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氏针茅物候对气候变暖和水分变化的响应及其光合生理生态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顾文杰 周广胜 +4 位作者 吕晓敏 周梦子 周莉 汲玉河 周怀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8322-8330,共9页
物候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植物物候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物候变化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较为缺乏。基于内蒙古自治区克氏针茅草原红外线辐射增温与控水相结合的原位模拟试验资料,探究了克氏针茅物候变化... 物候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植物物候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物候变化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较为缺乏。基于内蒙古自治区克氏针茅草原红外线辐射增温与控水相结合的原位模拟试验资料,探究了克氏针茅物候变化的光合生理生态机制及其对水热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增温使克氏针茅返青期和抽穗期提前2.8 d和7.8 d、枯黄期推迟6.8 d;水热协同作用主要影响抽穗期,增温增水(气候暖湿化)较增温减水(气候暖干化)提前7.4 d。(2)增温增水使得克氏针茅返青期和抽穗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增温减水,而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则相反(P<0.05),增温增水与增温减水对克氏针茅枯黄期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影响无显著差异。(3)净光合速率是影响克氏针茅物候变化的决策因子,温度是影响克氏针茅植物返青期和枯黄期的限制因子,水分则是影响克氏针茅植物抽穗期的限制因子。研究发现克氏针茅物候与其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和环境因子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植物物候模型发展和物候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 物候 光合生理生态机制 光合作用 增温 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节期干旱和复水对春玉米物候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 被引量:19
2
作者 胡明新 周广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4-283,共10页
物候不仅是气候变化的指示指标,也是作物模型的关键参数。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物候变化与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关于植物物候变化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很少。基于春玉米拔节期干旱与不同时间(抽雄期和吐丝期)复水的田间模拟试验分析表明:(1)不... 物候不仅是气候变化的指示指标,也是作物模型的关键参数。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物候变化与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关于植物物候变化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很少。基于春玉米拔节期干旱与不同时间(抽雄期和吐丝期)复水的田间模拟试验分析表明:(1)不同时间复水均使灌浆期延长,乳熟期推迟(9d),表明物候对前期水分胁迫存在记忆。(2)干旱条件下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均随物候进程呈先降后升再降趋势,且均在抽雄期达到极小值;不同时间复水均使Pn、Tr和Gs在吐丝期达到极大值,而SPAD则在灌浆期达到极大值;叶水势(LWP)随干旱进程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复水均只是减缓了其下降速度,表明LWP可用于描述物候对前期水分胁迫的记忆。(3)通径分析和决策系数分析表明,Pn是最主要的物候影响因子,而影响LWP的土壤相对湿度(RSWC)则是物候的主要控制因子,物候的变化是由Pn的累积变化引起,表明存在Pn的物候触发阈值。研究结果为春玉米物候变化的准确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物候 干旱 复水 生理生态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硅缓解植物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生理生态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钱程 李新娥 +2 位作者 赵欣 刘大林 王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62-1773,共12页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农业生产中各种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不断增多,严重威胁农作物产量和粮食安全。近年来,硅对植物抗逆性的促进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且硅肥具有生态相容和环境友好的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系统梳理硅对各种...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农业生产中各种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不断增多,严重威胁农作物产量和粮食安全。近年来,硅对植物抗逆性的促进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且硅肥具有生态相容和环境友好的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系统梳理硅对各种非生物与生物胁迫的缓解作用机制,对提高农作物生产力以及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植物对硅的吸收与沉积,以及硅通过影响植物碳基物质合成与代谢对植物产生的有益作用;然后,对硅缓解植物渗透胁迫、重金属离子胁迫、营养胁迫、极端温度胁迫、紫外线胁迫以及生物胁迫作用的生理生态机理进行综述。硅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共同机制包括活性氧清除能力的提高、光合作用能力的提高以及碳硅替代降低了植物生长成本,但除此之外,硅对不同胁迫的缓解机制还具有特异性。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硅的缓解作用的生理生态机制,以及对喜硅的禾本科植物的研究,且较少关注施硅后对环境的影响。最后对硅改善植物生长的分子机制、对促进豆科作物与根瘤共生关系及对农业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添加 硅碳替代 非生物胁迫 生物胁迫 生理生态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氧营养的生理、生态机制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4
