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5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对牧民生计结果与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李军辉 陈文烈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68-2280,共13页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牧民作为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主体,其生计结果和行为的演变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园建设的高效性与持续性。选择三江源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域,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系统探讨国家公园建设与牧民生计...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牧民作为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主体,其生计结果和行为的演变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园建设的高效性与持续性。选择三江源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域,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系统探讨国家公园建设与牧民生计结果及行为适应性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牧民对传统生计资本的过度使用,但是却促进了牧民生计结果的不断改善;(2)牧民生计行为适应性选择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推进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由试点建设期的消极应付转向正式建设期的主动支持;(3)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进程中,高人力资本、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牧业收入占比的牧民生计行为适应性选择表现出更为主动的支持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国家公园 牧民 生计结果 生计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草地流转对牧户生计结果的影响——基于对新疆牧区566户牧民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孟梅 洪振家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5-212,共8页
牧草地流转是土地流转的重要组成部分,牧草地流转状况不仅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落实,更关系每一户牧民的生计,是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学术界对其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基于此,以新疆牧区为研究范围,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运用Logisti... 牧草地流转是土地流转的重要组成部分,牧草地流转状况不仅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落实,更关系每一户牧民的生计,是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学术界对其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基于此,以新疆牧区为研究范围,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运用Logistic模型对问卷数据实证分析,研究了牧草地流转对牧户生计的影响。得出牧草地是否流转、家庭人口数、牧户户主职业对牧户家庭收支状况有明显影响;牧户家庭子女数、家庭成员最高学历、住房满意度、文娱活动以及医疗支付能力对牧户收入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故提出,需完善促进牧草地流转的政策、鼓励牧区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升牧区人力资本、做好牧民的社会保障工作、丰富牧区牧民精神文化生活等针对性建议。本研究对促进牧草地流转,改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节本增效,促进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地流转 生计结果 收支状况 收入满意度 搬迁定居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保护对农户生计结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自然保护区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武照亮 曹虎 靳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85-895,共11页
准确评估生态环境保护对居民生计结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可持续生计模型,构建湿地保护背景下农户生计结果的分析框架,利用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偏微分最小二乘法... 准确评估生态环境保护对居民生计结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可持续生计模型,构建湿地保护背景下农户生计结果的分析框架,利用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偏微分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参与湿地保护对生计结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湿地保护对家庭收入的直接效应为负,并通过“湿地保护-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家庭收入”链条产生正向间接影响,但间接影响效应低于直接影响效应,因此农户参与湿地保护对家庭收入的总效应显著为负。农户参与湿地保护对家庭减贫和主观福祉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并通过“湿地保护-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家庭减贫/主观福祉”链条产生正向间接影响,因此农户参与湿地保护对家庭减贫和主观福祉的总效应显著为正。相较部分退耕农户样本,湿地保护对生计结果的影响效应和显著性在全部退耕农户样本中表现更明显。基于此,针对农户生计选择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增强湿地保护政策与当地居民生计发展的结合力度,有效促进农户生计资本积累;积极推广经济林木种植和生态养殖业,推动集约化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合理规划和发展生态旅游,鼓励外出务工,引入生态产业、养老产业等产业模式,号召年轻群体回乡创业等为农户提供多种就业机会,促进生计多样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保护 可持续生计 生计结果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助政策、生计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的影响--以农牧交错带贫困地区样本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晓轩 耿天学 赵周华 《农业科学研究》 2020年第3期60-69,共10页
