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花菜种子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1
作者 吴凌云 刘佳 +2 位作者 王春涛 王子睿 朱为民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5期8-12,共5页
以松花菜‘沪松85’种子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松花菜种子贮藏1—8年过程中种子活力、种子中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维生素E(VE)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松花菜种子贮藏时间增加,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升高,种子活力和幼苗... 以松花菜‘沪松85’种子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松花菜种子贮藏1—8年过程中种子活力、种子中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维生素E(VE)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松花菜种子贮藏时间增加,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升高,种子活力和幼苗素质下降,种子中SOD、APX活性降低,VE、不饱和脂肪酸芥酸和油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在常温干燥石灰桶中,贮藏3年的松花菜种子活力显著下降,贮藏8年的松花菜种子活力最低。建议松花菜种子在常温干燥石灰桶中贮藏时间不宜超过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菜 种子贮藏 生理生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箱式气调贮藏对采后蓝莓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9
2
作者 孟宪军 姜爱丽 +2 位作者 胡文忠 田密霞 刘程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79-383,共5页
以伯克利品种蓝莓为试材,研究了在1℃的5%O2+10%CO2;5%O2+20%CO2和5%O2+30%CO2的箱式气调贮藏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情况。每20d测定一次酶促防御系统的酶活性、抗病性相关酶活性和非酶促防御系统的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并测定呼吸速率、木... 以伯克利品种蓝莓为试材,研究了在1℃的5%O2+10%CO2;5%O2+20%CO2和5%O2+30%CO2的箱式气调贮藏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情况。每20d测定一次酶促防御系统的酶活性、抗病性相关酶活性和非酶促防御系统的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并测定呼吸速率、木质素含量、果实硬度和腐烂率。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CO2浓度的箱式气调贮藏条件均可启动酶促防御系统,使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得到提高,同时也减慢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的速率,增加了VC含量。3种浓度的CO2处理还可有效减慢呼吸速率,抑制腐烂的发生并可有效提高木质素含量和果实硬度,其中5%O2+30%CO2更有利于延缓衰老进程,可使有效贮藏期延长至95d左右。研究认为:蓝莓对高浓度CO2有很强的耐力,高浓度CO2箱式气调用于蓝莓贮藏具有很好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式气调贮藏 蓝莓 高浓度CO2 生理生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对鲜切苹果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7
3
作者 胡文忠 姜爱丽 +2 位作者 杨宏 刘程惠 何煜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38-341,346,共5页
为研究茉莉酸甲酯(MeJA)对鲜切苹果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将1cm3的鲜切富士苹果分别放入100、400、1600μmol/L的茉莉酸甲酯溶液中浸泡30min,包装后放入5℃冷库中贮藏。每2d测定各类酶活性以及与成熟衰老相关的指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经... 为研究茉莉酸甲酯(MeJA)对鲜切苹果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将1cm3的鲜切富士苹果分别放入100、400、1600μmol/L的茉莉酸甲酯溶液中浸泡30min,包装后放入5℃冷库中贮藏。每2d测定各类酶活性以及与成熟衰老相关的指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茉莉酸甲酯处理后,鲜切苹果的APX活性降低,但LOX、PAL、CAT、PPO、POD活性增加,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降低,说明茉莉酸甲酯处理启动了鲜切富士苹果的防御反应,导致相关防御反应的关键酶活性升高,从而降低机械伤害引发的自由基对细胞膜产生的伤害。研究认为,鲜切苹果贮前经适当浓度的茉莉酸甲酯溶液浸泡,可显著延长贮藏期和保持新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鲜切苹果 生理生化变化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麦草种子劣变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32
4
作者 李玉荣 韩建国 +2 位作者 孙彦 任卫波 王小山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0-183,189,共5页
