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家庭生计模式变迁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新疆玛纳斯县凉州户镇新渠村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万冰 龙开义 《西部论坛》 2013年第2期20-27,共8页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的生计模式可概括为"农业生计模式""农业兼非农业生计模式"和"非农业生计模式"三种。新疆玛纳斯县凉州户镇新渠村的家庭生计模式经历了从以牧业为主到以种植业为主,到多元化发展的历程...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的生计模式可概括为"农业生计模式""农业兼非农业生计模式"和"非农业生计模式"三种。新疆玛纳斯县凉州户镇新渠村的家庭生计模式经历了从以牧业为主到以种植业为主,到多元化发展的历程,生计模式的变迁是村民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及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家庭生计模式变迁必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农业的集约化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需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引导村民转向非农生产,增加村民的非农收入;另一方面,要实现小规模农业生产向大规模农业生产的转变,农村需要引进农业技术人才,也需要政府的扶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生计模式 农村家庭经济 生计模式变迁 农村劳动力转移 家庭收入 非农收入 农业集约化 农业技术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新平傣族生计模式及其变迁的生态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崔明昆 杨索 +1 位作者 赵文娟 周晓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35,共6页
云南新平县戛洒镇大槟榔园是一个典型的傣族聚居村落,也是当地重点发展的特色乡村旅游村寨之一。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生态人类学的文化适应理论分析了大槟榔园的传统生计模式及其变迁,以及生计变迁对生态文化的影响等问题。研... 云南新平县戛洒镇大槟榔园是一个典型的傣族聚居村落,也是当地重点发展的特色乡村旅游村寨之一。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生态人类学的文化适应理论分析了大槟榔园的传统生计模式及其变迁,以及生计变迁对生态文化的影响等问题。研究表明,大槟榔园村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传统生计模式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环境的文化机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计模式正发生着深刻而剧烈的变革,村民以一种较为主动的方式融入开放的市场中,体现出对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但又不得不受限于一些限制性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槟榔园 适应 花腰傣 生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农户生计模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文辉 宋宇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8-128,共11页
黄土丘陵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农民生活贫困的典型区域,农户生计模式选择既直接关系到脱贫致富以及当地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更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采用随机调研所获取的陕北黄土丘陵区微观层面数据,在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为... 黄土丘陵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农民生活贫困的典型区域,农户生计模式选择既直接关系到脱贫致富以及当地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更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采用随机调研所获取的陕北黄土丘陵区微观层面数据,在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为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运用随机森林法对生计模式分类进行判别并对重要变量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生计模式下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与经济社会后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模式选择 黄土丘陵区 随机森林算法 农业生计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生计模式下的移民生产安置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毅杰 李利浩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6-40,91,共5页
移民生产安置需要重视生计的恢复,对西部地区来说更是如此。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以有土安置为主的移民生产安置模式,在执行过程,往往将"土"简化为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忽视了西部地区生计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安置方式过于标准... 移民生产安置需要重视生计的恢复,对西部地区来说更是如此。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以有土安置为主的移民生产安置模式,在执行过程,往往将"土"简化为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忽视了西部地区生计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安置方式过于标准化、单一化,严重影响着移民生计的恢复。结合实地调查资料,提出需要考虑各地生计模式的差异,重视地方性知识,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实行移民生产安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生产安置 生计模式 多元化 地方性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型体制、生计模式与产业扶贫中的目标失灵——以黔西南L村为例 被引量:34
