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生理活性物质对蓝莓灰霉病防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郄梦宇 魏佳丽 +3 位作者 张绥林 胡琦鹏 徐海根 侯智霞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4-889,共16页
【目的】筛选蓝莓灰霉病绿色防治措施,提升果实产量和品质。【方法】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显著抑制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壳寡糖、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田间处理后分析生理活性物质对灰霉病防治... 【目的】筛选蓝莓灰霉病绿色防治措施,提升果实产量和品质。【方法】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显著抑制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壳寡糖、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田间处理后分析生理活性物质对灰霉病防治及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除0.5 mmol·L^(-1)SA处理外,其他处理均可显著抑制萎蔫花序与发霉花朵的灰霉病发病率;除5 g·L^(-1)壳寡糖外,其他处理均可显著提升成熟期果实的横径和质量并维持硬度;0.1 mmol·L^(-1)SA、1.5 g·L^(-1)壳寡糖、0.5 mmol·L^(-1)MeJA处理较对照均可显著提高成熟期果实的葡萄糖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果糖、总酚含量。【结论】对于成熟期蓝莓,0.5 mmol·L^(-1)MeJA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效果最佳,1.5 g·L^(-1)壳寡糖对总糖、可滴定酸、各时期果实葡萄糖含量提升效果最佳;0.1 mmol·L^(-1)SA对两种灰霉发病方式综合抑制效果较为优良,同时对横径以及原花青素、总黄酮、总酚含量提升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灰霉病 果实品质 生理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尼虫草生理活性物质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孟祥贤 张志光 +2 位作者 刘选明 陈作红 孟祥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7,23,共6页
测定了处于各个不同生长期的古尼虫草中虫草多糖、虫草氨基酸、虫草素三种活性物质的含量 .结果表明 :虫草多糖含量最高可达 2 8.2 mg/ g,氨基酸含量达 2 8.62 m g/ 10 0 mg干菌丝 ,虫草素含量达 13 5 0μg/ g.
关键词 古尼虫草 虫草多糖 虫草氨基酸 虫草素 生理活性物质 含量测量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麸中生理活性物质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全宏 陶国琴 +1 位作者 付才力 蔡同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96-200,共5页
阿拉伯木聚糖、植酸、阿魏酸是麦麸中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功能,加上其很强的饱水性、稳定性,使它在食品添加剂和功能食品开发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同的分离提取方法对这些生理活性物质的得率、结构影响明显,并... 阿拉伯木聚糖、植酸、阿魏酸是麦麸中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功能,加上其很强的饱水性、稳定性,使它在食品添加剂和功能食品开发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同的分离提取方法对这些生理活性物质的得率、结构影响明显,并影响其功用,本文综述了麦麸阿拉伯木聚糖、植酸、阿魏酸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 阿拉伯木聚糖 植酸 阿魏酸 分离提取 功能食品 生理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素对甜瓜幼苗根系生理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廉华 谢秀芳 +4 位作者 李欣 黄超 李莹 李雪微 马光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32-1639,共8页
为研究磷素对甜瓜幼苗根系形成的生理机制,本试验在现代化温室条件下,以金妃甜瓜为材料,采用基质培养方法,设置了5个磷素处理水平(分别为0.3、0.6、0.9、1.2、1.5 mmol·L^-1),测定甜瓜根系鲜重、干重、根体积、根系活力、蛋白质... 为研究磷素对甜瓜幼苗根系形成的生理机制,本试验在现代化温室条件下,以金妃甜瓜为材料,采用基质培养方法,设置了5个磷素处理水平(分别为0.3、0.6、0.9、1.2、1.5 mmol·L^-1),测定甜瓜根系鲜重、干重、根体积、根系活力、蛋白质、硝态氮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适宜磷素用量(即0.9-1.2 mmol·L^-1)时,对幼苗根系生长促进作用最强,可以显著增加根系鲜重、根系干重和根体积,提高根系活力、硝态氮和蛋白质含量,增强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而当磷素用量低于0.6 mmol·L^-1或高于1.5 mmol·L^-1时,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通过研究磷素营养对甜瓜幼苗生长过程中根系形态变化、物质积累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磷素对甜瓜幼苗根系形成的作用效应,为甜瓜生产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为甜瓜壮苗培育、高产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 甜瓜 根系形成 生理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条件下外源生理活性物质对棉铃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卞海云 陈兵林 +2 位作者 周治国 蒋光华 胡宏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85-1790,共6页
在4月20日(正常播期)、6月15日(晚播)两个播期条件下,对棉花1~4果枝1、2果节棉铃及其对位果枝叶于花后15 d和30 d涂抹外源生理活性物质:6%蔗糖和0.6%谷氨酰胺混合溶液(C+N)、2%蔗糖和0.2%谷氨酰胺混合溶液(1/3 C+1/3 N)及12%蔗糖和1.2... 在4月20日(正常播期)、6月15日(晚播)两个播期条件下,对棉花1~4果枝1、2果节棉铃及其对位果枝叶于花后15 d和30 d涂抹外源生理活性物质:6%蔗糖和0.6%谷氨酰胺混合溶液(C+N)、2%蔗糖和0.2%谷氨酰胺混合溶液(1/3 C+1/3 N)及12%蔗糖和1.2%谷氨酰胺混合溶液(2 C+2 N),各浓度处理的C/N比值相同.统计正常播期铃龄50 d和纤维加厚发育期(铃龄25~50 d)日均温分别为28.5℃、28.1℃,晚播铃龄50 d和纤维加厚发育期日均温分别为22.9℃、21.4℃(超过了相应的临界温度21℃和18℃).试验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花后15 d C+N处理以及花后30 d 2C+2N处理促进了氮和可溶性糖的运转,均使铃重增加最大,分别达0.40 g和0.58 g.3种浓度外源生理活性物质均增加了纤维素的累积量,且于花后30 d促进了螺旋角(φ)和取向分布角(ψ)的优化,提高了纤维比强度,其中以2C+2N处理提高纤维比强度幅度最大,达1.45 cN/tex.