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渤海区域耐盐碱冬油菜品种全生育期鉴定筛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积铭 李爱国 +6 位作者 李和平 管明威 武军艳 孙万仓 翟兰菊 马骊 郭安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2-412,共11页
为推动冬油菜在环渤海滨海盐碱地的生产,选取20个强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材料,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全生育期9个性状的指标变化,鉴定甘蓝型油菜耐盐碱性,筛选耐盐碱指标。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影响冬油菜... 为推动冬油菜在环渤海滨海盐碱地的生产,选取20个强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材料,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全生育期9个性状的指标变化,鉴定甘蓝型油菜耐盐碱性,筛选耐盐碱指标。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影响冬油菜成苗率和越冬率;冬油菜相对产量与相对成苗率、相对根冠比、相对一次分枝数、相对角粒数、相对千粒重等性状均呈正相关,与相对越冬率、相对单株角果数呈显著正相关;盐碱胁迫明显抑制冬油菜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不同冬油菜品种(系)间在9个性状指标间均存在较大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个试验材料被划分为4个耐盐碱等级,高度耐盐碱(Ⅰ级)、较耐盐碱(Ⅱ级)、盐碱弱敏感(Ⅲ级)、盐碱高敏感(Ⅳ级)。通过对20个材料在成苗率、越冬率、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共计筛选出衡油6号、16RTS309轮选6、16QD-15轮选8、衡油8号、JR6与H614共6个适宜河北滨海盐碱地种植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本研究表明,9个指标可作为冬油菜耐盐碱鉴定指标,即相对成苗率、相对越冬率、相对冬前根冠比、相对株高、相对一级分枝数、相对单株角果数、相对角粒数、相对千粒重和相对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生育期 环渤海区域 耐盐碱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全生育期精准调控技术
2
作者 臧秀旺 张俊 郝西 《河南农业》 2025年第9期15-16,共2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其出油率和经济效益均居油料作物首位。因此,推广新型花生单产提升技术,对进一步提高花生产量和缓解我国食用植物油供需矛盾意义重大。花生全生育期精准调控技术是河南省农科院花生团队最新研究集...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其出油率和经济效益均居油料作物首位。因此,推广新型花生单产提升技术,对进一步提高花生产量和缓解我国食用植物油供需矛盾意义重大。花生全生育期精准调控技术是河南省农科院花生团队最新研究集成的一个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该技术包括全苗、壮根、促花、控旺、防衰等环节,2022年在河南省23个花生主产县进行了示范,较常规管理技术平均增产9.57%,2023年又在21个基地进行了示范,在遭遇后期湿涝等不利气候条件下,平均增产10.1%,节本增效在3000元·h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期 单产提升 河南省农科院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育期增温对济麦229生长发育、旗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金鑫 刘百川 +9 位作者 展晓孟 张玉梅 郭雷 李丹萍 刘秀坤 刘建军 李豪圣 赵振东 高欣 曹新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2,共10页
为探究气候变暖对强筋优质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机理,以强筋优质小麦济麦229为试验材料,以田间自然温度生长的小麦为对照,研究了全生育期增温对济麦229生长发育、旗叶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全生育期增温... 为探究气候变暖对强筋优质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机理,以强筋优质小麦济麦229为试验材料,以田间自然温度生长的小麦为对照,研究了全生育期增温对济麦229生长发育、旗叶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全生育期增温使济麦229营养生长阶段的分蘖数、株高、倒一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加快了花后旗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降低速度,减少干物质向穗部转运量;增温对济麦229孕穗期和开花期旗叶SOD、POD和CAT活性影响较小,旗叶中MDA和脯氨酸含量较低,但花后旗叶SOD活性显著增加,POD和CAT活性不同程度降低,导致MDA、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增温使济麦229的穗数和千粒重分别降低了20.3%和10.0%,产量减少了24.1%,对穗粒数的影响不显著。