5
作者 袁明宝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19-25,共7页
立足于西南民族农村的产业扶贫实践,从基层政府压力型体制下的行为逻辑和少数民族文化特质下型塑的生计模式角度,探讨了产业扶贫政策的运作逻辑及困境成因。指出基层政府面临着精准扶贫考核上的短期性要求与产业扶贫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张... 立足于西南民族农村的产业扶贫实践,从基层政府压力型体制下的行为逻辑和少数民族文化特质下型塑的生计模式角度,探讨了产业扶贫政策的运作逻辑及困境成因。指出基层政府面临着精准扶贫考核上的短期性要求与产业扶贫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张力,出现了对政策的变通式执行,优先考虑能否达到贫困户精准脱贫的数据指标,贫困户能否真正脱贫成为次要考量。西南民族农村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嵌入于当地社会文化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他们追求的是农业生产能服务于家庭生活和社会文化需求,而市场化导向的产业扶贫政策难以与少数民族农户地方性的生计方式相适应,使得产业扶贫政策遭遇到民族农村传统生计模式的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农村 压力型体制 生计模式 产业扶贫 目标失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下乡中农户可持续生计模式构建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云新 吕明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70,166,共9页
资本下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运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研究资本下乡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与农户可持续生计模式构建。研究表明:资本下乡对农户生计环境和生计资本既有优化效应又有冲击效应;农户生计受资本... 资本下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运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研究资本下乡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与农户可持续生计模式构建。研究表明:资本下乡对农户生计环境和生计资本既有优化效应又有冲击效应;农户生计受资本规模、资本嵌入性、地域特征、政策环境、基层政府角色定位等多种因素影响。构建农户可持续生计模式有赖于通过增强资本的社会结构嵌入性、实现资本规模结构优化与良性互动、增强利益联结模式与地域条件匹配度、优化政策环境、明晰基层政府角色定位等方面来实现结构与制度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下乡 城乡一体化 农户生计 可持续生计 生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移民家庭生计资本和生计模式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基于贵州省10个移民安置点的跟踪调研 被引量:13
7
作者 马赞甫 王永平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55,共11页
搬迁将改变生态移民家庭的生计资本存量和结构,并促使其生计模式转变。对贵州省10个生态移民安置点的跟踪调研表明:与搬迁前相比,搬迁后移民家庭的自然资本减少,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略有增加,而金融资本大幅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占比下... 搬迁将改变生态移民家庭的生计资本存量和结构,并促使其生计模式转变。对贵州省10个生态移民安置点的跟踪调研表明:与搬迁前相比,搬迁后移民家庭的自然资本减少,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略有增加,而金融资本大幅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占比下降,而其他收入占比明显上升;刚迁入新居住地时,移民家庭生计资本运营效率的改善不明显,但随后两年有明显提升;移民家庭收入结构变化对其生计资本运营效率变化具有负向影响,其生计模式的选择可能存在失当。因此,生态移民家庭的生计发展在搬迁后存在一个适应过程,政府要积极帮助移民尽快在新居住地实现生计模式与生计资本的匹配和互动改善,促进生态移民家庭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生计资本 生计模式 生计发展 易地扶贫 收入来源结构 运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生态迁移农户不同生计模式与收入水平关系比较研究——基于陕北各县400户迁移农户的随机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文辉 陈江生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9-95,共7页
陕北黄土丘陵区农户生态迁移之后的生计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其生计模式选择直接影响着农户收入水平,而提升不同生计模式农户收入水平又直接关系着农户的根本利益。在对400户陕北黄土丘陵区生态迁移农户生计模式及其收入水平进行调研和... 陕北黄土丘陵区农户生态迁移之后的生计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其生计模式选择直接影响着农户收入水平,而提升不同生计模式农户收入水平又直接关系着农户的根本利益。在对400户陕北黄土丘陵区生态迁移农户生计模式及其收入水平进行调研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生计模式对于收入水平的影响是否存在或者显著,并运用多重检验分析法比较不同生计模式之间差异的显著性,得到本地农业生计模式农户收入水平与其他3种生计模式农户收入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结论;运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揭示影响不同生计模式农户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陕北黄土丘陵区迁移农户不同生计模式之间的关系、结构及其特征,进一步提出陕北生态迁移农户生计模式选择及提高收入水平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生态迁移农户 收入水平 单因素方差分析 随机森林算法 生计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秦巴山区汉人移民的生计模式及其转型 被引量:2