本研究以DFID理论为基础,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为指导,建立评价农牧交错带样本县农户的生计资本指标,分析发现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方面,参与退牧还草补助项目与未参与退牧还草项目的农户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了进一步检验... 本研究以DFID理论为基础,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为指导,建立评价农牧交错带样本县农户的生计资本指标,分析发现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方面,参与退牧还草补助项目与未参与退牧还草项目的农户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了进一步检验退牧还草与生计资本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发现退牧还草棚圈补助项目会影响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研究还对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农户兼业与务农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人力资本、自然资本显著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研究中,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结果的影响,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对打工收入产生了显著影响,自然资本反向显著影响打工收入;物质资本、社会资本显著提高农户的养殖收入;人力资本与自然资本显著提高农户种植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牧还草 农户生计 农牧交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户生计可持续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焦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80,共18页
通过匹配国家三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数据(CHARLS),在生计可持续分析框架下考察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非参数回归显示,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的农户生计资产-收入存在多重均衡,且均衡水平显著... 通过匹配国家三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数据(CHARLS),在生计可持续分析框架下考察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非参数回归显示,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的农户生计资产-收入存在多重均衡,且均衡水平显著高于非试点地区农户;基于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DID方法识别了新型城镇化政策对试点地区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显著提高了农户的生计资产-收入,通过整合协同、匹配协同与融通协同效应强化了生产要素流动的资源优化机制,不仅提高了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值,也实现了农户的非农生计转型,有利于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为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政策实践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户生计 要素流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补奖视域下生计资本对牧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基于内蒙古牧区1042份牧户的调查数据
6
作者 盖志毅 黄霞 +1 位作者 马梅 句芳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27-2640,共14页
本文基于内蒙古牧区1042份牧户的实地调查问卷数据,首先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牧户的生计资本水平;然后将测算的生计资本值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视域下生计资本对牧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 本文基于内蒙古牧区1042份牧户的实地调查问卷数据,首先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牧户的生计资本水平;然后将测算的生计资本值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视域下生计资本对牧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牧户的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表明牧户所拥有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相对较高,物质资本水平适中,而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水平则相对较低。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对兼业户和非牧户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则对兼业户和非牧户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有序PR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滩涂生计渔业渔获物“蚝艮”的分类鉴定及其分布记录
7
作者 李昂 安长廷 +3 位作者 李玉强 刘乐彬 柳淑芳 庄志猛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6,共8页
为明确胶州湾滩涂生计渔业渔获物“蚝艮”的种类及其分布信息,本研究利用形态学方法和DNA条形码技术对该物种开展了分类鉴定。在胶州湾北部滩涂生计渔业的传统作业区共采集“蚝艮”样品10尾。形态学研究选取了7个可数性状和8个可量性状... 为明确胶州湾滩涂生计渔业渔获物“蚝艮”的种类及其分布信息,本研究利用形态学方法和DNA条形码技术对该物种开展了分类鉴定。在胶州湾北部滩涂生计渔业的传统作业区共采集“蚝艮”样品10尾。形态学研究选取了7个可数性状和8个可量性状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与历史文献记录比较,初步确定该物种为长体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elongatus(Fang,1942)]。测序获取样品DNA条形码序列10条,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相似性比对,结合已报道的8种虾虎鱼类DNA条形码进行分析,构建系统进化关系,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种类及分类地位。结果显示,“蚝艮”的DNA条形码与已报道的长体刺虾虎鱼序列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二者的遗传距离为种内差异水平;在系统发育树中,“蚝艮”与长体刺虾虎鱼聚为一支,支持将“蚝艮”鉴定为长体刺虾虎鱼。本研究首次对“蚝艮”实施了科学鉴定,并记录了其在胶州湾的分布,解决了该生计渔业渔获物长期以来种类不明的问题。研究结果将丰富胶州湾鱼类多样性认知,并为胶州湾渔业资源的养护和生计渔业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蚝艮” 胶州湾 生计渔业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长体刺虾虎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贫边缘农户生计帮扶满意度评价及返贫预防策略研究——基于G县调查数据的分析
8
作者 邢占军 林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9,共15页