综上,全生育期增温可促进济麦229的营养生长,不利于生殖生长阶段小麦旗叶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作用,导致旗叶加速衰老和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育期增温 分蘖 旗叶抗氧化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全生育期镉吸收及迁移转运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唐鑫 王玉荣 +2 位作者 周志高 丁昌峰 王兴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为探明花生籽粒镉(Cd)积累的关键时期和花生生长过程中Cd的吸收分配动态,选择花育22、湘花2008和粤油43三个花生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分析花生不同生育期各器官中Cd含量和转运系数(TF)的动态变化,并比较品种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籽粒中大... 为探明花生籽粒镉(Cd)积累的关键时期和花生生长过程中Cd的吸收分配动态,选择花育22、湘花2008和粤油43三个花生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分析花生不同生育期各器官中Cd含量和转运系数(TF)的动态变化,并比较品种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籽粒中大于69%的Cd来自于结荚前期至饱果初期,且与籽粒生物量增长的关键时期一致。花生植株对Cd的吸收高峰期在结荚中期,进入饱果初期后,植株Cd净增长量急剧减少并保持较低的增长水平。花生根系吸收的Cd能高效地转运到地上部,其转运系数随着花生的生长持续提高,在花针期到达峰值,而后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转运系数(TF>1)。Cd从地上部转运至荚果是相对低效的过程,在整个生殖生长期保持相对稳定(TF≤0.2),而Cd从果壳到籽粒的转运效率较高,随着荚果的发育迅速增加,在饱果前期到达峰值,而后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花生吸收的Cd主要分配至茎叶,占植株Cd总量的80%以上。花育22茎叶的生长优势和相对较低的壳-籽粒的转运系数是其籽粒Cd积累低于另外两个品种的重要原因。减少生殖生长期,尤其是结荚初期及以后花生根系对Cd的吸收和Cd从地上部向荚果的迁移,以及限制结荚前期到饱果初期Cd从果壳向籽粒的转运是控制花生籽粒镉积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红壤 动态规律 关键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溶磷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书琴 胡敏 +4 位作者 薛银刚 于焕云 严松 汤珊珊 顾昊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2,共14页
为了阐明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土溶磷菌对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选取了4个水稻品种:黄华占、桂野丰、中科早发粳1号和Sasanishiki,并分别在扬花期与成熟期收集了根际土壤样本。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根际土溶磷菌群落的结构,对phoD基因... 为了阐明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土溶磷菌对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选取了4个水稻品种:黄华占、桂野丰、中科早发粳1号和Sasanishiki,并分别在扬花期与成熟期收集了根际土壤样本。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根际土溶磷菌群落的结构,对phoD基因进行研究,并探究了根际土溶磷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及磷素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平均相对丰度为23.52%±31.03%)和硝化杆菌科(Nitrobacteraceae,平均相对丰度为11.69%±5.07%)是水稻根际土中的主要溶磷菌。成熟期溶磷菌的多样性(Chao1指数为105.03±9.75,Shannon指数为1.79±0.13)显著高于扬花期(Chao1指数为99.23±19.43,Shannon指数为1.50±0.55)。土壤pH值、速效磷含量和总氮含量是影响溶磷菌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素。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叶杆菌科(Phyllobacteriaceae)和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的相对丰度与多种磷素组分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它们在水稻根际土壤的磷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溶磷菌 phoD基因 Hedley磷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种资源全生育期田间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
6
