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护理在中晚期结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孟瑾瑾 姚宁 +1 位作者 杨红梅 刘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240-3243,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护理在中晚期结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化疗的110例中晚期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接受常规护干预)和观察... 目的观察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护理在中晚期结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化疗的110例中晚期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接受常规护干预)和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护理干预),各55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接纳问卷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效能评分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癌症疲乏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护理能改善中晚期结肠癌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自我接受度及自我效能感,改善癌因性疲乏症状,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结肠癌 化疗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视角下泌乳启动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灿 赵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0期5-7,共3页
泌乳启动是新生儿获取乳汁的关键时期。泌乳启动失败是导致产妇母乳喂养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文阐述了泌乳启动的定义,并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视角,对泌乳启动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进行了综述,以期引... 泌乳启动是新生儿获取乳汁的关键时期。泌乳启动失败是导致产妇母乳喂养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文阐述了泌乳启动的定义,并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视角,对泌乳启动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进行了综述,以期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对泌乳启动的关注,进而促进产妇泌乳,提高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启动 母乳喂养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产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预测产后抑郁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3
作者 尹航 刘清 +1 位作者 付冰 雷俊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3期405-409,共5页
产后抑郁是产褥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不仅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长远的消极影响。于孕期筛查产后抑郁易感人群,及时对高危孕妇实施治疗干预,将对产后抑郁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产前影响产后抑... 产后抑郁是产褥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不仅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长远的消极影响。于孕期筛查产后抑郁易感人群,及时对高危孕妇实施治疗干预,将对产后抑郁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产前影响产后抑郁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做一简要阐述,以期为产后抑郁的产前预测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 产前 生物-心理-社会 预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病的生物-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加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83-385,共3页
迄今,国内精神卫生事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式。由于社会变革,竞争加剧,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精神病患病率由50年代的2.7%上升到70年代的5.4%,80年代的11.1%,90年代的13.47%,精神病患者已经达到1600多万人... 迄今,国内精神卫生事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式。由于社会变革,竞争加剧,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精神病患病率由50年代的2.7%上升到70年代的5.4%,80年代的11.1%,90年代的13.47%,精神病患者已经达到1600多万人,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占半数左右。精神疾病已成为当前中国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治疗 心理治疗 社会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干预模式联合穴位敷贴对卵巢良性肿瘤单孔宫腔镜术后生理、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小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128-131,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干预模式联合穴位敷贴对卵巢良性肿瘤单孔宫腔镜术后生理、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9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患者经... 目的研究探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干预模式联合穴位敷贴对卵巢良性肿瘤单孔宫腔镜术后生理、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9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患者经进行单孔宫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在术后进行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干预模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干预后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分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干预模式联合穴位敷贴对卵巢良性肿瘤单孔宫腔镜术后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评分、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良好,可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良性肿瘤 单孔宫腔镜手术 穴位敷贴 生物-心理-社会护理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化护理对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49
6
作者 陆芸 施华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5期123-126,共4页
目的:“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化护理模式对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消极情感的影响。方法:将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照护,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 目的:“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化护理模式对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消极情感的影响。方法:将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照护,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功能层面的整体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于入院治疗24小时内、手术前24小时以及手术结束后36小时内焦虑、抑郁情绪及自我效能水平。结果:2组患者入院治疗24小时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24小时和手术结束后36小时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结束后36小时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的整体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生物-心理-社会 整体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探析针灸“调神”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锂 裴丽霞 +3 位作者 卡丽比努尔·依马木 陈璐 陈昊 孙建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5-17,共3页
人体内在细胞、组织、器官和外部的人际关系、环境等多种因素互相影响而形成了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针灸作为一项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有着悠久的理论支撑。基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分析针灸“调神”发现,二者在内在... 人体内在细胞、组织、器官和外部的人际关系、环境等多种因素互相影响而形成了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针灸作为一项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有着悠久的理论支撑。基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分析针灸“调神”发现,二者在内在核心和基本特征方面存在着相关性,在分析过程中明确针灸调神的重要性,呼吁针灸医生在诊疗中应当重视“调神”的精神内核,并且号召社会和医生共同构筑良好的医学秩序,为针灸“调神”的实现提供适宜的外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调神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相关性 黄帝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性厌食症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被引量:10
8
作者 蒲佳佳 Todd Jackson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73-1881,共9页
厌食症作为一种精神和躯体疾病严重危害个体健康。已有众多研究者从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型角度对厌食症进行了研究。厌食行为受到遗传基因易感性、中枢神经递质活性改变、人格特质、肥胖恐惧感、应激因素、"瘦"文化背景... 厌食症作为一种精神和躯体疾病严重危害个体健康。已有众多研究者从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型角度对厌食症进行了研究。厌食行为受到遗传基因易感性、中枢神经递质活性改变、人格特质、肥胖恐惧感、应激因素、"瘦"文化背景、家庭关系紊乱等的影响。未来应着力探讨神经内分泌与厌食症的因果关系并加强厌食症的预防、干预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食症 个体健康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骨性膝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骨性膝关节炎(KO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收的90例KOA患者,依据建档时间分组,每组45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 目的探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骨性膝关节炎(KO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收的90例KOA患者,依据建档时间分组,每组45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的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从健康行为、用药、日常生活、遵医行为4个方面评估自我效能感,采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心理状态,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两组GSES评分较干预前高,ISOA评分较干预前低(P<0.05);干预3个月,研究组GSES评分较常规组高,ISOA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干预3个月,两组HAMD评分与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低,研究组较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33%(42/45)]较常规组[71.11%(32/45)]高(P<0.05)。