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生之生命美学的现代阐释——寻根文学新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啸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9-192,共4页
不了解乡村,就很难了解中国。作为中国乡村化的寻根文学很能体现出中国情韵。但由于现实的原因,小说中又具有着诸多作家贯注的主观意绪和现代色彩。本文就以八十年代的寻根文学作为考察对象,从传统生命美学角度思考了寻根文学在回归传... 不了解乡村,就很难了解中国。作为中国乡村化的寻根文学很能体现出中国情韵。但由于现实的原因,小说中又具有着诸多作家贯注的主观意绪和现代色彩。本文就以八十年代的寻根文学作为考察对象,从传统生命美学角度思考了寻根文学在回归传统生命美学的过程中所显现出的新传统美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天人合德 生生不已 主观倾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仁道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霞 《江淮论坛》 CSSCI 1997年第5期78-82,共5页
关键词 儒家 仁爱精神 超越意识 万物一体 生生不已 仁道 生机活力 人格完善 天地万物 生生之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易传》道德哲学
3
作者 罗炽 《湖湘论坛》 1998年第1期59-61,共3页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易传》道德哲学罗炽一《易传》或称《易大传》它不仅反映了战国时人对《周易》的基本看法和价值评估,重要的是,以其自身的立场和观点,将本来作为卜之书的《周易》朝着形而上学的方向升华,从而建立了一套人生哲学...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易传》道德哲学罗炽一《易传》或称《易大传》它不仅反映了战国时人对《周易》的基本看法和价值评估,重要的是,以其自身的立场和观点,将本来作为卜之书的《周易》朝着形而上学的方向升华,从而建立了一套人生哲学体系。因此,《易传》又可以看作是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周易》 伦理道德哲学 《易》 生生不已 哲学体系 精神文明 彖传 政治与行政 中和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是一位透明的老师”——漫议毕淑敏小说中关于死亡的描写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乐群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1-33,共3页
高尔基说:“大自然、爱情和死,是诗的所谓永恒主题。”这里所指的“诗”,亦可广义的包括小说。在当代青年女作家毕淑敏的小说中,就有着大量关于死亡的描写。但她的描写,既不同于那种通过死亡揭露旧社会对人的摧残,如鲁迅《祝福》中的祥... 高尔基说:“大自然、爱情和死,是诗的所谓永恒主题。”这里所指的“诗”,亦可广义的包括小说。在当代青年女作家毕淑敏的小说中,就有着大量关于死亡的描写。但她的描写,既不同于那种通过死亡揭露旧社会对人的摧残,如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契诃夫《一个小公务员的死》中切尔维亚科夫;也不是单纯讴歌为理想献身的殉道者;如《红岩》、《保卫延安》中的革命烈士;亦不是仅仅通过死突现人物性格,如梅里美的《卡门》、菇志鹃的《百合花》中年青的通讯员;更不是用死亡作血淋淋的恐怖展览,如莫言的《二姑随后就到》中的“大爷爷”、“大奶奶”,余华的《死亡叙述》中所叙述的三个死亡事件。她对死亡的描写,不在于死亡现象本身的情状,而是超越死亡,从死亡中升华出一种意味。正象她在其中篇小说《生生不已》(《当代》1993年第6期)中说的那样,贯穿着“死亡是一位透明的老师”的独特审美新质,而从中“透明”出多方位的广阔而丰富的不同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淑敏小说 死亡的描写 中篇小说 生生不已 死亡事件 《百合花》 漫议 死亡叙述 人物性格 当代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这一代”的女性立言──张欣与毕淑敏中篇小说创作精神四题 被引量:3
5
作者 万莲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62-66,共5页
本文把与共和国成长历程大体同步的一代人称为“这一代”,以此简要论析了张欣与毕淑敏的中篇小说创作精神四题:一、取材于个人往日经历和现时都市生活见闻;二、崇尚人际关系的人道正义;三、期许“双性和谐”的现代婚恋;四、宽容基... 本文把与共和国成长历程大体同步的一代人称为“这一代”,以此简要论析了张欣与毕淑敏的中篇小说创作精神四题:一、取材于个人往日经历和现时都市生活见闻;二、崇尚人际关系的人道正义;三、期许“双性和谐”的现代婚恋;四、宽容基于生存之上的一切作为,但又不听任诱惑肆无忌惮地膨胀。从此四题可知,文学的女性立言素有向善倾向,其写实、揭丑终究是为了真、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创作 毕淑敏 双性和谐 张欣 女性 人文精神 成长历程 都市生活 生生不已 道德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西诗论的结合 谈中国古典诗歌的欣赏 被引量:2