作者 张亚格 刘伟 +7 位作者 魏昭然 唐力琼 林尤珍 周畋波 张洪亮 孙兴明 王效宁 李自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05,共4页
抗旱性是作物与干旱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数量性状,准确的抗旱表型鉴定是挖掘抗旱基因和开展抗旱遗传研究的基础,对于水稻节水抗旱育种至关重要。在大田条件下进行稻种资源全生育期抗旱表型鉴定的方法一直是抗旱育种工作者所关注的技术难... 抗旱性是作物与干旱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数量性状,准确的抗旱表型鉴定是挖掘抗旱基因和开展抗旱遗传研究的基础,对于水稻节水抗旱育种至关重要。在大田条件下进行稻种资源全生育期抗旱表型鉴定的方法一直是抗旱育种工作者所关注的技术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在多年田间稻种资源抗旱性鉴定和研究的基础上,对抗旱性鉴定体系进行探索优化,总结制定了稻种资源全生育期田间抗旱性鉴定的技术规程,其内容包括一般要求、整地、种植方式、水分管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以及抗旱性评价等全过程的操作规范和基本要求,以期为稻种资源全生育期抗旱鉴定提供技术参考。该技术规程适用于海南省三亚市每年冬季(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的田间种植的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资源 生育期 抗旱鉴定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育期增温对两个济麦系列小麦品种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黄金鑫 刘百川 +10 位作者 展晓孟 张玉梅 郭雷 李丹萍 段小艳 刘秀坤 刘建军 李豪圣 赵振东 曹新有 高欣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616,共11页
为探究气候变暖对济麦系列小麦品质的影响,以中筋小麦‘济麦22’和强筋小麦‘济麦229’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搭棚覆膜增温方式,以未进行增温处理的小麦为对照,研究全生育期增温对这两个小麦籽粒外观、籽粒和面粉理化特性、面团流变学特... 为探究气候变暖对济麦系列小麦品质的影响,以中筋小麦‘济麦22’和强筋小麦‘济麦229’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搭棚覆膜增温方式,以未进行增温处理的小麦为对照,研究全生育期增温对这两个小麦籽粒外观、籽粒和面粉理化特性、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增温通过增加‘济麦22’的粒宽使千粒质量和体积质量增加,而‘济麦229’的粒宽、千粒质量和体积质量降低;增温使‘济麦22’籽粒水分和淀粉含量降低,对其他理化参数影响不显著。增温使‘济麦229’淀粉和湿面筋含量降低,籽粒硬度和面筋指数增加,对籽粒水分、蛋白含量和面粉白度影响不显著。此外,增温通过增加两个小麦的面筋蛋白含量使面团稳定时间与粉质质量指数增加,弱化度降低;增温使‘济麦229’的面团拉伸特性增强,而对‘济麦22’影响不显著;并且,增温通过降低两种小麦面粉的α-淀粉酶活性使其低谷黏度、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增加。综上所述,全生育期增温对‘济麦22’和‘济麦229’籽粒外观及理化特性影响不一致,但增温能改善和提升它们的粉质特性和糊化特性使其加工品质得到提升。本试验条件下,‘济麦22’的籽粒与面粉理化特性和面团拉伸特性较‘济麦229’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育期增温 籽粒外观 面团流变学特性 面粉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8-2023年安徽省淮北平原作物生育期内旱涝急转特征分析
8
作者 梁晨辉 朱永华 +2 位作者 王启猛 吕海深 王怡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7,84,共8页
为探究不同作物生育期内旱涝急转时空演变特征,使用安徽省淮北平原6个气象站1958-2023年数据,基于标准加权平均降水指数结合游程理论方法识别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内旱涝急转,将整个研究期等分为2个时期,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内的时空变化... 为探究不同作物生育期内旱涝急转时空演变特征,使用安徽省淮北平原6个气象站1958-2023年数据,基于标准加权平均降水指数结合游程理论方法识别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内旱涝急转,将整个研究期等分为2个时期,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内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示:①标准加权平均降水指数结合游程理论方法适用于旱涝急转的识别判断;②冬小麦各生育期旱涝急转频次和受灾风险,整体上高于夏玉米,冬小麦面临旱涝急转威胁高于夏玉米;③时空上,安徽省淮北平原旱涝急转频次、平均强度和受灾风险大部地区呈现上升趋势;④冬小麦播种-出苗、出苗-返青和返青-拔节期旱涝急转风险较高,其中播种-出苗期和返青-拔节期有恶化趋势,夏玉米在拔节-抽雄和灌浆-成熟生育期旱涝急转风险较大,且在拔节-抽雄生育期有上升趋势。将各生育期旱涝急转特征与旱涝急转对农作物影响综合考虑,需要对以下生育期及相应地区进行重点防御:冬小麦播种-出苗、返青-拔节和夏玉米拔节-抽雄时期,冬小麦拔节-抽穗期的蚌埠、蒙城和亳州地区,以及夏玉米灌浆-成熟期的蚌埠地区,这些时期和相应地区将面临较高的旱涝急转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淮北平原 旱涝急转 生育期 夏玉米 冬小麦 游程理论 标准化加权平均降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起垄时间对洛阳烟区烤烟生育期和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钱建财 朱雨非 +2 位作者 丹冬淳 黄五星 张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68,共9页