花后15 d以1/3 C+1/3 N处理对提高纤维比强度最有利,达2.10 cN/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外源生理活性物质 铃再 纤维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紫拟青霉代谢产物生物测定和生理活性物质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林茂松 沈纪冬 +1 位作者 文玲 张克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6-228,共3页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对根结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的卵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其代谢产物对多种作物有生理活性。试验用淡紫拟青霉培养液处理大豆、水稻、小麦种子及番茄幼苗,测定其调控作用。同时采用柱层析等方法,提取培养液...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对根结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的卵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其代谢产物对多种作物有生理活性。试验用淡紫拟青霉培养液处理大豆、水稻、小麦种子及番茄幼苗,测定其调控作用。同时采用柱层析等方法,提取培养液中有效成分。试验结果显示,浓度为每亳升含孢子105×104的培养滤液能促进番茄幼苗生长。大豆、小麦、水稻种子对该滤液敏感程度有差异。在各处理中,高浓度滤液均相对表现出抑制萌发和生长作用。从培养滤液分离收集到2个蛋白峰,经SDSPAGE分析,这2种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12kD和28kD,对大豆种子均有明显刺激萌发和生长的作用,而透析出的培养液却无此作用。从而推测,淡紫拟青霉代谢产物的生理活性物质位于蛋白组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拟青霉 代谢产物 生理活性物质 生物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油生理活性物质EPA和DHA分离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伟民 马海乐 李国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5-127,共3页
报导了鱼油中生理活性物质EPA和DHA分离方法及其进展,重点讨论了具有工业化前景的超临界CO2分离法,介绍了此领域连续萃取分离的成就,给出了作者进行连续萃取分离的试验结果。
关键词 鱼油 生理活性物质 EPA DHA 分离 超临界CO2法 连续萃取 药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的有效生理活性物质及其应用 被引量:42
8
作者 毛宁 陈松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11,共4页
结合研究结果,综述红曲霉产生有效生理活性物质:红曲色素、抗菌活性物质、酶类、药理活性物、麦角固醇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新的进展。
关键词 红曲霉 生理活性物质 食品微生物 红曲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ill)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卉 刘长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9-62,共4页
回顾了姬松茸的研究历史 ,并对姬松茸多糖、凝集素、甾醇类物质、核酸。
关键词 姬松茸 生理活性物质 多糖 凝集素 甾醇类物质 核酸 脂质 维生素 食药兼用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中的生理活性物质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海德 张水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9,共3页
综述了酱油中的生理活性物质的功能、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的新进展,这将有利于对传统酿造调味品的认识和功能性酱油的开发。
关键词 酱油 生理活性物质 提取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型豆豉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尹召军 陈卫平 张凤英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9-123,128,共6页
豆豉是一种以黑豆、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一种传统调味豆制品。根据制曲发酵时参与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可分为毛霉型、曲霉型、细菌型和脉胞菌型。有关研究表明细菌型豆豉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外,... 豆豉是一种以黑豆、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一种传统调味豆制品。根据制曲发酵时参与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可分为毛霉型、曲霉型、细菌型和脉胞菌型。有关研究表明细菌型豆豉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外,还含有蛋白酶、淀粉酶、纤溶酶、活性肽、异黄酮、低聚糖等生理活性成分,具有调理肠胃、预防骨质疏松、防癌、溶栓等保健功效。详述了细菌型豆豉在生产工艺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细菌型豆豉的研究与开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型豆豉 生产工艺 生理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5
12
作者 岑颖洲 蔡利玲 +1 位作者 刘明正 苏镜娱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5期78-86,共9页
海藻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综述)岑颖洲,蔡利玲,刘明正,苏镜娱(1)暨南大学化学系,510632,广州;2)中山大学化学系,510275,广州)关键词:海藻;生理活性;抗病毒;抗菌;抗肿瘤中图分类号:TS202.9... 海藻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综述)岑颖洲,蔡利玲,刘明正,苏镜娱(1)暨南大学化学系,510632,广州;2)中山大学化学系,510275,广州)关键词:海藻;生理活性;抗病毒;抗菌;抗肿瘤中图分类号:TS202.9生活在海洋中的3万余种海藻是生理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抗病毒 抗菌 抗肿瘤活性 生理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中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海德 张水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7,共4页
本文综述了酱油中的生理活性质的功能、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的新进展,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利于对传统酿造调味品的认识和功能性酱油的开发。