研究新麦草(P sa thy rostachy s juncea Bozo isky)种子在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和人工老化过程中,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降低;发芽指数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变化先于发芽... 研究新麦草(P sa thy rostachy s juncea Bozo isky)种子在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和人工老化过程中,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降低;发芽指数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变化先于发芽率,这是种子质量的敏感指标;种子可溶性糖泄漏随着老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电导率与种子劣变程度的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麦草种子 种子劣变 生理生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抗疲劳泡腾饮料对游泳大鼠生理生化变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郝利民 郭长江 +4 位作者 何锦风 杨继军 韦京豫 蒋与刚 贾士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0-53,共4页
根据体力疲劳发生的机制 ,设计了一个抗疲劳饮料配方 ,并加工成为泡腾片剂。采用大鼠游泳试验、旷场行为试验以及一些运动生化代谢指标评价了该饮料的抗疲劳效果及其机制。结果显示 ,该饮料具有显著延长游泳大鼠的游泳衰竭时间、改善脑... 根据体力疲劳发生的机制 ,设计了一个抗疲劳饮料配方 ,并加工成为泡腾片剂。采用大鼠游泳试验、旷场行为试验以及一些运动生化代谢指标评价了该饮料的抗疲劳效果及其机制。结果显示 ,该饮料具有显著延长游泳大鼠的游泳衰竭时间、改善脑功能状态、促进体内脂肪动员、改善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 试验 抗疲劳泡腾饮料 旅游大鼠 生理生化变化 干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向太和 钟华鑫 +2 位作者 梁海曼 颜秋生 张雪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23-229,T001,共8页
本文详细分析了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培养液渗透值、pH值,呼吸作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碳、氢及矿质元素的变化。结果如下:1、前期、中期和后期悬浮细胞系(即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培养液渗透值在一次继代培... 本文详细分析了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培养液渗透值、pH值,呼吸作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碳、氢及矿质元素的变化。结果如下:1、前期、中期和后期悬浮细胞系(即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培养液渗透值在一次继代培养的0—3天期间剧升,并继续上升至第5天达峰值,尔后有所回降;培养液pH值的变化正好相反。2、中期和后期悬浮细胞比前期悬浮细胞更多地利用氨基酸作为代谢底物。后期悬浮细胞的EMP途径相对稍低,而HMP、TCAC途径较前期、中期稍强。3、从前期→中期→后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阴极区带显著变窄、减弱。后期的阳极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也较前期为弱。4、后期悬浮细胞和前、中期悬浮细胞相比较,氮、镁的含量较高,而钙、铁的含量较低。上述生理生化变化与悬浮细胞能否适合于进行原生质体培养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胚性悬浮细胞系 生理生化变化 原生质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种子人工老化及劣变的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雪峰 邹学校 刘志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5-268,共4页
为了探明辣椒种子活力下降的原因和一些生理生化变化规律,采用人工加速老化方法,研究了辣椒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加深,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可... 为了探明辣椒种子活力下降的原因和一些生理生化变化规律,采用人工加速老化方法,研究了辣椒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加深,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不断增加,且品种间有差异.而脱氢酶活性在不同老化程度种子间无明显差异.认为辣椒种子人工老化及劣变的主要机制在于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种子 人工老化 劣变 生理生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叶片成熟度的研究 Ⅰ、烤烟叶片成熟和衰老过程中某些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韩锦峰 宫长荣 +1 位作者 黄海裳 王彦亭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1990年第1期9-13,共5页
以烤烟叶片主、支脉和叶色变化为主,参考叶面、叶缘、叶尖、叶耳的变化,将上、中、下三个部位烟叶成熟度分别划分为0~5六个档次,并且规定等级越高,成熟度越高。随叶片成熟度的增加,有以下生理生化变化:细胞膜透性、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 以烤烟叶片主、支脉和叶色变化为主,参考叶面、叶缘、叶尖、叶耳的变化,将上、中、下三个部位烟叶成熟度分别划分为0~5六个档次,并且规定等级越高,成熟度越高。随叶片成熟度的增加,有以下生理生化变化:细胞膜透性、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是增加的;总核酸、DNA、RNA、净光合强度是减少的;ATP 含量表现为减少—增加—减少。烟叶的最佳采收期分别是下部叶2~3级,中部叶3~4级,上部叶4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叶片 成熟度 衰老过程 生理生化变化 上部叶 光合强度 乙烯释放量 叶色变化 最佳采收期 色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层积过程中圆齿野鸦椿种胚形态及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游双红 涂淑萍 +1 位作者 钟诚 康文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2-586,共5页