为解决洛阳烟区干旱频发导致的烟株成熟延迟、品质下降等问题,以秦烟96为试验材料,设置春起垄(CK)、冬起垄和秋耕冬起垄3个处理,探究不同起垄时间对土壤湿度,烤烟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根系活力和碳氮代谢相关特性以及烤后烟叶常规化... 为解决洛阳烟区干旱频发导致的烟株成熟延迟、品质下降等问题,以秦烟96为试验材料,设置春起垄(CK)、冬起垄和秋耕冬起垄3个处理,探究不同起垄时间对土壤湿度,烤烟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根系活力和碳氮代谢相关特性以及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冬起垄、秋耕冬起垄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湿度,且与CK相比分别使烤烟的大田生育期提前10、16d;根系活力在烟株成熟期之前均表现为秋耕冬起垄处理>冬起垄处理>春起垄处理;秋耕冬起垄处理的烟株株高、茎围、叶片数均大于或等于其他处理,且旺长期和成熟期的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均大于其他处理;大田生长后期,冬起垄、秋耕冬起垄处理烤烟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和相关基因(NtNR、NtGS、NtSPS、NtSS)表达量均显著降低;此外,烤后烟叶烟碱、总氮和氯含量降低,钾含量上升,钾氯比和糖碱比增大,其中秋耕冬起垄处理的烟叶化学成分更为适宜;秋耕冬起垄处理的烟叶香气质好量足、杂气少、余味舒适干净,感官质量最好。综上所述,洛阳烟区采用秋耕冬起垄可以缩短烤烟大田生育期,促进内含物质转化,改善烟叶感官质量,提高烟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起垄时间 生育期 烟叶品质 秋耕冬起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育期、产量和品质对70份粳糯品种(系)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强强 孙长辉 +7 位作者 顾雯霏 陆彦尧 周年兵 郭保卫 刘国栋 魏海燕 朱金燕 张洪程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743,共16页
本研究以70份糯稻品种(系)作为试验材料,综合生育期、产量和稻米品质筛选出适合扬中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粳糯稻品种(系)。试验于2021—2023年在江苏省扬中市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1)70份糯稻品种(系)2021年全生育... 本研究以70份糯稻品种(系)作为试验材料,综合生育期、产量和稻米品质筛选出适合扬中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粳糯稻品种(系)。试验于2021—2023年在江苏省扬中市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1)70份糯稻品种(系)2021年全生育期变幅为137~159 d,2023年变幅为139~158 d。根据全生育期可划分为3个生育类型,其中早熟晚粳17个,中熟中粳18个,迟熟中粳35个。(2)2021年产量变幅为5.19~9.50 t hm^(-2),2023年产量变幅为5.57~9.64 t hm^(-2)。主成分分析表明,每穗粒数与穗数是决定产量性状的主要指标。(3)2021年糙米率变幅为80.45%~87.35%,精米率变幅为59.86%~75.87%,达到优质一级标准的品种有20个,达到优质二级标准的品种有16个;2023年糙米率变幅为81.60%~88.50%,精米率变幅为65.07%~75.59%,达到优质一级标准的品种有15个,达到优质二级标准的品种有18个。2021年蛋白质含量变幅为7.00%~10.77%,总淀粉含量变幅为69.42%~92.73%;2023年蛋白质含量变幅为7.00%~10.79%,总淀粉含量变幅为68.00%~92.68%。分子标记检测发现有35个水稻品种携带香味基因badh2。综合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比较与评价,筛选出4个适宜扬中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糯稻品种(系)扬软糯2号、苏糯7132、扬粳糯2号和盐稻93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稻 扬中地区 生育期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育期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瓶颈问题与技术优化路径
11
作者 李瑞杰 王爱冬 +9 位作者 吴华星 李子秋 冯向前 洪卫源 汤学军 覃金华 王丹英 褚光 张运波 陈松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3期89-107,共19页
