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成多生理参数监测的终端设计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帝良 方震 +2 位作者 赵湛 徐志红 刘玉峰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1期95-97,共3页
针对目前健康监测终端设备的弊端,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多生理参数监测终端。终端设备以ARM微处理器STM32F405为控制与信号处理核心,通过对多种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获取脉率、呼吸、血氧饱和度(SPO_2)、脉搏传输时间(PTT)... 针对目前健康监测终端设备的弊端,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多生理参数监测终端。终端设备以ARM微处理器STM32F405为控制与信号处理核心,通过对多种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获取脉率、呼吸、血氧饱和度(SPO_2)、脉搏传输时间(PTT)、心电图(ECG)以及光电容积脉搏波(PPG)信息,可实时显示生理参数和波形信息,通过触控屏完成人机交互功能,可方便实现手持式和穿戴式测量方式的自由切换。测量数据可本地存储或者通过蓝牙、ZigBee无线发送。通过实验测试,该设备测量的生理参数数据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参数监测 脉率 呼吸率 血氧饱和度 脉搏传输时间 心电图 光电容积脉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ZigBee的智能可穿戴生理参数监测系统 被引量:2
2
作者 汤晓军 刘平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8期176-180,共5页
文中设计一种基于ZigBee的智能可穿戴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用于监测佩戴者的生理参数,如体温、心率、人体姿态等。该系统由佩戴在手腕上的多种电子仪器组成,使用多个传感器测量不同的生命体征,实时对佩戴者进行无线监测。当监测到佩戴者需... 文中设计一种基于ZigBee的智能可穿戴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用于监测佩戴者的生理参数,如体温、心率、人体姿态等。该系统由佩戴在手腕上的多种电子仪器组成,使用多个传感器测量不同的生命体征,实时对佩戴者进行无线监测。当监测到佩戴者需要进行医疗处理时,系统能够向连接到主机的接收器单元发送警报,并向预设的安全联系人推送消息。所设计系统由电池供电,便于监测老年人、婴儿及特殊人群,且成本低,有助于降低家庭和社区健康监护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 ZIGBEE 可穿戴设备 生理参数监测 体温传感器 心率传感器 健康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和滤波算法的生理参数多点监测系统及电路设计 被引量:6
3
作者 汪涛 田睿智 +3 位作者 赵有明 张庆哲 张天畅 易茂祥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7-83,95,共8页
该文基于STM32单片机和滤波算法设计了实时监测心率和体温的可穿戴嵌入式健康监护系统。该系统由微处理器及数字系统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构成,以Cortex-M3为内核的STM32F103C8T6芯片作为处理器,采用OLED显... 该文基于STM32单片机和滤波算法设计了实时监测心率和体温的可穿戴嵌入式健康监护系统。该系统由微处理器及数字系统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构成,以Cortex-M3为内核的STM32F103C8T6芯片作为处理器,采用OLED显示屏和按键实现人机交互,使用MAX30102传感器和Pulse sense传感器分别采集人体腕部心率和指尖心率数据。通过光电容积法采集人体心率信号,进行A/D转换,利用滤波算法去除噪声干扰,获得稳定可靠的心率值。通过Wi-Fi模块将采集到的生理参数信息上报至云服务器,并用手机端进行数据查看,实现医疗监护和远程居家隔离监测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监护 滤波算法 生理参数多点监测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辐射环境下佩戴生理监测计算机系统研究
4
作者 王骥 沈玉利 +1 位作者 谢仕义 任肖丽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4-589,共6页
针对目前特种监护设备接线复杂以及难以检查潜在健康危险的情况,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动态可佩戴生理监测平台,节点包括呼吸、心电、体位、体动、体温等多生理参数类型智能传感器。网关节点采用GPRS通信方式完成数据远程准确传送... 针对目前特种监护设备接线复杂以及难以检查潜在健康危险的情况,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动态可佩戴生理监测平台,节点包括呼吸、心电、体位、体动、体温等多生理参数类型智能传感器。网关节点采用GPRS通信方式完成数据远程准确传送。所研制仿真系统,由GPS+GPRS模块XT5开发网关,节点采用Crossbow公司的MICA2和MICA2 DOT的等类型点状系列传感器。由志愿者佩戴后,将采取的生理和位置信息准确传到500公里外的监测点,终端计算机直观地查看到了受试者传送的信息。系统稳定地工作在2.4GHz频段,发射功率-5dB,数据速率最大40kbps。初步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原型可由特种监护者工作时佩戴于身体相应部位实时动态生理定位监测。系统通讯距离远、覆盖范围大,适合于核辐射环境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辐射 生理参数监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 全球定位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戴式生理监测装置设计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贺军 考希宾 +1 位作者 万红 郭书文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73,共5页
