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农村家庭生计模式变迁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新疆玛纳斯县凉州户镇新渠村调查分析 |
万冰
龙开义
|
《西部论坛》
|
2013 |
5
|
|
2
|
云南新平傣族生计模式及其变迁的生态人类学研究 |
崔明昆
杨索
赵文娟
周晓红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3
|
黄土丘陵区农户生计模式选择研究 |
李文辉
宋宇
|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4
|
多元生计模式下的移民生产安置 |
王毅杰
李利浩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10
|
|
5
|
压力型体制、生计模式与产业扶贫中的目标失灵——以黔西南L村为例 |
袁明宝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8 |
34
|
|
6
|
资本下乡中农户可持续生计模式构建 |
李云新
吕明煜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7
|
|
7
|
生态移民家庭生计资本和生计模式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基于贵州省10个移民安置点的跟踪调研 |
马赞甫
王永平
|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3
|
|
8
|
黄土丘陵区生态迁移农户不同生计模式与收入水平关系比较研究——基于陕北各县400户迁移农户的随机调查 |
李文辉
陈江生
|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9
|
清代秦巴山区汉人移民的生计模式及其转型 |
孟文科
|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0
|
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中受灾农民的可持续生计模式探讨 |
吕蕾莉
陈炜
|
《湖南农业科学》
|
2015 |
0 |
|
11
|
兰坪玉狮场普米族半耕半牧生计模式的生态人类学解读 |
杨索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2015 |
1
|
|
12
|
农地转出视角下农户生计模式与融资行为研究——基于湖南和四川两省20县的调查 |
周月书
汪曼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13
|
生计模式、婚姻市场与家庭发展压力——基于“半工半耕”与“半工半租”的比较分析 |
陈辉
周蓉瑶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4
|
“政策—生计模式—文化”聚落变迁动力解释模式——以贵州省黔西南册亨县布依族板万村为例 |
曹卿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2018 |
3
|
|
15
|
城郊农民半工半耕生计模式分析——以广西良庆镇A村为例 |
张叶连
|
《农业与技术》
|
2021 |
1
|
|
16
|
珠三角穆斯林流动人口的分布、生计与认同 |
马建春
徐虹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3
|
|
17
|
楼兰地区史前农业遗存及其价值探赜 |
孙海芳
刘学堂
|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侗族稻田与森林和谐共存模式的启示——以黄岗侗族规避生态脆弱环节智慧为例 |
崔海洋
|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9
|
城市化影响下的城郊农户生计调查与对策探讨——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
周仪琪
李孝坤
柯鑫
何小东
胡涛
张青渝
|
《绿色科技》
|
2019 |
0 |
|
20
|
福建欠发达山区沼气运营特征及生态效应 |
林惠花
徐凌星
陈志强
陈志彪
李东晔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