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在职青年的生育时间选择及影响因素--基于983名青年的实证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贾志科 罗志华 王思嘉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4,共13页
持续的低生育水平与少子化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常态。生育时间的期望与选择作为生育意愿与行为的重要内涵之一,对生育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2020年10~12月在河北保定针对5大类行业18~35岁的983名在职青年所进行的“青年发展... 持续的低生育水平与少子化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常态。生育时间的期望与选择作为生育意愿与行为的重要内涵之一,对生育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2020年10~12月在河北保定针对5大类行业18~35岁的983名在职青年所进行的“青年发展状况”问卷调查数据,对青年的个体社会特征与生育时间选择进行交互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在职青年最佳生育年龄选择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在职青年具有较强的晚育意识,其生育时间期望呈现出“男高女低”的特征,理想与打算二孩的生育间隔选择也相对趋近,从事教育行业、出生于城市、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高和“双独夫妇”的在职青年更倾向于选择晚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行业、年龄、文化程度、夫妇类型、性别和工作收入满意度均会显著影响青年的最佳生育年龄选择,其中教育行业、24~29岁年龄组、大专文化水平、“双独夫妇”对在职青年的最佳生育年龄期望具有明显的正向提升效应,女性比男性青年的最佳生育年龄期望更高,在职青年的工作收入满意度越高,则其最佳生育年龄偏好越晚。此外,文章也就晚婚晚育或不婚不育行为产生的影响、影响青年生育时间期望与选择的多重因素以及生育年龄期望与生育行为实践之间的差距展开了深入讨论,以进一步推进对育龄群体生育时间选择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青年 生育时间 生育年龄 生育间隔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时间荒”视角下青年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探析——基于23884份青年群体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谭杰 马凯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115,共13页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为1.3,跌破1.5的国际人口警戒线,低生育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人口生育意愿降低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生育时间荒”的理论视角探讨人们生育意愿降低的内在机制发现,...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为1.3,跌破1.5的国际人口警戒线,低生育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人口生育意愿降低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生育时间荒”的理论视角探讨人们生育意愿降低的内在机制发现,物化的时间、被加速的社会、被低估的生育价值和商品化的养育是形成生育时间荒的重要机制。通过对23884份青年群体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学历越高,青年求学时间拉长,生育意愿相应降低,会加剧生育时间荒。时间的转移支付对青年生育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能够有效缓解生育时间荒。因此,要提振青年生育意愿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青年生育权利;二是精准设立激励措施,提高青年生育时间期待;三是构建社会市场照顾体系,腾挪更多生育时间;四是倡导新型生育文化,转变对生育的时间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意愿 生育时间 青年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生育支持体系与再生育意愿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悦心 郭秀云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6,共13页
在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背景下,提升公民再生育意愿、改善人口结构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意义重大,也是我国生育政策的目标之一。根据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库(CSS)2021年数据,建立HLM模型,构建“时间-经济-服务”生育支持指标体系,研... 在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背景下,提升公民再生育意愿、改善人口结构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意义重大,也是我国生育政策的目标之一。根据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库(CSS)2021年数据,建立HLM模型,构建“时间-经济-服务”生育支持指标体系,研究地区生育支持体系对再生育意愿的多层次影响。研究发现:在中观制度层面,经济支持指标对再生育意愿影响负向显著;而时间支持指标、服务支持指标对再生育意愿影响正向显著。在中观和微观交互层面,模型显示中观变量和微观变量的交互项能够显著改善公民的再生育意愿;时间支持指标显著强化了性别对再生育意愿的正向影响,也提升了已育公民的再生育意愿;经济支持指标缓解了年龄对再生育意愿的抑制效应,并显著提升了女性、已育公民的再生育意愿;服务支持指标减缓了户籍和婚姻对再生育意愿的抑制效应。