9
作者 孟文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3,共5页
清代中期汉人移民涌入秦巴山区开垦之初的生计模式,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观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农业种植体现出明显的"游垦"特点,狩猎采集与山货开发也在移民生计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有较为原始的寻食社会、刀耕火种型社会的特... 清代中期汉人移民涌入秦巴山区开垦之初的生计模式,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观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农业种植体现出明显的"游垦"特点,狩猎采集与山货开发也在移民生计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有较为原始的寻食社会、刀耕火种型社会的特点,又带有近代手工工场的特色。在自然资源逐渐耗竭与生存空间的渐趋饱和之时,大部分汉人移民只得依靠在固定的土地上持续投入人力与物力以获得生计,定居农耕方式逐渐成为山区生计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汉人移民 生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中受灾农民的可持续生计模式探讨
10
作者 吕蕾莉 陈炜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117-122,共6页
2010年8月甘肃省舟曲县泥石流灾害使得受灾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受到巨大破坏,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灾害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更加影响了当地的社会安定。可持续生计问题成为舟曲受灾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地调研了受灾后农... 2010年8月甘肃省舟曲县泥石流灾害使得受灾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受到巨大破坏,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灾害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更加影响了当地的社会安定。可持续生计问题成为舟曲受灾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地调研了受灾后农民现有的资本存量和生计模式的转化趋势,分析农民在丧失了大量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后现存的资本主要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资金资本。提出要立足于现有条件下,建立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资金资本的合理有效配置模式,以实现"可持续生计"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灾农民 生计资本 可持续生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坪玉狮场普米族半耕半牧生计模式的生态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索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第3期10-17,共8页
从生态人类学的系统论与整体观出发,通过田野调查方法对玉狮场半耕半牧生计模式展开了调查,其结果表明,玉狮场普米族村民以其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出一种具有极强适应性的半耕半牧生计模式,创造出一种良... 从生态人类学的系统论与整体观出发,通过田野调查方法对玉狮场半耕半牧生计模式展开了调查,其结果表明,玉狮场普米族村民以其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出一种具有极强适应性的半耕半牧生计模式,创造出一种良好的人为生态系统,从而使得人类能融洽地契合于生态环境之中,并成为其中极为重要且不可割舍的一环。随着市场因素的日益加深,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生计变化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只有充分利用玉狮场普米族村民充满人文智慧的生计模式及其相对应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妥善合理地处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新的形式下不断更新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为生态系统,可望建构一种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都能相互适应的生计变迁途径,乃是当下需要从速解决的发展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耕半牧生计模式 文化生态观 人为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转出视角下农户生计模式与融资行为研究——基于湖南和四川两省20县的调查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月书 汪曼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163,共12页
