;成熟期卵母细胞胞质中未发现杂交信号,在滤泡细胞和周围的网状组织中发现杂交信号。信号在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分布较为均匀且表达最强,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信号聚集在核周区且信号逐渐减弱。以雄性中华鳖为对象,注射雌激素E2,3种亚型Vtg表达量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鳖卵黄积累过程中Vtg发挥重要作用,首次证实其Vtg存在内源性合成,并发现其可以作为雌激素暴露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 卵黄蛋白基因 克隆与表达 外源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格列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诱导的HK-2细胞纤连蛋白和胶原Ⅰ型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观察曲格列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和胶原Ⅰ型的影响,探讨曲格列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方法将曲格列酮0,0.25,0.5,1,2.5,5和10μmol.L-1预处理HK-2细胞2h,随后加... 目的观察曲格列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和胶原Ⅰ型的影响,探讨曲格列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方法将曲格列酮0,0.25,0.5,1,2.5,5和10μmol.L-1预处理HK-2细胞2h,随后加入TGF-β15mg.L-1作用24h,利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曲格列酮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曲格列酮0,1,2.5,5和10μmol.L-1预处理HK-2细胞2h,再加入TGF-β15mg.L-1作用24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K-2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胶原Ⅰ型mRNA和纤连蛋白mRNA表达。结果曲格列酮0.25~5μmol.L-1对HK-2细胞膜完整性无影响,LDH的释放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曲格列酮10μmol.L-1组LDH释放率为(10.7±5.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曲格列酮1,2.5,5和10μmol.L-1单独作用并没有增加HK-2细胞外基质中胶原Ⅰ型纤维和纤连蛋白的表达,而TGF-β1刺激下胶原Ⅰ型纤维和纤连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曲格列酮提前干预下纤连蛋白mRNA及胶原Ⅰ型mRNA表达下降,曲格列酮2.5,5和10μmo.lL-1可显著下调纤连蛋白mRNA表达(P<0.05,P<0.01);曲格列酮5和10μmol.L-1可显著下调胶原Ⅰ型mRNA表达(P<0.05)。结论曲格列酮可能具有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K-2细胞纤连蛋白和胶原Ⅰ型纤维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格列酮 转化生长因子-β_1 上皮细胞 肾小管 纤连蛋白 胶原Ⅰ型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引起C2C12肌管IL-6蛋白及IL-6、GLUT4基因表达的变化
14
作者 邱国荣 徐晓阳 谢敏豪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6-810,共5页
目的:研究骨骼肌细胞在不同时间的电刺激下产生的GLUT4基因与肌源性IL-6蛋白含量及其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小鼠骨骼肌肌母细胞(C2C12)为研究对象,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当刺激时间为45 min、60 min、75 min、90 min及12... 目的:研究骨骼肌细胞在不同时间的电刺激下产生的GLUT4基因与肌源性IL-6蛋白含量及其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小鼠骨骼肌肌母细胞(C2C12)为研究对象,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当刺激时间为45 min、60 min、75 min、90 min及120 min时C2C12肌管内糖原含量、GLUT4和IL-6 mRNA表达以及C2C12肌管上清液IL-6含量。结果:(1)电刺激各组GLUT4 mRNA表达均有所增加,其中60 min、75 min和120 min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电刺激75 min和120 min组IL-6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电刺激各组上清液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随电刺激时间增加,上述各项指标均先增加,后下降,90 min时达低谷。(3)随电刺激时间延长,C2C12肌管糖原含量逐渐减少,其中,刺激120分钟组糖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结论:(1)电刺激C2C12肌管对细胞糖代谢产生了一定影响;(2)电刺激C2C12肌管引起的GLUT4 mRNA表达的增加很可能与肌管收缩产生的IL-6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C12肌管 刺激 IL-6蛋白含量 GLUT4基因表达 IL-6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及脂肪分化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卫 郑学芝 +2 位作者 崔荣军 张承玉 徐秋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3期1161-1163,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脂代谢及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高糖高脂饮食伴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mg/kg复制T2DM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腹腔注射丙二醇)和3个Pue...