[目的/意义]水稻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其生育期精准识别对优化品种选育与生产管理至关重要。传统人工观测效率低、空间覆盖有限,而气象-土壤耦合模型存在参数敏感性与生态适应性瓶颈,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高效化、精准化需求。遥感技术凭... [目的/意义]水稻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其生育期精准识别对优化品种选育与生产管理至关重要。传统人工观测效率低、空间覆盖有限,而气象-土壤耦合模型存在参数敏感性与生态适应性瓶颈,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高效化、精准化需求。遥感技术凭借高时空分辨率、多源协同和低人工干预优势,为水稻全生育期动态监测提供了革新手段。[进展]近年来,多源遥感数据(卫星、无人机、近地传感)通过光谱-空间-时序三维校正,结合阈值法、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模型显著提升了生育期识别精度。光谱指数与农艺参数的协同反演,以及光学-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融合有效增强了生理可解释性。深度学习框架通过冠层纹理、器官形态特征解析,实现了抽穗期至成熟期的高精度识别,而时序模型则捕捉了生育期连续演进的动态规律。[结论/展望]当前技术仍面临多源数据时空异质性、光谱饱和效应、模型泛化能力不足等挑战。未来需构建多源数据同化体系破解时空矛盾,发展跨尺度生理-光谱响应模型揭示生育期驱动机制,并创新机理-数据混合驱动算法提升跨域适应性,最终建立农业大数据支撑的全周期监测体系,为水稻智能管理提供理论及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识别 遥感 模型 深度学习 多源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12
作者 杜虹锐 杨帆 +3 位作者 王爽 蒋希峰 李沐恺 刘春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6-62,共7页
为了探究大豆的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规律,在大豆出苗期(VE)、始花期(R1)、盛荚期(R4)、鼓粒期(R6)和完熟期(R8)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并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大豆根际真菌和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其多... 为了探究大豆的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规律,在大豆出苗期(VE)、始花期(R1)、盛荚期(R4)、鼓粒期(R6)和完熟期(R8)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并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大豆根际真菌和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土壤中真菌和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在出苗期时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较高,随后在始花期下降,在盛荚期上升,在鼓粒期再次下降,完熟期又上升。不同生长时期真菌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和鞭毛菌门,而真菌优势菌属不同,出苗期和始花期的优势菌属为穗霉属,盛荚期、鼓粒期和完熟期的优势菌属为篮状菌属;各生长时期的优势细菌门均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出苗期、始花期、盛荚期和鼓粒期的优势菌属为节杆菌属,完熟期的优势菌属为链霉菌属。大豆根际微生物种群随着生育期发生变化,出苗期时根际真菌和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根际土壤中细菌种群丰富度比真菌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育期 根际土壤微生物 真菌 细菌 丰富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谷子生育期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陶玉娇 朱倩倩 +5 位作者 李晨 赵艺园 梁玉 段明 马芳芳 王娟玲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88-1299,共12页
为探究不同播期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六棱谷(B44)、野生谷子(B111)、小绳白谷(B112)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播期,研究谷子生育期的变化以及不同播期下的谷子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推迟播种会导致播种-出苗时段变长,谷子全生... 为探究不同播期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六棱谷(B44)、野生谷子(B111)、小绳白谷(B112)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播期,研究谷子生育期的变化以及不同播期下的谷子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推迟播种会导致播种-出苗时段变长,谷子全生育期及出苗-抽穗时段缩短,而抽穗-成熟时段的天数相对稳定。