本文在促进农地流转和农村产业融合的背景下,运用湖南和四川两省20县1089户农户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t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分析农地转出后,农户生计模式发生变化,其所依赖的生产要素主要由土地转为资本,进而对农户... 本文在促进农地流转和农村产业融合的背景下,运用湖南和四川两省20县1089户农户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t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分析农地转出后,农户生计模式发生变化,其所依赖的生产要素主要由土地转为资本,进而对农户融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地转出和非农生计模式共同对农户的融资需求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从事工商经营对农户借款需求和借款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借款渠道更倾向于正规金融机构;而外出务工与农户融资需求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据此,本文提出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户生计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引导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地转出户的生计可持续,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转出 农户生计模式 融资需求 融资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计模式、婚姻市场与家庭发展压力——基于“半工半耕”与“半工半租”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辉 周蓉瑶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9-143,共5页
诸多研究认为,转型期农村代际关系紧张和公平正义原则缺失,诱发农村养老困境,代际关系陷入伦理性危机。但这些观点普遍以东北、华北和西北农村调研经验为基础,对南方发达地区农村经验关照不够。文章在比较分析关中和珠三角农民家庭生活... 诸多研究认为,转型期农村代际关系紧张和公平正义原则缺失,诱发农村养老困境,代际关系陷入伦理性危机。但这些观点普遍以东北、华北和西北农村调研经验为基础,对南方发达地区农村经验关照不够。文章在比较分析关中和珠三角农民家庭生活逻辑基础上,尝试从生计模式、婚姻市场和家庭发展压力角度透视转型期农村代际关系。研究发现:关中地区"半工半耕"型生计模式中,农民家庭财富积累能力弱,子代结婚成本高,家庭发展压力大,围绕家庭资源积累和分配,代际关系普遍紧张;珠三角地区"半工半租"型生计模式中,农民家庭财富积累能力强,子代结婚成本低,家庭发展压力小,代际关系相对和谐。在影响农民代际关系的诸多因素中,最核心的是"两个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婚姻市场,二者共同影响着家庭发展压力,从整体上塑造着转型期不同地区农民代际关系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模式 婚姻市场 家庭发展压力 代际关系“ 半工半耕”“ 半工半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生计模式—文化”聚落变迁动力解释模式——以贵州省黔西南册亨县布依族板万村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卿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4期100-106,共7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贵州作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三重叠加区反映了时代发展带来的复杂性,而册亨板万村则是这种复杂性的集中体现。国家力量、市场和文化在这里交织,导致了传统聚落、民居形式和建造模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贵州作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三重叠加区反映了时代发展带来的复杂性,而册亨板万村则是这种复杂性的集中体现。国家力量、市场和文化在这里交织,导致了传统聚落、民居形式和建造模式的变迁。已有的聚落变迁模式无法完全解释贵州少数民族聚落的变迁,本文针对贵州黔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提出"政策—生计模式—文化"解释模式。政策是契机,起发动机作用;生计模式为聚落的变迁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带来消费观念的转变;文化侵入则促使信仰系统和观念的转变。这三点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聚落变迁的重要动力,在板万村的聚落变迁中得到了体现和证明。希望将来在其他贵州少数民族聚落的调查和研究中,能够验证这个解释模型是否适用和有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 贵州模式 市场经济 生计模式 文化涵化 板万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郊农民半工半耕生计模式分析——以广西良庆镇A村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叶连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23期178-180,共3页
半工半耕是农民与现代市场经济互动下所形成的一种普遍的生计模式,也是农民依据家庭土地和劳动力禀赋追求最大化收入和保障生计安全的适应性策略。本研究主要探讨城郊农民半工半耕生计模式的3种具体方式,并从理性选择的角度分析这一家... 半工半耕是农民与现代市场经济互动下所形成的一种普遍的生计模式,也是农民依据家庭土地和劳动力禀赋追求最大化收入和保障生计安全的适应性策略。本研究主要探讨城郊农民半工半耕生计模式的3种具体方式,并从理性选择的角度分析这一家庭分工结构背后的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工半耕 城郊农民 生计模式 理性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穆斯林流动人口的分布、生计与认同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建春 徐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57-64,共8页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吸纳了大量来自内地的穆斯林流动人口。30多年来,穆斯林流动人口已形成群体规模,广泛分布在珠三角各地,并建构起一定的聚居格局。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生计模式主要为饭馆经营、小摊小贩、外语翻译、商品贸易等,形成...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吸纳了大量来自内地的穆斯林流动人口。30多年来,穆斯林流动人口已形成群体规模,广泛分布在珠三角各地,并建构起一定的聚居格局。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生计模式主要为饭馆经营、小摊小贩、外语翻译、商品贸易等,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穆斯林行业经济。穆斯林流动人口的增加,使得伊斯兰文化在珠三角凸现,促成了多元文化社会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穆斯林流动人口 生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楼兰地区史前农业遗存及其价值探赜