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脂代谢及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高糖高脂饮食伴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mg/kg复制T2DM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腹腔注射丙二醇)和3个Pue治疗组(腹腔注射40、80、160mg/kg的Pue),另选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丙二醇)。持续腹腔注射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和血脂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以RT-PCR法检测脂肪组织ADRP基因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FBG、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及ISI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ue高、中剂量组大鼠FBG、FINS、TC、TG、LDL-C、FFA水平及ISI与模型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ue低剂量组大鼠FBG、TC、TG、FFA水平及ISA与模型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脂肪组织ADRP基因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Pue高、中剂量组大鼠ADRP基因mRNA表达较模型组下降(P<0.05)。结论Pue可通过降低T2DM大鼠脂肪组织ADRP基因mRNA表达,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糖尿病 2 脂肪分化相关蛋白 血脂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基因克隆、表达、纯化与活性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马雁冰 李擎 +4 位作者 谢天宏 李鸿钧 冮宏映 戴长柏 孙茂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61-765,共5页
从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中抽提总RNA ,经RT PCR扩增获得编码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2 (keratinocytegrowthfactor 2 ,KGF 2 )的cDNA .克隆于硫氧环蛋白表达载体pThioHisA ,序列分析表明与文献报道一致 .经IPTG诱导 ,在大肠杆菌BL2 1中实... 从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中抽提总RNA ,经RT PCR扩增获得编码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2 (keratinocytegrowthfactor 2 ,KGF 2 )的cDNA .克隆于硫氧环蛋白表达载体pThioHisA ,序列分析表明与文献报道一致 .经IPTG诱导 ,在大肠杆菌BL2 1中实现高效表达 ,表达量可达菌体总蛋白 10 %~15 % .菌体超声破碎 ,上清经CM 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 ,Heparin Sepharose亲和层析 ,Superdex 75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得到重组人KGF 2 ,纯度高于 95 % .生物活性分析表明 ,它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NIH 3T3的增殖 ,诱导鸡胚背根神经结神经轴突的生长 ,促进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 .研究结果表明 ,获得了 95 %纯度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KGF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 基因克隆 表达 纯化 活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杆菌DC-2纳豆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融合蛋白在E.coli中的表达 被引量:21
17
作者 彭勇 黄庆 张义正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9-563,共5页
纳豆激酶是一种纤维蛋白溶解酶 ,有望开发成为新型的溶栓药物 .从中国豆豉中分离的具有较强纤溶活性的枯草杆菌DC 2中提取总DNA ,根据纳豆激酶 (NK)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用PCR法扩增NK基因 .序列分析表明 ,NK基因成熟肽编码区含有 82 5bp ... 纳豆激酶是一种纤维蛋白溶解酶 ,有望开发成为新型的溶栓药物 .从中国豆豉中分离的具有较强纤溶活性的枯草杆菌DC 2中提取总DNA ,根据纳豆激酶 (NK)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用PCR法扩增NK基因 .序列分析表明 ,NK基因成熟肽编码区含有 82 5bp ,编码 2 75个氨基酸残基 ,与文献报道的序列分别有 93 4 %和 94 5 %同源性 .将NK基因插入载体pGEX 4T1构建表达质粒pGEX NK ,转化大肠杆菌JM10 9后 ,经 1mmol LIPTG诱导 4h ,发现大量NK融合蛋白表达 ,并形成包涵体 .SDS PAGE分析表明 ,NK融合蛋白作为包涵体的分子量为 5 3kD .凝胶自动扫描结果显示 ,NK融合蛋白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的 2 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杆菌DC-2 纳豆激酶基因 融合蛋白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E2蛋白抗原单表位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其免疫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思国 涂长春 +3 位作者 余兴龙 张茂林 刘伯华 吴健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0-535,共6页
