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及其在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牛志广 臧雪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34,共5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在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简要阐述了PBPK模型的定义及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PBPK模型建立的过程及其在致癌风险评估、混合物健康风险评估...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在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简要阐述了PBPK模型的定义及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PBPK模型建立的过程及其在致癌风险评估、混合物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该模型在健康风险评估应用中的受限因素,提出跨学科合作有利于解决这些受限因素,从而进一步推进该模型在混合物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学 毒理学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建模过程 致癌风险 混合物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应用动态及其与其他建模方法的融合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文君 阮邹荣 相小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99-305,共7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PBPK)是定量药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其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医疗实践的各个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药物早期开发阶段的人体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预测、临床研究阶段考...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PBPK)是定量药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其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医疗实践的各个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药物早期开发阶段的人体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预测、临床研究阶段考察各种生理和病理等因素对PK的影响、特殊人群剂量调整、药物相互作用等。近年来,PBPK模型在工业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监管机构也认可PBPK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积极指导作用。随着模型指导的药物研发的发展和普及,将PBPK模型与其他常用建模方法,包括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opPK)、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模型和基于模型的Meta分析(model-based meta-analysis,MBMA)相融合可实现优势互补。本文简介了PBPK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现状,并对其与PopPK、PK/PD和MBMA的融合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 群体动力学 动力学/动力学 基于模型的Meta分析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在创新药物评价中应用及其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晗 刘晓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8期889-913,共25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是建立在机体生理学、解剖学、药物代谢和药物转运特性及其药物理化性质和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等基础上的。PBPK可以定量预测血浆和组织中药物和代谢产物浓度;病理状态下药代动力学;研究特殊人群中药代动力学;...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是建立在机体生理学、解剖学、药物代谢和药物转运特性及其药物理化性质和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等基础上的。PBPK可以定量预测血浆和组织中药物和代谢产物浓度;病理状态下药代动力学;研究特殊人群中药代动力学;基于动物数据预测人体药代动力学;基于体外代谢和转运参数预测在体药代动力学;指导药物制剂评价;基于体外药物转运、代谢和药效学/毒性数据和PBPK-PD预测在体药效和毒性;预测药物相互作用;评估代谢酶和转运体对药物处置贡献等。本文旨在结合案例评述PBPK在创新药物评价中的应用及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谢酶-转运体联盟 体外-体内关联性 物相互作用 生理药代动力学-效学结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牛喜英 吴敬敬 +3 位作者 葛广波 徐少贤 王顺钦 杨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3-1000,共8页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是当前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发现和开发的各个阶段。在药物发现阶段,利用PBPK模型对药物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预测,完成对候选药物的筛选;在临床前阶段,通过结合体外数据和生理放大系...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是当前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发现和开发的各个阶段。在药物发现阶段,利用PBPK模型对药物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预测,完成对候选药物的筛选;在临床前阶段,通过结合体外数据和生理放大系数,利用PBPK模型预测候选药物在动物和人的整体药代动力学行为,并结合体外代谢实验,可提前预测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在临床阶段,PBPK模型有助于预测不同参照人群(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状态、不同种族)的差异,尤其是对儿童给药剂量及采样时间的预测。目前,PBPK模型的输入参数多为群体均值,难以达到服务个体的目的。在个体化需求前提下,要求模型的输入参数更能反映个体特征,且导入更加符合实际生理条件的时间参数。