基于G县调研所得的数据,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农户生计帮扶满意度评价体系,并对其影响路径传递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生存环境、人文发展和社会保障等对农户帮扶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 基于G县调研所得的数据,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农户生计帮扶满意度评价体系,并对其影响路径传递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生存环境、人文发展和社会保障等对农户帮扶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应从生计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转变和帮扶满意度提升等方面入手,实施多维提升策略以防范边缘户返贫。一是坚持推进“产业扶贫+产业兴旺”衔接,通过“社会输入型干预+农户内源式发展”机制有效结合驱动可持续生计发展策略,提振产业振兴功能。二是扎实推进“社会保障+风险预警”协同,加强对脱贫农户返贫诱因精准识别并分类施策,搭建以风险与可持续生计为中心的返贫监测预警框架,建立长期有效的帮扶信息动态管理机制。三是推动实施“组织振兴+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引领重建村落共同体的社会结构和关系秩序,有效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激发多元协同参与动力,以多方协同合力推动实现中国式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可持续生计能力 相对贫困治理 帮扶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区干旱胁迫下的农户生计脆弱性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榆阳区为例
9
作者 李玉恒 左文洁 +2 位作者 成汶璟 STANNY Monika 杜国明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5-1124,共10页
为了揭示干旱胁迫下北方农牧交错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差异,本研究以陕西省榆阳区为例,基于暴露水平、敏感程度和适应能力,构建了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421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解析了2022年榆阳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脆弱... 为了揭示干旱胁迫下北方农牧交错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差异,本研究以陕西省榆阳区为例,基于暴露水平、敏感程度和适应能力,构建了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421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解析了2022年榆阳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脆弱性及其差异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了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调查农户的生计脆弱性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户主未上过学、户主仅上过小学及纯农户三种类型的农户生计脆弱性水平较高,分别为1.767、1.009和0.967。农户生计脆弱性与生计非农化程度、农户学历呈反比,与农户年龄呈正比;自然灾害造成农作物损失、农产品销售得不到保障分别是农户生计暴露水平和敏感程度较高的主要诱因,户主教育背景和家庭社会关系是农户生计适应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差异显著,农户生计策略越多样、户主学历越高、平均年龄越小,其生计脆弱性越低,反之越高。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旨在提升北方农牧交错区农户气候变化韧性的政策及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区 农户生计脆弱性 气候变化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返贫致贫的差异化治理
10
作者 田鹏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返贫致贫治理是一个涉及治理空间、治理主体、治理要素和治理机制的辩证互构和动态演化的过程,兼具系统性、复杂性等特征,其本质是生计能力和生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返贫致贫治理是一个涉及治理空间、治理主体、治理要素和治理机制的辩证互构和动态演化的过程,兼具系统性、复杂性等特征,其本质是生计能力和生计权利的系统性重建。可持续生计理论重视人的能力和权利,不仅关注物质资源和生计环境,还聚焦人的主体选择和生计权利,能够系统揭示返贫致贫治理机制创新与可持续生计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以易地搬迁为例,采用可持续生计理论视角,基于治理导向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考察返贫致贫不同类型的差异化治理机制。研究表明,易地搬迁返贫致贫治理要聚焦次生属性及其实践特征,精准识别生计能力提升和生计权利保障面临的结构性制约;还必须分类摸清返贫致贫群体的能力结构、资源禀赋和主体诉求,要以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助力搬迁户生计能力提升和生计权利保障协同推进。从脆弱性治理到可持续发展,巩固拓展返贫致贫治理成果同后续扶持有效衔接,应当以区域融合发展及生计可持续为导向,遵循返贫致贫治理机制创新与可持续生计制度变迁协同演化的应然规律,助力后搬迁时代返贫致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贫致贫 易地搬迁 可持续生计 生计权利 生计能力 治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不同水域的退捕渔民生计韧性差异及扶持政策组合优化——以湖北为例
11
作者 赵旭 郑思雨 戴同庆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0-1430,共11页
基于生态移民的生计韧性理论框架,用长江流域重点退捕区湖北段260户渔民家庭的调查数据,结合综合指数法、障碍度以及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来探究长江不同水域退捕渔民生计韧性差异以及较佳的扶持政策路径。研究表明:①退捕渔民生计韧... 基于生态移民的生计韧性理论框架,用长江流域重点退捕区湖北段260户渔民家庭的调查数据,结合综合指数法、障碍度以及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来探究长江不同水域退捕渔民生计韧性差异以及较佳的扶持政策路径。研究表明:①退捕渔民生计韧性水平整体偏低,为0.173,且区域差异显著,干(支)流保护区最高(0.199),内湖保护区最低(0.128);②在不同禁渔区,渔民生计韧性的障碍因子各异;技能培训这一维度对于干(支)流保护区的渔民更为重要,养老金水平是影响内湖保护区渔民福祉增进的关键因素,而社会融入状况的不理想,则成为制约干(支)流非保护区渔民后续生计发展的核心因素;③干(支)流非保护区最适用“政策推动型”帮扶政策,更偏重于通过政策力度的加大来实现生计的转型与恢复;干(支)流保护区则以“社会融入型”扶持举措最优,通过提升渔民的社会参与度为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内湖保护区中“生计资本型”的自然及物质资本补偿配置是较佳方案,通过增加渔民生计资本存量来保障其生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捕渔民 生计韧性 不同水域 政策优化 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山区易地搬迁脱贫农户生计资本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012份农户调研数据
12
作者 李斌 钱焱杰 +2 位作者 潘捷 陈伽倻 田竣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164,共14页
生计资本作为易地搬迁农户后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不仅直接关系到搬迁农户能否在新的居住环境中稳定生活,而且还是农户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了生计资本变动理论框架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西南山区易地搬迁脱贫农户1 012份调... 生计资本作为易地搬迁农户后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不仅直接关系到搬迁农户能否在新的居住环境中稳定生活,而且还是农户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了生计资本变动理论框架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西南山区易地搬迁脱贫农户1 012份调研数据,测算农户搬迁前后的生计资本变动情况,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脱贫农户生计资本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西南山区易地搬迁脱贫农户生计资本变动整体上有明显改善,整体变动值提高了25.24%;由于耕种半径扩大,农户选择土地流转、弃耕或集体回收,导致自然资本指标值有所下降,降幅为8.30%;由于政府提供的就业培训、就业机会增加以及教育和医疗条件的改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指标值明显提高,分别提高了40.31%和16.89%;虽然搬迁后农户人际交往存在一定障碍,但亲友关系和邻里关系得到明显改善,社会资本指标值整体提高,增幅为20.63%,而金融资本指标值则提高了30.85%,主要得益于家庭收入的增加和信贷渠道的拓宽,但家庭消费支出的增加也带来了潜在的财务压力;政策帮扶、家庭能力、社区环境等因素都对农户生计资本变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搬迁 生计资本变动 影响因素 西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生计韧性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