圆齿野鸦椿种子经50%浓硫酸和200 mg/L的GA3浸泡后,再进行变温(即4℃90 d,25℃90 d,4℃90 d)层积处理。分别于变温层积前和变温层积过程中(每隔90 d)定期取样观察种胚形态、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粗脂肪含量以及淀粉酶和过氧化... 圆齿野鸦椿种子经50%浓硫酸和200 mg/L的GA3浸泡后,再进行变温(即4℃90 d,25℃90 d,4℃90 d)层积处理。分别于变温层积前和变温层积过程中(每隔90 d)定期取样观察种胚形态、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粗脂肪含量以及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采收后胚尚未分化完全,种胚形态在变温层积过程中逐渐分化发育完全。另外,在变温层积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先升后降,再升,总体呈升高趋势;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脂肪含量也表现为逐渐下降且低温层积较暖温层积阶段下降更明显;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在层积过程中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变温层积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表现为极显著地上升。由此可见,低温层积较暖温层积更有利于打破圆齿野鸦椿种子的生理休眠,种子生理生化变化与种胚形态后熟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齿野鸦椿 变温层积 种胚 形态变化 生理生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果实冷藏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金印 曾荣 李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以金魁和米良1号两种美味猕猴桃为试材,对其冷藏过程中生理生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猕猴桃果实0℃后熟软化进程均分为明显的两个阶段,即前期的快速软化阶段和后期的缓慢软化阶段:随着果肉硬度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低温冷藏(0℃)... 以金魁和米良1号两种美味猕猴桃为试材,对其冷藏过程中生理生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猕猴桃果实0℃后熟软化进程均分为明显的两个阶段,即前期的快速软化阶段和后期的缓慢软化阶段:随着果肉硬度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低温冷藏(0℃)可强烈抑制果实乙烯的生成,整个贮藏过程均处于低且平稳的水平,跃变过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冷藏 后熟 生理生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茎冰草种子劣变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玉荣 韩建国 +2 位作者 孙彦 任卫波 王小山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3,共4页
研究蓝茎冰草(Pascopyrum smithii)种子在自然和人工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和人工老化过程中,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下降,活力指数的变化先于发芽率,是反映种子质量的敏感指标;蓝茎冰草种子电导率与种子生活力及活力正相关... 研究蓝茎冰草(Pascopyrum smithii)种子在自然和人工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和人工老化过程中,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下降,活力指数的变化先于发芽率,是反映种子质量的敏感指标;蓝茎冰草种子电导率与种子生活力及活力正相关;氨基酸泄漏与种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正相关,不反映种子膜的透性;蓝茎冰草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人工老化而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茎冰草种子 种子劣变 生理生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苞鞘石斛原球茎超低温保存中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晓东 李晓丹 +1 位作者 吴元玲 申晓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9-84,共6页
以继代培养60 d的大苞鞘石斛原球茎(=2~3 mm)为材料,对比研究低温高渗(HT+CA)和室温高渗(HT-CA)2种预处理方法对原球茎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冷冻前含水量以及预处理、脱水和解冻3个关键步骤中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 以继代培养60 d的大苞鞘石斛原球茎(=2~3 mm)为材料,对比研究低温高渗(HT+CA)和室温高渗(HT-CA)2种预处理方法对原球茎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冷冻前含水量以及预处理、脱水和解冻3个关键步骤中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影响,并结合显微结构观测和组织化学分析揭示高渗预处理影响超低温保存后原球茎相对存活率的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在冷冻前,干样含水量显著降低,当干样含水量下降为1.06 g.g-1时,冻后相对存活率达最大值,为46.6%;预处理和脱水显著地提高了相对电导率;脱水和解冻使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升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显著上升后明显下降的单峰变化曲线。多元相关分析表明,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与相对存活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92),膜脂过氧化作用是影响大苞鞘石斛原球茎冻后成活的关键因素之一。显微结构观察到细胞膜在预处理和脱水过程中受到明显破坏;组织化学分析显示淀粉粒和蛋白质的分布多集中在未受损伤的顶端分生组织中,分布变化呈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这与生理生化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苞鞘石斛 原球茎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 生理生化变化 显微结构 组织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不同品种苗期人工接种炭疽病菌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12
13