本文综述了PBPK模型的原理和特征,及其在药物发现阶段、临床前开发阶段、临床开发阶段、药物相互作用和个体化用药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常用的PBPK软件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物发现 物相互作用 个体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在天然药物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姚莉 李思泽 +2 位作者 李敏 丁宁 相小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47-4153,共7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是一种基于解剖生理学信息和药物的理化特征,模拟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过程的数学模型。本文就运用PBPK模型开展的天然药物药动学研究进行综述,...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是一种基于解剖生理学信息和药物的理化特征,模拟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过程的数学模型。本文就运用PBPK模型开展的天然药物药动学研究进行综述,从药物相互作用和特殊人群应用方面讨论了PBPK模型的应用与前景,旨在为天然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使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 天然 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在肝功能不全人群中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程钰洁 张心玉 +1 位作者 陈西敬 卢杨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309-1319,共11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PB-PK model)是利用数学模型对血流在全身器官的循环情况进行模拟,定量描述药物在机体内的行为特征的手段。将PB-PK模型应用于特殊人群,预测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药动学...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PB-PK model)是利用数学模型对血流在全身器官的循环情况进行模拟,定量描述药物在机体内的行为特征的手段。将PB-PK模型应用于特殊人群,预测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药动学行为,能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近年来,慢性肝脏疾病(chronic liver diseases,CLDs)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的重要健康问题,由于患者肝功能受损,药物在体内的处置过程将发生一定改变。因此,需要评估肝功能不全对药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limination,ADME)的影响,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基于这一情况,PB-PK模型可以根据肝功能水平,精准预测药物在患者体内的ADME过程,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将从肝脏功能对药物ADME过程的影响出发,总结讨论PB-PK模型如何根据肝功能不全患者生理、病理变化搭建模型,并进行较为准确的外推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肝功能不全 谢酶 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代动力学人体预测及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桦 庄笑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1-615,共5页
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DMPK)通过揭示药物的体内代谢处置过程,理解药物药理效应和毒副反应的体内物质基础,是连接药物分子及其性质与生物学效应的桥梁。DMPK人体预测应用模型拟合技术,由人体外试验数据和动物体内外数据预测人体药代动... 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DMPK)通过揭示药物的体内代谢处置过程,理解药物药理效应和毒副反应的体内物质基础,是连接药物分子及其性质与生物学效应的桥梁。DMPK人体预测应用模型拟合技术,由人体外试验数据和动物体内外数据预测人体药代动力学性质,并与药效动力学和毒性评价相关联,可提高新药研发效率、降低临床失败率和节省资源。经典的异速放大法和体外-体内外推法主要用于预测人体清除率和稳态表观分布容积等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近10年来,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实践,推动了DMPK人体预测在新药研发、药物监管、临床合理和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PBPK模型不仅能预测消除和分布等参数,还能用于药物人体药代动力学行为的预测,包括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同人群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药代-药效预测。作为新药研发的转化科学技术以及个体化用药的指导工具,DMPK人体预测将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人体预测 基于生理动力学模型 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在特殊人群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常咏春 盛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2-879,共8页
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肝肾功能受损患者等特殊人群在药物治疗中具有与其他患者不同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因此,在联合用药时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药物治疗方案优化和新药开发难度。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通过改变代谢酶、... 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肝肾功能受损患者等特殊人群在药物治疗中具有与其他患者不同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因此,在联合用药时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药物治疗方案优化和新药开发难度。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通过改变代谢酶、转运体活性和清除率等代谢相关生理参数,可以较好地预测特殊人群的药物相互作用。基因多态性,肠道代谢等因素也影响PBPK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本综述旨在为特殊人群的临床用药方案优化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 基因多态性 首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土铕离子荧光标记的磷酸钙纳米材料体内分布与代谢研究
9