2021—2023年B44、B111和B112的全生育期在播期间的变异系数分别达11.86%~14.60%、11.91%~15.05%、7.94%~17.07%。播期对谷子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播期推迟导致穗重、穗粒重、千粒重、出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产量下降,蛋白、脂肪、类黄酮含量和胶稠度提高,其中穗重和穗粒重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此外,氨基酸含量受播期的影响较大,其中B44、B111和B112的谷氨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较高。本试验有助于筛选最优播期以促进谷子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谷子 生育期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育期盐胁迫对不同耐盐性水稻品种(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14
作者 邹燕 刘芳禧 +6 位作者 方畅宇 郭荟 陈威 杨宁俊 庾振宇 易镇邪 雷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7,共10页
以4个耐盐水稻品种(系)(R2803、11146S/R2803、R889、1146S/R889)和1个盐敏感水稻品种(香粤农)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海盐质量分数(0‰、1.5‰、3.0‰、4.5‰、6.0‰)进行水培试验,比较5个水稻品种(系)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盐... 以4个耐盐水稻品种(系)(R2803、11146S/R2803、R889、1146S/R889)和1个盐敏感水稻品种(香粤农)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海盐质量分数(0‰、1.5‰、3.0‰、4.5‰、6.0‰)进行水培试验,比较5个水稻品种(系)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盐质量分数的增加,各水稻品种(系)几个生育时期株高、叶龄、群体茎蘖数、叶面积、根系伤流强度、根体积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盐敏感水稻品种香粤农的降幅明显大于各耐盐水稻品种(系)的,4个耐盐水稻品种(系)的降幅从大到小依次为R2803、R889、11146S/R2803、1146S/R889;随盐质量分数增加,各水稻品种(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单穴产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均以盐敏感水稻品种香粤农的降幅最大,杂交稻品系的降幅小于常规稻的,在盐质量分数1.5‰~6.0‰条件下,R2803单穴产量的降幅为37.07%~90.96%,1146S/R889单穴产量降幅为17.14%~75.59%。综合来看,1146S/R889各生长发育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在盐胁迫下降幅最小,耐盐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生育期 生长发育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油菜专用肥对直播油菜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15
作者 周毅 胡中安 +4 位作者 陈伟 胡晓燕 杨胜男 罗春霞 许强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262-263,267,共3页
为分析不同油菜专用肥对直播油菜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以油菜品种华油杂115R为材料,在湖北省荆门市研究了不同油菜专用肥的应用效果,分析了油菜的生育期、密度、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成熟期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常... 为分析不同油菜专用肥对直播油菜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以油菜品种华油杂115R为材料,在湖北省荆门市研究了不同油菜专用肥的应用效果,分析了油菜的生育期、密度、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成熟期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常规施肥和4种专用肥油菜生育期缩短,单株角果数和产量显著增加,每角粒数和千粒重部分增大。与常规施肥相比,4种专用肥均能提高油菜产量,实现一次性基肥施用技术,不仅具有减少施肥次数和节省劳动力的作用,还具有高产稳产和高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油菜 油菜专用肥 生育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短生育期冬种油菜优选试验
16