作者 罗婷 张显 魏永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西瓜苗期炭疽病抗性与叶片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关系。【方法】以抗性不同的西瓜品种西农八号、M08(抗病品种)和红小玉、玲珑王(感病品种)为材料,在苗期用1×106mL-1... 【目的】探讨西瓜苗期炭疽病抗性与叶片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关系。【方法】以抗性不同的西瓜品种西农八号、M08(抗病品种)和红小玉、玲珑王(感病品种)为材料,在苗期用1×106mL-1炭疽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于接种当天(接种前)及接种后第2,4,6,8天,对西瓜叶片中与抗性有关的POD、PPO活性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西瓜炭疽病抗性与叶片组织中POD、PPO活性以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密切相关。接种炭疽病菌后,各品种西瓜叶片组织中POD和PPO活性都显著提高,抗病品种POD和PPO活性始终高于感病品种;叶绿素含量与品种的抗病性呈正相关;接种后各西瓜品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但感病品种峰值出现时间较抗病品种早。【结论】不同抗性西瓜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与POD、PPO活性及叶绿素含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一定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炭疽病菌 生理生化变化 苗期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病烂发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Ⅱ)——PAL,PPO和多酚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丽丽 唐学玺 +2 位作者 王蒙 张培玉 刘传国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6,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海带自然病烂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引入了高等植物抗病研究中常用的3个指标:苯丙氨酸转氨酶(phenylalaninaammonia lyse,P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和多酚。在实验生态条件下,对三者在海带病烂过程中的变化... 为进一步研究海带自然病烂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引入了高等植物抗病研究中常用的3个指标:苯丙氨酸转氨酶(phenylalaninaammonia lyse,P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和多酚。在实验生态条件下,对三者在海带病烂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带幼苗由健康到病烂的过程中,海带PAL活性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PPO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多酚含量为下降趋势。经相关性分析,PAL与多酚相关性不显著,而PPO与多酚显著负相关(r=-0.619,p=0.014)。结合前期工作认为,SOD和PPO的联合表现可作为指示海带病烂发生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PAL PPO 多酚 生理生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山药脱分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明霞 郭君丽 +1 位作者 李明军 刘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5-87,共3页
本文对怀山药离体培养脱分化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怀山药叶片、茎段离体培养中 ,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脱分化过程中都呈规律性变化 ,即都是先有一上升趋势 ,达第 1个高峰 ,然后有一下降趋势 ,随... 本文对怀山药离体培养脱分化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怀山药叶片、茎段离体培养中 ,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脱分化过程中都呈规律性变化 ,即都是先有一上升趋势 ,达第 1个高峰 ,然后有一下降趋势 ,随后又有第 2个高峰 ,且这个规律与外部形态变化具有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分化过程 生理生化变化 怀山药 过氧化物酶 可溶性蛋白 离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袋对翠冠梨果实货架寿命及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吴友根 陈金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630-1634,共5页
以翠冠梨为试材,研究了套袋对其果实货架寿命及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套袋能提高果实硬度、Vc含量及SOD活性,抑制细胞膜透性、MDA含量、呼吸速率及乙烯释放的迅速增加,从而有利于延缓果实衰老软化,且双层袋效果更好。
关键词 套袋 翠冠梨 货架寿命 贮藏 生理生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脉杓兰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11
17
作者 闫晓娜 田敏 王彩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1-857,共7页