17
作者 孙海芳 刘学堂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4,共9页
古楼兰地区是史前东西方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区域。农业考古所见小麦、黍、粟等粮食遗存,以及麻黄枝、各类草编器等植物遗存,见证了该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与先民生计模式的发展变迁。小河墓地中的小麦颗粒保存完好程度在世界粮食考古史... 古楼兰地区是史前东西方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区域。农业考古所见小麦、黍、粟等粮食遗存,以及麻黄枝、各类草编器等植物遗存,见证了该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与先民生计模式的发展变迁。小河墓地中的小麦颗粒保存完好程度在世界粮食考古史上罕见,是六倍体小麦在中国史前存在的明确考古证据。新疆是中国小麦起源与东传的关键区域,西方来源的小麦与东方来源的粟、黍在楼兰地区交汇,推动了古代西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展现了早期东西方两大农业文化系统的交流交融,以及新疆先民对中华文明形成发展所做的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地区 农业考古遗存 生态环境 生计模式 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族稻田与森林和谐共存模式的启示——以黄岗侗族规避生态脆弱环节智慧为例
18
作者 崔海洋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6-139,共4页
退耕还林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执行10余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此引发的人与林争地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文章立足于文化整体观,探讨了贵州黎平县黄岗侗族居民把森林... 退耕还林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执行10余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此引发的人与林争地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文章立足于文化整体观,探讨了贵州黎平县黄岗侗族居民把森林资源、森林稻田、深水鱼塘和村寨建构纳入整体视野,统筹规划建构起来的稻田与森林和谐共存模式,对当代生态建设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退耕还林 生计模式 脆弱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影响下的城郊农户生计调查与对策探讨——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19
作者 周仪琪 李孝坤 +3 位作者 柯鑫 何小东 胡涛 张青渝 《绿色科技》 2019年第4期198-202,共5页
根据英国国际发展部所提出的可持续性生计框架构建了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过统计与分析得出了农户生计资本的基本特征,据此划分出了城郊工业配套企业就业型、农副产品生产售卖型、农业自养... 根据英国国际发展部所提出的可持续性生计框架构建了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过统计与分析得出了农户生计资本的基本特征,据此划分出了城郊工业配套企业就业型、农副产品生产售卖型、农业自养与非农收入型、生态旅游康养服务型和互联网+生态产业型5大生计模式类型,最后提出了规划整合农用地资源、积极引导乡镇企业聚集、最大限度利用自然与人文资源、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等农户可持续生计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农户 生计资本 生计模式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欠发达山区沼气运营特征及生态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惠花 徐凌星 +2 位作者 陈志强 陈志彪 李东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5-312,共8页
在问卷调查获取福建欠发达山区6种典型沼气运营模式基础上,分别应用能值分析法、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及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6种模式沼气运营系统的能值投入与产出结构、系统功能和生态效应差异。结果显示:(1)在系统结构上,集中供气型主... 在问卷调查获取福建欠发达山区6种典型沼气运营模式基础上,分别应用能值分析法、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及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6种模式沼气运营系统的能值投入与产出结构、系统功能和生态效应差异。结果显示:(1)在系统结构上,集中供气型主要利用不可再生购买能值的大量投入,取得高效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自建自用型则以可再生购买能值的大量投入,对自然资源利用率高,环境负荷小;在系统性能上,因净能值产出率和能值交换率高,集中供气型比自建自用型的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更佳,其中销售型尤其突出。(2)在生态效益上,以养殖为主的集中供气型和纯养殖型的温室气体减排效应非常突出,而传统种养型、特色种植型和半工半农型的减排作用不明显。(3)在政府补贴下的财务特征上,集中供气型及纯养殖型虽有高效的生态效益但不符合农户财务投资标准;相反,特色种植型与半工半农型则因系统的低生态效益而不能满足政府补贴的社会经济预期,经济预期,仅传统种养型农户完全满足社会经济角度与农户角度的投资标准。针对养殖规模化发展趋势和欠发达山区能源利用现状,对沼气工程正确运营模式的选择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运营 生态效应 生计模式 欠发达山区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