模型异质性分析表明时间支持指标能够显著提升已生育组、生育数量未满足组的再生育意愿;服务支持指标能够显著提升各组的再生育意愿,其中未生育组、生育数量未满足组对服务支持指标的影响更敏感。通过模型剖析了地区生育支持体系对再生育意愿影响的内在机理,也对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支持体系、释放公民再生育潜能提出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支持体系 生育意愿 时间-经济-服务”生育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实际与理想的生育年龄:1994—201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银锋 侯佳伟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1,共10页
人们的生育行为总是与年龄及时间因素存在着特定联系。借助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并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拟合出1994—2012年中国人口实际和理想生育年龄关系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实际生育年龄呈现显著增... 人们的生育行为总是与年龄及时间因素存在着特定联系。借助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并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拟合出1994—2012年中国人口实际和理想生育年龄关系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实际生育年龄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初育年龄从1995年的23.49岁上升到2012年的25.78岁,再育年龄从26.73岁上升到29.61岁;理想生育年龄相对较为稳定,理想初育年龄保持在25.30岁左右,理想再育年龄维持在28.40岁左右,平均理想二胎间隔为3.10年;城市人口无论是初育年龄还是再育年龄,均是实际生育年龄显著大于理想生育年龄;农村人口实际初育年龄显著小于理想初育年龄,再育年龄经历了由"实际小于理想"到"实际大于理想"的转变。这些发现为认识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在中国的变化趋势提供了有效的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时间 实际生育年龄 理想生育年龄 初育 再育 二胎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出流动对青年农民生育观念的影响——以L村若干青年农民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袁日华 孙秋云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4年第9期33-39,共7页
农民外出流动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必然趋势。青年农民外出流动对其自身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他们的生育观念也有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是否生育、生育时间的选择、生育数量以及对子女的性别偏好四个角度来分析这... 农民外出流动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必然趋势。青年农民外出流动对其自身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他们的生育观念也有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是否生育、生育时间的选择、生育数量以及对子女的性别偏好四个角度来分析这些外出流动的青年农民的生育观念,发现他们的生育观念与传统的生育观念有很大的不同。笔者从外出流动的角度来分析其现代生育观念形成的原因,得出要改变青年农民的生育观念必须先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出流动人口 青年农民 生育观念 计划生育 生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参与对生育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顾和军 吕林杰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72,共7页
在人口转变和人口红利下降的新阶段,鼓励农村女性走出家庭、实现就业对于提高人口红利、增加家庭收入具有积极作用,但这是以减少生育数量、推迟生育年龄、导致生育率下降等潜在后果为代价的,其长远的后果将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进一... 在人口转变和人口红利下降的新阶段,鼓励农村女性走出家庭、实现就业对于提高人口红利、增加家庭收入具有积极作用,但这是以减少生育数量、推迟生育年龄、导致生育率下降等潜在后果为代价的,其长远的后果将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进一步下降。使用CHNS数据库研究了农村女性劳动参与对生育数量、生育年龄的综合影响,在控制了头胎性别和生育政策的情况下,消除内生性后的实证结果显示,非农劳动参与对生育数量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对初育年龄的影响不明显。反映工作稳定性的指标,合同工对农村女性生育数量的影响不稳定,但会显著影响初育年龄,工作相对稳定会推迟女性的初育年龄。国家的政策应当关注女性劳动参与对生育行为的负面影响,通过配套的劳动力市场或托幼政策减轻劳动参与对生育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劳动参与 生育数量 生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偶随迁降低了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吗?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厚莲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9,共10页
