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传统的现代化:乡村振兴视域下海洋渔村的生计方式转型研究
1
作者
吴曼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作为巩固海疆安全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场域,海洋渔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渔村传统生计方式的形成基于悠久的海洋发展史,现代海洋文化的发展则推动了海洋渔村从传统生计方式到新型生计方式的转型。通过对海洋渔村生计...
作为巩固海疆安全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场域,海洋渔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渔村传统生计方式的形成基于悠久的海洋发展史,现代海洋文化的发展则推动了海洋渔村从传统生计方式到新型生计方式的转型。通过对海洋渔村生计方式转型与乡村振兴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到国家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2个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海洋渔村围绕海洋,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载体,通过平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海洋文化的“乡土性”与现代海洋文化的“现代性”,实现渔村生计方式的转型与创新,推进了海洋渔村现代化的乡村振兴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海洋渔村
生计方式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族旅游社区居民生计方式转型与传统文化适应:基于个人建构理论视角
被引量:
44
2
作者
刘相军
孙九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8,共13页
近年来,旅游与生计方式的话题受到学者关注,但较少从"人"的角度关注旅游社区的生计方式转型。文章结合个人建构和文化适应理论视角,运用积贮网格分析方法,以雨崩藏族村寨为案例地,构建了"宗教信仰-传统规则-日常生活&qu...
近年来,旅游与生计方式的话题受到学者关注,但较少从"人"的角度关注旅游社区的生计方式转型。文章结合个人建构和文化适应理论视角,运用积贮网格分析方法,以雨崩藏族村寨为案例地,构建了"宗教信仰-传统规则-日常生活"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究民族旅游社区居民在生计方式转型中的传统文化适应。研究发现:(1)相比现代旅游业,传统农牧业生计方式与神山信仰亲和度高,本地人内心更加安定。(2)传统规则在传统农牧业生计方式下对社区治理成效显著,但在旅游治理中失灵,当地人为此焦虑但却无能为力。(3)旅游社区日常生活失去了农牧业时期的节律性,闲暇时间被挤压。这一系列文化不适与族群"文化恢复力"的强弱和旅游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文章最后还探讨引入"文化资本"以完善旅游可持续生计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方式转型
传统文化适应
个人建构理论
积贮网格分析
民族旅游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的现代化:乡村振兴视域下海洋渔村的生计方式转型研究
1
作者
吴曼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边疆治理的历史经验、理论发展与实践路径研究”(23BMZ0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4CXTD05)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阶段成果。
文摘
作为巩固海疆安全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场域,海洋渔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渔村传统生计方式的形成基于悠久的海洋发展史,现代海洋文化的发展则推动了海洋渔村从传统生计方式到新型生计方式的转型。通过对海洋渔村生计方式转型与乡村振兴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到国家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2个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海洋渔村围绕海洋,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载体,通过平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海洋文化的“乡土性”与现代海洋文化的“现代性”,实现渔村生计方式的转型与创新,推进了海洋渔村现代化的乡村振兴进程。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海洋渔村
生计方式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coastal fishing villages
transformation of livelihood patterns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族旅游社区居民生计方式转型与传统文化适应:基于个人建构理论视角
被引量:
44
2
作者
刘相军
孙九霞
机构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8,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15ZDB1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知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过程与机理"(4177116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知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17YJCZH111)共同资助~~
文摘
近年来,旅游与生计方式的话题受到学者关注,但较少从"人"的角度关注旅游社区的生计方式转型。文章结合个人建构和文化适应理论视角,运用积贮网格分析方法,以雨崩藏族村寨为案例地,构建了"宗教信仰-传统规则-日常生活"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究民族旅游社区居民在生计方式转型中的传统文化适应。研究发现:(1)相比现代旅游业,传统农牧业生计方式与神山信仰亲和度高,本地人内心更加安定。(2)传统规则在传统农牧业生计方式下对社区治理成效显著,但在旅游治理中失灵,当地人为此焦虑但却无能为力。(3)旅游社区日常生活失去了农牧业时期的节律性,闲暇时间被挤压。这一系列文化不适与族群"文化恢复力"的强弱和旅游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文章最后还探讨引入"文化资本"以完善旅游可持续生计框架。
关键词
生计方式转型
传统文化适应
个人建构理论
积贮网格分析
民族旅游社区
Keywords
livelihood transformation
traditional cultural adaptation
personal construction theory
repertory grid analysis
ethnic tourism community
分类号
F592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传统的现代化:乡村振兴视域下海洋渔村的生计方式转型研究
吴曼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民族旅游社区居民生计方式转型与传统文化适应:基于个人建构理论视角
刘相军
孙九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