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期播量对旱地小麦土壤耗水、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争奇 高志强 +3 位作者 孙敏 任爱霞 林文 周红琴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377-381,386,共6页
2017—2018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了休闲期深松下播期播量的试验,为了研究旱地小麦阶段土壤耗水、干物质积累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探索该地区最适的播种技术途径。结果表明,早播减少播量(9月20日,67.5 kg/hm^2)和中播中量(1... 2017—2018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了休闲期深松下播期播量的试验,为了研究旱地小麦阶段土壤耗水、干物质积累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探索该地区最适的播种技术途径。结果表明,早播减少播量(9月20日,67.5 kg/hm^2)和中播中量(10月1日,90 kg/hm^2)有利于减少前期土壤水分消耗,增加中、后期水分消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与晚播增加播量(10月10日,112.5 kg/hm^2)相比,分别增产4.63%、15.26%,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74%、9.42%;中播中量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相关分析表明,播种—越冬、越冬—拔节、拔节—开花、开花—成熟各阶段耗水均与该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播种—越冬阶段干物质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越冬—拔节、拔节—开花、开花—成熟各阶段干物质量均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生育前期耗水少、中后期耗水多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提高,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且适期适量(10月1日,90 kg/hm^2)播种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播期播量 生育阶段耗水 干物质积累量 产量 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