结论将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的护理模式应用于接受保守治疗的KOA患者中,可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膝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膝关节炎 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 保守治疗 自我效能 负面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林蓉 何花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就诊顺序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40例患者仅接受出院指导,研究组患者在... 目的探讨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就诊顺序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40例患者仅接受出院指导,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发展情况、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及干预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关节压痛指数及晨僵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评分及睡眠效率、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出院时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负面情绪,提高用药依从性评分、睡眠效率及生活自理能力,对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生活自理能力 负面情绪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的整体化护理模式对年轻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梅丹阳 雷蕾 何莹 《淮海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的整体化护理模式在年轻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就诊的年轻宫颈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心理-社会... 目的:探讨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的整体化护理模式在年轻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就诊的年轻宫颈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的整体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康复指标、心理状态、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结果:研究组首次排气、排便、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3.75±2.47)h、(26.38±2.86)h、(1.26±0.45)d、(5.17±0.64)d,短于对照组的(18.06±3.15)h、(32.57±3.67)h、(2.58±0.47)d、(7.93±0.8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消极应对、焦虑自评量表(SAS)、睡眠质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7.56±1.01)分、(42.03±5.14)分、(5.35±1.12)分、(40.17±4.29)分,低于对照组的(12.65±1.28)分、(51.36±5.42)分、(9.41±1.37)分、(49.63±5.33)分,积极应对、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0.12±1.08)分、(91.02±2.28)分,高于对照组的(23.69±3.54)分、(85.57±3.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的整体化护理模式可促进年轻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调节患者应对方式,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生物-心理-社会功能 整体化护理 康复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媛媛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8期138-139,共2页
目的:分析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 目的:分析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治疗积极性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在合理饮食、坚持用药、适当运动、情绪稳定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生物-心理-社会 一体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肿瘤学临床教学之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昕妤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201-205,共5页
为适应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肿瘤学临床教学也要随之优化和改变。本文探讨了在生物-心理-社会视角下医学教育的内涵、困境和对策,提出将心理社会肿瘤学的理念和实践融入临床肿瘤人才培养过程是一种有效方法,并从引... 为适应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肿瘤学临床教学也要随之优化和改变。本文探讨了在生物-心理-社会视角下医学教育的内涵、困境和对策,提出将心理社会肿瘤学的理念和实践融入临床肿瘤人才培养过程是一种有效方法,并从引导学生进行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常见症状管理,引导学生参与肿瘤患者医患沟通和风险管理,与志愿服务结合实现思政与临床教学相融合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在肿瘤学临床教学中引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为后续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心理社会肿瘤学 基于案例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内镜下注射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娅芝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7期137-137,140,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内镜下注射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收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6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 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护理... 目的:探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内镜下注射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收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6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 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护理组给予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再出血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护理后5 d、10 d、15 d 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下注射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可明显降低再出血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心理-社会 聚桂醇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社会-心理因素在血管性痴呆发生中的作用概况
15
作者 刘晓梅 陈林庆 《甘肃中医》 2006年第10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分别从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3方面阐述各自与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关系。结论:生物学因素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中起决定性作用,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其具有特...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分别从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3方面阐述各自与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关系。结论:生物学因素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中起决定性作用,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其具有特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危险因素 生物-社会-心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唯一的心身医学专业载体--《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被引量:1
16
作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编辑部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166-166,共1页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证实,很多种疾病都能找到其致病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与人们熟知的病毒、细菌、遗传一样也能引起躯...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证实,很多种疾病都能找到其致病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与人们熟知的病毒、细菌、遗传一样也能引起躯体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疾病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专业 杂志 临床 载体 国内 生物医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唯一的心身医学专业载体--《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17
作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编辑部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60-160,共1页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证实,很多种疾病都能找到其致病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与人们熟知的病毒、细菌、遗传一样也能引起躯...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证实,很多种疾病都能找到其致病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与人们熟知的病毒、细菌、遗传一样也能引起躯体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模式 心身医学 躯体疾病 心身疾病 现代医学 多种疾病 心理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唯一的心身医学专业载体--《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18
作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编辑部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16-16,共1页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证实,很多种疾病都能找到其致病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与人们熟知的病毒、细菌、遗传一样也能引起躯...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证实,很多种疾病都能找到其致病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与人们熟知的病毒、细菌、遗传一样也能引起躯体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模式 心身医学 躯体疾病 心身疾病 现代医学 多种疾病 心理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唯一的心身医学专业载体--《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19
作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编辑部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4-14,共1页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证实,很多种疾病都能找到其致病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与人们熟知的病毒、细菌、遗传一样也能引起躯...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证实,很多种疾病都能找到其致病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与人们熟知的病毒、细菌、遗传一样也能引起躯体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模式 心身医学 躯体疾病 心身疾病 现代医学 多种疾病 心理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亲属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素臻 路中 +2 位作者 李贵新 王爱红 孙秀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9-109,共1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患者 心理健康 生存质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调查结果 患者亲属 生物医学模式 肿瘤患者配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