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米卡链霉菌原生质体电融合重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余柏松 袁丽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23-327,共5页
采用电融合新技术可提高生米卡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频率,并且在原生质体稳定液中加入2.5mol/L的MgCl_2,比使用PEG助融方法的融合频率高10倍。经过UV灭活高产菌株和另一脯氨酸缺陷型菌株的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其融合子的抗生素产量变异幅度... 采用电融合新技术可提高生米卡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频率,并且在原生质体稳定液中加入2.5mol/L的MgCl_2,比使用PEG助融方法的融合频率高10倍。经过UV灭活高产菌株和另一脯氨酸缺陷型菌株的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其融合子的抗生素产量变异幅度大,发酵产物的各组份比例改变,经过选择获得了一新的高产菌株,麦迪霉素产量提高77%,其有效组份A_1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米卡链霉菌 原生质体 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米卡链霉菌质粒DNA的分离及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余柏松 袁丽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用碱性裂解法从麦迪霉素产生菌(Str.mycarofaciens)10204中分离到质粒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和电镜观察得到证实,分子量为11.5kb(7.6×10~6道尔顿),名为pSMVI。该质粒经酶切分析表明具有4个Bam HI位点和1个EcoRI位点,用质粒消除... 用碱性裂解法从麦迪霉素产生菌(Str.mycarofaciens)10204中分离到质粒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和电镜观察得到证实,分子量为11.5kb(7.6×10~6道尔顿),名为pSMVI。该质粒经酶切分析表明具有4个Bam HI位点和1个EcoRI位点,用质粒消除和转化实验,说明该质粒与麦迪霉素产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米卡链霉菌 质粒DNA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米卡链霉菌(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麦迪霉素的产生和抗性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余柏松 肖勇立 +1 位作者 吴明 李宇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34-235,共2页
抗生素产生菌的基因克隆研究表明,有关抗生素产生的基因位于一紧密连锁的DNA区域,形成基因簇,抗性基因常同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结构基因位于同一基因簇中,故抗生素的产生与其对自身产生抗生素的抗性紧密相关。据报道,许多抗生素产生菌具... 抗生素产生菌的基因克隆研究表明,有关抗生素产生的基因位于一紧密连锁的DNA区域,形成基因簇,抗性基因常同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结构基因位于同一基因簇中,故抗生素的产生与其对自身产生抗生素的抗性紧密相关。据报道,许多抗生素产生菌具有抗自身所产抗生素的能力,并随其产生抗生素能力的提高,其抗性也随之增加。由于链霉菌基因簇具有不同的启动子和多个抗性基因,在不同条件或处于不同生长阶段,菌丝体表现出对其自身所产抗生素的抗性强弱不同。所以,通过抗性基因的克隆,增加抗性基因的拷贝数,使其某些抗生素产生菌得到了比亲本高几倍产量的转化株。本文研究了生米卡链霉菌的不同产量株和同一产量株处于不同生长期的菌丝体对麦迪霉素(MDM)的抗性,以及MDM的产生和其抗性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米卡链霉菌 麦迪霉素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米卡链霉菌突变引起生理代谢改变的研究
4
作者 余柏松 吴明 马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9-21,共3页
链霉菌每个菌种都有自己的生理代谢特征,同一菌种经过不同的处理获得的突变株由于遗传物质突变,其生理代谢也发生了变化,生米卡链霉菌的几种不同来源的菌株不仅产生麦迪霉素的效价有差异,而且菌体的生理特征、菌体蛋白及胞外酶也发... 链霉菌每个菌种都有自己的生理代谢特征,同一菌种经过不同的处理获得的突变株由于遗传物质突变,其生理代谢也发生了变化,生米卡链霉菌的几种不同来源的菌株不仅产生麦迪霉素的效价有差异,而且菌体的生理特征、菌体蛋白及胞外酶也发生了改变,并且对外界加入的诱导物质也存在不同的反应.这表明经过不同的诱变处理后,菌株遗传调控改变引起生理代谢变化,导致麦迪霉素发酵效价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米卡链霉菌 突变 诱变处理 生理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米卡链霉菌启动子的克隆和表达
5