设计一款穿戴式生理监测装置并进行测试,该装置由硬件和软件控制实现,主要对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生理参数进行监测,其中心电信号采用织物电极传感器获取,呼吸频率采用阻抗法获取,体温采用热敏电阻桥路法获取,并且分别在静息和运动状... 设计一款穿戴式生理监测装置并进行测试,该装置由硬件和软件控制实现,主要对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生理参数进行监测,其中心电信号采用织物电极传感器获取,呼吸频率采用阻抗法获取,体温采用热敏电阻桥路法获取,并且分别在静息和运动状态下进行样机测试。结果表明:该穿戴式生理监测装置与标准设备监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相对误差均在10.00%以内,监测体温的相对误差在1.00%以内,该装置具有小型化、集成化等特点,且性能稳定、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参数监测 穿戴技术 监测装置 心率 呼吸频率 体温 织物电极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健康监测设备与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综述 被引量:8
6
作者 刘云玲 魏艳辉 +1 位作者 徐小伟 陈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03-314,共12页
我国的奶牛养殖数量逐年增加,通过对奶牛的生理参数和行为进行监测,可以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提升我国奶业的竞争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奶牛健康监测的设备和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奶牛健康监测提供了便捷和精确的手段。本... 我国的奶牛养殖数量逐年增加,通过对奶牛的生理参数和行为进行监测,可以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提升我国奶业的竞争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奶牛健康监测的设备和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奶牛健康监测提供了便捷和精确的手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奶牛健康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奶牛的生理参数监测和行为监测两方面展开,生理参数包括体温、体尺、体质量、呼吸频率等,行为包括基本行为(站立、行走、躺卧等)、反刍、跛行等。对国内外奶牛健康监测的设备和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了不同监测设备和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并结合当前已有的应用案例,对奶牛健康监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奶牛智慧养殖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奶牛健康管理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法和思路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健康监测 生理参数监测 行为监测 智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家庭的远程健康监护系统进展 被引量:37
7
作者 邹焱飚 谢存禧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0-34,共5页
该文介绍了基于家庭的远程健康监护系统的概念、历史、及现状。从早期的传统社区报警系统开始逐渐融入了远程医疗的概念,形成了融合生理参数监测的社区报警系统;为实现家居环境下监护长期性、连续性,不断吸收先进传感器、网络、信息技... 该文介绍了基于家庭的远程健康监护系统的概念、历史、及现状。从早期的传统社区报警系统开始逐渐融入了远程医疗的概念,形成了融合生理参数监测的社区报警系统;为实现家居环境下监护长期性、连续性,不断吸收先进传感器、网络、信息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出现基于家庭的智能健康监护系统的研究。同时提出在具体实施时,客户端配备适当设备,减轻护理压力;基于HealthLevel7标准实现系统和现有以医院为核心的健康服务体系整合;系统软件设计不依赖于具体硬件的运行框架,具备有良好的伸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报警 人口老龄化 生理参数监测 智能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U神经网络的脉搏波波形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凌建 陈剑虹 +3 位作者 王裕鑫 郑铱 王森 荀子涵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2-248,共7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适应快节奏生活的手环等便携式生理监测设备,备受人们青睐。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作为一种无创人体脉搏采集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此类设备中。人体脉搏中包含很多生理信息,如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适应快节奏生活的手环等便携式生理监测设备,备受人们青睐。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作为一种无创人体脉搏采集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此类设备中。人体脉搏中包含很多生理信息,如血压、血糖、动脉硬化等,为了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目前主要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通过提取脉搏波中的特征点计算特征参数进而建立生理参数模型。但此类方法需要大量且长期的脉搏数据,用于提高生理参数模型的精度,而长期的数据采集受环境限制较大且与便携式生理监测设备设计理念冲突,并且对脉搏波预测的研究存在空白。针对此问题,本文使用Colaboratory建立GRU神经网络模型与LSTM网络模型分别对脉搏波数据进行预测,并对影响模型性能的主要参数进行对比调参。而由自动化机器学习工具AutoML_Alex针对脉搏波数据分析并择优建立的LightGBM网络可以作为具有参考价值的基线模型。通过以上3个模型针对从不同个体采集到的大量脉搏波数据进行建模,对比其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LSTM为0.879%,单层GRU为0.852%,LightGBM为0.842%,4层GRU模型为0.828%,进而应用到不同个体上发现单层GRU模型的稳定性(MAPE)要优于其他模型。本文以GRU网络建立的脉搏波预测模型以不同个体短期脉搏数据为蓝本,对不同个体的长期脉搏波数据进行预测,进而对人体的动脉硬化生理情况进行监测达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的目的,同时为便携式生理监测设备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U 光电容积脉搏波 脉搏波预测 生理参数监测 数据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