作者 汤新丽 丁自友 +2 位作者 陈俊锐 赵刚 韩颖超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4-764,I0003-I0010,共19页
纳米磷酸钙(nCaP)在药物递送、生物成像、抗菌、促成骨等纳米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其体内分布与代谢规律尚未完全明确,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采用稀土铕离子荧光标记法,以荷瘤裸鼠为模型,探究了两种尺寸nCaP(纳米点NDs:(2.53... 纳米磷酸钙(nCaP)在药物递送、生物成像、抗菌、促成骨等纳米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其体内分布与代谢规律尚未完全明确,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采用稀土铕离子荧光标记法,以荷瘤裸鼠为模型,探究了两种尺寸nCaP(纳米点NDs:(2.53±0.63)nm;纳米颗粒NPs:(107.76±25.37)nm×(17.66±1.63)nm)在肝、脾、肺、肾、肿瘤中的分布与代谢。结果显示,裸鼠尾静脉注射200μL质量浓度为1.5 mg/mL的两种nCaP溶液,4 h后CaP NPs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脾脏中,分别占比65.70%和29.32%,在肺脏中占比3.83%,而在肾脏和肿瘤中仅占比0.84%和0.32%,表明大尺寸CaP NPs更容易被网状内皮(RES)系统中的吞噬细胞捕获。与CaP NPs相比,CaP NDs在肝脏、脾脏和肺脏中的积聚显著减少了89.40%、87.00%和88.89%,而在肾脏和肿瘤中的蓄积分别提升了3.67倍和3.06倍,表明尺寸减小有利于CaP NDs被肾小球滤出并增强其肿瘤靶向能力。CaP NDs在肝、脾、肺中的清除率(CLz)分别是CaP NPs的6.60倍、4.14倍和2.40倍,是肾脏的42.29%,表明尺寸减小有助于CaP NDs被肝脏、脾脏和肺脏内的吞噬细胞迅速代谢,但存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在肿瘤中CaP NDs的CLz值比CaP NPs降低了91.9%,表明小尺寸CaP NDs具有显著增强的肿瘤靶向和滞留能力。进一步对荷瘤裸鼠初步建立了包含尺寸因素的nCaP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CaP NDs和CaP NPs在肿瘤部位分布的预测拟合度(R^(2))分别达到0.925和0.827。本研究揭示了nCaP的体内分布与代谢规律,为其医学应用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磷酸钙 尺寸效应 荧光标记 组织分布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D闭环控制算法的麻醉靶控输注给药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杭 王选 +1 位作者 陈新忠 葛霁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4-207,共4页
基于传统低阶线性房室药代动力学模型的TCI,可以用解析方法求解所需的给药曲线。但是,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的TCI,因其数学描述一般为高阶非线性方程,解析法难以求解。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以人体异丙酚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为基础,... 基于传统低阶线性房室药代动力学模型的TCI,可以用解析方法求解所需的给药曲线。但是,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的TCI,因其数学描述一般为高阶非线性方程,解析法难以求解。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以人体异丙酚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为基础,以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为反馈变量,用比例-积分-微分(PID)闭环控制算法由计算机求解注射给药曲线。将所得的给药曲线应用于临床麻醉,实际测量的AEPI曲线与仿真曲线基本吻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PID闭环控制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暴露的致癌风险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倩 刘茂 黄德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3-147,共5页
为建立苯暴露风险的定量研究方法,利用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与剂量—反应关系,进行苯暴露的致癌风险评价。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PBPK模型模拟软件,计算苯经吸收转化后进入人体的数据。将模拟得到的内剂量代入致癌风险计算公式中,得... 为建立苯暴露风险的定量研究方法,利用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与剂量—反应关系,进行苯暴露的致癌风险评价。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PBPK模型模拟软件,计算苯经吸收转化后进入人体的数据。将模拟得到的内剂量代入致癌风险计算公式中,得到苯暴露的致癌风险,并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确定风险概率分布,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最后将此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应用于天津某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分析工人苯暴露下的致癌风险。结果表明,工人苯暴露的致癌风险明显超过了最大可接受风险值1×10-4,需要采取相关措施降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风险 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 暴露相关剂量估算模型(ERDEM)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典型铅锌矿区居民血液总汞和甲基汞暴露及健康风险模型预测评估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孔林 刘杰民 +6 位作者 韦艳 许志东 安仕刚 吴梅 刘刚 徐晓航 仇广乐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99-1508,共10页