作者 余柏松 肖勇立 +1 位作者 吴明 李宇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用高拷贝启动子探针质粒pIJ486为载体,变青链霉菌(S.lividans)TK24为受体,克隆并表达了生米卡链霉菌(S.mycarofaciens)的启动子,得到了对新霉素抗性不同的5个转化子。其中对新霉素有高抗性的转化子中重组质粒pIJM2的插入片段约为2kb,将 ... 用高拷贝启动子探针质粒pIJ486为载体,变青链霉菌(S.lividans)TK24为受体,克隆并表达了生米卡链霉菌(S.mycarofaciens)的启动子,得到了对新霉素抗性不同的5个转化子。其中对新霉素有高抗性的转化子中重组质粒pIJM2的插入片段约为2kb,将 pIJM2转化生米卡链霉菌SM90919原生质体,得到新的转化子SM9pM201和SM9pM205,从SM9pM205菌株中分离到的质粒要比pIJ486和pIJM2小,约3.5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米卡链霉菌 启动力 克隆 抗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方法优化生米卡链霉菌基因工程菌W-08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海涛 卢金莲 +2 位作者 于春波 夏焕章 韩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40-844,847,共6页
目的优化生米卡链霉菌基因工程菌W-08发酵培养基,以提高麦迪霉素A1产量。方法首先,用Plackett-Burman设计评价发酵培养基的8个成分对麦迪霉素A1的影响。然后用最速上升实验确定重要成分在中心复合设计中的取值变化范围。最后采用中心复... 目的优化生米卡链霉菌基因工程菌W-08发酵培养基,以提高麦迪霉素A1产量。方法首先,用Plackett-Burman设计评价发酵培养基的8个成分对麦迪霉素A1的影响。然后用最速上升实验确定重要成分在中心复合设计中的取值变化范围。最后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方法优化了重要成分的浓度。结果葡萄糖和鱼粉对麦迪霉素A1影响最大(P<0.05),是重要成分,其优化浓度分别为20.15g/L和1.80g/L。发酵培养基优化后麦迪霉素A1效价达到1410.16μg/mL,比优化前的A1效价1021.10μg/mL提高了38.1%。结论数理统计实验设计和分析的方法成功地用于了生米卡链霉菌基因工程菌W-08发酵培养基优化。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有效且节约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米卡链霉菌 麦迪霉素A1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米卡链霉菌与北里链霉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重组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胜 袁丽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44-348,共5页
生米卡链霉菌和北里链霉菌用42%PEG4000做助融剂进行多配对原生质体种间融合,融合率为10^(-2)。同时,进行了UV灭活亲株的种间融合,融合率也为10^(-2)。采用液体培养基再生,表观融合率达10^(-1)。随机挑选形态各异的一定数量的融合子作... 生米卡链霉菌和北里链霉菌用42%PEG4000做助融剂进行多配对原生质体种间融合,融合率为10^(-2)。同时,进行了UV灭活亲株的种间融合,融合率也为10^(-2)。采用液体培养基再生,表观融合率达10^(-1)。随机挑选形态各异的一定数量的融合子作产物分析,发现它们产生柱晶白霉素,总效价比直接亲本高5.9倍,比间接亲本高27%。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表明A_5组份从9.1%提高到4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米卡链霉菌 原生质体融合 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米卡链霉菌DNA对北里链霉菌原生质体种间转化
8
作者 孙胜 袁丽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0-24,共5页
采用SDS-苯酚法提取生米卡链霉菌DNA,同时以SDS处理生米卡链霉菌原生质体得到游离DNA。将提取DNA及游离DNA转化北里链霉菌原生质体,得到10^(-2)的转化率。转化子经发酵得柱晶白霉素,其产量比亲本高5.2倍,同时发现组份亦有所变化,A_5组份... 采用SDS-苯酚法提取生米卡链霉菌DNA,同时以SDS处理生米卡链霉菌原生质体得到游离DNA。将提取DNA及游离DNA转化北里链霉菌原生质体,得到10^(-2)的转化率。转化子经发酵得柱晶白霉素,其产量比亲本高5.2倍,同时发现组份亦有所变化,A_5组份从9.1%提高到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米卡链霉菌 北里霉菌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米卡链霉菌麦迪霉素抗性基因的克隆
9
作者 姜浩 袁丽蓉 付继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96-402,共7页
应用碱性裂解法提取质粒载体pIJ61和pIJ702,并通过氯化铯—溴化乙锭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对TK64、TK24、TK23和JI1326四个受体菌作麦迪霉素抗性基因克隆,结果只有TK24对麦迪霉素敏感。 用Bam HI酶切质粒pIJ702,并通过碱... 应用碱性裂解法提取质粒载体pIJ61和pIJ702,并通过氯化铯—溴化乙锭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对TK64、TK24、TK23和JI1326四个受体菌作麦迪霉素抗性基因克隆,结果只有TK24对麦迪霉素敏感。 用Bam HI酶切质粒pIJ702,并通过碱性磷酸酶去除磷酸根。生米卡链霉菌的"total"DNA用MboI部分酶切,得到1~8kb大小的DNA片段,1μgBam H1酶切pIJ702DNA和5μgMbo1部分酶切的染色体DNA片段通过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变铅青链霉菌TK24原生质体,在R_2YE平板上再生,经过硫链丝菌素和麦迪霉素筛选,得到8个抗性转化子,进一步复证发现pIJ702-5的抗性最强,pIJ702-7的抗性最弱,并且它们在基本培养基上产生的色素也不同。 提取抗性转化子重组质粒,通过再转化实验进一步证实在杂合质粒上确实含有麦迪霉素的抗性基因。将重组质粒转化麦迪霉素产生菌—生米卡链霉菌63的原生质体,经过再生、筛选、得到9个转化子。对转化子进行发酵实验,发现它们的发酵效价与原始菌株相比,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米卡链霉菌 麦迪霉素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