利用基因搭桥技术,在KlenowDNA聚合酶作用下,分别合成猪瘟病毒E2蛋白的3个抗原表位基因,并与原核表达载体pGEX-3X进行连接、转化和筛选鉴定,构建了3个重组质粒pGEX-C、pGEX-D和pGEX-E。在IPTG的诱导下,实现了可溶性蛋白的融合表达(GST-C... 利用基因搭桥技术,在KlenowDNA聚合酶作用下,分别合成猪瘟病毒E2蛋白的3个抗原表位基因,并与原核表达载体pGEX-3X进行连接、转化和筛选鉴定,构建了3个重组质粒pGEX-C、pGEX-D和pGEX-E。在IPTG的诱导下,实现了可溶性蛋白的融合表达(GST-C、GST-D、GST-E),以GST亲和层析柱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应用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证实:E抗原表位基因表达的融合蛋白GST-E具有免疫学活性,而C和D的抗原表位基因虽然都表达了融合蛋白GST-C和GST-D,但未检测到免疫学活性。免疫攻毒保护试验表明:融合蛋白GST-E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功能,为多表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E2蛋白 抗原表位 基因表达 融合表达 免疫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1C~*及cry2A~*基因早粳稻Bt蛋白的时空表达和抗螟虫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荣田 王新宇 +2 位作者 田崇兵 周青 刘长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29-1836,共8页
早粳稻空育131为受体,以根瘤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法创制了转ubi启动子调控下的cry1C*及cry2A*基因早粳稻空育131 (cry1C*)和空育131(cry2A*)。为了研究转基因水稻Bt蛋白的时空表达特性及抗螟虫性,将不同转化事件形成的转基因早粳稻品系... 早粳稻空育131为受体,以根瘤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法创制了转ubi启动子调控下的cry1C*及cry2A*基因早粳稻空育131 (cry1C*)和空育131(cry2A*)。为了研究转基因水稻Bt蛋白的时空表达特性及抗螟虫性,将不同转化事件形成的转基因早粳稻品系种植于田间,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转基因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器官的、以及成熟期糙米的Bt蛋白量,采用室内离体茎秆法接虫鉴定转基因水稻的抗螟虫性。结果显示,转基因早粳稻不同抗虫基因Bt蛋白量不同, cry1C*基因总是低于cry2A*基因的蛋白质表达量;不同生长发育时期Bt蛋白量不同,叶片和茎鞘等器官的Bt蛋白量为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幼穗或糙米等器官的Bt蛋白量为抽穗期幼穗>灌浆期幼穗>成熟期糙米;不同器官Bt蛋白量不同,高低次序在分蘖期为叶片、茎鞘,抽穗期为叶片、幼穗和茎鞘,灌浆及成熟期为叶片、茎鞘、幼穗和糙米;同一抗虫基因不同转基因品系间抽穗期叶片、茎鞘和幼穗等器官Bt蛋白量及抗螟虫性、糙米Bt蛋白量等性状存在差异,抽穗期各器官Bt蛋白量与抗螟虫性及成熟期糙米Bt蛋白量之间相关不显著,不论Bt蛋白量高或低的品系均表现为高抗螟虫。转基因早粳稻营养器官生长发育前期Bt蛋白量较低、后期较高,繁殖器官生长发育早期Bt蛋白量较高、晚期较低,营养器官通常比繁殖器官的Bt蛋白量高。在本研究范围内,不同基因及不同转化事件培育的转基因水稻Bt蛋白表达量高低不同,但所有的转基因早粳稻品系均表现高抗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1C^*基因 cry2A^*基因 基因早粳稻 BT蛋白 时空表达 抗螟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断奶仔猪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蒋义 贾刚 +3 位作者 惠明弟 陈小玲 李华 王康宁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85-1792,共8页
本文旨在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离体培养的断奶仔猪空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GLP-2调节肠道黏膜屏障的可能机制。将断奶仔猪空肠组织块置于含0、1×10-8、1×10-7mol/L的GLP-2的细胞培养液中进行培... 本文旨在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离体培养的断奶仔猪空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GLP-2调节肠道黏膜屏障的可能机制。将断奶仔猪空肠组织块置于含0、1×10-8、1×10-7mol/L的GLP-2的细胞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考察不同GLP-2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空肠上皮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2(MEK1/2)、p90核糖体S6蛋白激酶(p90RSK)以及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基因表达的影响,待确定出GLP-2能有效促进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剂量后,再向培养液中添加MEK1/2的特异性阻断剂U0126,考察阻断MAPK经典通路后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的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将空肠组织块置于含1×10-7和1×10-8mol/L GLP-2的培养液中培养72 h均能显著促进MEK1/2、p90RSK以及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P<0.05),除ZO-1的基因之外,上述各蛋白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还随着GLP-2浓度的增高而升高(P<0.05);向1×10-7mol/L的GLP-2组添加U0126阻断p90RSK、ERK1/2的基因表达后,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下降(P<0.05)。由此可知,GLP-2能够促进断奶仔猪空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的基因表达,而MAPK通路可能是GLP-2调控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2 断奶仔猪 空肠 紧密连接蛋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