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因导向下的街道空间关键要素阈值测定——基于虚拟现实和可穿戴生理传感器的循证研究
1
作者 方雪丽 于瀚婷 +2 位作者 李燕 张华丽 叶宇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4-113,共10页
【目的】在城市建设存量优化的背景下,街道空间品质提升成为城市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支持人本尺度的精细化设计与精细管理,开展街道空间关键要素品质效应区间的实证研究,推动街道空间设计从经验驱动向循证设计转型。【方法】基于国内... 【目的】在城市建设存量优化的背景下,街道空间品质提升成为城市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支持人本尺度的精细化设计与精细管理,开展街道空间关键要素品质效应区间的实证研究,推动街道空间设计从经验驱动向循证设计转型。【方法】基于国内外学者经典研究、现行导则和规范,明确了街道空间设计中的4类典型街道类型、2种道路等级及4项关键空间要素,并提取其对应的指导区间。以8条典型街道为空间原型,根据要素梯度分布构建251个虚拟现实场景,并招募185名被试者进行主观偏好和生理监测相结合的具身循证感知实验。先通过心理数据初步收缩现行导则中关键要素的阈值区间,为后续生理数据中异常值剔除提供参考;再进一步运用窗口式变点检测算法(window-basedchangepoint detection)处理生理数据,精细化测定关键要素的阈值区间。【结果】分析结果表明:1)在心理评价维度,人行道宽度、设施带宽度值区间呈现“适中效应”,而界面通透性与感知评价正相关;2)在生理测度维度,不同类型街道的人行道宽度阈值区间差值最小,而商业型街道对设施带宽度和界面通透性需求较高;3)生理监测数据可精细化界定并补充现有导则中要素的指导区间范围,阈值范围收缩幅度可达20%~80%。【结论】搭建了一套可操作、易推广的街道空间要素阈值区间精细化分析框架,实现了虚拟现实、可穿戴生理传感器技术与设计实践需求的有效对接,探索了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研究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导向 街道空间 阈值测度 虚拟现实 可穿戴生理传感器 循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生理传感器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复愈性环境注意力恢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同予 薛滨夏 +2 位作者 杨秀贤 张丽颖 王梓懿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2-67,共6页
基于卡普兰复愈性环境理论,运用脑机接口设备、智能腕带传感器等无线生理指标检测技术,测试大学生被试人群在沉浸式虚拟现实(VR)情境下,对4种复愈性环境及城市环境在注意力恢复和压力减轻方面的反应及其作用强度,获得被试在不同环境中... 基于卡普兰复愈性环境理论,运用脑机接口设备、智能腕带传感器等无线生理指标检测技术,测试大学生被试人群在沉浸式虚拟现实(VR)情境下,对4种复愈性环境及城市环境在注意力恢复和压力减轻方面的反应及其作用强度,获得被试在不同环境中脑电、心率、肌电的客观生理数据。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R语言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数被试在复愈性环境中较城市环境表现出更好的注意力恢复效果。其中具有逃离性和迷人性特征的自然环境,复愈效果最为明显;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观赏城市环境图片也具有一定的复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无线生理传感器 虚拟现实技术 复愈性环境 注意力恢复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理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牟海维 朱春辉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3期31-32,共2页
植物生长发育状况对农业生产指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利用植物生长的特点,从植物内部生理状态、外部形态特征和大气环境监测3个方面入手,论述了植物生理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植物径流速度、激素、葡萄糖等小分子、pH、叶... 植物生长发育状况对农业生产指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利用植物生长的特点,从植物内部生理状态、外部形态特征和大气环境监测3个方面入手,论述了植物生理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植物径流速度、激素、葡萄糖等小分子、pH、叶片面积和果实直径测定的生理传感器,以及农业化生产环境的一体化监测系统,并详述了其各自的特点。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发展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无损在线式监测和新型传感器的开发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植物生理传感器 植物生理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道空间宜步行性的精细化测度与导控——基于虚拟现实与可穿戴生理传感器的循证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志敏 黄鎔 +2 位作者 黄莹 陈筝 叶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5,共6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入"下半场",日益提升的空间品质需求对街道空间宜步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传统的城市更新与设计手法已难以满足人本尺度的精准设计与导控需求,亟须立足于公众感知的精准更新与介入。以广州新、旧城区2...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入"下半场",日益提升的空间品质需求对街道空间宜步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传统的城市更新与设计手法已难以满足人本尺度的精准设计与导控需求,亟须立足于公众感知的精准更新与介入。以广州新、旧城区2类典型街道为案例,立足新技术开展具身循证型的精准分析。一方面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可视化陈述性偏好法,从主观视角计算各类街道空间特征要素的宜步行性效用水平。另一方面,结合生理传感器技术从客观视角开展建成环境评估,形成对主观视角结论的补充。基于上述两方面,系统性地构建街道空间界面要素与宜步行性的关联性模型,为街道空间的宜步行性提升提供人本尺度的精细化支持,探索数据支持下的人本视角街道设计精准化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设计 虚拟现实 生理传感器 街道空间品质 定量化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式弹性梁生理信号传感器的建模、仿真与试验
5
作者 陈磊 王家冬 +2 位作者 查陈飞 沈驾 潘文超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11-1317,共7页
研究了一种用于检测人体生理振动信号的压电式弹性梁传感器结构及信号传递特性。生理振动信号传递至传感器的表面,通过内部结构,作用于压电膜上,对这个传递过程分别通过二自由度振动系统与欧拉-伯努利梁进行建模,并结合材料力学、振动... 研究了一种用于检测人体生理振动信号的压电式弹性梁传感器结构及信号传递特性。生理振动信号传递至传感器的表面,通过内部结构,作用于压电膜上,对这个传递过程分别通过二自由度振动系统与欧拉-伯努利梁进行建模,并结合材料力学、振动力学与压电理论,得到了传感器对载荷响应的数学模型。通过COMSOL有限元仿真分析,以及激振器的激励试验,验证了理论建模及仿真分析的正确性。通过实际采集信号与多导仪的对比,验证了信号的有效性。本研究对传感器性能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算法对信号补偿,获取更准确的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信号传感器 建模仿真 欧拉-伯努利梁 压电效应 有限元分析 激振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步芯片的多模态神经生理信号采集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朱立贤 田福泽 +4 位作者 董群喜 赵庆林 何安平 郑炜豪 胡斌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48-859,共12页
心理生理计算目前主要基于同步芯片的神经生理信号采集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而人体神经生理活动表征具有异步属性,同步采集技术无法精准、实时和高效地刻画人体神经生理信号活动规律。如何低功耗、低冗余、实时精准地采集异步多模态神经生... 心理生理计算目前主要基于同步芯片的神经生理信号采集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而人体神经生理活动表征具有异步属性,同步采集技术无法精准、实时和高效地刻画人体神经生理信号活动规律。如何低功耗、低冗余、实时精准地采集异步多模态神经生理信号成为心理生理计算首要解决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本文以研究微观神经生理活动规律和宏观心理生理活动为目的,解决异步多模态生理信息采集方案和相匹配的被动生理信号传感技术的设计难点,设计研发了首款异步生理信号处理芯片,该芯片具备低功耗、高精度时序、高性能计算和抗干扰的特点。最后展望了该芯片在脑科学和类脑计算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生理计算 异步多模态 生理信号处理芯片 被动生理信号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