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容性视域下的生育支持制度体系:法理基础、合法性边界及实现进路
1
作者 李清林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71,共13页
生育支持政策在实践层面面临排斥性困境,倒逼制度设计向包容性治理范式转型。从福柯以来的生命政治、生育正义等生育理论因其无法有效规避“实质性歧视”,无以支撑起包容性的生育支持制度体系。相较而言,包容性法治理念能够消减个人与... 生育支持政策在实践层面面临排斥性困境,倒逼制度设计向包容性治理范式转型。从福柯以来的生命政治、生育正义等生育理论因其无法有效规避“实质性歧视”,无以支撑起包容性的生育支持制度体系。相较而言,包容性法治理念能够消减个人与社会在生育问题上的冲突并增强生育主体的社会责任感,可成为生育支持制度创制、适用的法理基础。实践中,这一理念依托“以社会角色因素为重点的机会分配”和“以社会利益为基点的广义产权构建”,能够促成不同生育角色间利益诉求的衡平,最终助力生育服务支持、家庭支持以及生育友好社会氛围营造等环节中不同社会主体利益诉求的包容性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支持 生育服务支持 家庭支持 生育宣传 包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生育支持体系与再生育意愿
2
作者 李悦心 郭秀云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6,共13页
在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背景下,提升公民再生育意愿、改善人口结构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意义重大,也是我国生育政策的目标之一。根据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库(CSS)2021年数据,建立HLM模型,构建“时间-经济-服务”生育支持指标体系,研... 在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背景下,提升公民再生育意愿、改善人口结构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意义重大,也是我国生育政策的目标之一。根据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库(CSS)2021年数据,建立HLM模型,构建“时间-经济-服务”生育支持指标体系,研究地区生育支持体系对再生育意愿的多层次影响。研究发现:在中观制度层面,经济支持指标对再生育意愿影响负向显著;而时间支持指标、服务支持指标对再生育意愿影响正向显著。在中观和微观交互层面,模型显示中观变量和微观变量的交互项能够显著改善公民的再生育意愿;时间支持指标显著强化了性别对再生育意愿的正向影响,也提升了已育公民的再生育意愿;经济支持指标缓解了年龄对再生育意愿的抑制效应,并显著提升了女性、已育公民的再生育意愿;服务支持指标减缓了户籍和婚姻对再生育意愿的抑制效应。模型异质性分析表明时间支持指标能够显著提升已生育组、生育数量未满足组的再生育意愿;服务支持指标能够显著提升各组的再生育意愿,其中未生育组、生育数量未满足组对服务支持指标的影响更敏感。通过模型剖析了地区生育支持体系对再生育意愿影响的内在机理,也对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支持体系、释放公民再生育潜能提出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支持体系 生育意愿 “时间-经济-服务生育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念到机制:关于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中一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4,171,共14页
为了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党和政府提出了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马克思主义人口观和生育观、传统生育文化以及计划行为理论分别构成了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和理论基础。生育友好型社会是... 为了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党和政府提出了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马克思主义人口观和生育观、传统生育文化以及计划行为理论分别构成了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和理论基础。生育友好型社会是指一种理想型的社会状态,在此状态下,生育尊严得到普遍尊重,生育权利得到强力维护,生育潜力得到有效释放,育儿焦虑得到缓解,家庭福祉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切。进一步说,生育友好的内涵包括生育过程的安适性、生育政策的包容性、生育服务的公平性、生育价值的人文性以及生育权益维护的主动性等多个方面。制度友好、服务友好、空间友好和文化友好共同组成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基本框架。目前,我国社会存在“想生不能生”和“愿生不敢生”等多种生育不友好现象,以及片面追求生育工具性和忽视生育人文性的价值取向与认知误区。另外,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适时对其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做出调整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问题 生育友好型社会 生育支持政策 生育服务支持 生育权益 生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协同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基础及发展路径 被引量:7
4
作者 周建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我国家庭正面临着照料人力减少和照料成本增加的双重现实困境,以社区为基础的“在地化”弹性服务既是家庭照料面临的共同刚需,也是“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协同发展的需方基础。“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家庭和谐和国家人口安全的共... 我国家庭正面临着照料人力减少和照料成本增加的双重现实困境,以社区为基础的“在地化”弹性服务既是家庭照料面临的共同刚需,也是“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协同发展的需方基础。“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家庭和谐和国家人口安全的共同目标和服务资源可共享的“供方”协同发展前提。当前我国“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协同发展面临着多部门协同机制基本建成但有待落实、资源相对失衡且各自独立发展、“在地化”服务供给与利用双低的局面。应从全生命周期、全人群和全家庭的视角,推动不同政策主体形成合力,完善以家庭需求为中心的协同机制、打造代际共融型“在地化”服务示范样本、建立社区智慧家庭协同服务平台、营造协同发展的“家庭友好型”社会支持性环境和加强“一老一小”家庭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以实现“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协同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老一小” 养老服务体系 生育支持服务体系 家庭照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