6
作者 叶嘉莹 《当代文坛》 1984年第1期27-33,共7页
加拿大籍华裔学者叶嘉莹教授,应民盟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的邀请,于1983年6月29日、30日两天在成都作学术报告,题目是《从中西诗论结合谈中国古典诗歌的欣赏》深受听众欢迎。我们认为,报告不仅对于欣赏、研究我国古典诗词和诗论有学术价值... 加拿大籍华裔学者叶嘉莹教授,应民盟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的邀请,于1983年6月29日、30日两天在成都作学术报告,题目是《从中西诗论结合谈中国古典诗歌的欣赏》深受听众欢迎。我们认为,报告不仅对于欣赏、研究我国古典诗词和诗论有学术价值,而且对当前批评三个“崛起”中的民族虚无主义,很有帮助,因此,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分三期连载,以飨读者。因叶教授已返回加拿大,无法请其亲自校阅,我们特请川大历史系缪钺教授代为校正,所记如有疏误之处,由本刊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感发 中国古典诗歌 兴发感动 杜甫 生生不已 豆蔻 万物 《易经》 汉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家庭伦理向社会伦理的跨越──毕淑敏作品的社会导向 被引量:1
7
作者 顾凤威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社会伦理 毕淑敏 家庭伦理 安乐死 《预约死亡》 生生不已 社会导向 作品 “生” 生死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文学季评 被引量:1
8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36-145,共10页
北京文学季评栏目主持人吕智敏:本期“季评”所关注的北京作家,是小说家毕淑敏和诗人任洪渊。小说是文学创作的主体,诗歌是北京文学创作中的强项。而这两位作家在北京文坛的这两个领域中又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毕淑敏是一位起步较晚... 北京文学季评栏目主持人吕智敏:本期“季评”所关注的北京作家,是小说家毕淑敏和诗人任洪渊。小说是文学创作的主体,诗歌是北京文学创作中的强项。而这两位作家在北京文坛的这两个领域中又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毕淑敏是一位起步较晚、起点颇高又成就不菲的女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淑敏 现实关怀 北京文学 《预约死亡》 生命体验 生命意义 生生不已 情感体验 文学创作 《红处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月蜀乡
9
作者 曲言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3-64,共2页
对于那些充满浓郁风俗个性和天然质朴的巴蜀乡镇,我向来是失之交臂的,便对人类与大自然间生生不已的缘份难得有几分悟会和喜爱,总以为它不过是浩浩沙漠中无关宏旨的沙粒,或是道学里的一个无法参透的谜语。但是,当走进那个可人可心水墨... 对于那些充满浓郁风俗个性和天然质朴的巴蜀乡镇,我向来是失之交臂的,便对人类与大自然间生生不已的缘份难得有几分悟会和喜爱,总以为它不过是浩浩沙漠中无关宏旨的沙粒,或是道学里的一个无法参透的谜语。但是,当走进那个可人可心水墨一般又毫无名气如弹丸一样的小镇时,的的确确感到有一种缘份如潮水般的漫过人的目光和灵魂,并执拗地坐在我记忆的风帆上,随波起伏,挥之不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波起伏 生生不已 交响乐 放飞想象 男人和女人 总以为 美的欣赏 缘份 人的历史 大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熙皇帝与贡米
10
作者 岳树明 《农村农业农民》 1994年第2期43-43,共1页
康熙皇帝(1654-1722)不仅是中国古代少有的明君,而且还是位"农业专家"。他十分重视农业的科学研究与实践,许多名贵的粮食品种或多或少与他有染,一些则因他而名扬天下。色、香、味俱佳,并具有养身、补血、健身功能的优质稻米&q... 康熙皇帝(1654-1722)不仅是中国古代少有的明君,而且还是位"农业专家"。他十分重视农业的科学研究与实践,许多名贵的粮食品种或多或少与他有染,一些则因他而名扬天下。色、香、味俱佳,并具有养身、补血、健身功能的优质稻米"御稻米",就是康熙皇帝亲自发现、培育和命名的,据《授时通考》卷二十中"稻一篇"记载:"圣祖御制,丰泽园中,有水田数道,布玉田谷种,岁至九月,始刈获登场。一日循阡陌,时方六月下旬,谷穗方颖。忽见一科,高出众稻之上,实已坚好,因收藏其种,待来年验其成熟之早否。明岁六月时,此种果先熟,从此生生不已,岁取千百,……"康熙得到此稻种后,并不把它视为皇家专用,提出"赏愿与天下群黎共此嘉谷也",积极在各地推广种植。后经劳动人民长期培育、推广,"御稻米"在我国的吉林、江苏、湖北、浙江、安徽、福建等省大面积种植。河北省丰南县玉兰庄产有一种"胭脂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皇帝 御稻米 圣祖 丰南县 生生不已 胭脂米 优质稻米 粮食品种 授时通考 贡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