13
作者 李博 熊焕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4,共9页
随着全球性风险冲击持续加重,提高人类生计韧性成为维持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创新途径。该文以1990—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2850篇生计韧性相关文献为样本,利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绘制生计韧性研究知识图谱,... 随着全球性风险冲击持续加重,提高人类生计韧性成为维持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创新途径。该文以1990—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2850篇生计韧性相关文献为样本,利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绘制生计韧性研究知识图谱,梳理生计韧性研究的知识基础和演进脉络,总结其研究主题和趋势。结果表明:生计韧性研究相关文献数量逐年上升,发展演进历程可划分为概念演化阶段(1990—2010年)、应用拓展阶段(2011—2017年)和政策提升阶段(2018—2022年),研究主题聚焦在生计背景、生计资源和生计主体分析三大领域。未来研究应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完善社区治理和参与机制、促进全球化与地方特色研究相结合、构建多尺度与跨学科融合的本土化生计韧性分析框架和研究范式,为实现可持续生计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韧性 前沿热点 气候变化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贫困治理的范式创新与全球价值——评《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4
作者 蒋正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在人类减贫史上,中国易地扶贫搬迁以其千万量级的人口安置规模与生态治理的系统性方案,创造了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治理范式。西安交通大学李聪教授所著《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特定政策的实... 在人类减贫史上,中国易地扶贫搬迁以其千万量级的人口安置规模与生态治理的系统性方案,创造了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治理范式。西安交通大学李聪教授所著《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特定政策的实证解析,更在于其构建了理解中国贫困治理的学术框架,为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创新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启示。作为亲历我国人口与公共政策领域发展四十载的学者,我欣喜地看到这项研究既延续了“中国问题、国际视野、服务社会”的学术传统,又彰显了新一代学者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自觉追求,在三个维度实现了学术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中国贫困治理 政策创新 农户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计资本对大骨节病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许永建 李辉 +5 位作者 刘亚卓 孙佳欣 武佳 韩雪妍 宋运龙 庄光慧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究生计资本对大骨节病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以提高家庭应对疾病经济风险的能力,促进家庭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陕西省永寿县118户大骨节病患者家庭的调查数据,运用熵值法量化生计资本并通过Logistic模型分析其对家庭灾... 目的:探究生计资本对大骨节病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以提高家庭应对疾病经济风险的能力,促进家庭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陕西省永寿县118户大骨节病患者家庭的调查数据,运用熵值法量化生计资本并通过Logistic模型分析其对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结果:大骨节病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较高,达44.92%;不同维度生计资本排序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强生计资本与低灾难性卫生支出显著相关;强人力资本及强社会资本与低灾难性卫生支出显著相关,强自然资本与高灾难性卫生支出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大骨节病患者家庭面临严重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应发挥政策兜底作用,减轻其就医负担;人力、社会及自然资本可能有助于降低大骨节患者家庭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患者融入社区,强化社会联系与邻里互助,并提供农业补贴和保险等支持,提升家庭应对疾病经济风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生计资本 灾难性卫生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冲突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16
作者 申津羽 岑映 +1 位作者 张涵 段伟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保护与发展冲突在自然保护地治理中普遍存在,寻求两者和谐共存的路径尤为重要。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通过对四个代表性自然保护地的2001户农户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生态保护过程中社区发展冲突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发现:冲突主要... 保护与发展冲突在自然保护地治理中普遍存在,寻求两者和谐共存的路径尤为重要。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通过对四个代表性自然保护地的2001户农户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生态保护过程中社区发展冲突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发现:冲突主要体现在资源利用受限、限制农业生产方式和野生动物致害,且不同保护地冲突强度存在差异。在生计资本方面,武夷山国家公园生计资本最高,其他保护地生计资本相近。在生计策略上,兼业型农户占据主导地位,农户倾向于多元化生计方式应对冲突。此外,资源利用受限和农业生产方式限制对农户家庭人均工资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健全冲突管理机制、制定差异化社区发展政策、提升农户发展能力等策略,以推动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生态保护 社区发展 冲突 农户可持续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西乡县易地移民迁后生计满意度调查研究
17