关键词 酱油 生理活性物质 功能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冬虫夏草菌丝体吨级液体深层发酵及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维光 苏凤岩 黄荣年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2-32,37,共2页
关键词 冬虫夏草 菌丝体 深层发酵 生理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FeSO4浸种对小麦芽苗菜生长和生理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薛建福 杜军利 +2 位作者 杨文彪 杜天庆 高志强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4-50,共7页
分别设置0、0.05 g·L^-1、0.1 g·L^-1、0.2 g·L^-1、0.4 g·L^-1和0.8 g·L^-1等6个浓度FeSO 4溶液,分析FeSO 4浸种对小麦芽苗菜生长、生理活性物质及小麦Fe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0.05~0.1 g·L^-1浓度浸种... 分别设置0、0.05 g·L^-1、0.1 g·L^-1、0.2 g·L^-1、0.4 g·L^-1和0.8 g·L^-1等6个浓度FeSO 4溶液,分析FeSO 4浸种对小麦芽苗菜生长、生理活性物质及小麦Fe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0.05~0.1 g·L^-1浓度浸种显著提高了小麦芽苗菜的干鲜重,0.05~0.2 g·L^-1浓度浸种对氧化物酶活性有促进作用,0.05~0.4 g·L^-1浓度显著提高了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0.4 g·L^-1浓度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较小。≥0.1 g·L^-1浓度浸种显著增加了Fe含量,且单株Fe积累量明显增加。研究表明,0.1 g·L^-1 FeSO 4浸种有利于增加小麦芽苗菜干鲜重及Fe积累量,提升了生理活性物质,可作为潜在的富铁营养强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饥饿 小麦芽苗菜 富铁营养强化 生理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口箭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超智 杨献光 +1 位作者 张玉玲 卢浩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开口箭是一种在我国民间具有悠久使用历史的中草药.近年来开口箭的生理活性物质提取和药用价值研发备受关注,开口箭中的甾体类化合物、多糖、挥发油、脂肪酸、金属元素、绿原酸、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生理活性物质先后被通过不同的方法提取... 开口箭是一种在我国民间具有悠久使用历史的中草药.近年来开口箭的生理活性物质提取和药用价值研发备受关注,开口箭中的甾体类化合物、多糖、挥发油、脂肪酸、金属元素、绿原酸、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生理活性物质先后被通过不同的方法提取出来,大量实验分析也表明开口箭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在抗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心肌肥厚、抗内毒素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开口箭中部分生理活性物质的提取量仍然较小,提取方法有待改进,且这些活性物质发挥药理作用的机制仍不甚清楚.本文对开口箭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期望有助于推进开口箭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口箭 生理活性物质 提取方法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纯培养中生理活性物质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志鹏 郭秀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65-469,共5页
随着外生菌根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菌根工作者开始注意到了外生菌根真菌生理活性物质研究的重要价值。T.Santoro et al.,G.N.Krywolap et al.,D.H Marx等先后研究了外生菌根菌在各种培养条件下产生拮抗活性物质及这些拮抗物的理化... 随着外生菌根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菌根工作者开始注意到了外生菌根真菌生理活性物质研究的重要价值。T.Santoro et al.,G.N.Krywolap et al.,D.H Marx等先后研究了外生菌根菌在各种培养条件下产生拮抗活性物质及这些拮抗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证明了外生菌根具有生物防治效应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真菌抗生素的分泌。80年代以来,发现外生菌根及其真菌产生的植物激素在形成菌根及促进寄主植物生长方面起重要作用。如J.H.Graham et 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真菌 生理活性物质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中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海德 张水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5,共3页
文中综述了酱油中的生理活性物质的功能、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的新进展,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利于对传统酿造调味品的认识和功能性酱油的开发。
关键词 酱油 生理活性物质 酿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鲨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凯军 郭祀远 +2 位作者 李琳 蔡妙颜 阮天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23-26,共4页
关键词 生理活性物质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中营养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冯丽娟 丁立群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5,共4页
酱油除了作为调味品具有悠久的历史为人们所认识外,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生理活性物质。生理活性物质大豆多肽、类黑精、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等,在抗肿瘤、抗氧化、降低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功能。对酱油一般功能和生理... 酱油除了作为调味品具有悠久的历史为人们所认识外,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生理活性物质。生理活性物质大豆多肽、类黑精、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等,在抗肿瘤、抗氧化、降低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功能。对酱油一般功能和生理活性物质及其功能做综述,为进一步生产研制营养保健酱油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营养 生理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