生育意愿是夫妻双方对生育行为的共同意向且夫妻双方相互影响。人口流动容易导致夫妻分居两地,那么流动人口的配偶随迁情况对其生育意愿会产生什么影响?本文使用二维交叉表和排序选择模型估计方法,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 生育意愿是夫妻双方对生育行为的共同意向且夫妻双方相互影响。人口流动容易导致夫妻分居两地,那么流动人口的配偶随迁情况对其生育意愿会产生什么影响?本文使用二维交叉表和排序选择模型估计方法,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配偶随迁对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独二孩"政策下,约21.5%的单独夫妇流动人口明确表示会再生育一个孩子,说明他们的生育意愿并不强烈,而且更倾向于选择在未来较远时间进行生育。配偶随迁显著地弱化了流动人口生育意愿,与配偶未随迁的流动人口相比,配偶随迁的流动人口想再要一个孩子的对数发生比降低0.135个单位,说明尽管夫妻一同流动会提高生育可行性,但由于流动人口夫妇一起进入新的环境中,生育观念发生显著变化,生育成本也大幅提高,最终降低了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对于明确有再生育意愿的流动人口,配偶随迁也会推迟再生育时间。另外,流动人口男孩偏好对其生育意愿及生育时间具有显著影响,当流动人口家庭仅拥有男孩时,他们更偏向于选择不再生育孩子,即使愿意再生育一个孩子,也更倾向于在未来较远的时间生育,存在明显的生育时间的推迟效应。总体而言,伴随着人口流动家庭化趋势,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存在弱化效应,生育时间存在推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意愿 生育时间 配偶随迁 流动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统家庭模式对生育文化的制度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叶文振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31,共7页
在过去的生育率研究中 ,学术界习惯于从文化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传统家庭模式的几个主要特征对生育观念或偏好具有显著影响 。
关键词 传统家庭模式 生育文化 制度影响 生育行为 制度分析 早婚制度 生育时间偏好 生育性别偏好 家庭关系 家庭功能 生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高库存政策或生变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国发 《广东饲料》 2016年第1期20-22,共3页
1当前国内玉米供需现状1.1玉米产量持续增加玉米播种面积持续稳步扩张主要得益于玉米品种改良,黑龙江寒温带地区无霜期较短,不适宜种植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如德美亚品种系列,平均生育时间仅为105天,传统仅适宜种植大百地区大量改... 1当前国内玉米供需现状1.1玉米产量持续增加玉米播种面积持续稳步扩张主要得益于玉米品种改良,黑龙江寒温带地区无霜期较短,不适宜种植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如德美亚品种系列,平均生育时间仅为105天,传统仅适宜种植大百地区大量改种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量 库存 供需现状 品种改良 播种面积 温带地区 品种系列 生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洛市马铃薯良种繁育存在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灶灵 贾振江 《种子科技》 2012年第8期19-20,共2页
马铃薯是商洛市的第三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蔬菜作物,生育时间最短,种植效益最高,已经逐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尤其是去年秋季以来,市政府将马铃薯生产作为全市的重点产业来抓,使播种面积由去年的41.3万亩,增加... 马铃薯是商洛市的第三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蔬菜作物,生育时间最短,种植效益最高,已经逐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尤其是去年秋季以来,市政府将马铃薯生产作为全市的重点产业来抓,使播种面积由去年的41.3万亩,增加到今年的62.2万亩。产业要发展,种源是关键。为了全面了解今年我市马铃薯良繁情况,我们对各县区的马铃薯良种繁育情况进行了调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生产 良种繁育 商洛市 粮食作物 蔬菜作物 生育时间 种植效益 农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1
作者 李淑华 《河北农业》 2013年第5期15-16,共2页
品种增产潜力是实现夏玉米高产的前提。针对夏玉米生育时间受局限的特点,高产创建田选用的杂交品种应具备五个特性:一是株型紧凑、耐密性好。每亩能容纳4800--5500株的密度,边行优势不明显;二是抗倒性好;三是综合抗病性好;四是后... 品种增产潜力是实现夏玉米高产的前提。针对夏玉米生育时间受局限的特点,高产创建田选用的杂交品种应具备五个特性:一是株型紧凑、耐密性好。每亩能容纳4800--5500株的密度,边行优势不明显;二是抗倒性好;三是综合抗病性好;四是后期叶片保绿好,光合物质生产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夏玉米 杂交品种 增产潜力 生育时间 边行优势 生产效率 耐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樱椒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12
作者 皇甫凌云 《河南农业》 2012年第7期49-49,共1页
一、育苗 育苗移栽是三樱椒获得高产的前提条件,是为了延长三樱椒的生育时间、培育壮苗、提高复种指数、减轻低温环境因素的影响所采取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
关键词 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三樱椒 育苗移栽 生育时间 培育壮苗 复种指数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