作者 李林 丁超 +5 位作者 杨永 万月茹 傅廷栋 令娟 万小荣 莫爱琼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目的】针对广东“稻-稻-油”三熟制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优选适合该地区冬种短生育期的油菜品种,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并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菜薹和油菜籽的需求。【方法】以11个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包括‘云油杂28... 【目的】针对广东“稻-稻-油”三熟制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优选适合该地区冬种短生育期的油菜品种,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并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菜薹和油菜籽的需求。【方法】以11个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包括‘云油杂28号’‘云油双2号’‘青杂7号’‘青杂5号’‘阳光131’‘全油杂9号’‘云油杂15号’‘棚40’‘华油杂62’‘23P63-7母’和‘华油杂158’(对照),在广东省5个不同地区进行为期3年的种植筛选试验。试验期间,记录冬种条件下不同油菜品种的全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菜薹品质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供试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菜薹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云油双2号’和‘棚40’在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菜薹品质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云油双2号’和‘棚40’的全生育期较短、分别为120和119d,开花时间长,在品种中排名并列第二,均为34d;在产量方面,‘云油双2号’的油菜籽产量最高、达1827.80kg/hm^(2);‘棚40’的千粒质量最高、为3.16g;在菜薹品质方面,‘云油双2号’的还原糖含量最高、为63.71mg/g;‘棚40’的粗蛋白含量为296.12g/kg,且粗纤维含量最低、仅为6.43%。【结论】‘云油双2号’和‘棚40’油菜品种在广东三熟制地区冬种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具备全生育期短、开花时间长、产量高和菜薹品质优良的特点,可作为理想的冬种短生育期多功能油菜品种,在广东三熟制地区可加大这两个品种的推广种植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生育期 冬种 农艺性状评价 菜薹品质 产量 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5-2022年山南冬小麦生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17
作者 普布多吉 旦增益嘎 +2 位作者 周刊社 史继清 张东东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8期93-101,共9页
基于西藏山南农业气象观测站1985-2022年的冬小麦生育期观测数据及气象资料,阐述了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山南冬小麦生长季气温上升明显,最高气温增速达0.42℃/10 a,日照时数增速达67.12 h/10 a,而相对... 基于西藏山南农业气象观测站1985-2022年的冬小麦生育期观测数据及气象资料,阐述了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山南冬小麦生长季气温上升明显,最高气温增速达0.42℃/10 a,日照时数增速达67.12 h/10 a,而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降幅为0.36%/10 a,尤其是当年12月至次年3月下降显著。冬小麦生育期天数呈阶段性变化,营养生长期(出苗至分蘖期)延长了8.49 d/10 a,而营养生殖生长期(分蘖至抽穗期)和生殖生长期(抽穗至成熟)分别缩短了6.32、3.01 d/10 a。关键生育期气象因子变化明显,如越冬期最低气温下降了0.11℃/10 a,可能会增加冻害风险;灌浆期相对湿度大幅上升了20.67%/10 a,会影响籽粒品质和产量。全生育期缩短了0.84 d/10 a,成熟期提前了5.92 d/10 a,可能与温度升高及光热资源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育期 气候变化 气温 日照时数 山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闲田饲用小黑麦不同生育期营养价值和青贮品质比较
18
作者 张一为 郭爽 +3 位作者 张盛南 王璐瑶 邵丽玮 王鸿英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3-26,30,共5页
为研究饲用小黑麦品种冀饲草3号在天津地区不同生育期主要营养价值和青贮发酵品质变化,试验分别在小黑麦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乳熟期进行刈割,针对小黑麦干草和其青贮后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和发酵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冀饲... 