作者 赵锋 王丹英 +2 位作者 徐春梅 张卫建 章秀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5-341,共7页
氧是水稻生命活动过程中重要的营养因子。水稻利用通气组织将大气中的氧从地上部分转运到根部,同时也能通过根系从生长介质中吸收一部分氧。良好的氧营养状况下水稻才能正常生长,不仅如此,氧营养还参与了水稻-土壤环境系统的作用过程,... 氧是水稻生命活动过程中重要的营养因子。水稻利用通气组织将大气中的氧从地上部分转运到根部,同时也能通过根系从生长介质中吸收一部分氧。良好的氧营养状况下水稻才能正常生长,不仅如此,氧营养还参与了水稻-土壤环境系统的作用过程,具有重要的生态效应。从氧营养的水稻生物学响应和根际生态效应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稻田氧营养相关研究状况,重点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水稻需氧性,氧营养对水稻形态学、解剖学特征的影响,相应的生理、生态机制以及环境效应的研究成果,同时比较了水稻生产上所采用的氧营养调控途径,并对水稻氧营养研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氧营养 生理生态机制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藻响应重金属复合胁迫的生理生态学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蔡卓平 吴皓 +3 位作者 刘伟杰 刁盼盼 骆育敏 段舜山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3期216-219,共4页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海洋微藻构成了海洋食物链的基础,是海洋生态系统主要的初级生产者。重金属复合胁迫对海洋微藻产生毒性效应,会阻碍藻细胞分裂、破坏DNA结构、抑制光合作用、减少细胞色素合...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海洋微藻构成了海洋食物链的基础,是海洋生态系统主要的初级生产者。重金属复合胁迫对海洋微藻产生毒性效应,会阻碍藻细胞分裂、破坏DNA结构、抑制光合作用、减少细胞色素合成、导致藻细胞畸变以及改变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等。海洋微藻在长期种系进化或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响应重金属复合胁迫的特殊生理生态机制。它们可以利用由酶类和非酶类组成的抗逆保护系统,减轻重金属复合胁迫导致的生物毒害作用;还可以通过调节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等相关蛋白基因表达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探究海洋微藻响应重金属复合胁迫的生理生态学机制,有利于为海洋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重金属 复合胁迫 生理生态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玉米双相覆盖在不同生态区的增产特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贾炜珑 王淑芬 +3 位作者 翁惠玉 高兰华 刘守渠 郭秀荣 《山西农业科学》 1997年第3期32-35,共4页
对隰县和太原两个不同生态区的旱地玉米双相覆盖增产特性及生态生理机制的探索表明,双相覆盖玉米均比当地对照增产,增产率隰县为40.64%,太原为14.48%。双相覆盖玉米在隰县比太原叶面积大,于物质积累多,叶片还原糖含量低,叶绿... 对隰县和太原两个不同生态区的旱地玉米双相覆盖增产特性及生态生理机制的探索表明,双相覆盖玉米均比当地对照增产,增产率隰县为40.64%,太原为14.48%。双相覆盖玉米在隰县比太原叶面积大,于物质积累多,叶片还原糖含量低,叶绿素含量高,光合速率大,灌浆时间长。旱地五米双相覆盖技术在腿县和太原均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双相覆盖 增产特性 生态生理机制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作物系统氮素损失行为及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石祖梁 顾东祥 +4 位作者 张传辉 杨四军 于建光 顾克军 张斯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83-89,共7页
根据国内外研究概况,综述了土壤-作物系统中主要氮素损失途径,作物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生理生态机制及调控作物高效利用氮素的最新理论与方法,以期为实现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土壤-作物系统 氮素损失行为 高效吸收利用 生理生态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藻化感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夏珊珊 常学秀 +1 位作者 吴锋 刘军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927-3936,共10页
在蓝藻水华的众多危害中,对其他生物的化感抑制效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生态学及环境科学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系统阐述了蓝藻化感抑制作用的现象、机理及条件,总结和归纳了具有化感抑制效应的蓝藻种类、化感物质... 在蓝藻水华的众多危害中,对其他生物的化感抑制效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生态学及环境科学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系统阐述了蓝藻化感抑制作用的现象、机理及条件,总结和归纳了具有化感抑制效应的蓝藻种类、化感物质及其作用对象,讨论了蓝藻化感抑制作用的生理生态机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及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化感抑制效应 生理生态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