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住院环境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峰 杨子潼 夏胜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125,共8页
为适应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填补既有评价体系在指导健康住院环境建设上的不足,文章在解析环境元素、总结健康作用路径和辨析主体健康需求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了以健康干预为线索、医... 为适应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填补既有评价体系在指导健康住院环境建设上的不足,文章在解析环境元素、总结健康作用路径和辨析主体健康需求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了以健康干预为线索、医护及患者双视角下的住院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析结果显示,生理健康是患者评价中最重要的一级指标,而医护视角中社会健康的权重最高。此外,基于对生理、心理、社会各维度指标的综合分析,明确了各健康目标下的关键要素。研究为适应新医学模式的医院住院环境健康评估和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 住院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 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生理-心理-社会评估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段艳平 魏镜 +8 位作者 洪霞 曹锦亚 史丽丽 赵晓晖 柯美云 朱元珏 李舜伟 蒋静 单广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5-621,共7页
目的对综合生理-心理-社会评估问卷(UPPSAQ-70)进行信效度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由医生开具心理评估、并在心理评估室同时完成UPPSAQ-70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的患者,固定因子数为8个因子和3个因... 目的对综合生理-心理-社会评估问卷(UPPSAQ-70)进行信效度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由医生开具心理评估、并在心理评估室同时完成UPPSAQ-70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的患者,固定因子数为8个因子和3个因子,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Amos23.0对原8因子模型、8因子模型-修订、原3因子模型、3因子模型-修订和单因子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SCL-90的各因子为校标,计算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验证区分效度。对2018年7月完成UPPSAQ-70评估的患者进行重测,检验重测信度。结果UPPSAQ-70的8因子模型包含:情绪、焦虑与疲劳、睡眠、躯体不适、性功能、快乐和满意度、疑病和社交焦虑;3因子模型包含:心理维度症状、生理维度症状和社会维度症状。验证性因子分析提示,8因子修订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χ^2=10410.4,df=1862,RMSEA=0.07,CFI=0.753,NFI=0.715)。8因子模型以SCL-90为校标,除情绪量表与抑郁(r=0.600)、焦虑(r=0.520)相关度相对较高,其他症状相关度较低(r<0.5)。量表各因子的Chronbach’sα系数在0.823~0.904之间,删除各条目后全量表的Chronbach’sα系数在0.954~0.956之间。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Chronbach’sα系数0.847,两次重测各项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UPPSAQ-70是良好的评估人的整体健康状况的量表,适宜综合医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生理-心理-社会评估问卷 信度 效度 心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魔镜与变身魔法:数智时代青年整容者的身体感知与改造实践
3
作者 蒋俏蕾 刘入豪 邱乾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结合可供性理论与生理-心理-社会模型的多维视角,通过对青年整容者的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审视数智媒介与身体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数智媒介与人的身体“莫比乌斯带”般的互型中形成了持续的身体焦虑与改造动力。媒介逻辑深深嵌入身体... 结合可供性理论与生理-心理-社会模型的多维视角,通过对青年整容者的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审视数智媒介与身体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数智媒介与人的身体“莫比乌斯带”般的互型中形成了持续的身体焦虑与改造动力。媒介逻辑深深嵌入身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维度,生理身体被数字逻辑切割,媒介凝视下的焦虑与比较心理成为常态,容貌作为社会资本的逻辑被强化,个体借助数字平台实现对身体的数值化、精准化掌控与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可供性 生理-心理-社会 身体感知 量化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不同年龄段女性端粒长度改变规律及其衰老分值变化趋势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翔 刘星 +3 位作者 何涛 周跃平 魏毓 黄河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5-160,共6页
【目的】探索社区不同年龄段女性端粒长度改变规律及其衰老分值的变化特点。【方法】从南昌市区多家三甲医院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人群中按年龄分层随机抽取20岁以上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端粒相对长度检测和分析,同时采用《... 【目的】探索社区不同年龄段女性端粒长度改变规律及其衰老分值的变化特点。【方法】从南昌市区多家三甲医院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人群中按年龄分层随机抽取20岁以上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端粒相对长度检测和分析,同时采用《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人体衰老度量表(PPSHAS)》量表测量其衰老分值。【结果】本次研究共获得有效样本406例,不同年龄组的端粒相对长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端粒相对长度随年龄增加而缩短,端粒长度(Y)与年龄(X)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呈中高度负相关(r=-0.623,<0.001),回归方程为:Y=-0.012X+1.984(P<0.001,R2=0.400);衰老分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且在40~、60~岁组有明显上升趋势,端粒相对长度则有明显下降趋势,提示两者有一定的契合度,衰老分值有助于对女性衰老的深入研究。【结论】健康女性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随年龄增加而缩短,端粒相对长度与年龄呈中高度负相关,各年龄组端粒长度差异不同,端粒相对长度与衰老分值在40~、60~岁组的变化趋势提示了女性在该阶段快速衰老,为女性老年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长度 女性 衰老分值 Real-time定量PCR法 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人体衰老度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