为研究饲用小黑麦品种冀饲草3号在天津地区不同生育期主要营养价值和青贮发酵品质变化,试验分别在小黑麦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乳熟期进行刈割,针对小黑麦干草和其青贮后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和发酵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冀饲草3号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3.70%,显著高于其他时期,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中性洗涤纤维30 h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期;乳熟期,淀粉含量最高,为9.60%,总可消化养分最高,为60.40%,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呈升高趋势;抽穗期,灰分、钙、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小黑麦青贮粗蛋白含量最高值出现在抽穗期,为16.07%,开花期、灌浆期和乳熟期酸性洗涤纤维以及中性洗涤纤维均显著高于抽穗期,中性洗涤纤维30 h消化率在抽穗期最高,粗脂肪含量最高值出现在抽穗期,为3.26%,总可消化养分最高值出现在乳熟期,为58.53%,相对饲草品质(RFQ)最高值出现在抽穗期,为110.33,灰分、钙和磷含量在抽穗期最高,乳酸含量和pH值范围分别为2.01%~3.29%和4.50~4.91,二者最高值均出现在抽穗期。综上,天津地区利用冬闲田种植冀饲草3号饲用小黑麦,调制干草宜在抽穗期收获,青贮宜在开花期至灌浆期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小黑麦 生育期 营养价值 青贮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烤烟不同生育期雹灾风险评价
19
作者 刘君 杜超凡 +2 位作者 林梦凡 肖秀珠 陈家金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5,共8页
为评价福建烤烟不同生育期雹灾风险,提升烤烟雹灾风险预警和人工防雹作业成效,利用福建烟区冰雹发生日数、烤烟种植面积、有效叶数及保险赔偿系数等数据,基于冰雹致灾危险性、烟田暴露性和烟株脆弱性构建雹灾风险评价模型并计算雹灾风... 为评价福建烤烟不同生育期雹灾风险,提升烤烟雹灾风险预警和人工防雹作业成效,利用福建烟区冰雹发生日数、烤烟种植面积、有效叶数及保险赔偿系数等数据,基于冰雹致灾危险性、烟田暴露性和烟株脆弱性构建雹灾风险评价模型并计算雹灾风险指数,开展烤烟伸根期、旺长期、成熟前期、成熟中期和成熟后期5个生育期的雹灾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烤烟旺长期和成熟前期雹灾危险性等级较高,南平南部至龙岩北部的闽赣交界区域的烟田暴露性等级较高,旺长期和成熟前期烟株脆弱性等级高。不同生育期雹灾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旺长期>成熟前期>成熟中期>伸根期>成熟后期。旺长期和成熟前期是雹灾高危险性与烟株高脆弱性时段,需要加强灾害防御。大田全生育期综合雹灾风险总体以轻度等级为主,中度以上雹灾风险区域位于武夷山脉南侧闽赣两省交界一带,应适当优化烤烟种植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雹灾 不同生育期 风险评价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期青贮玉米产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20
作者 许留兴 何明珠 +4 位作者 孙婷 张小龙 蒙元燕 武丹 胡冬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8,共7页
氮肥是青贮玉米的重要肥料,但施氮量如何通过调控青贮玉米的生理性状和化学特性来影响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施氮量(尿素)和生育期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叶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包括4... 氮肥是青贮玉米的重要肥料,但施氮量如何通过调控青贮玉米的生理性状和化学特性来影响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施氮量(尿素)和生育期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叶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包括4个水平施氮量(0 kg N/hm^(2),N0;160 kg N/hm^(2),N160;240 kg N/hm^(2),N240;320 kg N/hm^(2),N320),于苗期施用60%氮肥(基肥)和拔节期施用40%氮肥(追肥),在开花期和蜡熟期采集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青贮玉米的干物质产量趋于增加(P>0.05)。蜡熟期的干物质产量比开花期高70.2%(P<0.05)。在两个生育期中,无论是全叶还是叶内,N320处理的霉菌数量都最高。与开花期相比,蜡熟期叶内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82 lg cfu/g FW(鲜重)和1.36 lg cfu/g FW(P<0.05),霉菌的数量增加了0.71 lg cfu/g FW(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减少了50%以上(P<0.05)。在不同生育期和施氮量中,叶内好氧细菌、霉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数量均比全叶减少了40%~60%(P<0.05)。当仅考虑施肥成本、青贮玉米产量和青贮发酵品质的潜在需求时,建议在青贮玉米种植中采用160 kg/hm^(2)的施氮量,并在蜡熟期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氮肥 生育期 叶片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