摘要:为了解扇脉杓兰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特性和变化规律,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2个野生扇脉杓兰居群为材料,对其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内源激素含量和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扇脉杓... 摘要:为了解扇脉杓兰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特性和变化规律,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2个野生扇脉杓兰居群为材料,对其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内源激素含量和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扇脉杓兰授粉后20d和85d分别达到最高值774.03μg·g-1和最低值373μg·g-1。淀粉含量从最初的2.65%急速增加到21.82%,授粉后60d升至峰值,此后保持在20%左右。可溶性糖含量为1.72%~3.09%。淀粉和可溶性糖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二者与可溶性蛋白质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GA3、ZR、IAA峰值发生具有时间顺序性,扇脉杓兰授粉后20、30、40d依次出现。3种激素极显著正相关(P〈0.01)。ABA含量在授粉60d后逐渐上升,授粉115d时达到峰值,其含量与3种促进激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IAA+GA,+ZR)/ABA比值在授粉后20d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3)SOD活性在扇脉杓兰授粉后20d迅速上升至峰值451.18U·g-1·min-1,授粉后85d降至最低,其变化趋势与可溶性蛋白质变化保持一致。POD活性和CAT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SOD、POD和CAT活性之间相关不显著(P〉0.05),但是三者与可溶性蛋白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脉杓兰 种子发育 生理生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感染丛枝病后的生理生化变化初步研究Ⅰ 被引量:5
18
作者 毛自朝 杨泮川 +2 位作者 程建勇 范静华 陈海如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烟草感染丛枝病病原后表现为典型的矮化丛枝症状.供试烟草品种K326以烟蚜为媒介,成功接种丛枝病病原后,分析病株与健株中与生长素(IAA)代谢相关的锌元素含量;IAA氧化、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同功酶变化,同时对抗感病相关... 烟草感染丛枝病病原后表现为典型的矮化丛枝症状.供试烟草品种K326以烟蚜为媒介,成功接种丛枝病病原后,分析病株与健株中与生长素(IAA)代谢相关的锌元素含量;IAA氧化、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同功酶变化,同时对抗感病相关的苯丙烷代谢关键酶苯丙氨酸氨裂解酶(PAL)和植株解除H2O2毒害相关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感病烟株代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病株中锌含量降低、IAA氧化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且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上它们的同功酶谱带多于健株,PAL的活性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先升后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显著下降.另据测定,病株叶绿素含量减少而可溶性糖含量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丛枝病 生理生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鹅掌楸种子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永清 沈永宝 +1 位作者 喻方圆 郎南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7年第3期80-83,共4页
应用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对北美鹅掌楸种子进行了老化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北美鹅掌楸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与其的SOD酶活性和CAT酶活性呈负相关,与MDA含量呈正相关;北美鹅掌楸种子经人工老化处理后,其种子膜脂的过氧化作用加强,膜... 应用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对北美鹅掌楸种子进行了老化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北美鹅掌楸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与其的SOD酶活性和CAT酶活性呈负相关,与MDA含量呈正相关;北美鹅掌楸种子经人工老化处理后,其种子膜脂的过氧化作用加强,膜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鹅掌楸种子 老化过程 生理生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FB诱导烟草叶片生理生化变化与TMV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殷培军 马志卿 +2 位作者 冯俊涛 杨少雄 张兴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5,共5页
用VFB对烟草花叶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处理,对其抗TMV作用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用VFB的两种处理方式均可使受侵普通烟的叶绿素总含量明显升高,且预防处理要好于治疗处理;可显著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可诱导普通烟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 用VFB对烟草花叶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处理,对其抗TMV作用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用VFB的两种处理方式均可使受侵普通烟的叶绿素总含量明显升高,且预防处理要好于治疗处理;可显著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可诱导普通烟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增强。可见,VFB是一种良好的植物源病毒抑制剂,可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增强对TMV侵染的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生化变化 TMV抗性 烟草叶片 诱导 过氧化物酶(POD) 丙二醛(MDA) 烟草花叶病 多酚氧化酶 病毒抑制剂 预防处理 叶绿素 植物源 抗病性 抵抗力 治疗 含量 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