作者 张雪 童恒玉 +1 位作者 石秦粤 张秀平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4-58,共5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促进贫困地区农户生计改善的重要政策工具,旨在为其提供更优的生计发展机遇。基于陕南西乡县的实地调研数据,文中运用STATA 17.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有序逻辑回归模型(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对搬迁农户的生计满意度... 易地扶贫搬迁是促进贫困地区农户生计改善的重要政策工具,旨在为其提供更优的生计发展机遇。基于陕南西乡县的实地调研数据,文中运用STATA 17.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有序逻辑回归模型(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对搬迁农户的生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迁入地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普遍对生计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其中义务教育、电力与通讯基础设施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特色产业发展与就业技术培训次之,而金融便捷度未表现出显著影响。为提高搬迁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水平,政策应重点关注迁后义务教育、电力及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研究结论可为搬迁政策的评估提供实证支持,并为同类地区的后续扶持机制与政策调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搬迁 生计满意度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 Space的可持续生计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18
作者 王玉婷 《农村实用技术》 2025年第3期68-70,共3页
可持续生计有助于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自提出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本研究以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2003-2023年间“可持续生计”主题下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1)研究热点集中于农户生计资本及... 可持续生计有助于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自提出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本研究以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2003-2023年间“可持续生计”主题下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1)研究热点集中于农户生计资本及生计策略分析,通过生计资本组成揭示农户生计状态,比较不同生计策略对农户生计的影响;2)研究对象由退耕农户和被征地农户逐渐转向至移民群体,探索政策影响下农户生计的发展及保障问题;3)研究方法以可持续生计研究框架为主,以生计资本为核心,但旅游、文化、心理等新兴生计资本开始逐步被纳入研究框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可视化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分工参与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基于辽宁省调研数据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雨萱 吕杰 +1 位作者 王珊珊 薛莹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3,共9页
基于生计韧性理论,利用辽宁省1082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熵值法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探究农业分工参与对生计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业分工参与显著影响农户生计韧性,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分别展现出“拉动性”与“... 基于生计韧性理论,利用辽宁省1082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熵值法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探究农业分工参与对生计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业分工参与显著影响农户生计韧性,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分别展现出“拉动性”与“削弱性”特征。具体来看,农业横向分工参与显著提升农户生计韧性,农业纵向分工参与对农户造成不稳定影响,显著降低韧性水平;户主年龄对生计韧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参保情况、组织治理等生产经营特征对生计韧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兼业化程度显著弱化农业分工参与产生的作用力,农户的生计稳定性随着收入渠道的增多而得到加强,不易因参与农业分工而受到影响。据此,建议优化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经营活动,增强兼业农户内生发展动力,有效提升农户整体生计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分工 纵向分工 生计韧性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居民生计变化的区域生态修复社会效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庆 苏香燕 +5 位作者 周妍 李付全 张永帅 胡自远 李凯 孙然好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101-5112,共12页
区域生态修复工程能够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增进居民福祉,促进区域内生式发展,但当前对于社会效益的量化缺乏具体标准。以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例,基于居民可持续生计框架和指标体系,量化工程实施前后区域内居民... 区域生态修复工程能够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增进居民福祉,促进区域内生式发展,但当前对于社会效益的量化缺乏具体标准。以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例,基于居民可持续生计框架和指标体系,量化工程实施前后区域内居民生计活动的变化,从而分析不同修复单元之间差异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1)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影响居民生计策略转变。居民收入结构由务农主导型向务工主导型和兼业多项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由人力密集型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现代经营转变,乡村产业结构由传统农耕向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等生态衍生产业转变;(2)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居民综合生计具有明显提升作用。整体工程区内居民综合生计水平几乎增长了一半,但不同生计类型的变化程度略有差异,由高到低为生计环境>生计结果>生计资本;(3)尽管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同修复单元的差异较为显著。如森林提质主体修复单元等多元化收入来源的修复单元内居民生计指数最高;发展生态产业的修复单元内居民生计可持续性最高,如水质提升与污染防治单元;生计模式单一且资源匮乏的修复单元内居民生计水平偏低,如废弃矿山主体修复单元。分析不同生计类型和修复单元的变化差异性,有助于制订精准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推动生态修复事业向着更高标准、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可持续生计 效益评估 生态贫困陷阱 沂蒙山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