汞是铅锌矿石的常见伴生元素,铅锌冶炼活动会给当地居民带来潜在汞暴露风险.为了解铅锌矿区居民血液汞暴露及健康风险,选择贵州省赫章县为研究区域,以贵阳市为对照区,分别采集居民血液样品418和118份,利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其总汞和甲基... 汞是铅锌矿石的常见伴生元素,铅锌冶炼活动会给当地居民带来潜在汞暴露风险.为了解铅锌矿区居民血液汞暴露及健康风险,选择贵州省赫章县为研究区域,以贵阳市为对照区,分别采集居民血液样品418和118份,利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其总汞和甲基汞含量,结合年龄和性别分析血液总汞与甲基汞含量特征,估算育龄期妇女头发甲基汞含量并进行甲基汞暴露致新生儿IQ (智商)损失评估,利用单区室PBPK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预测居民甲基汞ADI (日均摄入量).结果表明:(1)铅锌矿区(赫章县)和对照区居民血液总汞含量几何均值分别为(3.11±5.05)和(1.83±1.19)μg/L,范围分别为0.63~54.26和0.46~11.88μg/L,分别有21.5%和0.85%的血液样本总汞含量超过人体血液总汞安全限值(5.8μg/L).(2)铅锌矿区成年居民和0~6岁儿童血液总汞含量分别为(2.80±3.85)和(2.49±2.08)μg/L,分别有77和7人血液总汞含量超过5.8μg/L,超标率分别为24.37%和10.61%,存在潜在总汞暴露风险.(3)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显示,铅锌矿区居民血液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分别与年龄(R=0.108,P<0.05)和性别(R=-0.185,P<0.05)相关,老年人较其他年龄段人群总汞暴露的风险更高,其血液总汞含量达(5.29±5.03)μg/L;男性血液甲基汞含量[(0.24±0.32)μg/L]高于女性[(0.18±0.22)μg/L].(4)蒙特卡洛模型模拟结果显示,铅锌矿区和对照区育龄妇女头发甲基汞平均含量分别为(0.07±0.11)和(0.11±0.13)mg/kg,范围分别为0~11.81和0~5.74 mg/kg,其中铅锌矿区2.27%的育龄期妇女头发甲基汞含量超过发汞临界值(0.58 mg/kg),导致IQ评分为70~70.18分范围内的约0.05%的婴儿从IQ正常转变为MMR (轻度智力低下).(5)单区室PBPK模型预测表明,铅锌矿区和对照区居民甲基汞日均摄入量分别为(0.005±0.006)和(0.007±0.008)μg/kg,分别有0.082%和0.013%的居民甲基汞日均摄入量超过RfD (参考剂量值,0.1μg/kg).研究显示:铅锌矿区成年居民和0~6岁儿童血液总汞含量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男性血液甲基汞含量明显高于女性;铅锌矿区约2.27%的育龄期妇女头发甲基汞含量超过发汞临界值,可致IQ评分在70~70.18分范围内的约0.05%的婴儿从智力正常转变为MMR;铅锌矿区居民甲基汞非致癌风险高于对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汞和甲基汞 血液 智商损失 单区室PBPK(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铅锌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PK模型在苯并[α]芘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探讨
13
作者 王宏洋 孟祥晖 +3 位作者 孙宇巍 张明慧 王旭 朱光灿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35-1742,共8页
苯并[α]芘[benzo[α]pyrene,BaP]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致癌多环芳烃,带来的健康风险受到普遍关注.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PBPK)模型是一种预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部剂量的数学模型,近年来在健... 苯并[α]芘[benzo[α]pyrene,BaP]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致癌多环芳烃,带来的健康风险受到普遍关注.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PBPK)模型是一种预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部剂量的数学模型,近年来在健康风险评估中应用广泛.本文介绍了BaP对生物体的健康危害,概述了BaP的PBPK模型研究进展,指出了BaP人体PBPK模型存在BaP及代谢物的代谢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代谢参数可靠性不高、模型还需继续完善等问题,并探讨了PBPK模型在BaP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一方面,PBPK模型在阐明内暴露监测结果及补充完善污染物在人体内的代谢机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基于PBPK模型分析完善了BaP生物标志物3-羟基苯并[α]芘在肾小管重吸收的肾脏排泄机制;另一方面,PBPK模型作为外推工具,通过种间外推可以量化污染物的种间药代动力学差异,减小动物健康剂量水平外推至人体基准值的不确定性;通过体外到体内的外推可以关联内外暴露剂量,利用反剂量学推导人体健康基准值.这两种外推方法的应用均可以提高人体健康基准值推导的科学性、准确性.并以BaP为例剖析了PBPK模型不确定性来源,提出了提高模型精确性的方法.最后,为了进一步推动完善BaP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体系,本文探讨总结了3个重点研究方向:一是探索PBPK模型应用于BaP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体系;二是探索可靠性更高的Ba P健康风险评估概率模型;三是开展BaP的生物标志物用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可行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α]芘 健康风险评估 基于生理动力学模型 内暴露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的苯并(α)芘PBPK模型优化与健康风险评估应用
14
作者 孟祥晖 王宏洋 +4 位作者 孙宇巍 张明慧 朱光灿 沈亚琴 柳慧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70-2378,共9页
应用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预测苯并(α)芘(BaP)暴露的人体内部剂量,基于贝叶斯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MCMC)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校准和优化,最后运用已优化的模型对BaP内暴露基准值进行推导.研究发现,基于贝叶斯的MCMC方法... 应用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预测苯并(α)芘(BaP)暴露的人体内部剂量,基于贝叶斯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MCMC)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校准和优化,最后运用已优化的模型对BaP内暴露基准值进行推导.研究发现,基于贝叶斯的MCMC方法对模型后验参数校准后,模型精度明显提高,两个数据集验证结果显示残差平方和分别降低了72%和94%.PBPK模型以BaP和子代谢物3-羟基苯并(α)芘(3-OHBaP)的体内动力学过程为结构基础,模拟BaP体内浓度分布大小为脂肪>肾脏>皮肤>缓慢灌注组织>快速灌注组织>静脉血>肝脏;3-OHBaP体内浓度分布大小为肾脏>快速灌注组织>脂肪>肺>静脉血>缓慢灌注组织>肝脏>皮肤.敏感性分析显示,快速灌注组织-血分配系数对模型输出影响最大,灵敏度系数超过了200%;排泄系数影响最小,只有肾小球过滤率K_(BR)的灵敏度系数超过了1%.以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推荐的参考浓度2.0×10^(-6)mg/m^(3)为外暴露安全基准值,基于PBPK模型推导了职业暴露的BaP生物监测当量(BE),结果显示BE值为0.405pmol/mol肌酐(尿液3-OHBaP平均浓度),为基于人体内暴露剂量水平进行定量健康风险评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α)芘 贝叶斯统计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MCMC) 基于生理动力学(PBPK)模型 3-OHBaP 生物监测当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